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对比研究了单独超声(US)、单独过硫酸盐(PS)、US-PS、热-PS和US-热-PS 5种反应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考察了不同温度、PS投加量和pH对US-热-PS体系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反应体系相比,US-热-PS体系对垃圾渗滤液中色度、COD、NH_3-N和UV_(254)的处理效果最佳,该体系能够最大程度激活P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进而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在US-热-PS体系中,各指标的去除效果随着温度升高而提高,高温(50℃以上)更有利于PS的激活;PS投加量的增加能够促使体系产生更多的自由基,从而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酸性条件有利于色度、COD和UV_(254)的去除,而碱性条件有利于NH_3-N的去除。  相似文献   

2.
王玉欣  占敬敬 《应用化工》2022,(11):3128-3132
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在降解Cr(Ⅵ)和三氯乙烯(TCE)的复合污染时,Cr(Ⅵ)极易与S-nZVI表面发生钝化,严重抑制了TCE的降解。在这项研究中,将S-nZVI的化学还原与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物作用相结合,对TCE和Cr(Ⅵ)复合污染物进行降解。结果表明,与独立的S-nZVI相比,在SRB培养基中培养后的S-nZVI,由于SRB的作用减少了表面钝化,表现出更高的脱氯效率,培养12 h后的脱氯效率为84.15%,是单独硫化纳米零价铁脱氯效率的1.9倍。同时,通过与S-nZVI偶联,为SRB提供了合适的生长条件与电子供体,提高了SRB去除重金属的效率。总体而言,SRB-S-nZVI系统中表现出的协同作用可能提供一种有价值的修复策略,以克服独立的S-nZVI脱氯方法在复合污染物中减少氯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煅烧的硫酸盐掺杂的含钛高炉渣作光催化剂,研究了Cr(Ⅵ)-乙酸(AA)复合体系中Cr(Ⅵ)的光催化还原效率,考察了初始pH值、cr(Ⅵ)初始浓度、AA/Cr(Ⅵ)体积比、协同效率因子、光催化剂使用寿命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AA/Cr(Ⅵ)比到0.2%,Cr(Ⅵ)的还原效率先增大到27.55%随后逐渐降低.酸性条件下,Cr(Ⅵ)单一体系和Cr(Ⅵ)-AA复合体系中Cr(Ⅵ)的还原率和吸附率都明显提高;相同反应时间下(110 min),初始pH 1.5时,2种体系中Cr(Ⅵ)的还原效率分别为76.32%(单一体系)和100%(复合体系).复合体系中协同效率因子始终大于0.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剂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率为92.2%.Cr(Ⅵ)在Cr(Ⅵ)-AA体系中的光催化还原遵循Langmuir-Hinsheiwood 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4.
彭蕾  姜岩  夏如馨 《化工学报》2021,72(9):4458-4468
铬及含铬的复合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修复技术处理铬污染场地具有应用潜力。本文剖析了微生物吸附、吸收、转化及外排Cr(Ⅵ)等作用机制;结合当前的污染场地状况,概述了多因子复合胁迫下生物去除Cr(Ⅵ)的研究现状,指出金属离子和氧阴离子胁迫对细胞生长代谢及Cr(Ⅵ)的去除产生复杂影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论述了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去除Cr(Ⅵ)的研究进展。提出当前生物修复铬污染场地技术,正经历着由突破功能型菌株选育向探索生物解毒机制的转变,以现有认知可以证实生物去除Cr(Ⅵ)核心技术的应用潜力;限制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瓶颈在于修复成本和技术载体等工艺本身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以推动生物修复技术走向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驯化后的耐受Cr(Ⅵ)的混合硫酸盐还原菌群处理含Cr(Ⅵ)废水,探讨了pH值、培养温度等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Ⅵ)浓度为50 mg·L-1、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6℃、培养时间为36 h时,该混合菌群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7.6%。该混合菌群能适应较宽的pH值和温度范围且处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高效、低成本地处理含Cr(Ⅵ)废水,提出采用离子交换—还原沉淀耦合工艺处理该废水.结果表明,将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含Cr(Ⅵ)废水以20 mL/min连续10.5 h流经离子交换柱,Cr(Ⅵ)的吸附率高达99.9%;用5% NaOH溶液洗脱饱和的离子交换树脂,洗脱液含Cr(Ⅵ)高达6918.7 mg/L.FeS04·7H20还原处理浓缩后的高浓度含Cr(Ⅵ)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7,反应时间30 min,搅拌速度100 r/min,FeSO4·7H20投加量为理论投加量的1.2倍,此条件下Cr(Ⅵ)去除率高达99.7%.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9):1846-1849
采用一步加热法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PANI-Fe_3O_4),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探讨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90 min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吸附温度25℃时可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常温下,Cr(Ⅵ)最大吸附量可达200. 2 mg/g,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8.
