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贝类中含有丰富的糖蛋白,其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肿瘤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功能,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对近年来国内外海洋贝类糖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海洋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洋源多糖是一类从海洋、湖泊生物体内分离、纯化得到的多糖,包括海藻多糖、海洋动物多糖和海洋微生物多糖,具有调整肠胃,降低血糖、血脂,控制肥胖,抗辐射,抗肿瘤,抗衰老等生理活性。本文综述海洋多糖的种类和结构,对肠道菌群的作用以及对宿主营养物质代谢的调控作用等,旨在为海洋类多糖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铅、镉、砷、汞等重金属对动物和人具有多种生理毒性,环境中的重金属可通过生物链蓄积污染饲料和动物源性食品,造成食品和人类安全隐患。分析了动物源性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来源,总结了重金属在动物源性食品的污染现状,介绍控制动物源性食品重金属污染的饲料调控技术,以期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进出口动物源性产品,特别是反刍动物源性产品的严格管理是防止疯牛病传播的有效途径。本文详述了饲料、保健品和化妆品等动物源性产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特别是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对显微检测、PCR检测、免疫学检测和近红外检测等目前用于检测动物源性成分的主要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对进行该类项目检测时检测方法的使用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食品工业科技》2004,(08):144-146
加强对进出口动物源性产品,特别是反刍动物源性产品的严格管理是防止疯牛病传播的有效途径。本文详述了饲料、保健品和化妆品等动物源性产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特别是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对显微检测、PCR检测、免疫学检测和近红外检测等目前用于检测动物源性成分的主要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对进行该类项目检测时检测方法的使用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霉素因显著的促生长、抗菌等优势曾被广泛应用于水产、畜禽养殖业,但长期食用黄霉素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会破坏人体肠道菌群,影响骨骼发育,大量摄入甚至会产生造血功能障碍。我国已经全面禁用黄霉素饲料添加剂,但仍有不法分子存在,因此建立高效、准确、全面的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对实现药物残留有效监管、倒逼源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药物残留直接影响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更影响进出口贸易关系,并且还与消费者的安全卫生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掌握研究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的现状,不仅对养殖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与监管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动物源性食品现状调查了禁用物质氯霉素和β-受体激动剂的药物残留的研究及结果分析得知,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企业自控及检验检疫部门监控基本到位,但广东地区个别企业还存在滥用氯霉素药物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各注册场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使动物源性食品的药物残留监控水准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急需发展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新的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因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文章针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病原菌检测、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两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LAMP技术的应用优势,旨在为更好地解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小众乳与乳制品的掺假的现象,构建乳与乳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方法 设计合成了牛、羊、驴、水牛的特异引物探针,优化乳与乳制品中核酸提取方法,对设计的荧光PCR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该方法对于常见动物物种具有较强特异性和灵敏度,牛、羊、驴、水牛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001、0.01、0.01、0.01 ng。此外,该方法适用性较强,在各类乳与乳制品样品中均能检出标识动物源性成分和掺伪动物源性成分。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检测方法,特异性、灵敏度、检出限等指标均能满足日常实验需要,可为监管与检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免疫调节通过免疫系统来维持人体的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以及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机体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海洋动植物中存在着许多的天然活性多糖,这些活性多糖具有的重要生物活性之一就是免疫活性。目前,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海洋动植物中获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多糖也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对海洋动植物多糖的种类来源及生物活性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别从多糖对免疫器官、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免疫信号通路等方面综述了海洋动植物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并就海洋动物多糖的免疫活性的机制研究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海洋源活性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DN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制品主要成分标识的真实性是全球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特别是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掺假和标识问题已引发全球关注。如何对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进行鉴定和标识已成为产品真实性鉴定的热点。基于DNA分子稳定性强的优点,DNA检测技术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诸多领域,体现出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本文重点从动物源性检测的靶序列DNA选择和DNA分析技术研究2个方面,阐述了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讨论动物源性成分定量分析的可能性,为我国实施动物源性成分量化监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量日益增大,关于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所需样品量小、多组分同时测定,且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等优点.本文对NIR分析技术进行了简介,并列举了常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综述了该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品质评价和安全评价;并对该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检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表明NIR分析技术适合评价动物源性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且独特的生物资源,海洋源蛋白质是开发生物活性肽的良好前体物质,海洋生物活性肽具有来源广泛、高效安全等优势,开发、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海洋源生物活性肽的功能特性,同时从抗氧化肽、抗菌肽、抗冻肽、金属离子螯合肽以及免疫调节肽角度展开详细介绍,阐述了不同海洋源生物活性肽的构效关系和相应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海洋源生物活性肽未来研究和发展的趋势,并对海洋源生物活性肽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海洋源生物活性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身体危害.分析动物源性安全问题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管控提供借鉴,以减少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现已被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从兽用药物目录中删除并禁止使用,如果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有氯霉素,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做好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检测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探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几种氯霉素检测方法,以期对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健康起到保障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大众日常饮食对于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量极大,如各种养殖动物的可食性肉类组织和蛋、奶等,与此同此食品安全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六种动物源性成分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剂盒对含有牛、羊、猪等6种动物源性成分饲料中的DNA进行提取,根据动物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引物.以18 s rRNA作为内源基因对照,对DNA提取产物进行6种动物源性成分多重PCR扩增,同时对6种动物源性成分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分别扩增出6种动物的特异性条带,证明该多重PE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欧盟动物源性食品法规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对于动物源性食品的保护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文在欧盟食品法规体系结构的基础上,从动物源性食品的卫生、动物福利、动物营养、动物健康、污染物及包装标签等方面梳理了欧盟动物源性食品相关法规,并总结其特点,以期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食品工业科技》2013,(05):392-395
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量日益增大,关于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所需样品量小、多组分同时测定,且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等优点。本文对NIR分析技术进行了简介,并列举了常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综述了该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品质评价和安全评价;并对该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检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表明NIR分析技术适合评价动物源性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乳酸酵母菌的研究现状及其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对于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性及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饲料添加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提高动物源性食品的产量,更主要的是降低动物源性食品携带人类病原菌的风险以及减少有毒物质的释放,如毒性胺、甲烷等。文中论述了国内外有关乳酸酵母菌(一种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功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膜芯片技术检测肉类及其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验证该技术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利用膜芯片检测肉制品中的动物源性成分,对样品中猪、牦牛、驴及羊源性成分的灵敏度、检出限进行相关实验,并就实际样品的检测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该技术用于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特异性良好,4种动物源性检测的灵敏度为0.1 ng,检出限为0.1%(w:w),适用的样品种类较广,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荧光PCR法一致。结论该技术可作为快速筛选的方法,为肉制品的动物源性成分鉴定和掺假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