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立了蜂花粉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QuEChERS快速提取、净化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蜂花粉样品经水溶解后在无缓冲体系下用乙腈萃取目标化合物,选择150 mg PSA/150 mg C18/900 mg Mg SO4/500 mg Florisil组合填料进行净化,之后,用GC-MS测定。在最优化色谱条件下,16种PAHs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2~3.3 ng/g,定量限为0.7~11.0 ng/g。大部分PAHs的回收率在61.0%~13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8%。改进的QuEChERS-GC/MS方法成功应用于蜂花粉(采自不同污染程度地区)PAHs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花粉样品中PAHs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蜂花粉的质量安全评价以及进一步开展蜂花粉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洁  陈纯  邢建军  刘睿 《食品科学》2010,31(22):273-278
以湖北大宗油菜蜂花粉为材料,对其中微量特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鉴定。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响应面分析和岭嵴寻优分析,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HPLC-DAD 以及HPLC-MS 对酸解后的提取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体积分数76% 乙醇、料液比1:30、超声波时间33min,超声波温度为51℃。蜂花粉中总黄酮含量的理论得率为2.12%,实际得率为1.89%,实测得率达到理论预测值的89.15%。HPLC-DAD 以及HPLCMS分析结果证实油菜蜂花粉中可能含有9 种黄酮苷元。其中可以推定的黄酮类物质是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和柚皮素。可为识别蜂花粉的植物来源,鉴别真伪提供研究方法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油菜蜂花粉中总黄酮含量,并得到满意结果。同时,研究了甲醇的水溶液作提取剂超声提取蜂花粉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对甲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及超声提取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在甲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1.5 h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2.64%。方法重现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3%;加标回收率平均值为97.13%,RSD为0.25%。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适合油菜蜂花粉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经粉碎后的油菜蜂花粉用去离子水提取,经大孔树脂AB-8色谱柱粗分离,再用MCI-GEL色谱柱和ODS-B色谱柱分离,TLC薄层法检测纯度,最终得到3个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135DEPT-NMR鉴定分析,3个化合物分别为: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胞腺嘧啶脱氧核苷。这3种核苷类化合物是首次从油菜蜂花粉中分离、鉴定的核苷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橄榄油中没食子酸、羟基酪醇、儿茶素和阿魏酸4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橄榄油先经正己烷溶解,再用60%甲醇两次提取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色谱条件为ZORBAX SB-C18反相色谱柱(150 mm×4.6 mm,5.0μm);以0.5%乙酸(A)+甲醇(B)+异丙醇(C)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顺序为0~14 min,95%~92%A,2.5%~4%B,2.5%~4%C;14~30 min,92%~82%A,4%~9%B,4%~9%C;柱温35℃;流速1.0 m L/min;进样量20μL;DAD检测器波长280 nm。结果表明:在此色谱条件下,4种多酚类化合物在30 min内能较好地分离,且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好(RSD≤1.890%),精密度高(RSD≤0.023%),加标回收率在82.4%~97.6%之间。该方法能准确地同时测定橄榄油中4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周艳明  郝晓莉 《食品科技》2008,33(5):233-236
采用甲醇提取油菜蜂花粉样品中黄酮类物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优化了实验提取和分离测定条件.采用ODS C18色谱柱,乙腈-0.5%磷酸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通过对油菜蜂花粉活性成分槲皮素的检测,确定该方法在0.02~0.16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2%~96%之间.通过对不同地区10个油菜蜂花粉样品的实验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了10个样品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标准偏差,初步确定了油菜蜂花粉的18个共有峰和重叠率,建立了油菜蜂花粉指纹图谱,为油菜蜂花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强化溶剂法提取了蓝紫色勿忘我花色素,提取溶剂为55%~60%的酸性乙醇溶液。色素平均得率15%,色价(540nm)为36.55。