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青皮竹提取物中的三种酚酸和四种碳苷黄酮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得到最佳色谱条件为:C18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UV检测波长254 nm,洗脱程序为0~10 min,10%~22%甲醇;10~30 min,22%~35%甲醇;30~40 min,35%~60%甲醇。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对香豆酸、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素、异牡荆苷的线性范围分别在0.08~100、0.04~100、0.25~50、0.24~60、0.22~56、0.06~56、0.12~60μg/m L之间,R~2大于0.9996,加标回收率在96%~103%之间,RSD小于3%,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都小于3.48%,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此方法可用于青皮竹中三种酚酸和四种碳苷黄酮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箬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采摘国内箬叶主产区浙江松阳、武义,以及安徽黄山、福建光泽、江西宁都的样品。样品经体积分数50%乙醇提取,随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快速检测其中异荭草素、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含量,方法简单准确。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箬叶均含有较丰富的黄酮苷。该结果揭示了国内不同产地的箬叶中异荭草素、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的含量差异,为全面深入研发箬叶提供采收情况和质量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立天然包装材料箬叶及粽米中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对香豆酸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方法。通过测定一次蒸煮、二次蒸煮、不同保存条件等因素对箬叶及粽米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阐明了不同条件下箬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粽子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一次蒸煮后,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对香豆酸5 种黄酮化合物从箬叶迁移到粽米的迁移率为7.41%~45.18%;二次蒸煮时,在120 min内箬叶中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迁移率为18.07%~65.94%,特别是在前30 min中,箬叶中黄酮类化合物降低明显,分别占120 min总减少量的51.61%~72.48%,并且二次蒸煮的迁移率大于一次蒸煮。在30 d的保存时间内,箬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前15 d减少明显,占总减少量的68.60%~85.50%(除异牡荆苷为0外);第15天后迁出缓慢;30 d内总迁移率分别为25.90%~64.84%(除异牡荆苷为0外)。随着二次蒸煮时间与保存时间的变化,荭草苷与异荭草苷较迁移缓慢。新鲜保存的方式最有利于异牡荆苷在粽子中迁移,速冻保存最有利于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对香豆酸的迁移。异牡荆苷在真空保存和速冻保存时短时间内不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4.
以木犀草素-Zn(Ⅱ)配合物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敏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木犀草素-Zn(Ⅱ)配位温敏分子印迹聚合物(thermo-sensitiv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TMIPs),分离箬叶黄酮碳苷。结果表明,TMIPs最佳制备工艺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温敏单体、交联剂摩尔比1∶4∶16∶30,其低临界溶解温度约为32℃,吸附性能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TMIPs对木犀草素吸附量为36.06μmol/g,印迹因子为3.18,相对于芹菜素和芦丁,对木犀草素选择系数分别达到1.83和2.18,对温度响应灵敏,易于控制解吸。TMIPs用于分离箬叶黄酮碳苷,对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吸附量分别为32.99、27.73、35.16、36.05μmol/g。  相似文献   

5.
试验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运动饮品中儿茶素、葛根素、牡荆素、大豆苷元、木犀草素、槲皮素、水飞蓟宾、芹菜素、柚皮素、橙皮素二氢查尔酮、山奈酚、橙皮素、异鼠李素、黄芩素、川陈皮素和桔皮素等16种黄酮类功能成分的方法。样品前处理用乙醇沉淀提取后,采用Waters Atalantis T3色谱柱(2.1mm×150 mm,3μm)分离,以0.1%甲酸-10.0%甲醇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下,16种黄酮类功能成分在10.0~50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 3~0.999 9,检出限范围为0.1~10.0μg/kg,定量限范围为0.4~35.0μg/kg,添加1.0 mg/kg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89.8%~98.6%,相对标准偏差(n=6)为2.1%~4.7%。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和检测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运动饮品中较宽浓度范围内多种黄酮类功能成分的同步分析,为其营养价值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竹叶碳苷黄酮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易于降解,导致其生物可及性低,因此,本研究拟探究黄原胶存在时,4 种碳苷黄酮(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素、牡荆素)在各模拟消化阶段生物可及性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在有/无黄原胶存在的条件下,竹叶提取物中4 种碳苷黄酮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直接消化样品,添加黄原胶的样品可以明显减弱模拟消化过程中碳苷黄酮的降解;口腔、胃、肠道模拟消化对竹叶碳苷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影响存在差异,黄原胶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4 种碳苷黄酮,尤其是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生物可及性,模拟肠道消化后,黄原胶保护组的异牡荆素和牡荆素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62%和59%,远低于直接消化组(分别降低84%和80%)。结论:黄原胶可以明显提升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竹叶碳苷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对于相关功能产品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魏丽娟  易倩  张曲  赵钢  彭镰心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9):232-236,242
