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蒙顶黄芽主要成分含量及组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相结合,对
蒙顶黄芽所含的主要成分、儿茶素组分、游离氨基酸组分、主要矿质元素组分和香气组分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蒙顶黄芽茶汤内物质含量丰富,水浸出物总含量高达(42.73±1.22)%;滋味浓醇,咖啡碱含量为(4.98±0.34)%,儿茶素总量为12.91%,其中5 种儿茶素组分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分别为2.56%、0.08%、0.50%、3.10%和6.67%;滋味高鲜、爽口,游离氨基酸总量高达(4.55±0.88)%;滋味回甜,可溶性糖总含量高达(5.01±0.53)%;汤色黄亮,叶绿素的总含量及组分含量均较低,总含量为(1.03±0.27)mg/g,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为(0.74±0.20)mg/g和(0.29±0.07)mg/g,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分别为(0.12±0.04)%、(2.32±0.42)%和(2.75±0.56)%;所测10 种矿质元素组分,常量元素K含量为16.16 g/kg、Mg为1.73 g/kg、Ca为0.55 g/kg,微量元素以Mn、Na和Zn含量明显较高,分别为368.80、190.00 mg/kg和88.80 mg/kg;蒙顶黄芽中检测出香气组分69 种,以醇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最高,为22 种(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31.69%)。比较各蒙顶黄芽试样的主要成分含量差异,发现来源于不同企业的试样成分测定值差异较大,这与目前蒙顶黄芽制作仅凭传统经验,缺乏技术参数,尚未采用现代工艺有关,也与对黄茶品质化学、品质形成机理等研究不够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2.
青砖茶加工过程品质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青砖茶加工过程中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的变化,为青砖茶风味品质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砖茶发酵前、发酵后及成品为材料,比较分析样品水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组分、茶黄素组分、粗纤维、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果胶等含量变化。结果青砖茶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基本不变,控制在9%左右;纤维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成品达到(21.29±0.78)%;水浸出物、可溶性总糖、儿茶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总量呈现下降趋势;黄酮含量总体较为稳定,为1.40%~1.83%;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基本稳定在1 mg/g左右;咖啡碱含量发酵后显著低于发酵前;氨基酸、茶多酚、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总量、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水溶性果胶均呈现下降后上升,但成品含量低于发酵前原料含量的趋势。结论青砖茶加工过程中不同生化成分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成品与原料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粗涩味作用的成分含量降低,各成分间含量更加协调,为青砖茶醇和风味品质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贵州广泛栽培的福鼎大白茶、龙井43和石阡苔茶的白茶适制性,形成适合本地品种的白茶加工工艺,以创制贵州特色白茶。方法 2023年5月下旬,在室温18~22℃、外界温度18~26℃、湿度65%~75%条件下,以福鼎大白茶、龙井43和石阡苔茶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室内萎凋槽加温萎凋、复式萎凋(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2种萎凋方式加工白茶,3个萎凋时间(25、35、45 h)取样。感官审评后,选取复式萎凋25、35、45 h茶样,测定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儿茶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结果 游离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和没食子酸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儿茶素总量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含量降低。石阡苔茶加工的白茶滋味和香气最优,不同茶树品种复式萎凋35 h加工的白茶成分差异显著。石阡苔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总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最高,福鼎大白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素含量最高,龙井43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结论 3个茶树品种中,石阡苔茶的白茶适制性最好,最优加工工艺为复式萎凋、萎凋时间35 h。  相似文献   

4.
