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统计了目前大学校园内使用频率较高的流行语,了解到这些流行语的来源及其大学生对其所持的态度,分析了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进而就应如何正确看待校园流行语,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为更有效地建设步行社区,提升公共健康水平,拓展对建成环境和行人安全关系的理解十分重要。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归纳了应用广泛的"D指标",全面梳理建成环境对步行性和行人安全性两方面的影响。在案例分析中,通过控制空间自相关,论证了行人安全性与D指标的相关性,指出步行指数对于步行性和行人安全的意义的差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评估传统意义上的步行友好场所是否给行人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障,未来开展促进步行的研究时,应同时考虑提高行人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铁交通枢纽行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层地下交通枢纽的安全是我国公共安全设防的重点目标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在多层地下交通枢纽行人特征参数方面尚无系统、全面和可靠的数据。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西直门、复兴门和雍和宫地铁换乘站行人的摄像观测和数据统计,共采集了313小时的摄像资料,得到数据样本48304条,是目前针对多层地下交通枢纽国内数据样本量最大、数据最齐全的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到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为我国多层地下交通枢纽的行人疏散设计与数值仿真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步行空间及其体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它对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塑造城市特色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步行交通现状及其特征,阐述了建立步行通道系统的必要性,并对步行通道系统规划建设的重点进行了探讨,以山海关关城步行区为实例进行了说明,指出应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在中心区步行街改造、公交捷运换乘、行人过街设施等方面完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5.
丁明 《福建建筑》2009,(7):115-118
厦门中山路半步行商业街改造设计实践,引入“交通安宁化(trafficcalming)”设计理念,采用多种新型交通规划设计方法和管理手段,限制车辆行驶的速度与流量,保持通行秩序,注重道路交通安全设计和街道环境的改善设计,改善购物环境,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供其他城市建设半步行街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美学角度探讨厦门市中山路步行街富有魅力的原因,利用视知觉原理和美学原理分析街道空间和建筑特色,展现这一特色步行街的美学文化价值,并由此提出值得借鉴和需要改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地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地铁建设费用高昂,且公共交通的行业属性也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亏损。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的商业开发,是提高地铁运营综合收益、减少亏损的有效手段,但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地铁车站的商业开发不能影响其交通功能。因此,有必要在进行商业开发时,评估其对地铁车站交通运行的影响。本文以行人仿真为基础,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出发点,构建了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商业开发的行人交通影响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服务水平为评价指标,包含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仿真结果分析、优化改善等步骤。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定量化的反映商业开发对地铁车站交通功能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步行作为轨道交通最主要的接驳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深圳和香港生活街区的轨道交通站点为例,对影响站域步行易达的因素“步行距离、步行时间、步行环境”等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斜向放射状步行路径、建筑物底层架空、复合二层步行连廊能够有效的减少步行距离、步行等待时间等要素,提高步行易达性;受步行网络和站点形态的影响,实际步行集散区与理论步行集散区存在较大差异;多出入口的设置可以有效拓展站域服务面积,提高市民乘坐意愿。结果表明,港铁站点在步行易达性方面存在不小优势,站点步行集散区普遍较大;深圳的开放住区站点兼有城中村站点和封闭住区站点的优势,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住区模式。在当今城市面临大规模更新背景下,探寻轨道站生活街区步行网络系统构建途径,提升步行出行衔接时效分布,活化站点社区的城市界面,对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分担率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具体分析了上海·新天地和宁波·天一广场两个国内较为成功的商业步行街,探讨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商业步行街中营造一个健康愉悦的空间界面。  相似文献   

10.
为对比分析国内外规范对人行天桥舒适性评价的差异性,以海口市一座普通钢筋混凝土的海府天桥为例,依据各国规范建立了单人、结伴而行、低密度0.5人/m^2、高密度1.5人/m^2等8种人行荷载工况,进行舒适度评价,并对不满足舒适度要求的工况,采用TMD减振。结果表明:ISO和EN03规范对人行桥舒适度评价较为严格,TMD减振效果显著,合理选择TMD装置数量对减振效果有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暗挖平顶直墙结构的过街地道进行施工阶段分析,按照设计施工步骤对分部开挖后的地层沉降及衬砌内力进行分析,并着重探讨施工过程的衬砌结构力学体系转换,并对此类工程进行风险源分析及提出了对应的工程措施。分析结果表明,超浅埋过街地道需通过地层加固措施控制地表沉降以及保证上部既有管线安全;过街地道的开挖能够保证下部地铁隧道的安全;拆除临时支护使得边墙轴力增大约2~3倍,衬砌弯矩增大约4~5倍;开挖进尺以0.5~1.0 m,左右导坑间距以6~8 m为宜。  相似文献   

12.
