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品种红枣间的品质差异,确定红枣的核心品质评价指标。以宁夏和陕西地区7个品种的红枣为原料,测定了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VC、制干率、复水性、褐变度、叶绿素含量等14个品质指标,并对其感官性状和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红枣感官性状和品质指标的差异程度较大,其中果胶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60.6%,复水性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8.19%;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4项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94.972%;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14个指标聚为4类,最终筛选出总糖、叶绿素含量、复水性和枣核所占比例4个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皖南丘陵地区主栽的8个品种蓝莓为原料,通过测定各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和分布,分析其差异显著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蓝莓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蓝莓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单果质量、体积、果汁p H值、糖酸比与果实籽、总酸、果胶、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变异系数大于10%,品种间差异显著;硬度、果形指数、出汁率与水分、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和单宁含量变异系数小于10%,品种间变异较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2.261%。根据蓝莓主要品质指标,对8个蓝莓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得出,圆蓝和粉蓝两个蓝莓品种综合品质高,可作为蓝莓育种、品种改良和加工利用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面条力学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类别挂面力学品质差异,以面条硬度、黏性、弹性、咀嚼性、抗拉强度、盐、添加剂、风味成分为评判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来对面条力学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到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 323%;再由聚类分析将面条分为三类,分别为零添加面条、劲道风味面条和玉带面。其中,主成分得分越高的面条其力学品质也越高;同一类面条力学品质相近且具有共同特点,同时主成分得分与感官评分结果一致,说明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来对面条进行评价分类是可行的。实验结果为利用面条力学性能的多个指标来对不同品种面条品质进行评价提供了一个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苹果品种间多酚的差异,本研究采集了35个苹果品种为试材进行多酚种类和含量的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苹果品种和多酚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5个不同苹果品种的多酚组成和含量差异明显,部分多酚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依据主成分解释总变量和碎石图提取了4个主成分反应原变量75%的信息,第一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 1,PC1)主要包括金丝桃苷、原花青素B2,第二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 2,PC2)主要包括根皮苷,结合得分图直观地显示了苹果品种和多酚间关系,秦阳、嘎啦一系、嘎啦二系分布在PC1和PC2的正向区间,属于早熟品种,短枝华冠、华星、华脆分布在PC2负向区间,属于中熟品种,黄元帅、富士、秦冠分布在PC1负向区间,属于晚熟品种。聚类分析将35个苹果品种分为5类,聚类结果与主成分的得分图结果基本一致。本实验对不同苹果品种中多酚进行的综合评价为苹果原材料的选择和多酚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西梅香气成分差异性,以4种不同品种及产地的西梅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香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及产地西梅香气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产地西梅香气成分均包括醛类、酸类、醇类、酮类、酯类、烯烃类、酚类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等物质,其中醛类物质所占比例最大,但特征香气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品种是造成西梅香气成分差异性较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月季花瓣营养成分评价及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品种月季花瓣营养成分间的差异和相关性,该研究对河南南阳地区10个不同栽培品种月季花瓣中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品种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93%、1.28%(质量分数);矿物元素K、Ca、Mg、Na、Fe、Mn、Cu、Zn、Se等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459.41、2171.43、1692.21、53.04、93.31、30.98、3.70、20.89、0.87μg/g,且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得出4因子模型,提取前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3.24%,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将10个品种的月季花划分为五类,表明这2种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月季花品种。该研究为月季花种质的筛选、品质评价和月季花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选取陕西周至和眉县的7个品种猕猴桃为原料,对其果浆色泽L*、a*值、Vc、总糖、总酸、叶绿素含量、硬度、咀嚼性、制干率9个指标进行差异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猕猴桃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华优猕猴桃L*值高于其他品种,Vc和叶绿素含量也最高;而红阳猕猴桃制干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居首位;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项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4.991%;聚类分析筛选出3个核心指标,分别为制干率、叶绿素含量和硬度。  相似文献   

8.
