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甜味剂的国际动向——高甜度甜味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味剂的国际动向──高甜度甜味剂甜味是人类最易接受的味道,人们对甜味的欲求是一种本能,也表明了生理学方面的需要,可以认为是与作为营养源、能量源的碳水化合物的作用紧密相关的结果。从古代开始就已有了利用蜂蜜和甘甜水果等甜味资源的经验。产业革命以后,以热带... 相似文献
3.
调查显示,人类对甜食具有天生的偏好。科学家认为,偏好甜食是一种进化优势,因为无毒食品才会具有甜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这种嗜甜欲望驱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努力寻找自然界中存在的甜味食品和原料,包括蜂蜜、枫糖、甘蔗、甜菜、甜玉米、龙舌兰等。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喜爱甜食,但是其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人们参与体力活动的机会不断减少,饮食总量反而不断增加。由于能量消耗降低,日常热量需求下降,为了控制体重,人们不得不减少热量的摄入。 相似文献
4.
甜菊糖是一种从草本植物甜叶菊中萃取提纯的天然甜味剂.近年来,甜菊糖由于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热量低、甜度高、稳定性好、防龋齿等优点,受到全球消费者与生产商的青睐,可应用于饮料、酒类、蜜饯、果脯、糕点、面包、乳制品等食品行业中.但甜菊糖在我国并未得到推广应用,应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提高甜菊糖的性能,研究出合适的甜菊糖复配甜味... 相似文献
5.
高甜度人造甜味剂发展概况@田丽铁¥北京市化工研究院高甜度人造甜味剂发展概况□田丽铁0概述高甜度甜味剂是食品科学中最迷人的领域。这类产品在化学分子结构上各不相同。其中有四个品种是偶然发现的(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糖、安赛蜜),而其他的是化学家为了迎合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6.
7.
以异香兰素为原料,经Wittig反应、常温常压催化氢化、二异丁基氢化铝还原制得中间体3-(3-羟基-4-甲氧基苯基)丙醛。S-叔丁基-L-半胱氨酸甲酯与N-叔丁氧羰基-L-天冬氨酸-4-叔丁酯经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以及1-羟基苯并三唑水合物缩合制得二肽化合物N-(N-叔丁氧羰基-4-叔丁酯-L-α-天冬氨酰)-S-叔丁基-L-半胱氨酸-1-甲酯,并在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中脱保护制得二肽化合物N-(L-α-天冬氨酰)-S-叔丁基-L-半胱氨酸-1-甲酯;然后将中间体3-(3-羟基-4-甲氧基苯基)丙醛与N-(L-α-天冬氨酰)-S-叔丁基-L-半胱氨酸-1-甲酯通过亚胺化钯碳氢气常压催化氢化得到目标化合物N-[N-[3-(3-羟基-4-甲氧基苯基)丙基]-L-α-天冬氨酰基]-S-叔丁基-L-半胱氨酸-1-甲酯。经红外光谱、质谱以及核磁共振仪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确定目标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8.
几种新型的低热值高甜度甜味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甜味剂一般有糖类和非糖类之分。糖类中最普遍的砂糖,葡萄糖、麦芽糖、果葡糖浆等经人体摄入后会被吸收并产生热量,称之为热值性甜味剂。非糖类中的糖精、天冬甜精、甜菊苷及一些糖醇等,由于其不被人体代谢吸收,或即使参与代谢也因其甜度高、量极少而基本不产热,被称为非热值性或低热值性甜味剂。 近年来,其中糖类物质的过剩摄取引起的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龋齿等在一些 相似文献
10.
