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以处理超市废水实际MBR工程为基础,通过对污泥膨胀过程中进出水、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胞外聚合物(EPS)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特性的研究,发现SMP和进出水的DOM主要以蛋白质为主,且SMP较EPS含有更多大分子物质;同时发现SMP比EPS和进出水中含有更多50~100 kDa、100~500 kDa和...  相似文献   

2.
蔡伟娜  何磊 《净水技术》2012,31(2):52-57
采用三维荧光(EEM)光谱技术分析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餐饮废水过程中的各种溶解性有机物(DOM),并对比研究不同污泥龄(SRT)条件下DOM的EEM光谱的迁移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各种DOM的荧光物质中,普遍存在以色氨酸为代表的蛋白质类物质,且溶解性膜污染中只有高、低激发波长色氨酸,表明蛋白质类物质是导致膜污染的重要因素。腐殖酸溯源又表明进水及出水DOM中的腐殖酸以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带有荧光基团的腐殖酸类为主。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某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硫酸铝混凝深度处理溶解性有机物(DOM),考察了预氧化混凝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DOM的去除特性,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混凝处理相比,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处理有效提高了以ADMI7.6表征的DOM色度去除效果,对大分子DOM的去除率尤为显著,但混凝出水DOM中小分子亲水性DOM含量增多,导致去除效果以DOC表征时无显著提高;引起色度的可见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被进一步去除,此时出水中增多的小分子亲水性DOM主要为类蛋白质和富里酸。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处理过程仍需与其他能去除亲水性、小分子DOM(Mm<1×103)的处理工艺结合,以提高总体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不同COD/ρ(TN)对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脱氮效果及SMP含量和组分的影响,并采用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追踪DNBF出水SMP组分变化.结果表明,TN去除率和SMP含量均随COD/ρ(TN)的增加而提高.SMP含量占出水COD比例随COD/ρ(TN)降低逐渐增加,由23.9%...  相似文献   

5.
利用DAX-8大孔树脂在不同条件下的选择吸附性,采用快捷方法间接测定城市污水中腐殖类物质(AHS)的含量,并应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光谱技术对污水处理工艺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生物处理后污水中DOM总量及AHS去除率分别为93%和89%,TOC中AHS的质量分数由进水的38.89%增加到出水的61.57%。污水中DOM经厌氧生物处理后类蛋白类(A、B荧光峰)和类富里酸(C荧光峰)峰强分别削减60.7%、59.2%、15.7%,出水中易生物降解的蛋白峰A、B消失,而难生物降解的类富里酸峰C荧光强度仅比进水减小25%。结合有机物的紫外特性可以看出,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去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生物处理后DOM的共轭不饱和双键或芳香性有机碳相对含量增多,腐殖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二级处理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特征及其对纳滤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采用分子量分级膜和XAD-8树脂,分析了城市二级处理水的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和亲疏性分布特征及其对纳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集中在<2 kDa的分子量区间上,且疏水性有机物的含量比亲水性有机物的含量大;分子量区间分布不同的有机物对纳滤膜透水通量和截留率有着不同的影响,分子量2 kDa以下的有机物引起纳滤膜透水通量衰减较大,有机物截留率较小,达57.2%;分子量10~100 kDa的有机物引起纳滤膜透水通量衰减较平缓,有机物截留率却较大最高达73.8%;亲疏性不同的有机物对纳滤膜透水通量和截留率有着不同的影响,经对膜表面阻力的测定,证实引起膜透水通量和截留率变化的主要物质为疏水性物质,而亲水性物质引起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
选择不同絮凝剂对生活污水进行絮凝处理,考察了 COD 的去除率,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对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以阐明不同絮凝剂对生活污水中 DOM 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阳离子的絮凝剂对 COD 的去除效果更好,Fe Cl3和微生物絮凝剂 SMP 联合使用可去除 44.0% 的 COD,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可去除 57.4% 的 COD;紫外分析发现絮凝剂对含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和含多个共轭双键物质的去除能力强;三维荧光分析表明 PAM 类絮凝剂对类腐殖酸物质的去除效果好,Fe Cl3+SMP 可去除 52% 的类色氨酸物质,Fe Cl3可去除 60.2% 的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絮凝处理使得 DOM 荧光峰发生蓝移,即部分 DOM 转化为芳香性较低的物质,这有利于后续的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  相似文献   

