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roblem: In hi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Inner City” papers, Michael Porter maintained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inner-city economies, once recognized, would lure profit-motivated investors to start new ventures and expand existing businesses in these areas. Porter stressed limited access to financing as a major barrier to inner-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expanded provision as a remedy.

Purpose: I consider whether Porter's claims match the evidence.

Methods: I investigate both private and government-assisted providers of debt and equity capital to inner-city businesses that appear to exhibit Porter'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 distinguish successful inner-city business financing operations from those that are unsuccessful and use these results to draw lessons about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inner-city businesses’ access to financing.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Lack of financing appears to be an important barrier to inner-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Porter concluded, bu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he thought made the inner city attractive to profit-seeking investors have not been demonstrated. Porter asserted that inner-city households seeking to buy consumer products were underserved by local firms. However, other researchers did not find this to be the case and new business ventures serving this market have had poor profits and poor rates of survival over time. Porter's revitalization blueprint aimed to create jobs and sustainable businesses to benefit inner-city residents, ye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inner-city firms largely meet their staffing needs by employing workers living outside the inner city. Private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in the inner city has not generated attractive returns. However, inner-city lending can be profitable under the right conditions.

Takeaway for practice: There is a lack of business financing available to fund the creation and expansion of inner-city ventures, creating a barrier to inner-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my case studies illustrate that private lenders can be profitable in this market if they have: (a) a sufficiently large and diverse portfolio of investments; (b) lending policies requiring sufficient collateral or loan guarantees to offset defaults; and (c) skilled, experienced, professional managers.

Research support: None.  相似文献   

2.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是组成完整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三个部分之一,从达成城市规划目标、观划实施目标以及社会满意度三个方面,对评价期内的城市规划实施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规划实施对城市规划目标的达成程度可以反映其对城市发展的贡献,通常需要在城市整体性目标和分系统目标两个层次进行;规划实施目标的达成情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察规划实施结果对规划制定时意图解决的城市问题的实际效用,二是评价其对后续的规划实施的可能影响;社会满意度评价是规划实施成果的社会使用者的评价,也是规划实施社会效用的最直接反映 并对规划实施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类型以及在评价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经济开发策略与行动规划"是针对传统规划存在的普遍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是将传统规划的空间属性研究向市场开发层面延伸的一种尝试.经济开发策略旨在提高项目投资的决策支持,而行动规划则关注整个规划的实施过程,二者的结合有助于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结合案例分析,尝试具体阐述"经济开发策略与行动规划"的研究方法与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城市更新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城市更新及城市更新规划概念的演变,同时也通过梳理和比较国内各大城市的城市更新规划情况,总结了目前城市更新规划在中国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由于城市更新工作的特殊性,城市更新规划较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其他类型规划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都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未来城市更新规划可能成为各大城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重点,城市更新规划必将对其他类型规划和规划体系本身产生深刻影响,规划体系应该积极面对,并主动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另外也有必要通过规划体系的改革,将城市更新规划有效地纳入到制度化的规划管理平台中,使之能与法定规划有效对接,使之能更有效地指导城市更新工作。  相似文献   

5.
“多规合一”视角下的中国规划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规合一”是当下中国规划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立足于促进和实现“多规合一”,系统和深入地探讨了我国规划体系重构的具体路径.构建有机和有序的统一规划体系是中国“多规合一”的基本目的.规划体系近期可重构为“2+5”模式,即保留空间和发展2个规划系统,整合为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5个规划系列,并相应编制和实施2个总体规划和5个专题规划进行统筹;远期应重构为“1+4”模式,即融合为1个规划系统(空间和发展两个规划系统合二为一)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规划系列合二为一)4个规划系列,并相应编制和实施1个总体规划和4个专题规划作为统领.  相似文献   

