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时的吸附等温线和不同起始浓度下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等,来研究几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女贞子原花青素吸附过程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特征.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Langmuir平衡吸附速率方程,相关性均良好.热力学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的焓变为△H(AB-8)=9.327 kJ/mol、△Hm(D3520)=7.648 kJ/mol,熵变△Sm均大于零,Gibbs自由能变△Gm均小于零,且△Gm随温度升高向负方向增加.说明女贞子原花青素在树脂上的吸附属于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而且是一个液固界面间增加了随机性吸附的过程.本研究的结果对优化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工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子印迹交联壳聚糖树脂(MICCR)为基础材料,研究MiCCR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性能,考察pH对MICCR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MICCR的重复吸附性能.结果表明:MICCR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容量为170.4mg/g,MICCR吸附Cd(Ⅱ)的最佳pH为4.5,其吸附较好地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速率为6.97g·g-1·h-1.通过交联反应和分子印迹技术改进了壳聚糖吸附剂的重复吸附性能,且MICCR吸附镉的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业科技》2013,(07):126-129
采用分子印迹交联壳聚糖树脂(MICCR)为基础材料,研究MICCR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性能,考察pH对MICCR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MICCR的重复吸附性能。结果表明:MICCR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容量为170.4mg/g,MICCR吸附Cd(Ⅱ)的最佳pH为4.5,其吸附较好地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速率为6.97g·g-1·h-1。通过交联反应和分子印迹技术改进了壳聚糖吸附剂的重复吸附性能,且MICCR吸附镉的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4.
关桦楠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2):166-168
为有效去除饮用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污染,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壳聚糖制备新型交联树脂,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Cu(II)作为重金属离子模板,研究了交联树脂在不同铜离子浓度、pH和温度条件下对铜离子的吸附量的变化,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交联树脂吸附铜离子前后的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交联树脂在铜离子浓度为20g/L,pH为3.5,温度为70℃时吸附量最大,达到510mg/g。红外光谱表明戊二醛交联剂的羰基基团与壳聚糖的胺基基团发生了Schiff碱反应,交联树脂与铜离子发生了螯合反应。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D113-Ⅲ树脂吸附磷脂酰胆碱动力学研究表明,树脂吸附磷脂酰胆碱的过程可以用未反应核收缩模型来描述,磷脂酰胆碱通过树脂吸附层的扩散(内扩散)为速率控制步骤.D113-Ⅲ树脂吸附磷脂酰胆碱实验数据与Langmiur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通过对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该树脂吸附磷脂酰胆碱过程为吸附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6.
以活化后的壳聚糖为吸附剂,探究壳聚糖对水溶液中单宁酸的吸附性能。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的探究,采用粒内扩散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处理,结果表明,壳聚糖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6 5、R2=0.992 3);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热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壳聚糖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95 9)。实验得出壳聚糖对水溶液中单宁酸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7.
有效控制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EC)对于黄酒食品安全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筛选得到能够有效吸附黄酒中EC的吸附树脂,对EC吸附去除率在70%以上,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再生能力。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该树脂吸附黄酒中EC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树脂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为8.89×103k J/mol。热力学研究表明,该树脂吸附EC符合Freundlich方程,该吸附过程是自发地、熵增加的吸热过程。研究结果为高效、简便去除黄酒中EC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有效控制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EC)对于黄酒食品安全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筛选得到能够有效吸附黄酒中EC的吸附树脂,对EC吸附去除率在70%以上,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再生能力。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该树脂吸附黄酒中EC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树脂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为8.89×103k J/mol。热力学研究表明,该树脂吸附EC符合Freundlich方程,该吸附过程是自发地、熵增加的吸热过程。研究结果为高效、简便去除黄酒中EC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壳聚糖为原料,选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壳聚糖吸附树脂。从失重率、含水率、保水率、孔度值、电子扫描显微镜照片、红外光谱等方面对壳聚糖树脂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壳聚糖树脂处理吸附活性染料,研究废水的吸附性能,测试了树脂的再生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壳聚糖交联树脂和经脱吸再生后的树脂对印染废水具有良好的脱色能力,而且脱吸再生次数可达8次。  相似文献   

10.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碱性溶液中橙皮苷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思明  于淑娟  扶雄  杨连生 《食品科学》2007,28(12):112-116
橙皮苷是有着许多生理活性的生物类黄酮。本研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D296树脂分离碱性水溶液中高浓度橙皮苷的工艺条件、吸附性能、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为11.5、浓度为2.43g/L的橙皮苷水溶液适于用小粒径的D296树脂在60℃下浓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ish等温吸附式;60℃时树脂与橙皮苷反应的速率常数k为0.5167h-1,且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Ea为23.45kJ/mol;在60℃反应平衡时,吸附过程的表观交换反应平衡常数Ke、自由能变化ΔG0、反应热ΔHm0和熵值ΔS0分别为7336.15g2/L2、-24.63kJ/mol,69.69kJ/mol和0.28kJ/mol。因此,交换反应能自发进行,是吸热和熵增加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研究了料酒中蛋白质在D201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等温曲线以及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结果表明,料酒中蛋白质在D201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R2>0.98),蛋白质在树脂上的吸附为吸热过程,其传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大吸附量为112.26 mg/g;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吸附...  相似文献   

13.
