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污泥处理一直是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焚烧是污泥处理的最终途径。阐述了污泥间接干化设备和主要焚烧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干化机和焚烧炉的应用现状,同时介绍了现有的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工艺流程及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量的增大,污泥的产量也在增加。针对污泥自身的特点,介绍了市政污泥的常用的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干化焚烧的处理方法和工艺。污泥干化使污泥的处理方法多元化、简便化,污泥焚烧工艺被世界各国认为是污泥处理中最佳实用技术之一,以处理速度快、减量化程度高、能源再利用的突出特点而著称。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对污泥处理处置的要求的逐步提高,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发展方向。将污泥进行热干化+焚烧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实现污泥减量化处理处置工艺,实现对污泥中的热能和生物质能回收利用。本文分别介绍了污泥热干化技术和焚烧技术,并通过两个国内典型应用案例阐述了污泥热干化焚烧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4.
刘英  叶东  王建兴 《广州化工》2010,38(3):158-160
污泥干化焚烧工艺综合考虑了污泥处置的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等原则,将是现阶段我国一线城市污泥治理的主流工艺路线。本文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污泥干燥机进行综合性能比较,推荐了作为污泥干化焚烧工艺的主流干燥机。国产干燥机在经过对国外同类设备的消化吸收后,今后将在国内污泥干化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促使环保投资的增大,压缩了炼油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环保设施的节能降耗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某炼油厂采用"干化-焚烧"工艺处理含油污泥,该工艺成熟稳定,适合长周期运行,最大程度地实现减量和无害化,同时回收部分焚烧的热量作为干化单元的热源。结合该处理流程对设施能耗进行分析,提出两个节能降耗的措施。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该设施单位能耗为14 180.67 MJ/t污泥(含水率80%),通过调整操作控制含油污泥的含水率,可以将单位能耗降低4.7个百分点;在长周期运行条件及环保条件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改造或停用烟气再热器(GGH),可以将单位能耗降低3.1个百分点;若两种方法相结合,理论上单位能耗可以降低至13 070.03 MJ/t污泥,减少7.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次瀚林  王先恺  董滨 《净水技术》2021,40(6):77-82,99
碳足迹分析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技术能耗评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文中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的方法,对干化-焚烧、深度脱水-干化-焚烧、厌氧消化-深度脱水-干化-焚烧3种基于焚烧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进行碳足迹分析.结果表明,污泥干化-焚烧技术路线净碳排放量最低.厌氧消化虽然是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但...  相似文献   

7.
市政污泥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副产物,为有效处置和综合利用污泥,对市政污泥现有填埋、堆肥利用、建材利用、干化焚烧四种处置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对污泥干化和焚烧是污泥无害化处置的趋势.这种处置方式可将污泥有机物、有害物彻底分解,同时实现重金属离子的高温烧结固化,具有减容、减量、无害化的特征,燃烧后的残渣可进行综合利用,烟气经...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水泥窑干化焚烧污泥对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试验相比,水泥窑焚烧30%含水率的干化污泥过程中烟气中特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明显增加,但烟气中SO2、NOx、HCI、重金属等的排放量均低于《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 15-2013)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30485-2013)中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浓度上限。  相似文献   

9.
杨源 《广州化工》2020,48(5):154-155
介绍了一个利用薄层干化技术处理湿污泥(含水率80%)的工程实例。该工程规模设计200 t/d,主要工艺路线为利用电厂锅炉的余热蒸汽将80%含水率的湿污泥干化至30%~35%的含水率。该工程的系统主要包括污泥接收贮存与输料系统、污泥干化系统、尾气处理系统、干污泥储存输送系统。该工程应用验证了薄层干化技术在污泥干化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污泥干化项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由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研究开发的污泥喷雾干燥焚烧处理项目日前获得重大成果突破,该污泥焚烧装置处理能力为360t/d,运行总成本约100元/t。项目自2008年8月建成开始试运行,目前运行连续稳定,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该系统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泉州市中心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以及如何优化选择处置方式,选用适宜污水处理厂污泥焚烧处置的蒸汽间接干化法和循环流化床焚烧工艺,对泉州市中心市区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先干化至含水率40%~45%,再进入焚烧炉与生活垃圾进行掺烧处置.  相似文献   

