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张天渠油田长2油藏注水开发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天渠油田长2油藏属于低渗低压油藏,无自然产能,油水井均要采用压裂投产或投注方式进行,压裂措施有效改善了储层的渗流能力。但是压裂后油田的开发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量和注水时机密切相关,采出程度和含水不遵循童宪章的"S"型变化,而是呈反"L"型变化,渗流过程不遵循平面径向流达西定律。通过研究分析,首次提出了"二段式单向连续渗流"理论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以合理的解释油田开发中的诸多问题,同时可方便地评价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天渠油田长2油藏属于低渗低压油藏,无自然产能,油水井均要采用压裂投产或投注方式进行,压裂措施有效改善了储层的渗流能力。但是压裂后油田的开发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量和注水时机密切相关,采出程度和含水不遵循童宪章的“S”型变化,而是呈反“L”型变化,渗流过程不遵循平面径向流达西定律。通过研究分析,首次提出了“二段式单向连续渗流”理论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以合理的解释油田开发中的诸多问题,同时可方便地评价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延长油田大部分区块进入开发中后期,油田含水率上升、单井产量下降,开发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开展精细地质、油藏工程研究,充分利用研究区钻井、测井、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认清研究区长6储层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分布、平面连通性、非均值性等特征,落实剩余油分布特征,针对目前注水开发存在的局部高含水,注水对应性差等主要问题,结合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研究,提出整体优化方案,保障该区的高效开发、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4.
严云奎 《钻采工艺》2006,29(6):44-46
川口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平均空气渗透率0.79×10^-3~0.96×10^-3μm^2,储层物性差,油藏压力低,渗透率特低,基本无自然产能,压裂求产后产能下降快。1998年油田开始注水,解决了水质超标、注水井注不进水、注水井堵塞、油井水淹等技术难题,油井增产明显,油层整体吸水性较好,弥补了地下亏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逐步确定了一套适合川口油田注水开发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技 术。为延长油矿管理局在全局范围内实现二次采油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特低渗透油田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原油采收率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注水开发并非安塞油田长6油层低采收率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安塞油田是一特低渗油田,长6油层组是其主力油层组,开采之初即进行了注水开发。从1986年至1996年,长6油层地层温度下降了2.18~4.11℃,原油粘度增加了0.094~0.177mPa·s.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长6油层注水开发后,原油粘度最大限度(地温从50℃降至20℃)不会增加到3.4mPa·s,因此,注水开发对长6油层采收率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6.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是油田开采过程中必须进行且对指导生产极为要效的一项工作,狮子沟油田N1油藏开发形势分析,根据狮子沟油田N1油藏从1994年开始试采至2000年底的情况,主要从2000年产量构成、压力形势、含水变化、措施效果、新钻井情况以及试注水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目前开采存在的隐患及其对今后开发的影响;提出狮子沟N1油藏注水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下一步开发提出部署意见,希望对本油田和其它类似油田的开发能够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塞油田是一特低渗油田,长6油层组是其主力油层组,开采之初即进行了注水开发。从1986年至1996年,长6油层地层温度下降了2.18~4.11℃,原油粘度增加了0.094~0.177mPa·s.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长6油层注水开发后,原油粘度最大限度(地温从50℃降至20℃)不会增加到3.4mPa·s,因此,注水开发对长6油层采收率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8.
超前注水提高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安塞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储量最大的整装级大油田,也是世界著名的特低渗透油田。因此,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首要任务,安塞油田在大面积同步注水开发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不断探索开发的新途径,通过对超前注水机理的研究及现场试验,建立了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使地层压力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抑制了油井的初始含水率,从而提高了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使得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了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五里湾油田于1996年试采评价长6油藏,1998年逐步规模开发,2002年建成年产油60×104t以上的整装油田.伴随时间推移、采出程度提升,含水上升逐步加剧,2014年油田含水突破60%、步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目前综合含水达到76.6%,新的接替层系探查和开发技术政策方案制定是现阶段工作方向之一.近年在区块勘探发现长6...  相似文献   

10.
安塞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安塞油田王窑区王19-4井组的静态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限油层吸水状况、沿井见效及见效时间产量、动液面及含水等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了产能预测,分析了井组中的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其且内注水压力平稳,油层吸水状况良好,注水见效时间快,见效程度高,无水采油期长,大部分油井生产形势平稳,产量下降幅度不大,稳产期较长,王窑区油藏自然能量的最终采收率只有8%,而注水后水驱采收率提高到21.9%,体现了长  相似文献   