甜味剂的甜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味剂的甜度及影响因素于世水天津开发区康惠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300452l前言甜味剂是指能赋予食品甜味的一种调味剂,按营养成份可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按来源渠道可分为天然型和人工合成型。但不管如何分类,其甜度是人们最关心的指标,也最容易引起歧义。弄清...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11):104-104
日本与欧美国家不同 ,没有太强烈抑制卡路里 (热量值 )和无砂糖化的市场需求 ,因此不可能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降低对食品风味的要求 ,所以数年前市场对高倍甜味剂消费增长不大。自 1993年开始市场出现了无砂糖食品发展的新动向 ,这才使得高倍率甜味剂的利用稍见起色。最近的 3~ 4年间“调味水”(日本称作“尼阿水”)兴起 ,使无热量并经过调整甜味味道清爽利口食品的市场需求得到增大 ,高倍甜度甜味剂在市场上也终于获得了一定的位置。几种高倍甜度甜味剂与糖醇类联用 ,除了可取得无热量或低热量效果以外 ,还能够实现改良食品品味和降低生产成… 相似文献
12.
13.
单酯化法合成高甜度甜味剂--三氯蔗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单酯化高甜度甜味剂-三氯蔗糖的合成。采用蔗糖与原乙酸三乙酯的反应保护蔗糖6-位羟基,亚硫酰氯/吡啶选择性氯化蔗糖6-乙酸酯制备三氯蔗糖。蔗糖6-乙酸酯的最佳氯化条件为:蔗糖6-乙酸酯浆状物20g,吡啶20ml,亚硫酰氯22-22ml,反应介质1,2-二氯乙浣,回流时间10-1h。其氯化产物采用甲醇-甲醇钠水解脱去6-位羟基得到三氯蔗糖。单酯化法较三苯甲基化法合成三氯蔗糖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同时反应条件比较温和,也降低了对设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甜菊原产于南美洲,我国自80年代引种,并从甜菊叶中提取甜菊甙.甜菊甙是高甜度、低热量、安全无毒的天然健康甜料,其甜度为蔗糖的200~300倍,可广泛用于饮料、罐头、果汁、果酒、糖果、食品、酱菜、牙膏、制药、等工业,使成本大幅度下降,并对糖尿病、向血压、心脏病、小儿龋齿等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为降低D-阿洛酮糖的生产成本,本研究旨在开发一款易回收、可重复使用的D-阿洛酮糖无机催化剂,并优化该催化剂生产D-阿洛酮糖的工艺。本文利用Co2+和2-甲基咪唑在水相中合成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67,ZIF-67),并对其进行表征;并以pH(A)、催化温度(B)、催化时间(C)展开单因素实验;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催化工艺进行优化。ZIF-67呈现菱形十二面体的结构,催化性能良好,Design Expert 13预测最优反应条件为pH11.1、温度80.0 ℃、催化时间11.2 min。此条件下,ZIF-67催化活性为1003.5 µmol·min−1·g−1。本文首次开发一款D-阿洛酮糖无机催化剂ZIF-67,并通过响应曲面较好地预测出ZIF-67合成D-阿洛酮糖的最佳反应条件,也为D-阿洛酮糖工业化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17.
随着健康饮食文化的发展,人们非常关注所摄入的食品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因此对于甜味剂的研究,积极寻找低热量功能性甜味剂势在必行。D-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的低热量功能甜味剂,它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含量极少,且能量低,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和神经保护等生理功效。在食品、保健和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是近年来功能甜味剂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关于D-阿洛酮糖的生产应用的报道较少,本文主要综述了D-阿洛酮糖的功能和应用、国内外D-阿洛酮糖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的发展动向,D-阿洛酮糖的安全性,以及国内外相关允许添加的法规情况。 相似文献
18.
19.
20.
Sidd Purkayastha 《食品安全导刊》2015,(7):54-55
<正>甜叶菊属于菊科,甜菊属,甜叶菊种,学名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是原产于南美洲地区巴拉圭的菊科多年生、短日照草本植物。早在1500多年前,甜叶菊植物已经被南美洲的瓜拉尼土著人通过类似泡茶的方式提取甜味,当地人把这种植物叫做甜草(ka'ahe'ê)。最初栽培甜菊用以生产的是巴拉圭国的思赖奎及加斯德里,该国于1964年栽培成功,因此可以说甜菊的人工栽培历史仅有40多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