12.
潘超 《中氮肥》2022,(2):10-13
国内大多数煤化工企业选择将机械设备初步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填埋处理,存在诸多缺点,目前采用污泥干化装置对煤化工污泥进行深度处理已是大势所趋.简介煤化工装置污水处理系统污泥的来源及其特性,阐述已较为广泛应用的薄膜式污泥干化装置、桨叶式污泥干化装置和网带式污泥干化装置等的特点及应用实例.据煤化工污泥的特点、污泥干化装置的结构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污泥产量逐渐增长,无害化处置短板明显、形势严峻,污泥脱水-干化-焚烧日趋成为主流工艺路线。文中以该工艺路线的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在确定各环节碳排放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计算与分析,对比了三种不同的市政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工艺路线的碳排放区别。结果表明,在碳排放总量方面,相对两种传统两段式工艺路线,污泥脱水干化一体化+焚烧工艺碳排放可减少20%左右,在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足迹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与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由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共同研究开发的污泥喷雾干燥焚烧处理项目。日前获得重大成果突破,该污泥焚烧厂日处理能力360吨/天,运行总成本约100元/吨,项目自2008年8月建成开始试运行,目前运行连续稳定,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具有技术工艺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5.
广州越堡水泥协同处置城市干化污泥项目采用“污水处理厂内干化+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路线,市政污泥经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水+电热干化后,污泥最终含水率降至40%以下;干化污泥再经协同处置系统卸料、输送、破碎、喂料、除尘除臭,处置城市干化污泥量达600t/d,折算处置含水湿污泥约1 800t/d,技术优势明显。污泥处置系统运行以来,二噁英排放量为0.037ng TEQ/m3,远低于国家标准排放限值0.1ng TEQ/m3;年节煤约4.4万吨,节煤收益>3 750万元,按照吨烟煤排放CO2 2.0t估算,年可减排CO2约8.8万吨。  相似文献   

16.
项目采用低温热泵干化耦合热电厂掺烧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规模达300 t/d(含水率60%计)。干化后污泥能由含水率51.20%降至2.92%,干化过程中恶臭气体经处理后符合相关排放标准。比较了10%~30%干污泥与燃煤混合掺烧对焚烧炉运行的影响,发现在该范围内锅炉均能保持良好的性能。项目以20%的污泥掺杂量与燃煤掺烧,对烟气排放物、灰渣进行检测发现各项指标经过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
污泥焚烧回转炉的运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焚烧是污泥处置的一种手段,它利用高温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彻底氧化分解,达到污泥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影响污泥焚烧装置运行的因素较多,如泥质泥量、炉温、停留时间、冲洗水量、风量等工艺参数都对装置运行产生影响,本文对污泥焚烧装置运行工况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措施,以保证焚烧炉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由于日益规模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大、含水率高,体积巨大,带来环境、经济、技术等方面难题,污泥干化减量是污泥有效处置的关键环节。详细介绍了污泥电干化、热水干化等干化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给出了厂矿企业在污泥干化方案选择的适用条件,以期为技术方案选择、新设备、新工艺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TG-FTIR系统,分析了污泥在升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以及氧气浓度对失重过程和气体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的失重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水分蒸发-有机质挥发和分解-有机质分解和燃烧-碳燃烧;氧气浓度越大,有机质挥发和分解速率越大;本次实验中氧气浓度为17.65%的气氛下,污泥中有机质能够完全分解或燃烧,释放的气体量最大;在氧气浓度为6.67%和12.65%的气氛下,污泥中的部分有机物并不能完全分解和燃烧.  相似文献   

20.
间接热干化工艺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可靠、节能的污泥热干化技术,对解决"污泥围城"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污泥间接干化项目中产生的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环保措施。尾气污染及废渣最终处置是项目环境影响的关注的问题,通过试验对氨气、有机酸、甲烷、丙烷不凝结气体进行在线成分和浓度分析。干污泥颗粒可作为低有机质燃料在热电厂、垃圾电厂、水泥窑最终处置,本文重点介绍了嘉兴干化污泥在热电厂焚烧烟尘、SO_2、NO_x、HCl的排放浓度,并与不掺烧锅炉形成对照。最后对污泥间接干化后焚烧可能产生的二噁英进行综合分析,污泥单独焚烧或掺烧二噁英对环境影响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