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分析巴西甜橙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22种主要成分,占总组分的98.02%,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D-柠檬烯(91.01%)、顺式-p-薄荷基-2,8-二烯-1-醇(1.18%)、D-香芹酮(0.85%)、顺式柠檬烯氧化物(0.96%)、香芹醇(0.82%)、α-蒎烯(0.59%)以及β-月桂烯(0.53%)。保留指数的运用能够区分同分异构体化合物,提高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万寿菊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文献比对,从万寿菊油中共鉴定出39种挥发性成分,各成分均进行了保留指数文献比对,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占总组分的97.99%,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当归酸-3-甲基戊酯(12.58%)、异丁酸异戊酯(11.08%)、(1S)-(-)-α-蒎烯(10.91%)、丁酸异丁酯(10.38%)、(Z)-2-甲基-2丁烯酸2-甲基丙酯(9.95%)以及异丁酸-4甲基戊酯(7.79%)。保留指数的运用能够区分同分异构体化合物,有利于解决质谱检索时定性不确定的问题,显著提高万寿菊油中挥发性成分定性的准确性。该研究为万寿菊油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以及应用效果研究提供初步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质联用(GC/MS)对杜松籽油中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合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并确定了67个化合物,同时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相对含量,占杜松籽油香味成分86.45%,另外,通过香气分析,确定了杜松籽油关键香气成分:α-松油醇、芳樟醇、乙酸龙脑酯、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月桂烯、β-石竹烯、长叶烯、莰烯等,结果表明,利用保留指数来鉴别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对杜松籽油成分定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3):145-151
为了研究俄罗斯松针油和加拿大冷杉针油的挥发性成分并对比其差异;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种针叶油,并以GC-MS方法结合保留指数对俄罗斯松针油和加拿大冷杉针油挥发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其中俄罗斯松针油中检测出3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包括乙酸龙脑酯(40.158%),δ-4-蒈烯(20.136%),柠檬烯(12.109%),β-蒎烯(5.658%),龙脑(3.864%),萜品油烯(2.594%),β-石竹烯(2.303%),间伞花烃(1.578%),月桂烯(1.212%),α-蛇麻烯(1.037)等;加拿大冷杉针油中检测出4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包括β-蒎烯(32.308%),乙酸龙脑酯(17.007%),δ-4-蒈烯(16.663%),柠檬烯(9.711%),β-水芹烯(2.955%),月桂烯(1.807%),α-松油醇(1.666%)等,其中俄罗斯松针油和加拿大冷杉针油共有21个化合物,但成分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俄罗斯松针油和加拿大冷杉针油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香柠檬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并确定出香柠檬油中的53个成分,占香柠檬油挥发性成分的98.24%。香柠檬油的主要成分为β-蒎烯(17.59%)、乙酸芳樟酯(15.25%)、对伞花烃(12.83%)、γ-萜品烯(10.96%)、柠檬烯(6.29%)、萜品油烯(5.10%)、α-蒎烯(4.53%)、芳樟醇(3.80%)、月桂烯(2.98%)、α-萜品醇(2.40%)、乙酸香叶酯(2.26%)、对甲基苯异丙醇(1.76%)、橙花醇乙酸酯(1.67%)、邻伞花烃(1.54%)、醋酸辛酯(1.27%)、α-萜品烯(1.04%)、桉叶油醇(1.04%)、β-石竹烯(1.01%)等。其中,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共40个,占香柠檬油挥发性成分的81.97%。对香柠檬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香气进行了分析,为产品开发和调香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采用冷压榨、水蒸汽蒸馏及机械磨皮三种方法制备柚皮精油,比较直接进样和固相微萃取两种进样方式对柚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三种方法提取的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并找出特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直接进样法结合GC-MS从柚皮精油中共分离鉴定出69种物质,SPME结合GC-MS共鉴定出51种物质,直接进样比SPME进样更全面地反映出精油挥发性成分的组成。PCA分析能对直接进样法检测的三种柚皮精油进行很好的区分,其中冷榨油与磨皮油挥发性成分更为接近。PLS-DA分析发现能够将三种精油区分开的特征挥发性成分有:冷榨油中的桧烯、D-柠檬烯、α-松油醇、β-月桂烯、α-蒎烯以及4-萜品醇;水提油中芳樟醇、(R)-氧化柠檬烯、8,9-二氢新异长叶烯;磨皮油中的圆柚酮,n-棕榈酸以及(Z,Z)-9,12-十八二烯酸。其中水提油中特征挥发性物质氧化柠檬烯(5.19%)具有不良气味,磨皮油中保留指数大于2000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4.61%)较高,影响澄清度和稳定性。综合以上成分分析得出,冷压榨法制备的柚皮精油的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 (L.) Osbeck. Cv. ‘Guanximiyou’]花不同生长期的挥发油累计规律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在琯溪蜜柚初花期、盛花期及末花期采集开放状态的花朵,利用蒸汽回流提取的方法测定挥发油得率;采用五点采样法在琯溪蜜柚初花期及盛花期采集3种开放程度不同的花朵,运用顶空GC-MS技术分别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以此探索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柚花挥发油得率最高的时期为初花期,得率为0.18%,最低的时期为末花期,得率为0.03%。