根据焦作电厂粉煤灰堆放场引起地下水中Cr(Ⅵ)污染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室里模拟配制水样,使其接近当地地下水中Cr(Ⅵ)浓度,进行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试验.对所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活性炭的吸附机理.这些工作为处理和修复被污染的地下水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还对去除地下水中Cr(Ⅵ)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ZnCl_2活化法制备出废菌渣活性炭(MRAC),采用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去除水中Cr(Ⅵ)的性能。结果表明,MRAC具有较好去除水中Cr(Ⅵ)的性能;在温度25℃、pH为7、MRAC投加量0.5 g、反应时间120 min、50 mL的Cr(Ⅵ)溶液初始质量浓度50 mg/L的优化条件下,MRAC对Cr(Ⅵ)的去除率高达99.98%,处理后的水满足GB 8978-1996中对Cr(Ⅵ)含量的要求。MRAC对水中Cr(Ⅵ)的吸附服从Langmuir等温方程(最大吸附量31.55 mg/g),吸附反应具有吸热性及自发性。与其他活性炭相比,MRAC去除废水Cr(Ⅵ)的效果更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升温碳化法制备黑炭吸附材料,系统研究了富里酸(FA)存在时Cr(Ⅵ)在黑炭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A促进BC-600对Cr(Ⅵ)的吸附,且缩短吸附平衡时间;无论FA存在与否,BC-600对Cr(Ⅵ)的吸附量随着p H的升高而降低;初始溶液浓度及FA浓度的增加均有利于Cr(Ⅵ)的吸附,FA浓度为50 mg/L时,黑炭对Cr(Ⅵ)的吸附量比不添加FA时高29. 76%。  相似文献   

11.
糠醛渣对Cr(Ⅵ)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糠醛渣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糠醛渣对水中Cr(Ⅵ)的吸附在100 min达到平衡;在50 mL、30 mg/L的Cr(Ⅵ)溶液中,当其用量为1.0 g时,糠醛渣对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5.14%;温度对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糠醛渣吸附水中Cr(Ⅵ)的过程为吸热反应.平衡吸附量与平衡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氯化锌浸渍活化法制备了氯化锌造孔壳炭,研究了其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效果,并采用SEM、FTIR和BET等方法对改性壳炭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20 mg/L的水样,当温度为25℃,改性壳炭投加量为0.5 g,pH为2.0,吸附时间为180 min时,Cr(Ⅵ)去除率为98.8%,最大Cr(Ⅵ)吸附量为11.284 mg/g。拟合结果显示,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改性壳炭对Cr(Ⅵ)的吸附过程,该动态吸附平衡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法将GO和TNTs复合,制备了一种新型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材料(r GO/TNTs)。采用BET、XRD、FT-IR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r GO/TNTs协同降解水中Cr(Ⅵ)和苯酚的性能。结果表明,在Cr(Ⅵ)和苯酚共存二元体系中,r GO/TNTs对Cr(Ⅵ)和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动力学常数约为其各自单体系的6.3倍和1.2倍;低pH可促进Cr(Ⅵ)和苯酚的去除,而共存无机阴离子对其具有抑制作用。·OH和空穴主导苯酚降解,光生电子直接还原Cr(Ⅵ)。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某铬盐厂的两种不同污染特性铬渣污染土壤(A土和B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三种异位修复工艺(淋洗、稳定化、湿法解毒)去除铬渣污染土壤中总Cr和Cr(Ⅵ)的效果,并采用改进BC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不同修复工艺对土壤中各形态Cr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对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果为湿法解毒稳定化淋洗,湿法解毒工艺对A土、B土中Cr(Ⅵ)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3.26%、92.94%;对铬污染土壤总铬去除效果最佳的是异位淋洗工艺,异位淋洗工艺对A土、B土总铬消减分别达54.87%、80.16%。异位淋洗工艺实现了对水溶态Cr(Ⅵ)、酸溶态Cr(Ⅵ)的泥水分离,是总铬消减的主要原因;稳定化工艺和湿法解毒工艺降低了土壤p H,促进了水溶态Cr、酸溶态Cr及可还原态Cr向可氧化态Cr的转化,因此土中总Cr并未发生显著消减。