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特别是都市圈的发展,是铜梁城市做大做强的客观背景;渝西地区三个地区中心城市恰好形成了环都市区的大城市带,而铜梁正处于这个大城市带的核心位置,发展大城市似乎是结构性必然。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一体化和自然生境一体化为特征的"双重全球化",既显示出世界城市秩序互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显露出全球范围内发展的更大不确定性和极限约束。阐述了"双重全球化"秩序中浮现出的新发展阶段的城市空间、自然生境和文化重塑等新命题的相互关系。并以系统整体的视角,解析在双重全球化约束下形成的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助推力和"第三种作用力"——粘滞力对城市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介绍了用水模式测试初期的调查过程,以及模式类别与测点的选取原则与方法.指出,充分的调查、合理的布局、正确的数据处理方式,是用水模式测试质量的重要保证.介绍了SZ城市用水模式实测各工作环节,其经验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控制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以可持续的城市为主题。可持续性包括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内容,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大运量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国际比较研究表明,城市形态与交通模式之间的关系是造成城市发展偏离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已经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必须综合考虑密度、区位和交通体系的密切关系,形成一种适宜的城市形态完全依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必须注意到,新城市主义出现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和郊区化问题,使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新城市主义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梯度方法,二是城市规范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21世纪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以可持续的城市为主题.可持续性包括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内容,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大运量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国际比较研完表明,城市形态与交通模式之间的关系是造成城市发展偏离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已经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必须综合考虑密度,区位和交通体系的密切关系,形成一种适宜的城市形态完全依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必须注意到,新城市主义出现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和郊区化问题,使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新城市主义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梯度方法,二是城市规范指标.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以可持续的城市为主题.可持续性包括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内容,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大运量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国际比较研究表明,城市形态与交通模式之间的关系是造成城市发展偏离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已经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必须综合考虑密度、区位和交通体系的密切关系,形成一种适宜的城市形态完全依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必须注意到,新城市主义出现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和郊区化问题,使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新城市主义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梯度方法,二是城市规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漫长而艰苦,充满了起伏动荡。当21世纪刚刚来临之时,中国发现自身正处于一个中等发达的水平,相对贫穷,承受着旧的经济和制度模式下的重负。中国经历了三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949年,其特征是尚未摆脱外来的影响和侵略,同时,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的影响受到削弱。现代产业兴起,几个世纪以来的封建王朝的统治形式被打破,现代城市开始出现。中国所走过的正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鲜见的轨迹,工业化导致都市化,现代房地产开始出现。住房从采用传统的居住样式并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14.
以"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为例,借助ArcGIS栅格分析法构建全国31个中心城市日可达性、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与可达性系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了中国现状及规划高铁对城市等时圈及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时圈在空间上以"中心一外围"模式沿着高铁线路延伸,预计"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全部建成以后,相邻中心城市(除乌鲁木齐、拉萨外)3小时圈连接形成紧密的网状;规划高铁对沿线城市等时圈及可达性的影响显著且差异明显,其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等级差异化和空间集聚化特征,其最优区域将向西部拓展;除乌鲁木齐、拉萨外,其余城市可达性水平在空间上趋向均衡化。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简要回顾欧美国家城市更新向城市复兴转型的过程,分析国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城市问题,围绕转型发展格局下土地制度创新,历史风貌保护与住房保障体制完善,重构低碳宜人的生活街区,以及城市复兴的规划策略、实施路径等问题展开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Yan MENG 《景观设计学(英文)》2018,6(1):40
This interview centers on the urban development issues faced by most Chinese cities. Yan Meng, Principal Architect and Co-founder of URBANUS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shares his perspective on cities, and discusses what kinds of cities are dynamic, lively, and healthy by taking urban village in Shenzhen as an example. Besides, as one of the curators, he hopes that the 2017 Shenzhen 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 / Architecture can offer an opportunity to break boundaries, foster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and explore new 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 in the future. Meng also believes that architects’ roles as an observer, a thinker, and a researcher could allow them to better respond to the unique context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ite as a designer.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