经GC-MS分析得知:初花期Ⅰ级花含有1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烯类化合物,以单萜烯类为主,主要成分为β-蒎烯(55.84%)、β-罗勒烯(20.98%)和桧烯(15.45%),Ⅱ级花含有1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烯类化合物,以单萜烯类为主,主要成分为β-蒎烯(56.31%)、桧烯(17.95%)和β-罗勒烯(17.52%),Ⅲ级花含有1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单萜醇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61.94%)、β-蒎烯(18.66%)和β-罗勒烯(6.91%);盛花期Ⅰ级花含有1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单萜醇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71.35%)、β-蒎烯(18.81%)和β-罗勒烯(4.35%),Ⅱ级花含有1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单萜醇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88.08%)、β-蒎烯(5.94%)和β-罗勒烯(1.75%),Ⅲ级花含有1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单萜醇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89.51%)、β-蒎烯(4.58%)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2.73%)。结论:柚花挥发油含量在初花期最高,其次是盛花期;PCA主成分分析可知,不同生长期及同一生长期不同开放程度的花,挥发性成分均存在一定差异,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乳香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辅助英文版精油数据库(ESO 2010版)比对,分析并确定出乳香油中的94个成分,占乳香油挥发性成分的96.27%。乳香油的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9.31%)、柠檬烯(8.79%)、α-蒎烯(8.27%)、4-松油醇(6.66%)、对甲基苯异丙醇(6.15%)、氧化石竹烯(4.17%)、马苄烯酮(3.43%)、桃金娘烯醇(3.31%)、(E)-石竹烯(2.75%)、去氢白菖烯(2.75%)、δ-杜松烯(2.75%)、2-癸醇(2.25%)、(E)-香芹醇(2.21%)等。其中,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共71个,占乳香油挥发性成分的77.11%。通过保留指数来鉴别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对乳香油中成分定性的准确性,为乳香油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佛手精油的挥发性物质和关键香气成分。佛手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对挥发性物质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GC-MS-O检测出3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34.69%)、γ-松油烯(20.42%)、β-甜没药烯(4.59%)。采用稀释法和强度法分析发现D-α-蒎烯、D-柠檬烯、β-芳樟醇、别罗勒烯、4-松油醇、α-佛手柑烯具有较大的香气强度;D-α-蒎烯、β-蒎烯、β-罗勒烯、橙花乙酸酯、α-佛手柑烯具有较大风味稀释因子。综合分析认为D-α-蒎烯和α-佛手柑烯是佛手精油的关键特征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10.
岗稔鲜果、果汁和果酒香味物质的GC-MS初步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岗稔果及其加工过程中风味成分的变化特性.采用GC-MS技术分别对岗稔的鲜果、果汁和果酒的芳香物质进行比较测定分析.岗稔鲜果的香气成分以萜烯类为主(占总相对含量的67%),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丁炔-3-酮基薄荷烯醇和β-丁香烯等;岗稔果汁香气成分以脂肪酸、及萜烯类为主(占43%),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八烷酸、十六烷酸、12-羟基十八烷酸、亚油酸、幕乙烯、邻甲氧基苯酚、丁炔-3-酮基薄荷烯醇和β-丁香烯等;果酒香气成分以发酵性酒香物质为主(占55%),其中主要成分为苯乙醇、戊醇、丁二酸单乙酯等.岗稔鲜果中挥发性强的萜烯类特征果香成分在加工过程中不易留香,岗稔果汁和果酒均需进一步优化工艺,增强原果风味.  相似文献   

11.
浙江"玉环文旦柚"果皮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并结合气-质联机分析,从浙江玉环文旦柚鲜果皮中共鉴定出55个挥发性化学组分.分析固相微萃取样品,共鉴定出36个化合物,总质量分数98.92%,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59.57%、月桂烯31.83%、β-蒎烯3.39%、顺-β-罗勒烯1.19%、香桧烯0.83%、α-蒎烯0.70%、β-水芹烯0.42%、橙花醛0.10%.分析同时蒸馏萃取样品,共鉴定出49个化合物,总质量分数87.97%,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50.17%、月桂烯27.06%、氧化芳樟醇1.49%、圆柚酮(诺卡酮)2.67%、顺-β-罗勒烯1.00%、β-蒎烯0.80%、瓦伦烯0.46%、橙花醛0.42%.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分离提取黑胡椒籽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其挥发性香味化合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鉴定,鉴定了其中的68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8.27%,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各种成分的含量,其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1.66%)、蒎烯(19.37%)、柠檬烯(13.61%)、β-蒎烯(13.55%)、3-蒈烯(9.87%)、α-松油醇(1.92%)、邻异丙基甲苯(1.78%)、异松油烯(1.77%)、氧化石竹烯(1.54%)等。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不同产地依兰依兰油成分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马来西亚、中国广东、云南三个产地的依兰油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验证,从三种依兰依兰油中依次鉴定出83、61和34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9.28%、92.41%和95.74%,三种依兰依兰油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及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三个产地依兰依兰油中致香物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造成马来西亚依兰依兰油差异的主要成分为苯甲醇、水杨酸苄酯、α-蛇麻烯、(E,E)-α-金合欢烯、δ-杜松烯等,造成云南依兰依兰油差异的主要成分为(E)-异丁香酚乙酸酯、乙酸肉桂酯、(E,E)-金合欢醇乙酸酯、芳樟醇、对甲酚甲醚、乙酸香叶酯等,造成广东依兰依兰油差异的主要成分为(Z,E)-金合欢醇、β-石竹烯等。该研究为依兰依兰油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香叶油中化学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定量,通过质谱检索,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定性,香叶油中61个化学成分得到确定,占其挥发性成分含量的86.217%,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香叶油中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定性结果的准确性。香气评价结果显示,香叶油中关键香味成分为香茅醇、香叶醇、甲酸香茅酯、薄荷酮、甲酸香叶酯、异薄荷酮、惕各酸香叶酯、玫瑰醚、丁酸香叶酯等。  相似文献   

15.