付勋  张海彬  聂青玉  冯婷婷  刘丹  张艳  李翔 《食品科学》2022,43(10):247-254
以金艳、红阳、东红及万州红心4 种猕猴桃为原料,比较样品间感官差异(外观、内部横切面形态)、品质差异(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pH值、可滴定酸、VC、总酚、花色苷、黄酮、单宁),结合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法对样品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不同品种猕猴桃果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 个品种出汁率、总酸等含量差异不明显,万州红心猕猴桃品种中总糖、VC、总酚、黄酮及花色苷含量较其他3 个品种高,金艳品种中单宁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较一致,金艳聚为一类,红阳、东红及万州红心聚为一类;采用GC-IMS技术在4 种猕猴桃果汁中共检测出55 种挥发性物质,不同样品之间挥发性物质差异较大,按照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样品进行分类,结果与按照品质指标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区分市场杂粮馒头的品种,利用电子鼻、质构仪及色差仪获取不同品种杂粮馒头的感官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和聚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与板栗馒头气味特征差异最大;玉米馒头b*值最大,咀嚼性、胶黏性最低;板栗馒头的胶黏性、咀嚼性与a*值显著高于其它馒头;荞麦馒头硬度最大,L值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智能感官将样品分为4类,人工感官分为2类,表明智能感官对不同品种杂粮馒头的区分效果优于人工感官。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生姜不同品种间成分差异,以山东地区主栽的12个生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9种营养成分的差异性,并利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对生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生姜品种间的辣味差别较为显著;9个反映生姜品种综合品质的指标可以用3个主成分(贡献率达88.32%)表示,昌邑生姜、莱芜娃娃姜和安丘大姜综合品质较好;3个主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昌邑生姜适用于提取特征活性成分和用于鲜食、调味等用途,昌邑黄姜则适于加工糖姜、姜片以及腌渍姜等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品种猕猴桃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并对不同猕猴桃品种进行有效区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猕猴桃进行指纹分析,分析测定了脐红、金艳等8个品种猕猴桃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多酚组成及FT-IR光谱,并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及系统聚类分析(CA)。结果表明:华优的抗坏血酸及总酚含量比其他品种高约2倍,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强于其他品种。对抗氧化指标、酚类含量及FT-IR数据的主成分分析中前两个主成分累积解释率分别达到63.49%、55.91%、84.96%。三种聚类分析均可将不同品种猕猴桃进行较好区分,尤其对金艳、华优、海沃德区分效果最好。基于FT-IR数据的品种区分效果优于基于抗氧化指标、酚类含量的区分,同植物学分类最为一致。基于抗氧化指标的聚类分析对脐红、晚红、徐香的区分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果实品质比较分析建立陕西安康地区引种枇杷品质评价方法,为划分品种类型并筛选适宜当地枇杷产业发展的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对10 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的物性指标、营养指标及功能性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枇杷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指标在10 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的检测结果中存在较大差异,但综合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麦后黄’。主成分分析提取出风味、抗氧化、加工和总酚4 项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666%。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综合排名前3 名的品种分别是‘ADVANCE’、‘津云’和‘CHAMPAGNE’。聚类分析将10 个日本引种枇杷聚为5 类,经初步分析,第1类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第2类可考虑作为加工果汁、果醋类饮料的原料;第3类是适宜鲜食的品种。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可综合评价枇杷果实品质,为其品种开发类型的选择及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品种枇杷加工制汁的适宜性,以9个枇杷品种为原料进行制汁,对其营养品质、功能成分、有机酸及酚类单体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枇杷果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枇杷果汁品质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在16项指标中确定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7.054%。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长崎早生’、‘ADVANCE’、‘长生早生’,排名靠后的为‘大五星’、‘西农枇杷二号’。聚类分析将枇杷果汁分为3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常见马铃薯品种特性分析及加工适宜性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区域在种植马铃薯品种繁多,不同原料品质会直接影响加工制品品质及产品得率。为探讨国内常见的44个马铃薯品种差异,指导马铃薯产业原料选择与品种繁育,实验测定了8个主要品质指标,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品种的各个指标差异明显,且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为消除冗余,实验对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转化成3个主成分因子,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水分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糖分因子,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蛋白质因子,这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5.77%,能有效反映初始指标的信息。综合各主成分因子的得分图可直观反映马铃薯原料指标间的关系,进而得出不同品种的加工或鲜食建议。采用Ward聚类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44个划分为4个类别,分析各类别间的指标差异,并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马铃薯原料加工用途划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162-166
