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营造滨水公共空间——通州运河城市段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古运河的终点和新北京城市发展重地,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段的景观规划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发展,在尊重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京杭大运河通州区域原有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提炼运河历史文化的设计元素,为北京展现一个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宗旨。作为首先实施的一期工程,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实践了“大景观”的设计理念,从项目的总体布局入手,按照生态和景观的原则布局建筑和道路,运用丰富的设计手法,创造了一个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环境,项目建成后被选为2008奥运火炬接力途经景点。  相似文献   

2.
聚焦城市运河景观,以南京秦淮新河为例,使用关联耦合法的方法,选取生态驳岸、缓冲带、慢行系统和园林小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索城市运河景观的规划方法,为当前城市运河开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唐艳红 《风景园林》2007,(2):105-109
通州运河城市段作为古运河的终点和新北京城市发展重地,其景观设计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发展,“大景观”的理念在此项目中得到实践和体现。风景园林师通过运河两岸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直接参与主导了城市的区域规划设计,并运用了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设计手法,在保护、发展通州运河区域原有的自然生态的同时,提炼运河历史上水文化的设计元素,通过把车行道路远离水岸、人行路引近邻水等一系列具体的规划设计手法,力求为北京展现一个现代的滨水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运河文化的滨水景观可为城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提升整座城市的形象与品味,使之变得更加耐人寻味。通过通吕运河景观设计项目,介绍了整个设计中运用各种方式将运河文化渗入滨河景观,从而打造南通市通州区独有的滨水景观,从而为今后运河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南通市第一运河的起点和南通市港闸区发展重地,通吕运河——船闸东路段景观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区域的发展。在尊重通吕运河的历史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炼运河历史文化的设计元素,为南通展现一个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宗旨。该文通过研究运河文化的内涵,结合南通市船闸东路——通吕运河景观设计实例,详细讨论了运河文化元素在城市滨水景观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景观设计项目位于通州区未来城市中心地段,京杭大运河从地块南北穿越,形成狭长地块.该项目提出"一河两岸、四种时空形态、六大主题开放空间、多条景观通廊"的总体设计构思.强调运河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注重滨水空间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低温建筑技术》2020,(4):19-22
以实际调研的意大利米兰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城市光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方法,从米兰市公共照明及景观性照明两个方面,探究城市夜间光环境的设计方法。先总体分析城市夜间照明概况,具体分析公共照明政策及灯具选择。再以具体案例分别分析广场、重点建筑、运河三个方面的景观照明特点。以期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光环境设计方法,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启发,对我国城市夜间光环境建设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大运河漕运通过内港码头与沿线城市对接,促进了内港码头所在城市片区的商业繁荣,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具有独特景观风貌的城市区域。时至今日,这些在水利基础设施带动下繁盛的区域,虽失去了水运交通功能,但其景观格局仍然保留,在功能转换之后,依然是城市区域繁荣的媒介。依据运河与城市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大运河影响下的内港码头片区分为三大类:内港码头在城市内部、城市边缘和城市外部,并分别选取北京什刹海片区、苏州阊门片区和聊城古城东部运河片区为典型案例,探讨依托于古代大运河的城市内港码头片区景观的形成演变过程,揭示出以水为载体的历史景观结构随着时间变化在地区发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视角,分析了常州建城以来的城市形态演变过程,揭示了城市因运河而兴,城市扩张又迫使运河航路多次改道的城河互动关系。修正了既往研究中关于运河改道的具体情况、城墙轮廓、城门位置等形态要素中值得怀疑的细节。在此基础上,指出今日常州城市形态上叠加了多个历史层次:先秦以来的选址与环境因应关系、宋代奠定的总体轮廓与路网结构、明清形成的毛细路网和文化属地、近代开发导致的形态要素转变,可为常州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许晶晶  陈洁炀 《安徽建筑》2022,(9):22-23+49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原有工业空间无法满足新型城市化发展需要。为了实现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后工业景观更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成为了学界热点问题。单纯拆除重建的方式已不再满足社会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对工业历史的传承、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对城市资源的重组。文章将城市触媒理论引入江苏运河沿线后工业景观更新设计中,提出在设计理念中要注重空间、功能和文化三大要素,遵守全面性、阶段性和可持续性三个原则,实现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走向循环利用三大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景观规划从城市整体设计出发,将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有机融合,把京杭大运河环境整治与城市发展的功能延伸相衔接,合理地进行景观规划及空间形态的设计,形成既具有个性特征又不失地域文脉关联的无锡城市滨水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2.
浅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莉 《山西建筑》2010,36(34):10-11
针对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现状,对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与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进而明确了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与开发的目标,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化与本土化冲撞下的城市景观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辰  葛少峰 《新建筑》2004,(1):38-40
在当今中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下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必然受到国际趋势的强烈影响,与本土的文化交流冲撞充分地体现在中国城市景观问题中: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三个层面归纳这些问题,并试图对其症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汉市环金银湖地区景观开发生态化规划设计及其决策过程的研究,探索了尊重城市滨水地形地貌特征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手段,寻找生态化开发建设的模式,以促进城市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本体转向在城市景观视野内理解建成文化遗产,不仅有益于对古人传统设计智慧和营建逻辑的发见,也契合入遗之后的遗产保护需求,特别是遗产所在城市的发展要求。以大运河上一座重建的塔的周边环境提升为切入点,探讨入遗后遗产保护与景观设计如何全面认知价值和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以大运河上的塔和塔院这类特殊的文化景观要素指出古人整体性的营建逻辑和景观被赋予的多重属性,说明整体性的视野是应对入遗后需求的有效策略。风景园林设计应回归城乡背景而非从中剥离,方可为城市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现代城市景观体系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城市景观要素的分离问题,结合城市设计的整体观,探讨了现代城市景观体系的重塑,重点对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和城市山水景观体系进行了分析,以使城市设计在城市景观体系塑造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鹤 《山西建筑》2007,33(7):29-30
阐述了我国城市景观存在的危机,以天津为例,论述了天津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景观规划设计的建议,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余丹 《城市建筑》2014,(8):265-265
为了促进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塑造园林景观成为提升城市文化的有效途径。虽然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各具特色,但是绿色设计中依然存在着问题。本论文针对当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绿色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市景观持续规划设计与实践——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景观是天然与人工、历史与时代共同的产物 ,但规划设计是关键 ,只有精心探索 ,方能有机会使城市自然与人和谐、现代与历史文脉相承。本文主要以典型的河谷带状城市兰州市为例 ,讨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与实践问题。根据林奇关于城市景观形象经典理论的精华 ,分析评价了兰州市景观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提出兰州城市景观持续规划设计与实践的方向 ,以期对我国城市建筑环境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