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岭头单丛茶树内生细菌的分离与拮抗细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树龄分别为15、25、38年,种植海拔为750 m的岭头单丛茶树根茎叶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采用平板法和对持法筛选出对试验细菌指示菌和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效果的拮抗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从岭头单丛茶树根茎叶中共分离31株内生细菌,其中有5株内生拮抗细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内生细菌对白色念珠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无抑菌作用,LA5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4.56 mm,LA1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3.56 mm;LA3对核桃叶枯病菌、红枣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LA4对梨果黑斑病菌、核桃叶枯病菌、梨腐烂病菌、红枣黑斑病菌、立枯丝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LA16对梨果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到了80%以上。经16S rDNA鉴定:LA3为根瘤菌属(Rhizobium sp)、LA4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LA5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LA16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LA19为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6,(1)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抑菌试验指示菌,采用从凤凰单丛茶中分离到的内生细菌FH01的无菌发酵液进行抑菌试验,对内生细菌FH01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对抑菌活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碳源、氮源、初始p H、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发酵时间。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对FH01的发酵条件进行六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FH01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提取物用量1.43%(m/v),大豆蛋白胨用量1.67%(m/v),初始p H 5.0,发酵温度36.78℃,摇床转速129.52r/min,发酵时间67.36 h。在此条件下,FH01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2.10 mm,与预测值24.10 mm相比,相差仅为2 mm,比优化前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14.50 mm(n=3)提高了34.39%。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3):79-86
以抗菌活性为指标,从野生海芦笋中筛选与鉴定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分离与斜面纯化的方法,从海芦笋中分离到13株内生细菌,经过对8株病原菌抗菌活性测试,菌株HLS-7和HLS-8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和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均显示了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均10 mm;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enumoniae)均显示了中等抗菌活性,表现出广谱的抑菌活性。PCR扩增这2株菌的16S r DNA区域,单克隆后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将菌株HLS-7和HLS-8分别鉴定庆生芽孢杆菌(Bacillus qingshengii)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通过电喷雾质谱分析这2株菌的发酵产物,结果显示,菌株HLS-7可产生脂肽类化合物Fenycin和Iturin,菌株HLS-8可产生脂肽类化合物Iturin,提示这2株菌的抗菌活性可能源于脂肽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凤凰单丛茶品质地域性差异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凤凰单丛茶品质地域性差异的生化基础,以潮安县凤凰镇茶区5 个位于不同海拔区间(300~1 100 m)的八仙单丛成龄茶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茶鲜叶的品质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区间八仙单丛茶鲜叶的生化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低山茶(海拔300~400 m),高山茶(海拔800~1 000 m)与中山茶(海拔500~700 m)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高(中)山八仙单丛茶鲜叶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黄酮类等生化成分总量及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显著高于低山茶;高山茶鲜叶中的脱氢芳樟醇、顺-氧化芳樟醇、橙花醇、α-萜品醇、L-香芹烯醇、2,6-二甲基-1,3,5,7-辛四烯、反-β-罗勒烯、顺-β-罗勒烯、萜品烯、D-柠檬烯、3-乙基-1,4-己二烯、十四烷、β-紫罗酮、苯甲醛等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低山茶。低山茶鲜叶中的β-芳樟醇、反-橙花叔醇、顺-3-己烯己酸酯、顺-茉莉酮、酮类、吲哚、甲基乙基苯等的相对含量较高。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凤凰单丛茶品质的地域性差异和通过加工工艺调整以提高其低山茶的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不同烟草品种的根茎叶组织中大量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平板拮抗试验方法,筛选出拮抗青枯菌的内生细菌菌株16个。从中选择B7、H4-2、C3、DR8、D3、B8、33共7个拮抗菌,进行16S rDNA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H4-2、C3、DR8、B8、33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菌株亲缘关系最近。利用B8菌株的抗链霉素菌株B8-5,研究其在土壤和烟草植株根、茎、叶中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B8-5可定殖于烟草根表土壤和体内,具有良好的宿主体内定殖与传导能力,田间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66.64%。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9):58-63
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海芦笋内生细菌,并筛选含有NRPS基因的菌株(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以期获得能够产生环肽化合物的菌株。研究结果表明,共从海芦笋中分离到6株内生细菌Srtli-F1~Srtli-F6,分别鉴定为绿针假单胞菌橙黄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aurantiaca)、组氨酸节杆菌(Arthrobacter histidinolovorans)、庆盛芽孢杆菌(Bacillus qingshengii)、类芽孢杆菌羽扇豆根瘤菌(Paenibacillus lupini)、假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seudomycoides)、高山麝病原性阿尔伯蒂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albertii),其中菌株Srtli-F5检测到含有NRPS基因,经系统发育树分析,预测该菌株可能产生环肽类化合物,该株菌经过发酵,有机溶剂萃取发酵产物,并用电喷雾质谱ESI-MS(electrospray mass,ESI-MS)分析Srtli-F5能产生环肽化合物——杆菌肽,证实了该预测结果。该研究为定向筛选能够产生环肽类化合物的菌种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优化凤凰单丛茶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分光光度计法等对凤凰单丛茶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茶叶挥发性香气和非挥发性生化成分进行提取、测定及分析。结果:加工过程中,凤凰单丛茶的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烷烃类和芳香环类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非挥发性生化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则逐渐增加。茶叶香气中,吲哚、α-法尼烯、橙花叔醇等含量大幅增加,是凤凰单丛茶茶叶重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论:加工过程中,凤凰单丛茶的苦涩味和青草气逐渐减少,花果香味气体逐渐增加,形成了凤凰单丛茶特有的花果香味和香醇口感。