8.
栾敬帅  黄申斌  张欣 《净水技术》2020,39(6):27-31,66
上海市嘉定区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0万m~3/d,原设计出水水质为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GB 18918—2002)。结合进水水质特点和建设条件,提标改造工程采用"曝气生物滤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的组合深度处理工艺,强化有机物去除能力和硝化反硝化能力,辅以高效沉淀池内投加粉末活性炭,强化对TP、SS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设计中采用集约布置方式以节约用地,综合考虑运行管理以实现不停产改造。从调试运行结果来看,提标改造工程的实施能够使污水处理厂出水完全达到上海市地标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王吉坤  李阳  陈贵锋  刘敏  李文博  何毅聪 《化工进展》2021,40(10):5837-5844
研究了臭氧催化氧化降解煤化工生化进水有机物的工艺条件及机理。本文以新疆某煤化工生化进水为研究对象,确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种类及含量,开展臭氧催化氧化试验,探讨工艺条件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最后以溶解性有机物(DOM)为对象,解析废水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废水中主要为苯酚及腐殖酸;最佳工艺参数为催化剂投加量1.2L/L、臭氧浓度500mg/L、臭氧通气量2.5m3/h;反应后各组分的UV254均下降,去除率从高到低为疏水性中性物质(HoN)>亲水性碱性物质(HiB)>疏水性碱性物质(HoB)>亲水性酸性物质(HiA)>疏水性酸性物质(HoA)>亲水性中性物质(HiN),富里酸类、腐殖酸类、蛋白质类及溶解性生物代谢产物等荧光强度均降低。  相似文献   

10.
《水处理技术》2021,47(10):24-28,32
采用磁混凝处理黑臭水体。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磁种的优化投加量分别为70、1.5、1.5 mg/L,浊度、NH4+-N、TN、TP与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9.77%、9.02%、17.02%、50.45%与35.77%,COD的去除率比传统混凝提高了69.5%。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主要为蛋白质类、腐殖质类及微生物代谢产物(SMP),PAC水解产物的吸附和螯合作用是DOM去除的主要机理,且芳香性和共轭双键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磁种投加显著提升SMP和腐殖质类DOM的去除,其关键作用是成为絮体形成的核心,提高絮体密实度、沉降性能、强度和再稳性能,显著强化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matlab,研究潏沣皂河流域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分布特征及组分含量。通过比较不同河流在1nm2投影上的溶解性有机物荧光强度体积积分,建立了简便评估不同河流中溶解性有机物进而确定污染程度的新方法;基于对目标河流中有机污染物分布特性的定量描述,动态、前瞻性预估支流河流对干流水域的污染程度。将本法应用于潏河、沣河、皂河和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估,结果表明,二级支流潏河的汇入,使沣河下游DOM体积积分在数值上较沣河上游增加了一倍;保护较好的一级支流沣河的汇入对渭河水域的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影响不大;但污染严重的一级支流皂河的汇入,导致渭河下游的溶解性有机物总量发生显著性变化,数量级达千万级单位。这一发现与河流周边现场实际情况吻合,说明该模型可以有效的揭示二级支流对一级支流,一级支流对干流DOM分布特征的动态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废水达标排放标准的重要考虑因素,综合分析废水中DOM的分子组成是对其高效去除的前提。以某天然气净化厂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FT-ICR M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从分子层面深入分析氧化过程中DOM的荧光性质、分子组成、质荷比、分子转化。EEM结果表明,废水中主要以类腐殖质物质为主,其次为富里酸类物质。O3/H2O2氧化降低了类腐殖质物质的荧光强度,但DOM降解受限于臭氧与富含电子有机物的反应特性;而O3/H2O2-Fenton联合氧化能大幅降低总荧光强度,有效去除类腐殖质。FT-ICR MS结果表明,O3/H2O2氧化去除了部分CHO类、CHON类DOM,但对CHOS类、CHONS类DOM的去除效果欠佳。多环芳烃和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被臭氧降解为脂肪族类化合物,增加了CHO类DOM含氧量。O3/H2...  相似文献   

