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食品仪器分析课程为例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从课程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和体会等方面,对食品仪器分析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广西轻工业》2016,(11):157-158
实验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现代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以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食品毒理学实验为研究主体,对目前西藏农牧院校食品毒理学实验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创新、完善考核制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优化西藏高校食品毒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增强民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能力,同时也为西藏高校其他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食品》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针对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弱,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等现象,在学校进入双一流和学科工程认证的大环境下,本文对《功能性食品》实验课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实验课程的改革研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还能进一步深入到科学研究或过渡到企业,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几年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趋势,各个专业都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积极改革,食品专业也进行相关的探索。结合食品专业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深入探讨目前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教学实践改革来突破这些问题。从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需要着手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应用型能力,可以通过建立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以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基于OBE理念为指导,通过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提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探索食品科学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应用型、创新型的卓越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从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和体会三方面对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转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转动课堂教学模式更利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渤海大学食品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时期,为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面向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在把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高、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造和升级原有理科优势专业,摸索和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技术性应用型的食品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对高年级食品检测专业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食品检验课堂教学中探索引入"课题化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科学性、研究性、实用性,形成了适合课题化教学的组织模式。通过对比实验,发现课题化教学模式组学生综合能力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仪器分析实验是食品科学、化学化工等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实验课,是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以"应用型"教育为教学改革的背景,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对食品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循环模式上课、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建立校-所-企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更好的培养企业和市场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
《四川食品与发酵》2019,(5):134-138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青岛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课程,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检测能力。在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名校工程建设的背景下,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改革与探索,总结了改革成效,以期更好的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食品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研究了应用型本科转型机制下食品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围绕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考核方式等3个方面进行改革。校内实训改革包括课内实验内容改革、课内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和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校外实训改革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完善,深化课程实习合作。通过教改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与食品工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食品微生物学是河南科技大学食品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就工程认证背景下,课程基于OBE的教学设计和成效进行总结。聚焦“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进行持续改进”理念,根据毕业要求设置课程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合理设计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持续改进。实践证明,基于OBE教育教学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利用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微生物相关的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为食品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结合植物学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开设分层次实验,探索高校教学型实验技术员利用专业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促进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思考和实践。基于分层次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通过完善实验课的准备,与指导教师密切合作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营造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等改革举措实施分层次实验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广西轻工业》2018,(5):162-163
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分离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手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以科研促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纺织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着与企业生产实际逐渐脱轨的现象,纺织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改革。文章通过对纺织工程实验课程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新时代下纺织工程实验课程的教改方向和策略,主要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教学手段、重视课堂配置以及实践环节的加强等。通过对新时代下纺织工程实验课程的教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优秀的纺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广西轻工业》2019,(2):157-159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专业重要的实践课,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生产设备的使用能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当前高校教学同质化严重,且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常规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本研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制定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使之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食品化学课是高校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变、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达到了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是培养理工科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地方食品类院校可将现有食品工艺实验平台增设为食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平台进行自主调研、设计、开发,小批量生产出一批安全、适口性强、销路好的休闲食品。通过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为新形势下的食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高校实验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面对纺工专业《织物后加工》实验课程出现的问题,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从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比重、采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和依托第二课堂进行拓展性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该实验课程的改革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力图发挥实验课对学生创新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育功能,使学生掌握染整工艺学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结合绍兴文理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开设的服装材料学课程,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丰富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计和考核体系的多元化等方面对改革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