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个产地三种市售干香菇(花菇、冬菇和金钱菇)滋味成分中的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滋味活性值TAV和等鲜浓度EUC值对其鲜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同种干香菇和同一产地的不同种干香菇中呈鲜成分含量和呈鲜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氨基酸总量结果显示花菇以福建宁德产的较高(7.76±0.05)mg/g,冬菇以河南西峡产的较高(6.22±0.04)mg/g,金钱菇以浙江庆元产的较高(7.38±0.03)mg/g,其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均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11.8%39.9%,以浙江庆元金钱菇含量最高为(2.81±0.02)mg/g;核苷酸含量结果均显示胞苷酸含量最高,未检测到肌苷酸和黄苷酸,其中鲜味5’-核苷酸含量(腺苷酸和鸟苷酸)占总量13.9%48.9%,以浙江庆元金钱菇鲜味核苷酸含量最高为(6.45±0.21)mg/g;滋味活性值(TAV)值显示所测香菇中鲜味成分鸟苷酸呈味贡献最显著,其次谷氨酸和腺苷酸,甜味成分中丙氨酸呈味贡献最显著,苦味成分呈味贡献均不显著(TAV<1);等鲜浓度值(EUC)值显示浙江庆元金钱菇呈鲜效果最明显[EUC=(2.033±0.07)g MSG/100g dry matter],其次河南西峡花菇[EUC=(1.618±0.13)g MSG/100g dry matter]。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筛选富集风味成分的香菇提供了切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个产地三种市售干香菇(花菇、冬菇和金钱菇)滋味成分中的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滋味活性值TAV和等鲜浓度EUC值对其鲜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同种干香菇和同一产地的不同种干香菇中呈鲜成分含量和呈鲜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氨基酸总量结果显示花菇以福建宁德产的较高(7.76±0.05)mg/g,冬菇以河南西峡产的较高(6.22±0.04)mg/g,金钱菇以浙江庆元产的较高(7.38±0.03)mg/g,其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均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11.8%~39.9%,以浙江庆元金钱菇含量最高为(2.81±0.02)mg/g;核苷酸含量结果均显示胞苷酸含量最高,未检测到肌苷酸和黄苷酸,其中鲜味5’-核苷酸含量(腺苷酸和鸟苷酸)占总量13.9%~48.9%,以浙江庆元金钱菇鲜味核苷酸含量最高为(6.45±0.21)mg/g;滋味活性值(TAV)值显示所测香菇中鲜味成分鸟苷酸呈味贡献最显著,其次谷氨酸和腺苷酸,甜味成分中丙氨酸呈味贡献最显著,苦味成分呈味贡献均不显著(TAV1);等鲜浓度值(EUC)值显示浙江庆元金钱菇呈鲜效果最明显[EUC=(2.033±0.07)g MSG/100g dry matter],其次河南西峡花菇[EUC=(1.618±0.13)g MSG/100g dry matter]。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筛选富集风味成分的香菇提供了切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和产地梨果实可溶性糖组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梨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法, 对河北省赵县6个梨品种果皮、果肉和果心, 河北省赵县、晋州、辛集6个梨品种果肉, 以及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山西5个省份的‘黄冠’梨果肉中可溶性糖组分(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进行了分析。结果 每个品种的果皮、果肉、果心的糖组分含量、不同产区梨品种果肉糖组分含量、5省‘黄冠’梨果肉总糖含量几乎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果皮中除‘圆黄’外, 剩余5品种皆是蔗糖含量最低。结论 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产地的梨果实糖积累有差异, 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各地的16种烘焙咖啡豆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研究了各地咖啡豆香气成分的差异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各样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咖啡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对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产地的咖啡在中度烘焙的条件下,香气成分基本相似,含量较高的成分如:2-甲基吡嗪、糠醇、5-甲基呋喃醛、2-乙基-5-甲基吡嗪、2-乙基-3,5-二甲基吡嗪等,成分的含量有差别。经过聚类分析可以看出,用咖啡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反映不同产地咖啡香气上的相似性。对咖啡的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5个主成分可以用来解释咖啡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产地番茄酱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6个产地番茄酱中共检测到109种挥发性物质,酚、酸、酯、醇、烃和醛酮类化合物构成了番茄酱风味的主体。其中,番茄酱a中丁香酚含量较高;番茄酱b中的烯烃类物质含量远大于其他5种番茄酱;番茄酱c中挥发性物质含量丰富;番茄酱e含有三醋酸甘油酯、β-紫罗兰酮等特殊组分;而番茄酱d和f的测定中并未表现出特有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白果的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不同产地,特别是广东地区的白果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运用常规的实验方法,测出白果的主要成分含量,如水分、淀粉、总糖、蛋白质、脂肪,为白果的深加工、综合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其中南雄坪田的白果总糖含量最高,为7.14%,南雄翠屏的淀粉含量最高,为34.46%,其它成分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食品工业科技》2004,(08):140-141