13.
纺织印染助剂生产废水表面活性剂及乳化剂、氨氮、有机胺和有机物的含量较高,难降解物质多,水质水量波动大。采用调节池-加药气浮池-厌氧水解池-悬浮生物滤池(内分脱碳区、亚硝化区和硝化区)-沉淀池的组合工艺,在进水COD平均为4 284 mg/L,水解酸化后NH3-N质量浓度平均为184 mg/L的情况下,出水COD平均为273 mg/L,去除率达到93.6%,出水NH3-N质量浓度平均为9.6 mg/L,去除率达到94.8%,达到入管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对于暴雨期东江突发性高污染原水,在东莞某水厂采用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HUBAF)进行强化生物预处理中试研究,滤速16 m/h,气水体积比0.5:1。结果表明,在原水氨氮质量浓度较低时,试验系统最终出水氨氮相对于原水的去除率高达90.63%,同期水厂出厂水仅为64.06%。在原水氨氮质量浓度突发性升高时,采用硝化菌促生强化生物预处理技术,HUBAF对高氨氮污染能够及时发挥其生物净化作用,在2次氨氮高峰期间,相对于原水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9.80%和90.28%,中试系统出水氨氮含量远低于水厂出水。滤池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冲洗前后过滤水头变化量<1.0 kPa,反冲洗周期可达72 h,氨氮、CODMn等指标出水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15.
UNITANK工艺占地节省,一体化程度高,但是脱氮调节空间有限,TN去除率不高。本研究对某市政污水处理厂UNITANK运行周期进行调整,延长A池进水搅拌时间至2 h,运行周期从原来的12 h缩短至8 h,使得UNITANK出水TN降低约1.3~1.4 mg/L,同时出水氨氮稳定在3~5 mg/L。UNITANK工艺TN去除能力提升可以减轻深度处理段的反硝化滤池的去除压力,也能节省反硝化滤池的碳源投加费用。初步估算,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碳源费用每年节省约五百万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张小玲  李强  王靖楠  王欣泽  林燕 《化工进展》2015,34(7):2023-2030
总结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形式和特点以及滤料、进水水质、水力负荷、气水比、反冲洗等因素对滤池运行效果的影响, 回顾了国内外对曝气生物滤池去除各类污染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阐述了该工艺在废水的固体悬浮物(SS)和有机物去除、硝化除氨、反硝化脱氮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 同时指出了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针对传统滤池在较高的进水有机负荷条件下, 其硝化性能受到明显抑制的情况, 引入了一种在结构、曝气形式及运行方式上进行优化设计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 对其结构组成、运行方式以及工艺特点等作了介绍, 并指出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的硝化性能受进水有机负荷的影响明显减小, 改良后的工艺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得到强化。此外, 根据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现状及自身优点对其在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溶解性有机物(DOM)与传统检测指标的关系,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光吸收光谱技术表征养猪废水以及处理过程中DOM的含量和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能够较好地反映猪场废水经处理后有机物的转化状况,猪场废水处理前以类蛋白物质为主,处理后出水以类腐殖质为主。沼气池处理系统可迅速降解大量有机物,对废水DOM性质影响也最为显著。荧光光谱参数表明养猪废水处理过程中DOM具有明显的生物源特征。DOM在254 nm处的线性吸收系数以及生物指数(BIX)可很好地判断养猪废水中COD和DOC含量的处理效果。可为科学监控猪场废水的处理过程和排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重点分析了非稳态DO环境下废水生物处理效果,并对其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非稳态DO环境营造了良好的硝化/反硝化条件,不仅能显著提高系统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效率,而且能降低曝气能耗,减少剩余污泥产量,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降低污水处理费用。但非稳态DO环境下如何确定合适的运行周期和DO浓度,以减少生物处理过程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温室气体N_2O的产生量,将是未来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对低温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特性和迁移转化规律,结合荧光区域积分法,对11℃环境下MPR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紫外光谱特性及荧光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MPR处理时间的增加,峰T2、峰A均发生了红移,说明低温污水中类腐殖酸物质贡献率的增加是由DOM小分子比例降低而导致的。单周期内ΦⅠ,n和ΦⅡ,n的降幅分别为95.8%、83.8%,类蛋白质物质的贡献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低温下类酪氨酸物质和类色氨酸物质易被降解。低温污水中DOM在曝气5h时已达到最佳降解效率,ΦT,n的降幅为80%,并且此时类富里酸物质和类腐殖酸物质也被大量去除。单周期内类腐殖酸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趋于平稳,但PV,n的变化趋势则是先增大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20.
以东北某水库受污染水源为研究对象,利用3种树脂(XAD-7、AG-MP-50、WA-10)将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分为疏水酸性物质(HPOA)、疏水碱性物质(HPOB)、疏水中性物质(HPON)、亲水酸性物质(HPLA),亲水碱性物质(HPIB)及亲水中性物质(HPIN),考察了采用高锰酸钾与液氯联用技术去除DOM及三卤甲烷(THMs)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原水DOM中疏水性物质是三卤甲烷的主要前体物;高锰酸钾与液氟联用预氧化工艺的THMs生成量较单独预氯化降低了55.19%,6种DOM组分的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明显减少;高锰酸钾与氯联用可有效去除THMFP,降低饮用水中THMs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