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产大豆异黄酮糖苷酶分离纯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了由菌种Absidia sp.SI39d发酵所产的1种高活性大豆异黄酮糖苷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验得到电泳单点的纯酶,并对其酶性质进行了研究。提纯酶的活力达173U/ mL,酶蛋白的分子量为61ku,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5.0,在20~60℃,pH4.0~7.0之间酶活力相对稳定。Co~(2+)、Ca~(2+)、Zn~(2+)对酶活性无影响;Ag~+、Cu~(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C_([Fe~(3+)])<50mmol/L时,对酶活性无影响;当C_([Fe~(3+)])>50mmol/L时,有抑制作用。该酶的酶反应动力学方程为V=2.07[s]/(1.45+[s])。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糖苷酶的发酵和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糖苷酶可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糖基使其生成苷元,从而提高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实验中筛选得到了大豆异黄酮糖苷酶产酶菌株 Absidia sp.R,确定了该菌株发酵产酶培养基。采用硫酸铵沉淀和离子交换法对该酶进行了纯化,并初步确定了其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3.
4.
大豆中苷元型异黄酮可直接被人体消化吸收,而其他异黄酮必须要经过水解去除糖基后才能被吸收利用。本研究通过模拟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巴氏杀菌(95℃)、高温短时杀菌(121℃)和超高温瞬时杀菌(143℃),阐述了豆浆加热过程中异黄酮单体之间的转化,并对主要异黄酮的热降解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以期为生产高比例苷元型异黄酮的豆浆提供理论依据。生豆浆中丙二酰型异黄酮含量最高,其次分别为糖苷型和苷元型。3种热处理均导致丙二酰型异黄酮含量降低,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且温度越高,降解速率常数越大。95℃处理主要导致丙二酰型向糖苷型转化,而143℃时异黄酮主要发生降解而非转化。121℃处理后,豆浆中苷元型异黄酮含量显著增加,比生豆浆提高50%,显著提高了豆浆品质。相对其他两个热处理温度,高温短时杀菌能减少异黄酮分解提高苷元型含量,更适合于豆浆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米曲霉产大豆异黄酮糖苷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莹  李彦  何平 《中国酿造》2005,(7):19-2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米曲霉O3产大豆异黄酮糖苷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组分为玉米芯3%、豆饼粉0.2%、KH2PO40.4%、CaCI20.04%、MgSO4-7H2O 0.04%,自然pH,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30℃,60h的条件下,米曲霉O3菌株的产酶活性较高,可达388.572U/mL。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豆浆的品质,探讨不同自然老化时间对豆浆理化特性及风味品质的影响规律,本实验以可 溶性固形物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提取率、稳定性、沉淀性及粒径分布为豆浆的评价指标,同时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豆浆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豆自然老化12 个 月后所制豆浆与对照组(20 ℃、相对湿度47%下平衡10 h)相比,其可溶性固形物、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了 2.8%、13.79%、9.4%;蛋白质提取率下降了1.73%;稳定系数下降了12.82%;沉淀率上升了48.78%;粒径分布整体 右移,平均粒径从229.6 nm增至312.9 nm;豆浆中主要的豆腥味物质质量分数上升了7.24%,非豆腥味物质质量分 数下降了0.93%。实验结果揭示了大豆自然老化时间对豆浆的理化特性及风味品质的影响规律,即随着自然老化时 间的延长,其理化品质逐渐下降,风味品质也随之变差。  相似文献   

7.
采用选择平板分离、初筛,摇瓶发酵复筛,从保藏菌种和豆豉分离菌中筛选得到一株能高产大豆异黄酮糖苷酶的菌株——O3。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其最佳产酶条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组分为玉米芯3%,豆饼粉0.2%,KH2PO40.4%,CaCl20.04%,MgSO4·7H2O0.04%,自然pH值,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30℃,培养周期为60h的培养条件下,O3菌株的产酶活性较高,可达388.572μ/ml。  相似文献   

8.
