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轧机传动系统的是轧机的重要组件,其强度直接影响到轧机的正常运行。针对轧机传动系统疲劳损伤问题,分析了载荷谱构成,认为载荷来源主要是轧制冲击载荷与扭振载荷;讨论了轧机多工况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提取载荷放大系数(TAF),利用Matlab软件编制扭振载荷谱及仿真疲劳载荷谱的一般流程;以某钢铁集团现役轧机为例,基于Fatigue Porcess进行疲劳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轧机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或相似机械产品的疲劳损伤位置和疲劳寿命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类含橡胶减振垫燃油泵托架出现疲劳断裂的现象,研究利用数值仿真技术预测结构疲劳寿命的方法。应用有限元法和随机振动理论计算结构随机振动响应的各种统计参数,采用Miner累积损伤理论预测疲劳寿命。重点讨论了有限元模型中系统阻尼和橡胶垫刚度等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利用优化技术实现有限元模型修正的自动化。计算结果表明动态随机激励环境下存在严重的局部应力集中是造成托架损坏的主要原因。仿真结果和随机振动试验结果吻合,证明利用数值仿真技术预测此类产品的疲劳寿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多级路况下车载无人机疲劳载荷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五自由度的车载无人机的振动系统在随机路面激励下的数学模型.由路面功率谱反推路面不平度的方法,对A、B、C和D四个等级路面不平度交替冲击的复杂情况进行时域模拟.运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对一种典型的车载无人机的任务剖面进行仿真,获得无人机的位移加速度响应值.  相似文献   

4.
桥式起重机主梁随机疲劳载荷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虚拟样机技术与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结合,探讨了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获得桥式起重机主梁应力幅谱的基本途径。在此基础上,应用应力幅法对主梁进行了疲劳强度的计算和疲劳寿命的估算。  相似文献   

5.
根据随机风速模拟方法、风力机气动载荷计算方法、发电机矢量控制方法和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机电耦合模型,建立了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在随机风速下的载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风力发电机进行实例计算,得到了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随机载荷的有效样本。随机风速序列和随机载荷序列的对比分析表明,随机载荷序列与随机风速序列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和较好的相关性,并有类似的频谱特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载荷变化规律及进行载荷谱的编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等效载荷方法估算变幅载荷下的疲劳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不同的等效方法RMS和RMP计算等效载荷,并用这两种等效载荷研究渐增块载条件下的疲劳寿命,经数值计算表明RMS和RMP方法的结果是比较接近的,而且也较好地符合了实验结果。作者建议两者都可以用于缺陷评定中变幅载何下的疲劳寿命计算。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疲劳载荷谱的编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志韬  徐可君 《机械强度》1999,21(4):302-304
对高周疲劳环境下直升机疲劳载荷谱的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某直升机尾桨叶飞行实测数据,对飞行实测到的183个飞行状态分别进行统计处理,假设检验及回归分析,确定了每个飞行状态的载荷分布类型及状态损伤,最后压缩归并成对尾桨叶造成损伤比较在的18种飞行状态,编制了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尾桨叶实测疲劳载荷谱。文中还对载荷谱的高载截取和低载截除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适合工程应用的高、低载截取(除)准则和编谱方法  相似文献   

8.
机械零部件疲劳载荷谱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进行机械零部件疲劳试验所需的疲劳载荷谱的编制方法,研究了载荷谱的统计以及应力幅的威布尔分布的拟合方法,利用叉车门架载荷实测的数据,进行了门架疲劳载荷谱的编制,可用于门架的室内动态模拟加载试验。  相似文献   

9.
多工况机械结构疲劳载荷的统计处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凌静  高镇同 《机械强度》1992,14(2):31-34
分析了机械结构疲劳载荷的各种统计处理方法,提出了在多种工况下工作的机械结构疲劳载荷的二维统计处理方法,并用具体例子对此方法的使用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疲劳载荷谱编制准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德俊  平安 《机械强度》1993,15(4):37-40
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随机疲劳载荷的小载荷取舍标准,载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和顺序效应对疲劳损伤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与随机载荷历程等效的疲芝谱的编制方法及准则。  相似文献   