色素经纸色谱(PC)分离主要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物质,特别地对纸色谱分离出的这两种物质进行了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UV)、红外光谱(IR)的测定分析,认为黄色物质为黄酮类化合物,红色物质为花青素。色素经液相色谱(HPLC)分离,主要含有7个组分,相对含量分别为63.45%、25.45%、0.59%、0.64%、4.27%、5.44%、0.21%。色素经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仪的分离测定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蓝紫色勿忘我花色素中含有矢车菊及其葡萄糖苷、黄酮及其衍生物,可能含有少量的飞燕草素和芍药定及其苷。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保健酒中1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水(2:8, V:V)稀释10倍后,采用Luna~(?)C_8(2) 100A (150 mm×2 mm, 3μm)柱以0.1%甲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负离子化(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 ES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检测。结果在0~20.0μg/L范围内, 14种目标化合物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方法的定量限(S/N=10)为0.4?33.0μg/L; 14种黄酮类化合物在10.0、50.0和100.0μg/L 3个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8.8%~96.7%,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8%~15.1%。结论该方法简单、高效、灵敏、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保健酒中1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油菜蜂花粉黄酮的组成,采用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脱脂和柱层析分离方法对油菜蜂花粉黄酮进行研究,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经1 H-NMR、13 C-NMR,分别鉴定出3个黄酮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与HPLC-MS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野蔷薇果中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酚含量的反相液相色谱方法。利用乙腈、水(磷酸调pH为3.0)以1mL/min流速梯度洗脱,在360nm检测波长下,山奈酚在2.5min内即可达到基线分离。经与标准品对照,野蔷薇果中含有山奈酚,含量为4.3μg/g干质量。经测定:山奈酚回收率较好,为94.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重复性较好,可用于野蔷薇果中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酚的快速分析检测。以及测量山奈酚含量的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山奈酚浓度值差异不大,结果稳定可靠。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方便,测定结果略微偏高,HPLC法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凉茶饮料中5种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经高速离心,甲醇稀释后,经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分离,乙腈-0.1%甲酸水(体积分数)梯度洗脱,串联质谱电喷雾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5种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在0.2 mg/L~0.5 mg/L,在0.02 mg/L~0.5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添加水平为1.0 mg/L~40 mg/L时,平均回收率为86.3%~102%;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4%~8.7%。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晰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物质的组成及脉冲电场辅助提取效果,试验采用TLC—DPPH和HPLC等方法对油菜蜂花粉的乙醇提取物及其酸解产物进行了详细的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的乙醇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因含量过低而未能检出,但该提取物经酸水解后,则会形成大量槲皮素和山奈酚,故可初步推断油菜蜂花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黄酮苷的形式存在。未经脉冲电场破壁处理的蜂花粉乙醇提取物的酸解物中,槲皮素含量为764.39μg/g,山奈酚含量为1 647.97μg/g,而经破壁处理后,槲皮素含量达867.93μg/g,对比提高了13.55%,山奈酚含量达1 924.03μg/g,对比提高了16.75%。该结果充分证明了脉冲电场预处理对油菜蜂花粉细胞具有良好的破壁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乙醇提出、水沉淀,并结合大孔树脂富集、乙醇洗脱等方法进行破壁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获得较好结果.花粉总黄酮的转移率可达70%以上,提取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大于50%.采用柱式分离、有机溶剂分步洗脱等方法从提取物中分离出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四种单体黄酮,经核磁共振结构鉴定证实的有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等三种.同时,采用富集、洗脱等方法分离出β-谷甾醇、β-豆甾醇等两种生物活性物质并经核磁共振结构鉴定证实.  相似文献   

14.