就不同产地,特别是广东地区的白果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运用常规的实验方法,测出白果的主要成分含量,如水分、淀粉、总糖、蛋白质、脂肪,为白果的深加工、综合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其中南雄坪田的白果总糖含量最高,为7.14%,南雄翠屏的淀粉含量最高,为34.46%,其它成分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产地的抹茶香气成分,以日本静冈、浙江金华、贵州铜仁3个产地的抹茶为原料,采用热脱附法提取样品的香气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及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法(GC-MSD-FID)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抹茶的香气成分特征及不同产地的香气差异。其中日本静冈抹茶样品分析出来65种挥发性成分,浙江金华抹茶样品54种,贵州铜仁抹茶样品70种,不同产地抹茶分析出来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和相对含量间的差异、以及独有的香气物质体现出不同产地风味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西梅香气成分差异性,以4种不同品种及产地的西梅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香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及产地西梅香气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产地西梅香气成分均包括醛类、酸类、醇类、酮类、酯类、烯烃类、酚类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等物质,其中醛类物质所占比例最大,但特征香气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品种是造成西梅香气成分差异性较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5个不同产地花椒挥发性成分差异,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water-steam distillation,WD)、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同时蒸馏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SD)3种提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山东花椒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5个产地花椒的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寻找潜在标记特征物质,乙酸芳樟酯和乙酸松油酯作为潜在标记物,可区分5个不同产地花椒。研究结果对综合利用不同产地花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不同产地可可粉风味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HP-MSD化学工作站对不同产地的可可粉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两种化学计量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52种化合物,不同产地可可粉挥发性成分及含量有一定差异。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可可粉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可为可可粉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熟制中华绒螯蟹肉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材料—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MonoTrap)作为顶空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对松江、阳澄湖和崇明三地中华绒螯蟹肉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捕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捕集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基于各挥发物的感受阈值,以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法确定了三产地蟹肉的主体呈香化合物,并对其产生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产地样品中共鉴定出8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19种为主体呈香物质(ROAV≥1)。在所有主体呈香物质中,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己醛、庚醛、4-庚烯醛、苯甲醛、辛醛、壬醛、癸醛、2-乙基呋喃、2-戊基呋喃、三甲胺、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和1-辛烯-3-醇这14种物质为三产地蟹肉样品所共有;而2-丁烯醛、1-戊烯-3-酮、2-癸酮和2-戊基吡啶这4种物质为崇明蟹肉样品所独有。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小茴香香气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WD)、同时蒸馏萃取(SD)、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3种方法提取5个不同产地的小茴香香气。采用GC-MS分析得到104种成分,包括15种烃类、24种醇类、10种酯类、4种醛类、1种酚类、2种酸类、11种醚类、13种酮类和24种萜烯,其中WD法93种、SD法39种、SPME法19种。小茴香主要成分是茴香脑、γ-松油烯、葑酮、草蒿脑。采用SPME-GC-MS分析,结合PCA分析,结果表明以γ-松油烯和柠檬烯作为潜在特征标记物,用于区分出5个不同产地的小茴香。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产地相近的小茴香香气差异小,这为5个不同产地小茴香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干黄芪的香气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分别提取产自山西、内蒙古和甘肃的干黄芪香气成分,提取物经过气-质联用分析仪分析,共鉴定出11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烯烃类21种、醇类15种、酸类15种、醛类14种、其他类14种、酮类14种、杂环类8种、酯类10种和酚类6种。内蒙古黄芪香气成分种类最多,为91种,总相对含量为79.49%;其次是山西黄芪,鉴定出75种香气成分,总相对含量为82.49%;香气成分种类最少是甘肃黄芪,为72种,总相对含量为89.64%。在不同产地中鉴定出43种共有成分,其中正己醛、苯甲醛、1-戊醇、3-辛烯-2-酮、丁香酚、榄香素、2-丁基呋喃、2-正戊基呋喃是干黄芪特征香气成分。不同产地的干黄芪香气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不同产地松茸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菲  罗强  丁祥  叶海霞  杨志荣 《食品科学》2011,32(18):171-175