城市步行街的设置对缓解交通拥挤、实现人车分流、改善城市居民的步行质量等有良好的效果。结合安庆市历史文化与传统风貌区保护、现代商业发展的要求,考虑步行街设置后对周边区域交通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安庆市人民路设置为步行街后对交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钢结构环形人行天桥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本文以福州市某钢结构环形人行天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该桥的环境振动和强迫振动试验,利用基于频域法中基于传递率的参数识别方法进行识别与分析人行天桥的动力特性与振动响应。进一步,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该桥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理论模态分析,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并研究了梁高、墩壁厚参数变化对钢结构环形人行天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为同类结构的振动研究提供参考。此外,建议人行桥舒适度指标允许值参考英国规范BSI,为目前人行天桥所存在的振动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商业步行街户外遮阳形式进行了总结,得出绿化遮阳、建筑阴影遮阳、人工遮阳3种遮阳措施。并利用软件ECOTECT模拟分析了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商业步行街户外遮阳状况,得出夏至日各时刻的日照阴影图,分析了日影分布特征。还对该步行街人流量较大的3个区域进行了全年遮挡率分析,得出日轨迹图,并针对这3个区域提出了相应的户外遮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场所精神概念来自于古罗马,是建筑现象学的关键词汇之一,强调客观物质环境与人的主观意识的整体融合。在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过程中,引入场所精神的理念,将能得到当地与异地游客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吸收更多的客源,达到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效应。基于杭州的城市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特色商业步行街的现状,本文将以杭州市三条特色商业步行街——清河坊街、信义坊商业步行街以及杭州中国丝绸城步行街为研究对象,结合商街动、静环境特征,深入分析与对比它们对人主观感受的影响,进而得出杭州市特色商业步行街场所精神塑造的手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基本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高校基建工作的管理在整个高校管理中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笔者结合新校区建设的实践, 提出加强建设领导、实行公开招标、实施监管并举是规范新区基建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马婕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20,27(1):104-109
景观的空间结构组织与游人行为活动的开展以及空间使用效率密切相关。1)针对园路系统与节点系统2个结构要素,基于空间句法、ArcGIS核密度分析以及UNA 3种算法,分别从园路整合度、节点密度、时空选择度3个层面对游客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预测;2)通过统计预测数据和离散度计算,对3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匹配度分析,探讨景观结构设计与游人时空分布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结合实践方案,将测算结果对应到方案设计图中,标识出匹配度较低的区域。形成从空间结构预测人流分布情况,到匹配度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反馈设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调整与优化设计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在2001~2002年为调查研究人们在城市开敞空间内的环境行为,每年的3~6月之间,笔者共访问了上海市中心区的4个广场与5条步行街,共有917人接受了调查并回答了问卷.文章介绍了这个研究中关于使用者活动期望与活动的研究结果.揭示在上海城市开敞空间中,人们有很强烈的休闲期望,其中放松心情、与同伴、家人相聚和观赏城市风光为最主要.空间中的活动也是丰富多样,活动内容与空间的性质、功能和设施有关.停留活动中主要是坐、休息以及观赏风景.而步行街活动存在着明显的三种取向.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群的风环境品质,将影响地面行人的舒适与安全。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ABR)新建科研大楼与原科研楼组成的高层建筑群的室外风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和方案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利用作者提出新的边界条件数学模型[1-4],准确模拟边界层风场,根据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主导风向角下的速度场分布,结合本地常年风速风频气象统计资料,对重点关注的两座大楼之间的主出入口通道等区域行人风环境舒适性进行了定量评估。其次,配合建筑设计,进行了室外风环境优化设计数值模拟研究,详细比较和分析了楼前增设广告牌等风环境改善措施的效果。本文的研究将为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改善该项目的建筑风环境品质,以及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冯君明  李玥  吕硕  李翅 《风景园林》2022,29(8):120-126
通过大数据分析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对公众出行的影响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选线规划的重要步骤。已有研究主要聚焦空间分布规律展开分析,对公共设施服务能力内在差异性考虑较少。引入网络口碑大数据,通过口碑分值表征城市公共服务空间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网络口碑大数据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选线规划思路,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网络分析法等方法,最终构建由商业综合、休闲娱乐、生活服务3类廊道组成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网络。网络口碑大数据兼具空间分布和口碑质量的双重属性,能够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立足区域视角识别与量化部分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在差异性,其支撑下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规划更加强调公众使用满意度对选线过程的影响,在未来城市交通规划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