测定了19个品种油橄榄叶中8种营养成分和3种活性成分含量,并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油橄榄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橄榄叶营养及活性成分含量不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膳食纤维、还原糖、橄榄苦苷是油橄榄叶的特征成分,与油橄榄叶品质密切相关,其主成分得分图和聚类分析将19个品种油橄榄叶分为3类,即高膳食纤维+低橄榄苦苷+低还原糖、中膳食纤维+高橄榄苦苷+高还原糖、低膳食纤维+中橄榄苦苷+高还原糖。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30?个樱桃品种的主要营养性状(单果质量、pH值、总糖、还原糖、总酸、VC、花色苷)进行测定分析,筛选优异品种,为樱桃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樱桃果实营养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单果质量、总糖、还原糖、VC的变异系数较大,pH值、总酸、花色苷的变异系数较小,部分营养性状之间存在简单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特征值都大于1,并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7.718%,前2?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以综合成分中主要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个樱桃品种分为5?大类,各类间营养性状上有较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得出,红蜜、13-33、秦林3?个樱桃综合品质高,可作为樱桃育种、品质改良及樱桃资源开发利用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更加准确地评价紫薯品质,通过紫薯品质分析不同紫薯品种的营养素含量差异。方法:挑选9个品种的紫薯,测定其紫薯和薯粉的水分、维生素C、还原糖、蛋白质、粗纤维、花青素、总酚、类黄酮、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判定各品种紫薯相互间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9种紫薯品种中,绵紫薯9号花青素含量最高,宁紫薯8号淀粉含量最高。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综合排名前三的品种分别是徐紫薯8号、绵紫薯9号、渝紫薯7号,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将9种紫薯分为5类,川紫薯4号、徐紫薯8号、湘紫薯174为一类,其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较高;渝紫薯7号、绵紫薯9号、鄂紫薯12号为一类,其花青素、类黄酮和维生素B2含量较高,其余品种各为一类。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判定9种紫薯品种的营养品质差异,紫薯可以根据其营养品质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8.
河南地方玉米品种营养品质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省30个玉米品种的营养品质性状,得到以高脂肪、高赖氨酸和高蛋白质含量特征为代表的两个主要成分.根据各品种的主成分分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河南玉米品种分为5类,即:营养品质一般的玉米品种22个,脂肪和赖氨酸较高的玉米品种4个,高脂肪高赖氨酸玉米品种1个,低脂肪、低赖氨酸而蛋白质含量较高玉米品种2个,高蛋白玉米品种1个.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枸杞子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10个枸杞品种枸杞子的3项外观指标(干果百粒质量、干果果形指数、鲜干果比)和7种营养物质含量(甜菜碱、类胡萝卜素、总糖、枸杞多糖、还原型VC、氨基酸、可溶性固形物),进行10项品质指标的聚类分析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枸杞综合品质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枸杞子品质指标存在差异,但变异程度较低。10个枸杞品种可聚为4类,扁果枸杞聚为一类;0901、宁杞4号、宁杞7号聚为一类;蒙杞1号聚为一类;其他5个品种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将10项品质指标简化成4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87%,反映了枸杞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评价出0901、扁果枸杞、宁杞7号、宁杞4号4个品种的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20.
因子综合法评价贵州不同产地蓝莓果实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省麻江县4个品种6个不同产地的蓝莓果实为研究对象,对感官、理化、营养等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和产地蓝莓果实的各项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把14个指标降维为6个,反映了原变量87.3%的信息。根据6个主成分的权重计算的综合评分可知,蓝江和大升林的园蓝、粉蓝的综合评分均高于其他产地的,龙奔和碧波的巴尔德温、灿烂的综合评分均高于其他产地,蓝江和大升林的巴尔德温、灿烂的综合评分较低。聚类分析可知,16个样品被聚为4类,除龙奔巴尔德温与各产地灿烂聚为一类外,其他均按品种果实聚为一类。产地对不同品种蓝莓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即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存在差异,但与品种相比产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