11.
金祥曙  周晓军 《机械设计》2007,24(12):49-52
阐述了随机载荷谱的工程处理方法,研制了大直径滚筒式(4 m)汽车驱动桥疲劳性能强化试验系统,分别介绍了试验系统架构,以及其中的道路模拟、机械、液压加载、数据采集与控制、计算机监测与分析等子系统的功能,给出了试验系统进行疲劳强化试验的流程,以及基于VB 6.0的软件实现.对5 t ZL50DWB驱动桥等多个产品进行了较为大量的试验,表明这种基于随机载荷谱的驱动桥强化试验系统具有科学的实验方法和高试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以某轿车手动5挡变速器壳体为研究对象,考虑轴承、齿轮轴刚度的影响,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壳体在所有挡位下的应力分布,并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结合轿车实际使用工况下的变速器工作载荷谱,应用多轴疲劳理论预测整个壳体的损伤分布,获得了壳体寿命;通过比较壳体应力分布与壳体损伤分布可知,重点改善l挡和倒挡时的壳体应力分布对于提高壳体寿命,快速完善壳体局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微型车车身结构为研究对象,合理简化结构后建立车身有限元模型,确定载荷形式后,对车身进行静应力分析。以应力分析计算结果为基础,在动力学软件中计算获取车身承受的随机载荷,结合材料的S-N曲线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运用Goodman平均应力修正法,对车体进行全寿命疲劳分析,根据车身疲劳分析结果可知,该微型车车身结构疲劳寿命满足强度和疲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振动环境对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的影响,本文对其系统结构部分进行了随机振动响应分析以及疲劳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建立光学系统结构的整体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以实际装配时基体框架前端连接法兰盘的连接孔部位作为边界条件,通过对其每个节点的六自由度进行约束并进行模态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X、Y与Z三个方向上平移及旋转变化量均很小,满足空间环境中测量系统的精度要求。通过对光学结构整机部分在三个方向随机振动载荷作用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光学结构内部最大应力分别为151、267和280 Mpa,都小于材料的抗拉强度,且有足够的安全阈度。根据所选的铝合金A709的疲劳曲线,以及应力响应PSD谱,利用Palmgren-Miner假设,对本文所选定的光学结构及其主框架结构在动力学环境下进行疲劳分析,结果表明其满足系统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推进汽车变速器疲劳寿命研究的发展,根据汽车变速器疲劳寿命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状况,分别从变速器的载荷、变速器的疲劳试验和变速器的寿命预测3个方面对变速器寿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针对变速器载荷谱的编制,分析总结了现有的变速器载荷谱编制方法,其结果表明:程序载荷谱的编制是变速器载荷谱编制最准确有效的方法,但是现有的程序载荷谱并不能满足所有变速器寿命预测的要求;对于不同载荷谱作用下的疲劳试验,分析了每种试验的加载和试验结果,其结果表明:基于程序谱加载的疲劳试验能很好地模拟变速器的实际工作过程,试验结果最为准确;通过分析对比变速器寿命预测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其结果表明:概率疲劳寿命预测可以为变速器的研发和维修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最后针对变速器载荷谱编制、虚拟试验和变速器疲劳数值仿真等,提出了其可能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7140型客车车架随机振动特性及疲劳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7140客车车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车架的固有频率。采用模态叠加法计算车架在路面随机激励作用下车架的应力、车架位移随频率变化曲线及随机振动激励下最大振幅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曲线,分析掌握了车架的动态特性。并根据求解结果对车架进行了随机疲劳强度计算。为车架的改进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汽车传动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将优化理论引入到汽车传动系参数设计中,以实现汽车的发动机与传动系的最佳匹配,达到充分发挥汽车整体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高速齿轮的发展现状、高速齿轮传动中的动载荷冲击及由此产生的振动与噪声作了一定的研究,对产生原因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多种降噪方法,而且对其中几种方法作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一种用于传动系试验的新型试验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变速器性能试验系统为例建立了该试验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了该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此系统可节能45%左右。  相似文献   

20.
轮毂弯曲疲劳试验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仿真分析和经验总结,找到了轮毂能通过弯曲疲劳试验的极限应力。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可以判断出不能通过试验的薄弱位置,进而通过修改产品设计预先避免不合理的应力分布,并且在实际的应用中,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