制备工艺对柚皮精油产品香味特征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制备工艺对柚皮精油产品香味特征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冷磨法、同时蒸馏萃取(SDE)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制备琯溪蜜柚精油,通过感官评价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它们的香味特征和挥发性成分差异。感官评价表明:冷磨法制备的柚皮精油香味最接近柚皮气味;微波辅助萃取法和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制备的精油气味较接近柚皮香味并带有淡酸味;SDE法制备的柚皮精油味稍辛涩以及具有煮熟柚皮的气味。采用GC-MS技术从各工艺制备的柚皮精油中共检测出91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其中的78种成分。虽然4种柚皮精油的主要成分均为d-柠檬烯(63.7%~75.1%)、β-月桂烯(17.2%~28.0%)、β-蒎烯(0.2%~1.3%)、原柚酮(0.6%~1.0%)、α-蒎烯(0.1%~0.3%)和沉香醇(0.1%~0.2%),但是它们的组成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超声波和微波辅助萃取法制备的柚皮精油中酸类、酯类、醛类和高沸点物质(保留指数大于2 000)的含量高于其它工艺制备的精油;SDE法制备的精油中β-月桂烯和萜烯类及其氧化物的含量高于其它工艺制备的精油;冷磨法制备的精油中d-柠檬烯、β-蒎烯、α-蒎烯和醇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于其它工艺制备的精油。该研究结果表明冷磨法制备的柚皮精油综合品质最好,为柚皮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取生姜作为原材料,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法得到生姜精油,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姜油样品中特征挥发性物质。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的姜油样品中GC-MS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烯烃类34种、酮/酚类7种、醛类5种、酸酯类14种、醇类8种,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得出5种特征挥发性物质:姜烯、姜黄烯、姜酮、6-姜酚、β-倍半水芹烯,其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姜烯姜黄烯6-姜酚姜酮β-倍半水芹烯。  相似文献   

17.
陆智 《现代食品科技》2018,34(9):283-290
为分析薄荷香精的质量稳定性,本研究采用优化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薄荷香精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并使用2-甲氧基-3-甲基吡嗪作为内标对薄荷香精中香气成分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组分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及相似度等指标分析同一公司的5个不同批次薄荷香精的相似度,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批次间薄荷香精风味品质稳定性进行分析。5个批次薄荷香精共有12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薄荷脑、大茴香脑、香芹酮、薄荷酮等。2-蒎烯、2-甲基丁酸乙酯、乙位蒎烯、桧烯等40种物质的相似度高于0.99,可用作薄荷香精的特征指纹峰。相对标准偏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间的样品质量会有一定的波动,聚类分析验证了该结果。综合以上,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可较好的应用于薄荷香精风味品质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GC/MS对甘牛至油中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并确定了58个化合物,占甘牛至油香味成分95.61%,采用保留指数来鉴别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对甘牛至油中成分定性的准确性。通过香气分析,确定了甘牛至油中关键致香成分分别为芳樟醇、α-松油醇、1,8-桉叶素、乙酸芳樟酯、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莰烯、β-石竹烯、桧烯、樟脑、龙脑等,为甘牛至油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荆条叶、枝超临界萃取物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法制备北京地区野生芳香植物荆条叶、枝两个部位萃取物。气-质联机分析,计算机质谱库检索结合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二维定性,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单萜或倍半萜类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丁香烯(质量分数:叶44.20%,枝47.15%)、β-甲基紫罗兰酮(质量分数:叶14.17%,枝8.68%)和β-金合欢烯(质量分数叶8.64%,枝10.55%)。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莲雾花挥发性成分,并结合GC-MS法进行分离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质量百分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共分离出61个色谱峰,确定出57个化合物。莲雾花挥发性主要成分为香橙烯(16.6%)、石竹烯(10.2%)、β-榄香烯(10.0%)、4a,8-二甲基-2-异丙烯基-1,2,3,4,4a,5,6,7-八氢萘(5.87%)、α-芹子烯(4.94%)、α-蒎烯(4.65%)等。莲雾花挥发性成分丰富,以萜烯类为主,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