王丹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12):172-174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野生型黑曲霉重组菌株产大豆异黄酮糖苷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组分为麸皮4%、玉米芯2%、豆饼粉2%、NH4Cl2%、KH2PO40.1%,pH为6.0,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28℃,72 h的条件下培养可获得较高的产酶活性,可达2.463×1010 kat/mL.  相似文献   

9.
大豆浸泡过程会一定程度激活其内源酶,可能对家用豆浆机所制豆浆的异黄酮产生影响。该试验以不同浸泡条件下的大豆为原料制作豆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豆浆中主要的异黄酮物质的含量。研究发现豆浆中异黄酮以染料木苷和大豆苷为主,干豆豆浆中染料木苷、大豆苷及对应的苷元含量分别为71.50,60.30,6.80,5.10 mg/L。浸泡豆豆浆的总异黄酮含量与之无显著差异,但苷元含量则显著提升。在60℃浸泡1.8 h的条件下,所制豆浆中染料木苷、大豆苷以及对应的苷元含量分别为75.17,62.84,10.66,7.58mg/L,两种苷元含量分别提升了56.8%和48.6%。同时,60℃浸泡豆较干豆所制豆浆的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因此,可考虑采用60℃饱和浸泡来提升豆浆中活性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主要靠异黄酮苷元来发挥,该试验研究在豆浆中添加苦杏仁β-葡萄糖苷酶对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影响。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方法,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组合为:加酶量为1.4 U/5mL,酶解时间40 min,酶解温度46.0℃。测得染料木素(Ge)、黄豆黄素(Gle)、大豆苷元(De)的含量分别为(38.643±2.03)、(5.119±0.275)、(36.954±1.67)μg/mL。  相似文献   

11.
详细综述了糖苷酶在果汁、果酒、茶叶等食品风味改良上的应用,认为葡萄糖苷酶能使食品风味感官上自然纯正,香气协调,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2.
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选择平板分离、初筛,摇瓶发酵复筛;从保藏菌种和豆豉分离茵中筛选得到一株能高产大豆异黄酮糖苷酶的菌株——03。该菌在培养基组分为玉米芯3%;豆饼粉0.2%;KH2PO40.4%;CaCl20.04%;MgSO4;7H2O0.04%;自然pH,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30℃,培养周期为60hr的培养条件下,其酶活力可达388.572U/ml。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加工对大豆异黄酮的保留和种类分布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取大豆为原料,考察干豆制浆、灭酶制浆、湿豆制浆和石磨制浆这4种工艺影响大豆营养物质在浆汁、豆渣与浸泡液中分布,从而改变豆浆营养组分构成的规律,为高品质豆浆制作提供数据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制浆工艺对浆汁、豆渣与浸泡液中大豆营养物质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最终引起豆浆中营养成分的含量与比例发生变化。石磨制浆浆汁中异黄酮含量最高;灭酶制浆浆汁中总糖、粗蛋白质、粗脂肪、磷脂含量最高;湿豆制浆浆汁中磷脂、纤维素含量最高;干豆制浆浆汁中植酸含量最高。总体上,灭酶制浆豆浆产品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而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植酸含量却最低,展现出优良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欧姆加热对豆浆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豆浆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利用内标法对各风味物质成分定量分析。通过对比50/30?μm二乙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divinylbenzene/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DVB/CAR/PDMS)、100?μm PDMS、65?μm PDMS/DVB 3 种萃取头对豆浆风味物质的萃取效果,筛选出最佳的萃取头,并在最适条件下分析豆浆的风味物质成分,为排除热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种热处理历程尽可能保持一致。结果表明:65?μm PDMS/DVB纤维萃取头较100?μm PDMS和50/30?μm DVB/CAR/PDMS纤维萃取头更适宜豆浆风味物质的测定;从豆浆样品中共检测到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物质16?种,醇类物质5?种,酮类物质3?种,酯类物质1?种,杂环烃类物质10?种,主要包括己醛、(E)-2-庚烯醛、1-辛烯-3-醇等,这些物质共同组成豆浆的特征香气;不同加热处理对豆浆风味物质种类的影响不大,但是对特征香气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欧姆加热处理组样品中己醛、1-辛烯-3-醇、(E)-2-辛烯醛的含量分别比传统加热处理组约低45.55%、58.60%、25.56%,且在欧姆加热处理样品组中未检测到(E)-2-己烯醛和正己醇,而这些物质是豆腥味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利用欧姆加热方式加热豆浆可以显著降低豆浆的豆腥味。本研究可以为欧姆加热技术在豆浆加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加热预处理对大豆胚芽风味及其异黄酮存在形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传核  杨晓泉 《食品科学》2004,25(7):109-111