本文建立了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藜麦中6种酚类成分的含量,并且对5种藜麦中6种酚类物质进行了比较。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ACQUITYUPLC®BEHC18(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甲醇-0.2%冰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7 nm,流速0.2 mL/min,柱温35 ℃;以异荭草素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芦丁、槲皮素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ESM)同时计算各待测成分的含量,用SPSS软件对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所得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藜麦品种中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异荭草素、芦丁、槲皮素的含量可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两种方法得到的含量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异荭草素、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芦丁、槲皮素在5种藜麦中的含量分别为210.34~370.61、3.77~8.04、168.86~300.21、10.98~17.15、31.13~42.75 μg/g。本文建立的以异荭草素为内标的一测多评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为藜麦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藜麦黄酮类物质得率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即料液比、超声波功率、乙醇浓度以及超声波浸提时间,由单因素试验确定出各个因素的水平,以正交试验结果为依据,确定藜麦黄酮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再以提取出的藜麦黄酮类物质作为抑菌样液,通过打孔法和二倍稀释法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52(g/mL),超声波功率为235 W,乙醇浓度为78%,超声波浸提时间为26 min时,藜麦黄酮类物质的得率最高,达到了0.280%,而藜麦黄酮类物质乙醇提取液与抑菌效果呈现出正向作用,抑菌效果随着黄酮类物质浓度的递增表现出明显的增强态势,并由二倍稀释法得出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为7.500 mg/mL。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HPLC法分别定量测定大苞荆芥中木犀草素、芹菜素及其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GCRP)、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AGCRP)的方法。方法:采用 C18 柱(250 mm×4.6 mm, 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0.1:99.9,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7 nm,流速1 mL/min,柱温30 ℃;优化了提取溶剂、溶剂加入量、提取时间等药材前处理方法;通过系统适用性试验,线性关系、检出限及定量限考察,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标回收率试验,验证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木犀草素、芹菜素和LGCRP、AGCRP分别在3.080~12.321、4.753~19.010、5.67~22.68、9.97~39.86 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3;检出限分别为0.11、0.08、0.03、0.03 μg/mL,定量限分别为0.35、0.23、0.09、0.10 μg/mL,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8.8%~102.8%、92.9%~98.1%、93.9%~97.9%、93.7%~97.3%。结论:两套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准确度高、适用性强,可用于大苞荆芥中2个黄酮及其糖苷类成分的定量测定,从而为大苞荆芥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侠  邹基豪  王大为 《食品科学》2017,38(8):206-212
采用Box-Behnken法优化绿豆皮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应用超声波-酶法提取,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加酶量、酶解时间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运用Design-Expert 8.0.5.0软件对绿豆皮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二次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92 W、超声时间28 min、加酶量0.24%、酶解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0.831±0.02)%(n=3),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该模型拟合较好;与在相同超声条件下,只用超声波提取相比,黄酮类化合物得率提高了18.54%。绿豆皮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在光谱条件下扫描,出现黄酮类化合物特征峰带,说明绿豆皮提取液中有黄酮类物质的存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出,发芽后绿豆皮中主要含有牡荆素和异牡荆素2种碳苷类黄酮化合物,分别占绿豆皮总黄酮含量的51.99%和45.42%。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夏桑菊凉茶中绿原酸、迷迭香酸、木犀草苷、芦丁、槲皮素和蒙花苷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依利特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1%乙酸钠水溶液(乙酸调至pH 3.0)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50 nm,柱温40℃。结果表明:6种活性成分的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分别0.03~100,0.04~3.125,0.04~124,0.06~2.88,0.01~28和0.37~19μg/mL,检测限分别为0.19,0.26,0.24,0.38,0.078和2.2μg/g,定量限分别为0.62,0.88,0.80,1.24,0.26和7.4μg/g,平均回收率在99.4%~101.5%之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25%,0.18%,0.49%,0.84%,0.92%和2.3%。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可用于夏桑菊凉茶中绿原酸、迷迭香酸、木犀草苷、芦丁、槲皮素和蒙花苷等物质的定量测定,并可应用于夏桑菊凉茶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建立半枝莲药材中野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同时测定的HPLC方法。色谱条件为DiamonsilC18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为335 nm,流动相为乙腈(A)-1%冰醋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野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浓度分别在2.0200、0.550、0.550、0.55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在精密度实验、稳定性实验、重复性实验中,野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2.0%;野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加样回收率范围及平均值和RSD分别为97.73%101.7%、99.72%、1.36%(n=9),97.78%102.8%、99.53%、1.99%(n=9),97.40%102.4%、99.39%、1.84%(n=9)和97.80%102.0%、99.24%、1.49%(n=9)。所测12份不同产地半枝莲药材中,野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417.08、0.260.56、0.310.90、0.280.95 mg/g。