以壳聚糖和芳香醛为原料,经缩合制得中间产物希夫碱,再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壳聚糖螯合树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在相同时间内、不同壳聚糖改性产物对活性红染料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三种螯合树脂中,水杨醛螯合树脂对活性红染料在最初5min吸附较快,而苯甲醛螯合树脂对活性红染料的吸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王应红  黄丽  钟杰  黄忠 《四川皮革》2010,(17):19-23
以壳聚糖和芳香醛为原料,经缩合制得中间产物希夫碱,再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壳聚糖螯合树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在相同时间内、不同壳聚糖改性产物对活性红染料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三种螯合树脂中,水杨醛螫合树脂对活性红染料在最初5min吸附较快,而苯甲醛螯合树脂对活性红染料的吸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热改性凹凸棒粘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研究。实验表明:在初始染料质量浓度为50~600mg/L、温度为298~338K时,热改性凹凸棒粘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H为1.92 KJ/mol,△G在-25.429~-29.097 KJ/mol之间,△S大于零,此过程为一自发的吸热过程;其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吸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3.5676 KJ/mol。提出了热改性凹凸棒粘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是由膜扩散和化学吸附共同控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壳聚糖对亚硒酸的吸附性能,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亚硒酸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受pH值影响较大,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也表明壳聚糖与亚硒酸之间发生的是简单的物理吸附作用,而非配合反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选择AB-8型大孔树脂对花生壳总黄酮进行吸附,研究了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采用Freundlich、Langmuir和Temkin 3种常用的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形成吸附等温线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热力学函数计算吸附过程中的吸附焓变ΔH、熵变ΔS和自由能变ΔG。结果表明:该吸附是一个物理过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能可靠地反映吸附过程,20、25、30、35、40℃5个温度下的特征参数n值都大于1,表明吸附是优惠吸附;吸附过程中焓变ΔH大于0且与温度无关、熵变ΔS大于0和自由能变ΔG小于0,表明吸附是由熵推动的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8.
冠醚交联壳聚糖吸附原位还原制备纳米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婷  戴红  肖尧  张宗才 《中国皮革》2006,35(9):26-29
使用冠醚交联壳聚糖(CTSG)做吸附剂和保护剂,在水介质中用水合肼还原硝酸银制备纳米银。结果表明:40℃时,水合肼与硝酸银(浓度均为0.1mol/L)摩尔比为6∶1,CTSG用量为0.4g时得到粒径为30~40nm的纳米银颗粒。保持水合肼和硝酸银的摩尔比6∶1不变,纳米银粒径随水合肼和硝酸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硝酸银浓度≤0.25mol/L时,改变银离子浓度对粒径影响不大,且稳定在50nm左右;而银颗粒则随水合肼浓度的减小规律递减。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和TEM,对得到的纳米银粒的粒径及形貌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漆酚树脂吸附茶多酚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漆酚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符合Langmiur吸附模型,吸附等温线与Langmiur方程高度相关,在25℃,吸附系数α=0.314,属于弱吸附,饱和吸附量q_m=242mg·g~(-1);漆酚树脂吸附茶多酚的吸附平衡速率常数k=3.83h~(-1),吸附速率较快,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20.
颗粒活性炭吸附苯酚模拟废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媚  唐梅  王克之  潘志毅  张飞  王双飞 《食品科技》2013,(1):126-131,140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对苯酚的静态吸附行为,分析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对水中苯酚的吸附量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6h可以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描述;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过程唯一的控制步骤。在不同温度下,颗粒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焓变ΔH、吸附熵变ΔS、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均为负值,说明苯酚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主要是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