该文探究“紫脉龙韵”苦茶主要滋味品质,为该品种茶叶加工及功能成分提取提供理论依据。检测不同嫩度鲜叶及不同部位主要滋味物质的含量,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鲜叶嫩度的降低,可溶性糖、蛋白质与茶多酚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游离氨基酸、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酯型儿茶素与嘌呤生物碱总含量降低。不同嫩度鲜叶的总黄酮及花青素含量呈波动性变化。聚类分析把不同嫩度鲜叶分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一芽四叶、一芽五叶两类。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滋味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得到3 个主成分,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可可碱、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及儿茶素是不同嫩度鲜叶的关键差异成分,一芽一叶与一芽二叶综合滋味品质得分较高,更适合用于高档苦茶茶叶的制备。随着叶位增加,可可碱、咖啡碱与嘌呤生物碱总含量呈降低趋势,苦茶碱则相反。茎、花与果皮中嘌呤生物碱组分含量相对较低,果皮中几乎检测不到咖啡碱。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红茶工艺基础上增加晒青、摇青工序,对关键加工工序样品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蛋白质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鲜叶至揉捻阶段,水浸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茶多酚、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在鲜叶中均是最高的,分别为21.68%、31.56 mg/g、22.65 mg/g。整个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稳定,茶多酚含量逐渐降低,蛋白质含量变化不规律。晒青与摇青茶样中黄酮含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53.36、148.99 mg/g。茶样中儿茶素类物质以酯型儿茶素为主,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最高,其次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鲜叶至摇青阶段,EGCG 含量增加,摇青结束后,其含量逐渐减少。咖啡碱是主要的嘌呤生物碱成分,揉捻工序中含量最高(4.17%),鲜叶中含量最低(3.63%)。根据相关性分析可知,金萱红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理化成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的变化主要是由嘌呤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微生物发酵过程对寿眉滋味和香气品质的形成作用,以福建寿眉为原料,取原料、渥堆发酵、微生物发酵及干燥工艺节点茶样为试材,采用感官审评、理化成分检测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其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寿眉经微生物发酵及干燥后,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和茶黄素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7.79%、57.20%、24.91%和52.56%;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含量略有降低;没食子酸含量显著增加,增幅达96.08%;黄酮及咖啡碱含量略有增加。整个过程共鉴定出14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碳氢类、酮类、醛类及少量酸类、酚醚类、杂环类物质和其他物质。表现为(花)木香和药香的香气组分如柏木脑、α-柏木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含量显著升高,而大部分表现为花果香和清凉香(感)的香气组分如苯甲醇、β-环柠檬醛、苯乙醛及橙花醇等物质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古茶树鲜叶为原料制备功夫红茶,采用感官评价、电子舌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变温发酵、恒温发酵和常温发酵)对功夫红茶感官品质、滋味、理化成分、汤色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和滋味活性值(TAV)分析不同发酵方式所制红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变温发酵(30℃1 h+25℃2 h)制得红茶感官品质最优,具有滋味甜醇回甘、香气甜香带花香、汤色红亮、较好的甜味、鲜味感官特征。不同发酵方式制得红茶在滋味成分含量方面差异较大,变温发酵茶样中18种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红茶样。TAV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没食子儿茶素(GC)、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脯氨酸、茶黄素(TFs)、谷氨酸、茶氨酸、组氨酸和咖啡碱是红茶滋味品质的重要贡献化合物,其中TFs、谷氨酸、ECG、品质指数[(10TFs+TRs)/TB]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是变温发酵茶样品质较优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8.
