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盛翔  任慧  高明  李伟  郭衍成 《橡胶工业》2019,66(11):0820-0824
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H171)对锦纶66(PA66)短纤维进行接枝改性,研究偶联剂KH171接枝改性PA66短纤维/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偶联剂KH171接枝改性PA66短纤维提高了其与NR的界面粘合性;与未改性PA66短纤维/NR复合材料相比,偶联剂KH171接枝改性PA66短纤维/NR复合材料的定伸应力和撕裂强度明显提高,在改性偶联剂KH171溶液质量分数为0. 15时提高幅度最大,且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峰值降低。  相似文献   

2.
盛翔  任慧  高明  李伟  高风慧 《橡胶科技》2019,17(11):0620-0624
制备锦纶66短纤维/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并研究锦纶短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锦纶短纤维可以提高胶料的定伸应力和撕裂强度,当锦纶短纤维用量为4份时,锦纶短纤维/NR复合材料的综合物理性能最好;添加锦纶短纤维增大了填料有效体积,提高了对橡胶分子链的束缚,使橡胶分子在剪切作用力下运动受阻,提高了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锦纶短纤维降低了NR胶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有利于NR胶料在低温下使用。  相似文献   

3.
以聚酯短纤维(PESF)为例研究了短纤维的不同用量对短纤维-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硫化特性和耐热老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聚酯短纤维,可使短纤维-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物理机械特性提高。短纤维与橡胶基粘合越好,对橡胶的补强效果越好,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热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从复合材料的溶胀性能出发 ,用三种不同方法———试样的拉伸破坏溶胀、Lorenz-Parks方程和Kraus公式分析了短纤维 /橡胶的界面粘合状况。结果表明 ,粘合体系HRH比RH更适合于剑麻短纤维 /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界面粘合  相似文献   

5.
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结构—性能关系理论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群  周彦豪 《弹性体》1996,6(4):53-59
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结构--性能间关系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定量研究是非常少的。本文对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理论研究现状作了全面的综述和评论,介绍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这些综述是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理论研究进展的背影下进行的。以地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共分为三部分,(I)复合材料结构参数的测试和表征。(Ⅱ)复合材料应力传递模式。(Ⅲ)复合材料模量和强度的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尼龙66短纤维、芳纶短纤维及聚酯短纤维作为增强剂,天然橡胶(NR)和丁苯橡胶(SBR)作为基体制备了短纤维增强NR/SBR(短纤维/NR/SBR)复合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短纤维种类、长度及用量对短纤维/NR/SBR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硬度、撕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浸渍处理后的尼龙66短纤维与NR/SBR基体之间的结合最为紧密;浸渍处理后的尼龙66短纤维可以有效提高NR/SB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短纤维长度和用量的增加,短纤维/NR/SB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所提高;短纤维的加入提高了NR/SBR复合材料的撕裂强度和硬度,但扯断伸长率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改性锦纶66浸渍帘布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磊  段文亮  王建民 《轮胎工业》2002,22(10):601-603
介绍改性锦纶66浸渍帘布的研制与应用情况,通过采取提高纺丝速度和增大喷丝头拉伸倍数等措施可制得高强度低收缩率的改性锦纶66工业丝,将其捻线和织布并采用适宜的浸渍工艺进行浸渍,制香的改性锦纶66浸渍帘布具有强度高,干热收缩率低(3.0%以下),粘合性能,耐疲劳性能和加工性能良好等优点,不仅可满足子午线和斜交轮胎的要求,而且可省去轮胎硫化后充气工序。  相似文献   

8.
将马来酸酐直接与天然橡胶混炼,得到的马来酸酐-天然橡胶接枝物既能与聚酰胺6短纤维也能与天然橡胶形成良好的结合,有助于提高短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添加不同用量的芳纶短纤维/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NR复合材料的性能随着芳纶短纤维用量的增大先提高再下降;添加2份芳纶短纤维时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较好,磨耗性能也较优;添加芳纶短纤维能够使复合材料的抗湿滑性能变好,滚动阻力增大,导热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张德伟  汪传生  曾宪奎  卫光 《橡胶工业》2012,59(11):687-690
试验研究挤出参数(螺杆转速、机头温度和机头压力)对短纤维补强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螺杆转速为15 r·min-1、机头温度为80℃、机头压力为5 MPa时,短纤维补强NR复合材料的综合物理性能较好,短纤维在NR基体中分布均匀,分散好,且取向均匀,取向程度好.  相似文献   

11.
Natural rubber-Polyaniline (PANI)-Polyaniline coated short nylon-6 fiber (PANI-N6)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mechanical mixing and its cure characteristics, filler dispers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were evaluated. PANI was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in presence of hydrochloric acid. PANI-N6 was prepar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in the presence of short nylon-6 fiber. The composite showed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tear strength and modulus values and lower elongation at break. The DC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s increased with PANI and PANI-N6 concentration. The highest conductivity obtained was 1.99 × 10?6 S/cm.  相似文献   

12.
对采用短尼龙弹力丝制得的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与采用普通尼龙短纤维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短尼龙弹力丝更容易在胶料中分散均匀,其与橡胶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3.
马文石  吴绍吟 《橡胶工业》1999,46(5):269-272
对废尼龙短纤维/丙烯酸酯橡胶复合材料中短纤维的分布状态和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尼龙短纤维能较好地分散在丙烯酸酯橡胶中;随短纤维用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定伸应力和撕裂强度增大,抗溶胀性能提高,但拉伸强度减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马来酸酐化液体聚丁二烯(MLPB)对芳纶短纤维(SAF)补强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F和炭黑对NR的补强有协同作用,加入相容剂MLPB提高了橡胶基体与纤维的界面粘合性能,复合材料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明显提高;随着MLPB用量的增大,复合材料100%定伸应力增大,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在MLPB用量为4.5份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武卫莉  蔡金跃 《橡胶工业》2014,61(12):715-719
采用玄武岩短纤维补强硅橡胶,研究玄武岩短纤维/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用丙酮脱玄武岩短纤维表面的浆膜,处理时间为50 min时效果最佳;用偶联剂KH-550对玄武岩短纤维表面进行处理,且玄武岩短纤维用量为20份时,玄武岩短纤维/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制备玄武岩短纤维/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最佳硫化条件为175℃/10 MPa×25 min。  相似文献   

16.
短纤维补强发泡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小红 《橡胶工业》2011,58(7):410-414
研究不同发泡率和短纤维体积分数的锦纶短纤维补强发泡橡胶复合材料(SFRFRC)的硫化性能、尺寸稳定性、表观(体积)密度和硬度。结果表明:短纤维加入量越大,越不利于混炼胶的发泡和硫化;发泡率相同时,随着短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SFRFRC沿长度和宽度方向的收缩率和表观(体积)密度均减小,硬度增大;短纤维体积分数相同时,随着发泡率的增大,SFRFRC沿长度和宽度方向的收缩率增大,表观(体积)密度和硬度减小。  相似文献   

17.
尼龙66具有很好的耐腐蚀、耐磨、自润滑性高以及力学性能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和发展,但是由于其具有不透明、吸水率大以及溶解性差的缺点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条件的限制。由于工业发展以及生产研究需要,加强对改性尼龙66初生纤维的制备以及其性能的研究对于降低尼龙66的缺陷,提高它的应用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