11.
子北油田赵家台地区长61和长4+5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岩心分析及测井解释等,对子北油田赵家台地区延长组长61和长4+52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赵家台地区长61和长4+52储层宏观层内、层间、平面及微观非均质性均较强,其变化规律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韵律和层内夹层影响,层间非均质性取决于层间隔层展布和储层物性变化,平面非均质性与砂体在平面上的几何形态及其连通方式和连通程度密切相关,孔喉结构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中孔细喉型、小孔细喉型为有效孔喉类型,微孔微细喉型为差孔喉类型.  相似文献   

12.
油田水驱开发系统复杂,指标繁多,指标之间相互有部分交叉、覆盖、包含等成分.为了理顺这些指标之间的结构、关系,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分析了水驱油田开发系统,建立了油田开发系统结构及其信息表征体系结构,明晰了油田开发巨系统的结构,获取了水驱油田开发巨系统、子系统、孙系统及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与整体性的外在信息表征体系.这些指标归属3大体系:地质状态指标体系、控制状态指标体系、生产状态指标体系.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即为综合评价水驱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初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于注水开发油藏,选择合理的注水方式进行开采,实现油田的稳油控水是关键。运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结果结合生产动态,通过对低渗透油田罗1区块注水时机、注水方式、注水强度及水井分注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适合该类油藏的注水方式,有效提高水驱效率、补充地层能量、减缓递减,实现油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含水率是评价水驱油田开发效果和分析油田生产动态的关键参数。传统的含水率预测方法建立的是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与油田开发时间无关,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中依据含水率与开发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随开发时间变化的含水率预测模型,该模型表达式简单,预测精度较高。2个油藏实例表明,新模型预测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符合油田的实际开发情况,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BZ油田是渤海中型常规油河流相油田,具有单砂体形态不规则、储量规模差异较大、储层横向变化快、纵向上多期河道砂体相互交错叠置的特征,针对此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该油田的高效开发模式和策略:即早期单砂体水平井分层系布井,开发中期通过水平井对未动用储量进行挖潜,高含水期基于储层构型认识对井网内部剩余油进行挖潜。BZ油田水平井开发模式实现了多年稳产,水驱开发指标整体保持较好。根据渤海油田水驱指标评价标准,对含水上升率和递减率两类关键水驱指标评价过程进行了优化,并将得到的结果应用于BZ油田,其评价标准均为一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新区油田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数学和油藏工程方法,结合矿物实际,以建立一种既满足水驱曲线,又与最终采收率相一致的合理算法,双208等区块的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符合水驱规律,原理可靠,可以应用于新区油田开发指标计算。  相似文献   

17.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试注阶段出现见效井组少、有效期短和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在系统分析前期现场注水试验并结合室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即保压、多阶段、立体注水开发.保压开发是指保持地层压力开发,减缓由于能量衰减而造成的递减或抑制底水锥进;多阶段开发是指在不同注水开发阶段,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注采参数及配套技术进行开发,注水受效前适当大排量试注验证连通性并建立注采关系,受效后至效果变差前期采用温和注水,后期则适当提高排量周期注水,并考虑换向注水及注水调剖;立体注水开发是指根据缝洞发育规律、剩余油分布以及连通状况,建立立体开发的注采井网,实行双向或多向注水、分段注水、低注高采、缝注洞采等注水开发方式及配套技术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8.
离子匹配水驱技术是注入流体与储存流体发生离子交换,相同矿化度条件下,岩石矿物中的Ca^2+可以被Na^+交换,从而强化原油、水、储层间的微观相互作用机制,通过注入介质与原油极性基团、地层水离子、黏土矿物精确匹配,增加油、水、岩石之间的界面斥力,使油膜易于剥离而提高驱油效率。该技术在安塞油田长6油藏首次应用并已取得初步效果,且根据流体性质监测结果及油井生产动态证实了多组分离子交换导致原油脱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驱是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聚合物驱后一般转为后续水驱,这一开采阶段经历的时间较长,大量的增产原油被采出,同时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为了确保后续水驱阶段的增油效果,针对其动态见效特征,提出了这一阶段的油藏管理对策.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单元北部聚合物驱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区块的经验做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转后续水驱后将注采比保持在0.7~0.75,加强水井调剖和分层以及油井有效提液和改层,可有效控制含水上升率,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该试验区2009年累积增油量为4600 t,提高采收率为0.042%.  相似文献   

20.
动态电位法技术在注水油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介质电阻率的不同会影响地表电位场的分布,因此,可以通过地表异常电位反演出油水同层储层的电阻率分布。采用动态监测技术对地表电位进行测量,将电阻率较高的水泥胶结包围的金属套管看做供电源,消除受供电点与测量电极附近电阻率的影响,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电流归一化处理、远电极和参考电极空间校正,在任意复杂的地电断面下利用拟线性近似方法对异常观测电位数据进行反演,推算出电阻率值,得到不同时段的注水储层电阻率分布图,从而直观地推断出含油区域,以实现对注水油田的动态监测。测试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测试得到的井位与实际的注水井井位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