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LC-TOF/MS)研究四川蒙顶黄芽指纹图谱,并对蒙顶黄芽的主要水溶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四川蒙顶黄芽的成分分析与鉴别提供理论依据。以24个蒙顶黄芽样品为实验材料,采用梯度洗脱(A相为0.1%甲酸溶液,B相为乙腈),柱温30℃,检测波长278 nm,流速0.2 mL/min,建立蒙顶黄芽LC-TOF/MS指纹图谱,确定共有色谱峰,并进行了定量分析。24个蒙顶黄芽样品具有16个共有色谱峰,确定了9种化合物,分别为GC(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CAF(咖啡碱)、C(儿茶素)、EC(表儿茶素)、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定量分析表明,不经过闷黄工艺制成的蒙顶黄芽GC、EGC含量较低,EGCG、ECG含量较高;而用陈茶炒黄的蒙顶黄芽EGCG含量均较低;因子分析表明,14个品质成分综合为4个公因子,前4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80.44%,主要代表性指标为儿茶素类、咖啡碱、蛋白质和糖类等;当临界值小于20时,通过聚类分析将24个样品分为4类。根据构建的蒙顶黄芽LC-TOF/MS指纹图谱,可以鉴定和评价不同工艺的四川蒙顶黄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26个湖南省特级、一级和二级工夫红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重要品质成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并构建其等级典型判别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在特级红茶中,关键品质成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黄素含量最多,一级红茶次之,二级红茶最少。在不同等级的湖南红茶中,游离氨基酸、茶氨酸、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含量具有显著(P<0.05)性差异。建立的典型判别模型对不同等级湖南红茶的分类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其自身验证法的准确率达100%,交互验证法的准确率达84.62%。通过对湖南不同等级工夫红茶的品质化学特征的分析及典型判别模型的构建,本研究为湖南红茶的等级划分提供了一种合理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夏季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按照摊放、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的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将其加工成黄茶,通过对其中11 个有代表性的工艺点取样,并进行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黄酮含量检测,以及感官审评和香气品质成分分析,探讨黄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黄茶加工过程中,滋味物质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以及黄酮含量均在整体上逐渐降低,其足干茶样含量相对茶鲜叶的降幅分别为30.12%、24.08%、10.97%、61.34%、33.20%、25.55%,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有所增加,其足干茶样含量相对茶鲜叶的增幅为19.46%,其中茶多酚、咖啡碱、黄酮以及氨基酸含量在摊放过程中有所上升;香气物质中,足干茶样的醇类、酮类、烯烃类、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相较于茶鲜叶分别减少了17.18%、5.51%、5.77%、2.10%,而醛类、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则分别增加了35.35%、4.06%;从加工工艺看,黄茶滋味品质主要受摊放与闷黄工序的影响,摊放过程中氨基酸含量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闷黄过程可使酯型儿茶素转化为简单儿茶素,并在此工艺中产生茶黄素,是黄茶醇鲜爽滋味及“黄汤黄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闷黄时间为8 h时,滋味品质较好;香气品质则主要受摊放、闷黄和干燥工序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曾亮  王杰  柳岩  罗理勇  马梦君 《食品科学》2016,37(20):51-56
以同一茶树品种、同一等级鲜叶制成的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其主要生化成分、茶汤物理特性和挥发性化合物,对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的品质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种红茶的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工夫红茶,咖啡碱、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显著低于工夫红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工夫红茶相比差异不显著;工夫红茶的色差a*、b*值分别为8.38、39.19,沉淀量为246.78 mg/L,均显著高于小种红茶,小种红茶的色差L*值为29.16,透光率为76.53%,均显著高于工夫红茶,表明工夫红茶汤色较黄和较红,而小种红茶的茶汤澄清度更高;经检测和计算挥发性化合物的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s,OAVs),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中OAVs大于1的香气成分分别有11 种和13 种,两者的香型分别为甜香浓郁和花香明显,其中小种红茶的主要呈香物质包括β-紫罗酮、苯甲酸甲酯、芳樟醇等,工夫红茶的主要呈香物质包括β-大马酮、β-紫罗酮、苯甲酸甲酯、己醛等;工夫红茶特有且OAVs大于1的香气成分为β-大马酮和己醛,这2 种成分可能是工夫红茶香型区别于小种红茶的有效呈香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中茶108、中茶302和中茶102的绿茶适制性及制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从浙江省引进四川茶区的茶树良种中茶108、中茶302和中茶102的绿茶适制性和制茶品质,以四川茶区主栽品种福选9号为对照,研究3 个引进品种春梢(1 芽1 叶) 所制绿茶的主要成分含量、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 3 个引进品种所制绿茶内含物质较丰富, 水浸出物含量范围为(41.96±1.65)%~(43.94±0.93)%;咖啡碱含量范围在(3.92±0.06)%~(4.47±0.12)%。氨基酸含量为(4.78±0.16)%~(5.71±0.30)%,均显著高于福选9号;茶多酚含量为(19.89±0.68)%~(23.95±1.73)%,儿茶素含量为(8.38±0.08)%~(13.25±0.18)%,均显著低于福选9号;酚氨比值范围在3.48~5.01,也低于福选9号,因此,3 个供试品种具有适制绿茶,且茶汤滋味鲜爽、苦涩味低的物质基础。在中茶108、中茶302茶样中,检出香气成分37 种,中茶102中检出香气成分38 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中茶108、中茶302所制的绿茶品质明显优于福选9号,中茶102则与福选9号品质相近。  相似文献   

13.