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了解哈密瓜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新疆哈密瓜的不同组织部位分离内生细菌,经纯化后得到21株内生菌,其中源自瓜皮的菌株5株,浅层肉4株,深层肉4株,瓜瓤2株,瓜籽6株,以瓜籽中分离的最多,占总菌数的28.6%。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所分出的菌株皆为细菌,且均为芽孢杆菌,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3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2株,多粘类芽孢杆菌2株,蜡状芽孢杆菌1株,特基拉芽孢杆菌2株,枯草芽孢杆菌最多,为11株,占总菌数的52.4%。哈密瓜内生菌的分离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哈密瓜内生菌与宿主的关系及内生菌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荸荠表面泥土中拮抗微生物的作用,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筛选测试菌株,对泥土中的拮抗细菌进行分离,采用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考察其发酵滤液对荸荠表面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带泥荸荠表面泥土中分离出2株拮抗细菌WB22、WB39,经鉴定其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弯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eniculata)。2株细菌发酵滤液对荸荠表面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数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B.amyloliquefaciens对细菌、酵母菌、霉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7.42%、9.05%和13.74%,且对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杆菌,对G+菌的抑制作用强于G-菌。而P.geniculata对细菌、酵母菌、霉菌的抑菌率分别为20.29%、4.64%和16.14%,对球菌和杆菌、G+菌和G-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今后荸荠生物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3 种香型凤凰单丛茶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提取玉兰香、蜜兰香和桂花香3 种香型凤凰单丛茶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辨(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分析其香气组分。通过GC-MS在3?种单丛茶中共检测出91?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38?种,各茶样均以醇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但各香型间仍有明显差异。通过GC-O分析共嗅闻出31?种活性香气成分,鉴定出30?种,其主要香气类型表现为花香、甜香、清香、果香。芳樟醇氧化物I、橙花醇、芳樟醇氧化物II和橙花叔醇4?种成分在3?种单丛茶中相对含量丰富,嗅闻强度值高,且呈现出愉快的花香、花香甜香、花香蜜香、清香果香的香气特征,对凤凰单丛茶香气品质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百香果果浆的内生细菌,该研究采用平板计数琼脂(PCA)培养基从百香果果浆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百香果果浆中分离得到3株菌落形态单一、均呈浅黄色的内生细菌,分别编号为GJ2-5、GJ2-13、GJ2-19,均呈革兰氏阳性。3株内生细菌均为泛菌属(Pantoea),其中,菌株GJ2-5和GJ2-13均为分散泛菌(Pantoea dispersa),菌株GJ2-19为Pantoea eucrina。3株内生细菌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均为LB液体培养基,最适生长pH值均为5.5,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5 ℃,生长周期为迟滞期(0~6 h)、对数期(6~18 h)、平稳期(18~22 h)和衰亡期(22 h以后)。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盐生海芦笋中分离得到两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YK-7、YK-10,利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方法与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了预测与验证。结果表明两株菌株分别为解淀粉芽胞杆菌亚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Plantarum)以及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通过PCR扩增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发现菌株YK-7含有NRPS基因片段,经系统发育树分析,预测该菌株可能产生环脂肽类化合物Surfactin,进一步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电喷雾质谱(Electrospray mass,ESI-MS)分析证实了预测结果。该研究结果证实了从基因预测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对于定向筛选有价值的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组织匀浆法分离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根、茎、叶3个部位的内生放线菌,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明显的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内生放线菌55株,抑菌活性试验中共有21株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占全部分离菌株的38.2%,其中4株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经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3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1株为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sp.)。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涂布平板法、对峙培养法及琼脂扩散法从北冰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一株菌株,通过对其菌株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以及进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了抑菌谱研究。结果表明,从北冰洋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出97株菌株,其中21株菌株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且1株菌株拮抗效果最好,编号为105号,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9.3±1.0) mm。该菌株被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抗菌谱较为广泛,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CGTase)的微生物新菌株,采用酚酞-甲基橙筛选平板、淀粉-碘筛选平板从苦橙内生细菌中分离获得一株可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新菌株,命名为KCEB04。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16S rDNA 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KCEB04 归属于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酶活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淀粉水解酶酶活为5 884.35 U/mL、α-CGTase 酶活为1.65 U/mL、β-CGTase 酶活为0.44 U/mL、γ-CGTase 酶活为1.05 U/mL。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钙圈法对来自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区、四川阿坝、甘孜理塘的牦牛酸奶样品的菌株进行分离筛选,采用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测定筛选菌株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抑菌活性;考察筛选菌株上清液对蛋白酶的耐受性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确定细菌素种类。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6株菌(编号为A1~A2及G1~G4),其中菌株A1~A2被鉴定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菌株G1~G4被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菌株G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20 mm,且对蛋白酶不耐受,表明该菌株产细菌素,对常见抗生素敏感,经细菌素基因鉴定证实,该菌株产肠球菌素A和肠球菌素P。综上,菌株G3可作为产细菌素益生菌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