本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重现性,加样回收率实验符合要求,能准确、稳定地对半枝莲药材中野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进行同时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以藜麦糠为原料,以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为4个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黄酮得率为考察对象,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藜麦糠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并对藜麦糠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藜麦糠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6%,液料比20:1 mL/g,超声时间14 min,超声温度58℃,在此条件下藜麦糠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0.802%。藜麦糠黄酮类化合物有较为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且能力强弱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藜麦糠黄酮样品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64%,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77%。藜麦糠作为藜麦的副产品,有一定的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藜麦糠中多酚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利用藜麦糠资源,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藜麦糠中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以BHT为阳性对照,DPPH·和·OH清除率为指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藜麦糠中多酚超声辅助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4%,提取时间31 min,提取温度61℃,料液比(g/mL) 1∶43,超声功率200 W。该工艺条件下,藜麦糠中多酚提取率为0.79%。藜麦糠多酚对·OH和DPPH·的清除率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量效关系明显,对·OH和DPPH·的IC_(50)分别为13.52μg/mL和2.48μg/mL。表明优化的藜麦糠多酚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藜麦多酚具有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藜麦籽粒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提取藜麦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藜麦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超声提取时间39 min、液料比41∶1(mL/g),在此条件下藜麦总黄酮得率为0.53%。藜麦黄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2.4 mm和1.562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3.2 mm和0.781 mg/mL。  相似文献   

16.
以藜麦为原料,NaOH溶液为溶剂,通过超声波辅助热碱法提取藜麦可溶性蛋白,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影响藜麦蛋白提取率的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和超声功率进行优化,并测定提取物的溶解度、乳化性和起泡性。结果表明藜麦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40 ℃,超声时间2 h,料液比为1∶35 g/mL,超声功率400 W,在该工艺条件下,藜麦蛋白的提取率可达78.20%,与响应面优化试验回归模型的值基本一致。藜麦蛋白的乳化性和起泡性研究表明,3.5%的藜麦蛋白溶液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溶解度为61.18%,乳化性为5.39 m2/g,乳化稳定性为255.59 min;3%的藜麦蛋白溶液具有较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起泡性为101.0%,泡沫稳定性为66.0%。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建立金柑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的快速、同时检测技术。样品经二氯甲烷超声波提取,ACQUITYUPLCTMBEHC18色谱柱(2.1mm×100mm,1.7μm)分离,以乙腈-水(45∶5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5nm。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可在3min内实现同时分离、测定。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分别在1~1780μg/mL和1~17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65μg/g和1.28μg/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19%~100.06%和95.35%~99.8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本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操作方便,结果准确,适用于金柑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用响应面方法优化酸枣仁异牡荆素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和液固比对异牡荆素得率的影响,以这些因素为自变量,异牡荆素得率为响应值,设计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条件:超声功率419 W,液固比16∶1 mL/g,超声时间61 min,乙醇体积分数73.70%,各因素的影响重要性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液固比超声功率。预测最佳得率0.236%与实际得率0.241%相比,相对误差为2.075%,证明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效果良好。本研究优化了提取异牡荆素的超声辅助技术,为超声辅助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酶解超声波协同提取藜麦多糖及体外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解协同超声波联合方法提取藜麦中多糖,经试验确定最佳辅助酶为纤维素酶,最优添加量为3%。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藜麦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65℃、超声时间18 min、料液比1∶33(g/mL),此时藜麦多糖的提取率为68.08%,与理论值70.78%接近。上述最优条件下提取的粗多糖脱蛋白后,进行体外活性研究。通过抗氧化试验表明:藜麦多糖对羟自由基清除效果显著,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不显著。此外藜麦多糖对α-淀粉酶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27.29%。表明藜麦多糖在降血糖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藜麦多酚的工艺研究,并对藜麦多酚提取液的活性、对自由基和亚硝酸根的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藜麦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做溶剂、料液比1∶25(g/m L)、超声温度为50℃、以320 W功率超声波辅助提取20 min,藜麦多酚的得率为0.215%,藜麦多酚提取液对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能力达到88.4%,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到90.4%,对DPPH·的清除率为8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