用有机溶剂萃取-蒸馏法提取西南地区林芝、雅江、小金县产鲜松茸子实体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从3个样品的挥发性成分中依次确定出28、22、27个化合物,共计66种。结果显示林芝样与小金样的挥发性成分中有9个共同成分,两者主要成分依次为1-辛烯-3醇(28.43%)、亚油酸(33.86%);雅江样与前两者仅有2个共同成分,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甲酯(16.58%)和2-乙基己醛(16.54%)。其中林芝样和小金样中的1-辛烯-3-醇(蘑菇香)、雅江样中的2-乙基己醛(青草香)、小金样中的3-辛醇(蘑菇及黄油香)和苯乙醛(花蜜香)等C8醇及醛是导致3者香气差异的主要成分,可作为辅助西南地区不同产地松茸分类的化学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产地肉桂间挥发性成分差异并为卤料生产原料选取提供一定数据参考,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色谱联用(GC-MS)技术对成都、广西、汉源、云南四个产地肉桂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OAV值进行PCA和PLS-DA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不同产地肉桂样品中挥发性成分66种,其中萜类物质43种,醛酮类11种,烷烃类物质2种,醇类4种,酯类2种,吲哚类1种,可见样品中挥发性物质以萜类为主,其相对含量在2706.76~33337.83μg/kg之间。γ-松油烯(OAV:1132.03~5721.45)、α-芹子烯(OAV:16.66~264.45)、(E)-肉桂醛(OAV:18.04~103.07)、对伞花烃(OAV:31.00~43.39)四种物质OAV值相对较高,对肉桂主体风味形成有重要贡献。经PCA和PLS-DA分析发现,不同产地肉桂样品挥发性风味存在明显差异。成都肉桂中未发现特征香气但其主体香气较为强烈;广西肉桂中辛辣味和花木香等典型肉桂香气最为明显;汉源肉桂中甜香香气相对突出;云南肉桂具有较强的水果香气。结果说明产地对肉桂样品挥发性风味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该试验旨在研究广西南宁、永福、恭城三个产地的艾挥发油的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艾草新鲜植株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气相色谱仪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广西不同地区的艾油中确定了41个的化合物,相同组分有33个。艾油中含有樟脑、1, 8-桉叶素、龙脑、崁烯、石竹烯、4-松油醇、α-松油醇等主要活性成分,不同地区含量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为艾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枣香醋中香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新郑大枣香醋的香气品质,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大枣香醋的香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的香味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45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2.64%。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成分为醋酸(40.85%)、糠醛(10.72%)、异戊醇(9.05%)、-β苯乙醇(8.64%)、丁二酸二乙酯(1.74%),葵酸(1.61%)、辛酸(1.60%)、己酸(1.51%)等。  相似文献   

19.
建立苦荞麦中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山奈酚-3-o-芸香糖苷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苦荞麦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产地苦荞麦样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产地4种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学考察中线性范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标回收试验均符合规定,云南产苦荞麦中槲皮素、山奈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芦丁、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相差不大。该方法可用于苦荞麦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苦荞麦原料的采购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旨在分析4个主产地(四川、重庆、云南和广西)的沃柑果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并为沃柑的产地溯源和深加工提供数据支撑。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沃柑果皮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18种、醇类11种、醛类10种、酯类8种、酮类1种、其他类2种。柠檬烯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月桂烯、α-蒎烯、芳樟醇、正辛醇、正辛醛、香茅醇、己醛、反式-2-己烯醛、桧烯、香芹酮和α-松油醇等次之。基于挥发性成分半定量结果,建立四川和重庆,云南和广西沃柑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进而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柠檬烯、芳樟醇和香茅醇可作为区分重庆和四川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醋酸辛酯和α-松油醇可作为区分广西和云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