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化学计量法结合气相色谱鉴别米糠油掺伪菜籽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米糠油掺伪菜籽油的快速定性定量检测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掺伪不同比例菜籽油的米糠油脂肪酸含量,将C14∶0、C16∶0、C16∶1、C17∶0、C18∶0、C18∶1、C18∶2、C18∶3、C20∶0、C20∶1、C22∶1含量作为变量,通过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掺伪油样进行定性分析,采用一元线性法与指纹图谱相似度法对掺伪油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米糠油掺伪菜籽油2%以上,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均能正确进行辨别;特征脂肪酸一元线性模型为YC22∶1=0.158 2X+0.350 7(R2=0.991 0),检出限为2%;利用向量夹角余弦法计算纯米糠油与掺伪米糠油的相似度,建立的掺伪量与相似度的线性模型为Y=-23.62X3-8.380 6X2-6.138 3X+100.12(R2=0.999 4)。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米糠油掺混棉籽油的快速定性定量检测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米糠油掺不同比例棉籽油的脂肪酸含量。将C10∶0、C14∶0、C16∶0、C16∶1、C17∶0、C18∶0、C18∶1、C18∶2、C18∶3、C20∶0、C20∶1、C22∶1的含量作为变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米糠油掺棉籽油5%以上能正确进行辨别,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米糠油掺棉籽油20%以上能进行正确辨别,建立了基于特征脂肪酸变化的掺伪量计算一元线性模型YC14∶0=0.004X+0.3168(R2=0.9813),及基于指纹图谱相似度的掺伪量计算模型Y=-240.52X5+677.8X4-697.92X3+312.09X2-66.998X+99.97(R2=0.9993)。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误差5%以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稻米油掺混大豆油的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稻米油掺不同比例大豆油的脂肪酸含量,将C14∶0、C16∶0、C16∶1、C17∶0、C18∶0、C18∶1、C18∶2、C18∶3、C20∶0、C20∶1、C22∶0的含量作为变量,使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掺伪油脂进行定性,结果表明,稻米油掺大豆油16%以上聚类分析能正确进行辨别,掺大豆油6%以上判别分析能正确进行辨别。建立大豆油定量检测的线性模型为YC18∶3=0.090 6 X+2.456 4(R2=0.992 5),利用向量夹角余弦法计算纯稻米油与掺伪稻米油的相似度,建立了掺伪量与相似度的线性模型,Y=12.33 X3-26.047 X2-2.685 5 X+100.05(R2=0.999 1)。  相似文献   

4.
对2011年至2013年全国592份油菜籽样品和我站近年来检测菜籽油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当菜籽油中掺入不同比列的大豆油时,采用气相色谱法与植物油油脂定性试验进行检测,比较气相色谱组分分析法与油脂定性试验的化学法的差异性,并对是否符合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判定。结果表明:从油菜籽提油脂肪酸组成数据分析得到:特征1:芥酸(C22∶1)与油酸(C18∶1)含量线性相关程度极高,用C22∶1对C18∶1作图得到两者线性方程Y=-1.112 02X+64.536 83,相关系数为R=-0.988 1,P0.001,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特征2:92.39%菜籽油的棕榈酸(C16∶0)值不超过4.5%。特征3:99.06%正常菜籽油的亚油酸(C18∶2)范围在11.8%~20.3%。可利用这3项特征指标对菜籽油脂肪酸组成是否合格进行综合判定,较GB/T 5539—2008 4.7和GB/T 1536—2004判定方法,能有效降低掺伪检出限。  相似文献   

5.
选取椰子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5种植物油脂为研究对象,在180℃加热氧化的过程中,测定不同油脂中脂肪酸比例变化规律,与共轭二烯值(CDV)、p-茴香胺值(p-AV)和己醛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加热相同时间油脂的氧化程度与脂肪酸组成有显著性差异,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氧化敏感性较高;对CDV、p-AV和己醛含量与脂肪酸比例之间相关性分析可知椰子油的SFA/UFA比例与CDV、p-AV和己醛含量相关性R值在0.9以上;大豆油、玉米油C18∶0/C18∶1,C18∶1/C18∶2脂肪酸比例与CDV、p-AV和己醛含量之间相关性R值在0.8以上,葵花籽油的C16∶0/C18∶2,C18∶0/C18∶2与CDV、p-AV和己醛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在0.85以上,而菜籽油的脂肪酸比例C16∶0/C18∶1,C18∶0/C18∶1,C18∶1/C18∶2,SFA/UFA与CDV、p-AV和己醛含量之间的相关性R≥0.8。油脂中脂肪酸比例与油脂氧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利用不同特征脂肪酸比例参数可以表征不同植物油脂的氧化程度,为油脂氧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准确对掺伪米糠油进行定量检测,将棕榈油、棉籽油、菜籽油、大豆油掺入纯米糠油,气相色谱法测定C10∶0、C14∶0、C16∶0、C16∶1、C18∶0、C18∶0、C18∶1、C18∶1、C18∶2、C18∶3、C20∶0、C20∶1、C22∶0、C22∶1的含量,利用向量夹角余弦法计算纯米糠油与掺伪米糠油的相似度,建立了掺伪量与相似度的线性模型.米糠油掺混棕榈油,计算模型为y =5.802 3x3-17.469x2-0.269 2x +99.99(R2 =0.999 6).米糠油掺混菜籽油,计算模型为y=-23.62x3-8.380 6x2-6.138 3x+ 100.12(R2=0.999 4).米糠油掺混棉籽油,计算模型为y=-240.52x5+ 677.8x4-697.92x3+ 312.09x2-66.998x+ 99.97(R2=0.999 3).米糠油掺混大豆油,计算模型为y=12.33x3-26.047x2-2.6855x+100.05(R2=0.999 1).  相似文献   