高浓度铬渣污染土壤经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处理后,A土Cr(Ⅵ)仍然残留736.6 mg·kg~(-1),B土Cr(Ⅵ)仍然残留245.47 mg·kg~(-1),酸溶态Cr的残留是导致三种工艺修复Cr(Ⅵ)效果受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磷酸为活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溴化钾(CTAB-KBr)为复合改性剂,对膨胀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高效吸附剂改性膨胀石墨(M-EG),通过SEM、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优化了制备条件,并探究了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以40%磷酸为活化剂、2.9%CTAB-1.8%KBr为复合改性剂,55℃下,对膨胀石墨进行表面活化0.5 h和改性处理3 h,所制备的M-EG对Cr(Ⅵ)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在常温、pH≈5的条件下,80 mg·L-1 Cr(Ⅵ)废水经4.5 g·L-1 M-EG吸附120 min, Cr(Ⅵ)去除率可高达96.74%;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的,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低温环境中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高温环境中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对铬铁矿无钙焙烧渣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SO_2还原解毒铬渣,提出了机械活化与SO_2还原相结合的解毒工艺。结果表明,该铬渣主要物相组成是(Fe,Mg)(Cr,Fe)_2O_4和MgAlFeO_4,铬渣中Cr_2O_3含量为12.23%,铬渣粒径越小,含有的总Cr(Ⅵ)、水溶性Cr(Ⅵ)、难溶性Cr(Ⅵ)量越小。SO_2还原解毒铬渣工艺过程中搅拌能有效强化外扩散过程,液固比增大有利于铬渣中Cr(Ⅵ)的浸出,铬渣中Cr(Ⅵ)的浸出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急剧降低,反应体系中压力变化对铬渣还原解毒效果影响不大。优化的SO_2还原解毒铬渣条件为:压力0.1 MPa、温度60℃、搅拌速度500 r·min~(-1)、反应时间60 min,此时铬渣中Cr(Ⅵ)的去除率达90%;机械活化90 min的铬渣进行SO_2还原解毒60 min后,渣中的Cr(Ⅵ)去除率达到98.1%,含量降至25 mg·kg~(-1)以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重金属Cr(Ⅵ)污染土壤,采用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测量土壤粒径范围、渗透率、强制通风条件下液体在土壤中分布,并进行Cr(Ⅵ)污染物的微生物去除实验。结果表明,经过25 d微生物修复,各层土壤中的Cr(Ⅵ)均得到不同程度去除,Cr(Ⅵ)不会下渗到距土壤表层40 cm及以下。在含水量相同、通气量为0. 3 m~3·h~(-1)条件下,比较不同碳源时的Cr(Ⅵ)去除率,有葡萄糖和蛋白胨存在时,Cr(Ⅵ)去除率最大,26 d监测到Cr(Ⅵ)去除率高达95%;而苯酚存在时,Cr(Ⅵ)去除率最低,26 d监测到Cr(Ⅵ)去除率仅52%。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絮凝剂对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比较了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Fe Cl3对Cr(Ⅵ)的去除效果,通过效能对比以及成本分析得出了最合适的絮凝剂。通过改变反应温度、体系的初始p H值、絮凝剂的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来探究聚合硫酸铁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后,再进行均匀设计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絮凝剂浓度为150mg·L-1、pH值为7、反应时间9min,此时Cr(Ⅵ)的去除效率最高为68.4%;絮凝剂浓度、初始p H值、反应时间对Cr(Ⅵ)去除效果影响显著性为絮凝剂浓度>反应时间>初始pH值。响应面模型预测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r(Ⅵ)的去除效率可达70.5%,实验结果为69.8%,二者接近,表明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19.
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壳聚糖为稳定剂制备纳米零价铁,研究有机阴离子(柠檬酸根、草酸根和乙二胺四乙酸根)和溶解氧对壳聚糖稳定纳米铁去除Cr(Ⅵ)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5.357 mmol·L-1的铁与0.769mmol·L-1的Cr(Ⅵ)反应80 min后,在有机阴离子浓度为4mmol·L-1时,柠檬酸根和草...  相似文献   

20.
活化粉煤灰处理实验室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化粉煤灰为材料,以实验室废水为吸附处理对象,采用不同投加量、时间、温度、pH值、转速进行吸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活化粉煤灰对实验室废水中的Cr(Ⅵ)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当活化粉煤灰处理剂用量4g,处理时间为20min,温度为20℃,pH=7时,转速为70r/min,Cr(VI)的去除率高达8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