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将离子移变交联和聚电解质络合相结合,制备载有牛血清白蛋白的壳聚糖-果胶钙微球。以微球形态、包封率、载药量、体外溶胀度以及释放率为指标,依次考察果胶溶液的浓度、氯化钙溶液的浓度和壳聚糖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微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7%(w/v)的果胶溶液,3%(w/v)氯化钙溶液,pH5.5的氯化钙-壳聚糖交联溶液,0.50%(w/v)的壳聚糖溶液,5%(w/v)的BSA浓度。最终,壳聚糖-果胶钙微球的包封率高达89.68%,载量高达32.13%,释放时间显著延长,缓释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壳聚糖-果胶钙微球能够有效包埋BSA并有望成为功能成分经口服肠道释放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以刺槐豆胶和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采用交联法制备BSA-刺槐豆胶-壳聚糖缓释纳米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戊二醛浓度、载体与BSA质量比、水相:油相体积比及交联时间对纳米微球制备的影响,对纳米微球进行红外光谱、热重、元素分析、动态光散射及形貌等表征,并测定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戊二醛浓度1.25%,载体与BSA比为20∶1,水相与油相比6∶1,交联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纳米微球包封率为62.32%±0.39%,载药量3.45%±1.43%。形貌分析表明,纳米微球尺寸分布均一,平均粒径约为80nm。纳米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在模拟小肠中释放最快,胃中次之,大肠中最慢。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给药中,传统的给药方式存在药物释放过快,药物浓度难以维持,难以定向给药等问题。而采用微球载药的方式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壳聚糖因其优良的成球性能,天然的抗菌效果,成为备受青睐的壁材。详细介绍了壳聚糖微球以及壳聚糖与明胶等其他材料的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综述了以壳聚糖为壁材,各类不同药物为芯材制备载药微球的研究情况,总结了近年来壳聚糖载药微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也对壳聚糖载药微球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做出了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硫脲壳聚糖锌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锌对BSA的内源荧光具有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属于两者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在室温下,硫脲壳聚糖锌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2.82×10^4L·mol^-1和0.94。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O-羧甲基壳聚糖镍金属配合物(OCMC—Ni)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OCMC—Ni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吸收光谱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和较小的蓝移。OCMC—Ni可以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理是OCMC—Ni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并获得在室温下OCMC—Ni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4.16×10^11L/mol和1.95。  相似文献   

6.
以酪氨酸、维生素B1或牛血清白蛋白为芯材,在芯材/壁材比为1∶10、pH5·0的条件下,采用锐孔法制备Ca2+单一交联和双重交联海藻酸-壳聚糖凝胶微球,测定芯材的包埋率,并考察芯材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包埋率最大,超过83%;模拟胃液中芯材的释放速率低于其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率,释放速度与分子质量有关;模拟胃液中双重交联微球比Ca2+单一交联微球的芯材释放速率更慢,释放速度也与分子质量有关,30min时芯材释放率低于50%。结果表明,双重交联海藻酸-壳聚糖微球在酸性条件下可限制性释放芯材,在中性条件下较快地释放芯材。   相似文献   

7.
以液体石蜡作为有机分散介质,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出具有"类乒乓球"结构且粒径近单分散的壳聚糖微球.对产物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模拟肠液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壳聚糖微球承载和缓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情况.结果表明,药物的担载效率与初始BSA浓度没有确定的线性关系,但随着初始BSA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增加;且在释药过程中,不同包药效率对担载有BSA的壳聚糖微球的释放性能影响不大;在模拟肠液条件下,壳聚糖微球吸附BSA的量与BSA溶液的pH值密切相关,实验发现pH=5时,壳聚糖微球吸附BSA的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对化学共转化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产物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适宜操作条件为:在壳聚糖微球中加入摩尔比为1:1的Fe2+和Fe3+的混合溶液,60℃下浸泡40min,然后加入2mol/L的NaOH溶液,60℃转化40min,所得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外观为球形、颗粒大小均匀,具有强磁响应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壳聚糖为壁材、乳化交联法制备载亚硒酸钠微球。以微球形貌、包封率、载药量和缓释性能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用SEM扫描电镜、红外、原子荧光、TG热重等分析手段对微球粒径外观和结构性能进行表征。以自配的SBF模拟体液为体外环境,研究微球缓释硒的性能。结果显示,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5℃,壳聚糖浓度3%,亚硒酸钠浓度0. 8%,交联剂用量15%,该条件下的微球形貌优良,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5. 89%,5. 05%,微球平均粒径为10μm;体外缓释试验表明,通过改变相关变量因素水平,可调控球壁厚度和交联度是影响释放速率的关键因素,实现载硒微球硒的可控缓释;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具有较好的长效缓释能力,缓释速率在482 h后达平稳,有效缓释时间达35 d。壳聚糖载硒微球能有效避免硒的突释效应,可为缺硒群体的科学补硒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黏均分子量的壳聚糖为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壳聚糖微球表面、内部结构及形态,并以其为主要参考指标,研究了壳聚糖黏均分子量、NaOH浓度、乙酸乙酯比例、壳聚糖浓度、凝结时间等对壳聚糖形成多孔微球的影响,优化了制备多孔壳聚糖微球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2.5%黏均分子量448.4kDa的壳聚糖为载体、3.0%的NaOH为凝结液、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比例为1:20、在凝结液中处理3h时,能制备得到较好的多孔壳聚糖微球。  相似文献   