大豆胚芽含有大量异黄酮化合物,天然异黄酮存在形式主要丙二酰型糖苷,此类异黄酮化合物是大豆胚芽的苦涩、豆腥味的主要呈味物质。研究显示采用加热处理可较大程度地降低大豆胚芽的苦涩味,从而改善胚芽的风味。采用HPLC分析显示,加热处理可使丙二酰型异黄酮糖苷转换为乙酰型糖苷,甚至糖苷化合物,后者的呈味显著低于丙二酰型异黄酮糖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蛋白酶影响豆浆风味的作用机理,在豆浆机制备豆浆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木瓜蛋白酶(15000、30000、45000、60000、75000 U/L)、氨基肽酶(500、1000、1500、2000、2500 U/L)、风味蛋白酶(100、150、200、250、300 U/L)和碱性蛋白酶(500、1500、2500、3500、4500 U/L)进行酶解,以不加酶的豆浆机制备豆浆为空白对照组、传统方法制备的豆浆为生豆对照组,对热生香后的豆浆进行感官评价,测定酶解、热生香后豆浆中的多肽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及变化量,并分析其与感官风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豆浆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热生香后豆浆的豆腥味、豆香味比生豆对照组更淡,而多肽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比生豆对照组降低了37.98%和25.78%。实验组添加250 U/L风味蛋白酶的豆浆感官评分最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18.41%。除添加4500 U/L碱性蛋白酶处理组外,添加蛋白酶后豆浆的感官评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加酶样品中与豆腥味相关的正己醛、2-戊基呋喃、正己醇、反,反-2,4-癸二烯醛等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生豆对照组,与豆香气相关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和种类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添加外源蛋白酶处理能明显提高豆浆中多肽和氨基酸含量,其中添加4500 U/L碱性蛋白酶时多肽含量最高(2.30±0.15 g/L),添加2500 U/L氨基肽酶时氨基酸含量最高(0.087±0.0045 g/L)。风味蛋白酶处理组中酶解豆浆氨基酸态氮含量与豆香味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三种酶的多肽增加量均与豆腥味得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氨基肽酶处理组中,氨基酸态氮增加量与豆腥味、豆香味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添加外源蛋白酶可以增加豆浆中多肽和氨基酸等风味前体物质的含量,制成豆腥味更淡、豆香味更丰富的豆浆。本研究为豆浆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加工对大豆异黄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加工时大豆异黄酮的保留和种类分布的影响,同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子鼻和固相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结合气相色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对不同方式(微波、水煮、汽蒸、油炸、过热蒸汽)加热的豆腐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同时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豆腐原料和经过微波、水煮、蒸制、油炸、过热蒸汽加工的豆腐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共鉴定出61种,分别为醛类10种、醇类7种、烷烃类19种、羧酸类2种、酮类6种、酯类7种、酚类4种、其他类6种。其中蒸制处理的豆腐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最多,达30种,油炸和蒸制处理组风味物质含量较高,分别为75.281、54.206 mg/kg。豆腐在不同的加热处理后腥味和泥土味减退或消失、芳香风味增加。异黄酮含量检测中发现,染料木素在经热处理过程中含量降低,其中煮制损失量与其他组有明显差异。经水煮的豆腐几种异黄酮含量均低于其他处理组。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在豆奶中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比例的碳源,接种发酵成酸豆奶,以酸度和感官得分作为评价指标,探究其在发酵过程中的底物利用及其大豆异黄酮代谢和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碳源蔗糖、乳糖、葡萄糖比例的增加会显著提升酸豆奶滋味、气味、综合接受程度方面感官评分(P<0.05),而其对质构和色泽方面评分无显著影响.经过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