7.
五类食用植物油标准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相似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籽油、大豆油、茶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等5类食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气质连用技术(GC-MS)技术并结合共有模式法与矢量平均法,建立了这5类食用植物油标准脂肪酸指纹图谱,同时对其进行了相似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食用植物油标准脂肪酸指纹图谱能够反映同类油脂共同特性,同时也能反映不同类油脂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食用植物油脂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掺假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构建油茶籽油脂肪酸的气相指纹图谱。方法 以贵州产油茶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分析不同产地、品种及加工方式共计34批次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 确定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和亚麻酸为油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了油茶籽油气相色谱标准指纹图谱,并与菜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玉米油、米糠油、花生油、棕榈油和高油酸花生油等8种植物油进行相似度比较,除菜籽油和高油酸花生油因相似度大于0.95而无法与油茶籽油进行区分外,其余6种油脂均可识别为非油茶籽油。结论 通过对贵州产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标准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为纯茶油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一定的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米糠油掺伪的定量检测系统,采用恒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建立了米糠油指纹图谱,对米糠油进行模拟掺伪,建立了米糠油中廉价油脂掺伪量与特征脂肪酸含量的一元线性模型。结果表明:掺伪棕榈油最佳线性模型为YC16∶0=16.719X+18.722(R2=0.993 7);掺伪菜籽油最佳线性模型为YC22∶1=0.158 2X+0.350 7(R2=0.991 0),菜籽油掺伪量2%以上适用;掺伪棉籽油最佳线性模型为YC14∶0=0.004X+0.316 8(R2=0.981 3),棉籽油掺伪量17%以上适用;掺伪大豆油最佳线性模型为YC18∶3=0.090 6X+2.456 4(R2=0.992 5),大豆油掺伪量24%以上适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构建奇亚籽油的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 并对奇亚籽油进行掺伪鉴别。方法 以奇亚籽为研究对象,采集30批次来自多个产地的奇亚籽油作为样本,对其脂肪酸进行GC分析,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奇亚籽油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据此鉴别掺伪量分别为10 %、20 %、30 %、40 %、50 %的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芝麻油、花生油、葵花仁油和大豆油的掺伪模型。结果 奇亚籽油所含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为主;通过相似度评价30批次奇亚籽油的相似度均>99.5 %;聚类分析结果将30批次奇亚籽油按不同产地分为6大类;利用指纹图谱可以鉴别掺伪量10%及以上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芝麻油、葵花仁油、大豆油掺伪模型,20%及以上花生油掺伪模型。结论 通过分析奇亚籽油脂肪酸组成并建立气相色谱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为鉴别纯奇亚籽油提供了一定的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常桂芳 《中国油脂》2001,26(6):13-15
综述了高稳定性油脂(HSO)的特点、分类、制备,以及原料和加工手段的特点。同时,阐述了HSO在各应用领域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2.
13.
潲水油回流餐桌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探寻准确、快速、高效的潲水油鉴别新方法成为食用油安全性检测的新要求。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FT-MIR)对精炼潲水油(refining hogwash oils,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进行快速检测,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建立了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在全光谱范围(4 000~450 cm–1)内,经二阶求导(Savitzky-Golay,5 点)后,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FT-MIR有显著差异。PLS-DA模型对22 个未知样品预测发现,判别模型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均为100%。此结果表明FT-M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作为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区分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Certain food items have been shown to be incompatible with the expanded polystyrene us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food containers. Using t14C polystyrene (synthesized in such a way as to approximate the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polystyrene),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is incompatibility was due, in part, to the dissolution of polystyrene by certain essential oils. Citronella, limonene and terpinene (constituents of many flavor oils) were found to be excellent solvents for polystyrene, solubilizing almost half a gram per gram of solvent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5.
核磁共振仪在油脂及油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用核磁共振仪测定食用油中SHF、SFC值及油料种子含油量,水分等,并与传统的测定方法比较,得出用核磁共振仪测定了既省时省力,且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The autors investigated gas chromatographically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triglycerides contained in, and 2-monoglycerides obtained from (using pancreatic lipase) 4 cruciferous plant oils and calculated the different glyceride structures. Tri-unsaturated glycerides prevail in these oils.  相似文献   

17.
油脂加工厂废水主要来源于油脂的浸出、油脂精练工段。其特点有:①油脂加工废水量一般不大。加工1t原料,浸出工段产生的废水量在60~120t废水,而精练一吨油脂,产生的废水量一般在0.2~0.6t废水。②废水一般呈酸性;含油高,有的达到10000mg/L;需要先预处理去除。③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好。④磷含量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油脂氢化新工艺、新技术,主要论述油脂氧化原理,氢化反应,氢化过程的控制方法。分析氢化温度、氢气压力,氢化时间及氢气用量等各种因素对氢化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介绍氧化工艺,间歇式氢化的优点,以及对氢化油后处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油脂储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油脂储藏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影响油脂脱色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赵军 《中国油脂》2003,28(2):20-22
吸附脱色是现代油脂加工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脱色方法,影响吸附脱色效果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错综复杂而又相互联系,作者结合生产实践,从吸附剂,脱色原料油的质量及脱色工艺参数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