11.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没食子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根据25℃和37℃时没食子酸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计算其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及结合距离,并推测猝灭机制及相互作用的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25℃和37℃时,其荧光猝灭常数K,分别为:7.28×10^11和8.16×10^11L·mol^-1·S^-1;结合常数KA分别为5.01×10^3和5.37×10^3mol/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91和1.71;结合距离为4.12nm。热力学分析数据表明该结合过程是一个熵增的自发过程。因此,没食子酸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理符合静态猝灭机制,二者作用以疏水作用力结合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模拟生理条件下花青素(ACN)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光谱特性及对BSA功能构象的影响,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判定ACN对BSA的猝灭方式、结合位点数、结合位点、结合作用力类型以及是否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傅利叶红外吸收光谱法进一步表征了 BSA构象变化.结果表明,在ACN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并以此作为载体固定了脂肪酶。对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条件、微球的性能及其固定化脂肪酶的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壳聚糖微球成球效果最好的制备条件是壳聚糖溶液与分散相液体石蜡体积比为1∶2,吐温-80使用量为15mL,壳聚糖浓度为4%,所制得的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抗氧化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最佳条件为戊二醛用量0.6mL,交联时间60min,加酶量1mg/g载体,pH值为7。采用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脂肪酶具有较高的酶活回收率,为60%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制备载药淀粉微球的3种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反相悬浮法,综述了载药淀粉微球的性质及其不同给药部位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很多优良的应用特性.本文着重综述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介绍其在生物医学,食品工程和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展望其研究和开发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6.
该论文采用多光谱、表面等离子共振和分子对接,研究虾青素(Astaxanthin,AST)立体异构体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ST异构体均结合于BSA亚结构域Ⅱ A和Ⅲ A的交界处,并且对蛋白质的构象没有明显影响。AST异构体对BSA具有相似的结合亲和力(左旋AST 4.17×10-7 mol/L,右旋AST 3.91×10-7 mol/L)和结合动力学(慢结合、慢解离),然而在较高浓度下(0.35~1.78 μmol/L)左旋AST的最高结合响应值均高于右旋AST。此外,左旋和右旋AST与BSA相互作用的焓变ΔH分别为-175.09和-149.42 kJ/mol,熵变ΔS分别为-502.72和-417.65 J/(mol•K),负值的ΔH和ΔS表明AST-BSA发生结合的主要相互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对接显示左旋AST与Lys504、Thr190残基形成键长为2.0 Å、2.7 Å的氢键,而右旋AST与Arg435残基形成键长为2.9 Å的氢键。这项研究有助于阐明AST立体异构体与BSA的结合机制,并为AST异构体在血液循环中潜在的药代动力学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7.
以纤维素分析滤纸为载体、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活化剂、亚氨基二乙酸(IDA)为配基、铜离子为金属螯合离子,可制得Cu2+-IDA型固定化金属螯合膜。实验表明,滤纸先用4mol/L的NaOH浸润45min,再在75℃水浴中活化反应45min,所得亲和膜环氧基密度可达3.97μmol/cm2。最佳配基偶联反应条件为:25mgIDA/cm2膜、60℃、15h时可获得对Cu2+最大螯合量。牛血清白蛋白(BSA)等温吸附线基本符合Langmuir形式,经曲线拟合得最大吸附量为59.52mg/g干膜。   相似文献   

18.
以纤维素分析滤纸为载体、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活化剂、亚氨基二乙酸(IDA)为配基、铜离子为金属螯合离子,可制得Cu2 -IDA型固定化金属螯合膜。实验表明,滤纸先用4mol/L的NaOH浸润45min,再在75℃水浴中活化反应45min,所得亲和膜环氧基密度可达3.97μmol/cm2。最佳配基偶联反应条件为:25mgIDA/cm2膜、60℃、15h时可获得对Cu2 最大螯合量。牛血清白蛋白(BSA)等温吸附线基本符合Langmuir形式,经曲线拟合得最大吸附量为59.52mg/g干膜。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咖啡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实验表明,咖啡酸对BSA 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在离子强度符合生理条件的情况下,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在溶液中二者以物质的量浓度比1:1 结合, 并求出二者的结合常数。以华法林(Warfarin)和布洛芬(Ibuprofen)为标记物,利用荧光光谱法确定了咖啡酸在BSA 的结合位置为site I。根据Forster 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给体(BSA)与受体(咖啡酸)间距离(r0)为3.64nm。另外,利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咖啡酸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级固定化载体-壳聚糖微球制备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壳聚糖固定化微球载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用食品安全级载体——壳聚糖固定化乳糖酶提供理论基础。用凝聚/沉淀法制备壳聚糖微球载体。结果表明,20g/L壳聚糖(1%冰乙酸溶液),以距凝结液面20~30cm滴入终浓度20%NaOH和30%甲醇的凝结液中,液滴刚滴入时不搅拌。该条件下制得直径为(4.00±0.06)mm,平均重量(30.80±0.02)mg/个,每个壳聚糖载体的比表面积为4.08×10-4 m2/g,形状完整,大小均一,具有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