紫甘薯红酒酿造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鹏  牟德华  赵英莲  李艳 《食品科学》2015,36(17):201-206
目的:以冀紫薯1号为原料,采用酶解淀粉与酵母菌酒精发酵相结合,制得感官色泽酷似红葡萄酒的紫甘薯红酒。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淀粉液化、糖化和发酵的工艺条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检测紫甘薯红酒的香气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检测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结果:当料液比为1∶3(m/V),淀粉酶添加量3 U/g,92 ℃液化60 min,再加入糖化酶300 U/g,控制50 ℃、pH 4.5、糖化60 min,淀粉水解率达92%。在紫甘薯汁中接入2×106 个/mL安琪活性干酵母菌,于23 ℃、pH 4.0,发酵7 d,酒精体积分数12.4%。紫甘薯红酒中含有46 种香气物质、17 种氨基酸和9 种有机酸,花色苷含量为145 mg/L。结论:冀紫薯1号所酿造的紫甘薯红酒风味独特、营养物质齐全,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做青和烘焙对单丛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做青和烘焙的组合实验,探究做青和烘焙工艺对单丛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做青对单丛 茶的品质及生化成分变化起到主要的作用,烘焙起着次要的作用。轻做青单丛茶的茶多酚、黄酮类、可溶性 糖、茶红素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比重做青的高,氨基酸、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相差不大;长时间烘焙,茶多酚 和黄酮类的含量变化不大,可溶性糖、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下降,茶褐素和水浸出物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吕春茂  刘畅  孟宪军  郑鹏  徐境一 《食品科学》2014,35(18):146-150
为提高苹果渣的利用价值,采用固态发酵法发酵苹果渣制备单细胞蛋白,并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苹果渣制备单细胞蛋白的营养及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渣发酵前后游离氨基酸含量由3.25 mg/mL增加至15.68 mg/mL,呈味氨基酸含量由2.73 mg/mL增加至11.45 mg/mL,7 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由0.87 mg/mL增加至5.33 mg/mL;苹果渣经过发酵后挥发性香气成分由发酵前的17 种增加到38 种,芳香族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有所增加,并新产生了酯类、呋喃类、含氮类化合物;发酵后苹果渣香气浓郁,风味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罗理勇  曾亮  李洪军 《食品科学》2015,36(4):119-125
以27 个重庆地区主要茶树栽培品种的1 芽2 叶鲜叶为供试材料,通过测定各品种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各品种在重庆地区与原产地之间的差异性,及比较各品种在重庆的表现特性;并采用相关性、多维尺度和聚类分析探究27 个品种在重庆地区的表现特性及其适制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重庆地区表现为氨基酸的变化率最大,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化率次之;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和儿茶素品质指数,以及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异性较大;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性,咖啡碱与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和酚氨比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PPO和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性;通过多维尺度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分成4 大类群,且每个类群的茶类适制性都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加工工序对安溪铁观音香气及品质成分的影响,以期为改进铁观音加工工艺及进一步开发利用铁观音香气及品质成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本文按照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进行加工,研究了香气成分、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黄酮、茶色素等铁观音重要内含成分的变化,发现铁观音加工过程中重要内含成分产生明显差异,茶多酚、咖啡碱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整个加工过程茶多酚含量下降了68.52%,咖啡碱含量下降了47.74%,而氨基酸、黄酮类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整个加工过程氨基酸含量上升了59.67%,黄酮类含量上升了1.62倍,茶色素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其中,在加工过程中杀青工序对铁观音色香味成分影响最大,经过杀青工序之后茶多酚含量下降了40.66%,黄酮类含量显著增加到6.93 mg/g,是关键加工工序节点。此外,晒青、摇青及凉青也是影响铁观音香气及品质成分的重要工序。本文为安溪铁观音品质提升及工艺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云南盘鮈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盘鮈含肉率为(66.62±4.46)%,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6.10±0.91)%、(20.24±0.05)%、(1.32±0.17)%和(1.30±0.02)%(以鲜质量计)。肌肉中含18 种氨基酸,总量为(79.78±4.22)%,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3.05±1.62)%(以干质量计),占氨基酸总量的41.43%,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云南盘鮈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8.09,4 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0.47%(以干质量计),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在总脂肪酸中含量分别为(27.93±2.67)%、(40.28±2.54)%和(29.23±2.77)%;肌肉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微量元素中锌含量较高。云南盘鮈营养价值较高、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不同海拔、不同品种"周宁高山云雾茶"绿茶为材料,通过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周宁绿茶主要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44.78%,黄酮含量为8.14 mg·g-1,茶多酚含量为13.66%,氨基酸含量为3.01%,咖啡碱含量为4.93%,酚氨比为4.47;检出已知香气成分172种,其中碳氢类51种,酯类48种,含氮类22种,醇类13种,酮类10种,醛类9种,杂氧类8种,含硫类5种,其他4种,酸类2种。不同海拔之间水浸出物含量均丰富,无显著差异(P>0.05);高海拔茶多酚含量极显著低于低海拔(P<0.01),中高海拔咖啡碱含量极显著低于低海拔(P<0.01),中海拔黄酮含量最高;不同海拔不同品种样品酚氨比值均适中,高海拔地区绿茶酚氨比极显著低于中低海拔(P<0.01)。中高海拔绿茶特征香气物质有茉莉酮、顺式-α法尼烯等,花果香显;低海拔绿茶特征香气物质为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反式-γ-丁香烯,带木质花香。乌龙茶品种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较高,特征香气物质为香叶醇、氧化芳樟醇,花香特征明显;菜茶品种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乌龙茶品种,特征香气物质为二甲基-壬三烯、三邻苯四烯、六甲基-十三烷、十六烷等,更具清新的嫩栗香。本文讨论了"周宁高山云雾茶"品质特征及不同海拔、品种间的特征差异,为栽培品种选择、栽培条件的改善、产品品质定位提升及标准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