6.
李祥勋 《城市建筑》2013,(6):112-112,118
本文通过山西移动通信生产基地项目获2012年度"国家优质工程"过程,阐述了创建精品工程如何精心策划,认真实施。重点介绍了工程的质量管理、创优策划、工程亮点、实施效果等,提出了创建精品工程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新越  修春亮 《规划师》2004,20(1):77-78
国民经济计划与城镇规划存在可操作性差、城镇规划体系内部存在矛盾、计划与城镇规划之间衔接性差等问题。建议不再独立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及城镇规划,并按照“小政府服务大社会”的行政模式整合城乡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8.
“城乡总体规划”:重庆特色的区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颖  唐劲峰 《规划师》2008,24(4):69-71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区域规划仍处于体制性缺失状态.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时代的来临,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迫切需要区域规划的指导.在此背景下.重庆市应抓住将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为"城乡总体规划"的历史契机,以城乡总体规划为载体开展区域规划,将城乡总体规划打造成重庆特色的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9.
总体规划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任务之一就是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保护文化遗产提供法律依据。在广东省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和实践过程中发现,各城市总体规划中文化遗产保护专题编制深度不一,提出的保护内容和有关措施也存在巨大差异,操作性不强,规划得不到具体落实。此外,作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部分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等各类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相对滞后,导致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往往在出现问题后才提出补救措施,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被动局面。因此,通过把城市总体规划中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专题模块化,为我省城市总体规划中文化遗产保护编制工作者提供思路;也希望城市总体规划中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得到落实,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规划编制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存在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衔接反馈不到位的问题,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规划作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总规与具体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衔接的有效载体,弥补了这一缺陷,其编制是对现有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应遵循弹性、可更新、重点突出、注重与城市规划管理配合、控制与管理相结合等编制原则,编制内容及重点包括总体定位、规划规模、开发控制等九个方面,编制的进一步发展应与总体规划同步开展、加强与城市规划管理的衔接、形成总规与控规互动机制、加快应用规划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上海探索"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的工作实践,从理论综合和实践分析的角度,总结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历程、推进思路、特征和实施途径,分析了当前"两规合一"背景下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碰到的新问题,对探索当前资源紧约束、法律强控制条件下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晨 《规划师》2008,24(12):87-90
在当前的规划体系下,尝试建立市域总体规划、市区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三个层次的规划体系,对现有的由各部门分别编制的各类规划进行梳理整合,使规划内容与部门事权相对应。市域总体规划,市区建设规划这两种规划类型具有各自的意义和特点,也有其相应的主要内容和规划成果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跨界规划实施的特点与问题基础上,结合广佛同城规划实施的探索,阐述了广佛同城规划实施保障的解决思路,指出跨界规划是一个长期协调的过程,要使其行之有效,单靠规划编制的手段是不足够的,必须在行政管理、技术、法制等各层面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共同搭建跨界规划实施协调平台,充分协调、解决跨界规划实施给各城市带来的利益冲突,有此基础,跨界规划方可成为协调各方利益分配、统一发展思路、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4.
提出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具有科学研究与规划导向双重特点。针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工作,总结梳理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按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归纳研究方法,从形态、实证和政治经济学角度整理研究脉络。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的目的,提出"理论—资料—分析—规划研究结论—比选方案"的空间结构研究与规划工作框架,并以《巢湖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空间结构专题研究为例,探讨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江波 《规划师》2007,23(1):53-55
针对我国目前城市防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灾种偏少、手段单一、缺乏评估内容、缺乏协调机制的问题,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应实现统一部署、相互协调、综合评估、定期反馈、及时更新,其编制内容应包括现状研究、总体目标系统、支持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和各单灾种规划,其编制流程为"现状研究-风险评估-规划对策-实施更新".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电子报批实施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浩宇 《规划师》2005,21(8):55-58
开展规划电子报批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标准的统一与完善;可将规划业务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实现低成本的规划图形建库;有效地体现出全过程数字规划支持的理念。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经过近六年的实践,已逐步建立起“用地红线审批划拨”“修建性详细规划电子报批”“建筑工程方案审查电子报批”“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电子报批”四个规划电子报批应用环节。电子报批系统与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彼此相辅相成,共同组建了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7.
主体功能区划处理区域问题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对区域规划产生明显的影响,为处于探索阶段的县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借鉴经验;主体功能区划以对四种主体功能类型的识别为核心,规划方法主要应用于宏观空间层次,在县域层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县域城乡总体规划对规划方法创新的现实需要,总结主体功能区划的经验与不足,研究引入了次区域规划的方法:优先划定大小适中的次区域,形成相对稳定的空间区划方案;以次区域为空间平台,制定差异化的规划策略及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8.
居住街坊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的深度关乎园林景观设计质量是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由于规范标准中规划层次未界定、规划成果深度控制规定缺乏和规划主管部门不重视三方面原因,造成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深度不够。文章以岳阳市为例,依托规范标准,提出合理界定规划内容、科学构建规划路径和严格规范成果要求三方面的绿地系统规划深度控制策略,以期准确把握居住街坊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深度。  相似文献   

19.
新《城乡规划法》背景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高调整率和公益设施受到忽视等方面的问题.新的<城乡规划法>规定必须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划拨和出让土地,并对其规定了严格的调整程序.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目的和三种属性的要求,在总结特大城市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层与通则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是影响自然保护成效的重要因素,其性质是特殊保护目标下的人文生态综合体.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规划包含了比一般"村庄规划"更广义的构架,涉及社区的自然保护地规划、空间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3类.三者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乡村社区,但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和联系,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为各类自然保护地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