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小军  杨芸  申子鸣 《山东化工》2023,(20):168-170
上饶某净水厂絮凝效率低,难以有效降低原水浊度,滤池易堵塞,反冲洗周期短,制水成本偏高。针对以上,本次技术改造将微涡流混凝作为技术支撑,水厂两座孔室絮凝池,其中一座应用涡流反应器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经改造后进滤池前水浊度值在2 NTU以下,出厂清水浊度值在0.5 NTU以下;但是未经改造的滤前出水浊度在4 NTU以下,出厂水浊度值在1 NTU以下。水质参数表明,涡流反应器的运用显著提高水厂絮凝成效,为其他有技术升级需求的水厂提供重要的技术指标及推广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某水厂絮凝工艺反应效果不佳,出水水质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提高絮凝反应效果,该水厂采用水力旋流型网格对絮凝池进行改造,通过更换絮凝池装置和改变过水流道,使水流在流道中产生高频谱涡旋,增加悬浮物互相碰撞的机会。运行效果表明,改造后絮凝反应混合条件明显改善,速度梯度G由40.246 s-1升至52.346 s-1。沉淀池出水浑浊度降低,由改造前的0.88 NTU降至0.71 NTU,平均出水浑浊度降低19.32%。絮凝剂投加量由改造前的2.30 mg/L降至2.16 mg/L,药剂单耗下降6.09%,按照理论处理水量估算,全年絮凝剂药剂费用由228 176.1元/a降至214 287.1元/a。以上结果表明,采用水力旋流型网格对絮凝池进行改造可实现水质提升和药剂单耗降低,是水厂絮凝池改造中具备可行性和经济性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夏季兰东水厂水旋澄清池难以处理高浊度黄河水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进水头部和强化絮凝加药的改造方案。按相似比设计出强化水旋澄清器,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强化水旋澄清器可以使浊度去除率提高约3%左右。改进进水头部和强化絮凝加药改善了水力条件和增强絮凝效果,提高出水水质,满足供水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抚顺市突发强降雨导致大伙房水库原水浊度在短期之内迅速升高至982 NTU,水厂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应对高浊污染的情况,采用二次絮凝-超滤膜工艺代替原有过滤工艺作为水厂中远期工艺改造方案,对比进行了汛期过程中常规工艺和二次絮凝-超滤工艺对浊度、CODMn、细菌总数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次絮凝-超滤工艺的出水水质能够满足GB5749-2006的要求,二次絮凝作为膜工艺的预处理可有效缓解膜污染,并且该工艺运行成本较低,可作为抚顺各水厂工艺改造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涡流澄清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涡流混凝工艺的核心一涡流反应器的特点及其微涡流凝聚与立体接触絮凝的混凝反应机理.同时介绍了它在上海宝钢革污水回用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设计时调整澄清池进水装置及部分内部结构,增大反应室体积,在反应室中加入涡流反应器,沉淀区加设斜管.经1年多运行,效果显著,涡流澄清池处理规模增大/水力负荷增大,澄清池出水浊度稳定在3 NTU以下,经V型滤池过滤后出水浊度小于1 NTU,涡流吨水投资在35元以下.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新建2 500 m3高炉工业用水要求,将1#钟罩式脉冲澄清池从工艺、土建、电气等各方面着手进行二次改造。改造流程采用管道静态混合器-折板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工艺组合方式。改造后设计产水量恢复到2 500 m3/h,混凝沉淀池出水SS的质量浓度低于20 mg/L,浊度低于10 NTU,出水水质、水量能够满足厂内新增设备后生产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发布,对上海水厂工艺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上海某水厂十年进、出水浊度、色度、氨氮等数据汇总分析,发现该水厂原水自从黄浦江上游切换为青草沙水库后,水厂的出水水质大为改善,切换前后平均出水浊度降低了37.5%,出厂水色度降低了55.6%,出厂水氨氮降低了41.5%,出厂水耗氧量降低了59.5%。对照新地标的限制要求,分析认为该水厂全面实现新地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混凝-沉淀-超滤-消毒组合工艺在南方某水厂的应用情况,从原水水质、工艺选择、产水水质、制水成本等方面讨论了超滤膜工艺的优缺点。运行结果表明,超滤膜系统在进水浊度低于5 NTU,余氯质量浓度低于0.6 mg/L,p H值为7.2~8.0时,其出水浊度低于0.1 NTU,细菌去除率高于99.99%,其它指标均不高于进水相应指标,出水水质满足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虹  张亮  林春敬  陈海松 《净水技术》2022,(4):164-168+174
受地理环境影响,深圳东部地区水库原水呈低浊特征,常规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后因缺少聚核,絮凝沉降效果不佳,易导致仅有常规工艺的水厂出水浑浊度及余铝超标,造成供水安全潜在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深圳A水厂采用优化排泥水回收比例、辅助投加石灰、适度提高排泥频次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混凝效果,提升了出水水质。长期实践结果表明,在原水平均浑浊度为1.57 NTU,通过回收排泥水将原水浑浊度提高至10 NTU左右,并联合投加5.0~6.0 mg/L PAC和3.0 mg/L石灰时,可使出厂水和管网末梢铝浓度分别降低48.9%和43.1%;浑浊度分别降低10.7%和85.4%,其他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上述结果表明,A水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切实可行,可有效解决出厂水水质中余铝及浑浊度偏高问题,避免出水水质铝超标风险,可为存在同类问题的水厂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市第三水厂的三期工程建设,用中试规模试验来选择絮凝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源水、相同加药量和相同的进水量的情况下,网格絮凝的沉淀效果优于机械絮凝。