油菜蜂花粉粉碎后经体积分数95%乙醇脱脂,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60℃提取,再用体积分数95%乙醇沉淀提取液,得到油菜蜂花粉水提醇沉物。利用DEAE-纤维素柱、HW-55F色谱柱及Sephacryl色谱柱、Sepharose色谱柱对油菜蜂花粉水提醇沉物进行分离,得到一个主要的多糖类化合物。经Sephadex G-100色谱柱及紫外光谱分析对该化合物进行纯度鉴定,再通过核磁方法对其进行1H-NMR、13C-NMR和135DEPT-NMR分析,得该化合物结构为HOCH2-[CHOH]4-COOH。给免疫抑制小鼠灌胃花粉多糖,实验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多糖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指数(P0.01)、脾脏指数(P0.01)及血清Ig G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测定野蔷薇果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反相液相色谱方法。利用甲醇、异丙醇和水以一定比例1mL/min 流速梯度洗脱,360nm 波长检测,芦丁和槲皮素在4min 内即可达到基线分离。经与标准品对照,野蔷薇果中含有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分别为17.7、94.7μg/g md。芦丁和槲皮素回收率较好,分别为95.6%和97.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方法重复性较好。本法可用于野蔷薇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同时测定烟草中的16种游离氨基酸和6种Amadori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方法,烟草样品经水提取后,以甲醇和0.1%(体积比)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Acclaim Explosive E2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检测。结果表明:(1)目标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6),回收率为82.0%~109.5%,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0.6%~4.8%(n=6)和1.3%~10.9%(n=6)。(2)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烟草样品中多种游离氨基酸和Amadori化合物的同时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和旋转正交试验,对枸杞蜂花粉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枸杞蜂花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主次因素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95min、液料比40:1(mL/g);测得枸杞蜂花粉总黄酮含量的平均值为3.03%(n=3),基本和预测值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甲醇溶液超声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建立了山银花中4种有机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和14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芦丁、木犀草素、木犀草苷、山奈酚、紫云英苷、芹菜素、野漆树苷、黄芩素、黄芩苷、槲皮素-3-甲基醚、香叶木素、白杨素和山奈素)含量测定的方法。山银花样品经50%的甲醇溶液超声提取40分钟,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Mightysil RP-18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负离子扫描),外标法定量进行测定。方法定量限(以S/N大于10计)0.005 g/kg-0.05 g/kg,配制0.05、0.10、0.20、0.50和1.00 g/kg线性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3。在山银花样品中进行添加回收试验(添加水平绿原酸10.0、20.0和40.0 g/kg,咖啡酸1.0、2.0和4.0 g/kg,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 5.0、10.0和20.0 g/kg,其他化合物0.05、0.10和0.20 g/kg),方法总体回收率69.2%~116%,相对标准偏差3.3%~12.0%。方法实现了山银花中多种主要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此次研究得到了较好的测乳制品中玉米赤霉醇类药物残留的高效、准确的方法。乳制品中的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经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过MAX柱净化浓缩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在0~10μg/L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0μg/L,定量限为2.0μg/L,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99.5%~105.14%,相对标准偏差为0.73%~14.88%。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用于乳制品中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的测定,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荞麦中芦丁、金丝桃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芹菜素和山奈酚6种黄酮成分的含量, 并比较分析不同产地荞麦中黄酮类成分差异情况。方法 荞麦样品加入 20 mL体积分数为80%甲醇水溶液超声辅助提取。高速离心后, 经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MGⅡS5色谱柱(4.6 mm×250 mm, 5.0 μm), 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 流速为1.2 mL/min; 柱温为30.0±5 ℃, 检测波长为361 nm。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产地荞麦的黄酮类成分差异。结果 各黄酮类化合物在浓度为0.5~50.0 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3.20%~114.90%,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为2.02%~6.81%; 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实验的RSD值均小于5.35%, 6种黄酮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7~0.14 mg/L, 定量限为0.23~0.45 mg/L。荞麦实际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荞麦中6种黄酮成分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 该方法分析快速简便、稳定和重复性好, 可用于荞麦中芦丁、金丝桃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芹菜素和山奈酚6种黄酮成分含量的测定。为荞麦中黄酮的开发利用和含量的测定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