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沉淀出水的浊度和大于2μm的颗粒数呈下降趋势。源水水质和投药量是影响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最重要因素,最佳投药量的范围为21~28mg/L。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出厂水浊度在95%时间≤0.10 NTU的浙江省现代化水厂对浊度的要求,新昌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在原来PAC混凝剂投加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活化硅酸在沉淀后的二次投加,使沉后水中胶体颗粒表面性质发生改变,相互间继续混凝,并与滤料间的相互吸附能力加强,从而达到提高过滤效果,降低滤后水浊度的目的。本文在实验室、生产性试验及生产性应用方面作了研究,表明微絮凝工艺能很好地降低滤后水浊度和颗粒数,降低开泵和反冲洗时引起的初滤水浊度上升,从而增强滤池抗冲击能力,保证了出厂水水质达到浙江省现代化水厂0.10 NTU的水质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关淼  李宇  李维国 《辽宁化工》2014,(5):595-597
某水厂以地下水为水源,主要以去除地下水中的铁和锰为主要任务。为了满足生活及生产用水量的需求,解决系统设施老化陈旧以及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对该厂现有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将压力式滤罐改换为重力式无阀滤罐,新建了回收水池,将原回收水池改为清水池。改造后的水厂处理系统稳定、可靠,节约了高运行成本,且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水源供水情况不理想、供水水质差、取水不便、供水量不足无法保证供给等问题,介绍了微涡旋混凝技术在宜春某水厂的应用情况。采用涡流反应器对穿孔旋流反应池进行改造,改造后处理规模由800m3/d提高至960m3/d,使沉淀池出水浊度维持在3NTU以下,滤后水浊度保持在1NTU以下,减少了13%的投药量,同时节约了21.4%的反冲洗水量。改造运行后的实践证明,微涡旋混凝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适应性好、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见效快等优点,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农饮水工程中较为经济有效的能增大水厂产水量的一项技术,且能比较实用地提高出厂水的水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2月,笔者为开远解化厂水预处理工程设计的絮凝澄清池搅拌机(下称搅拌机)试车投产。本机为水厂的主要设备之一。使用至今运行正常可靠,效果稳定,水处理量1300t/h,出水悬浮物20mg/l。本机与同类设备相比较,具有消耗动力少(7.5kW),效  相似文献   

15.
桂林市某水厂二期工程设计总规模为40万m3/d,近期规模为20万m3/d,采用江河水和水库水双水源。设计近期出厂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其中浑浊度要求在0.50 NTU以下,远期出厂水质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要求。为灵活应对两个不同水源浑浊度变化大、高藻、可能出现微污染的原水水质特点,该厂采用了“预沉池+高效沉淀池+高速滤池”的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同时,厂区预留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用地,以满足将来更高品质供水要求。实际运行一年结果标明,强化常规处理工艺运行稳定,出厂水浑浊度控制在0.15 NTU以下,实现了优质供水,提升了供水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对微污染水库水采用微絮凝-超滤工艺和常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进行对比试验。中试结果表明,微絮凝-超滤工艺出水水质稳定,对浊度、病原体微生物、有机物的去效果,都优于常规工艺。  相似文献   

17.
王小利 《山西化工》2022,(7):134-135
北方的冬季受污染水体温度较低,传统的净水工艺在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时,加大药剂投加量也难以发挥理想的效果,使得出水浊度较高,达不到相应的出水水质要求。论述了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的原理、特点和适用条件,并对工艺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希望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从水处理所关注的处理后水中三卤甲烷总量、藻类、铝、有机物、浊度、耗氧量及微小颗粒等水质指标对常规处理A水厂与深度处理B水厂出厂水质相比较。水库水经常规处理能符合生活饮用水GB 5749—2006的要求,但与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相比,出厂水水质特别是三卤甲烷总量、溶解性有机物、COD_(Mn)及铝还存在一定差距,而深度处理在浊度及微小颗粒物方面,则较常规处理略差。通过两工艺出水水质比较为进一步改进两水厂水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饮用水水质,采用“微絮凝砂滤-活性炭吸附-纳滤-紫外消毒”工艺在校园办公楼建成规模为20 m3/d的集中式管道直饮水系统。微絮凝砂滤和活性炭吸附的联合使用,使纳滤系统进水SDI值低于2,从而保证了系统整体的稳定运行。连续一年的现场监测数据显示,纳滤系统的运行压力稳定在0.36 MPa左右,未出现明显膜污染现象,出水水质优于《饮用净水水质标准》,满足直饮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大理市第三自来水厂异地新建工程水源为洱海水,近期设计规模3. 5万m3/d,远期设计规模7万m3/d,采用"原水+预加氯+絮凝沉淀+超滤+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在配水井前端投加二氧化氯去除重金属和藻类,网格絮凝池投加聚合氯化铝于斜管版沉淀池进行絮凝沉淀,出水投加二氧化氯维持管网有一定余氯,系统产生的污泥脱水后运至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处置。目前,该系统已稳定运行2年,出水水质稳定,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