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工程外水压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地下洞室外水压力形成的原因和外水压力的大小、排水降低外水压力和渗漏水的可行性及效果,同时还研究了钢筋混凝土衬砌的高压引水隧洞(含高压岔管)内水外渗起外水压力升高等问题。通过充水试验及运行初期外水压力观测,证明外水压力的研究成果是可行的,采取的排水及防渗措施是合理的,从而保证了地下洞室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地下洞室外压力形成的原因和分析它的压力大小,排水降低外水压力和渗漏水的可行性及效果,同时还研究了钢筋混凝土衬砌的高压引水隧洞(含高压岔管)内水外渗引起外水压力升高。并通过充水试验及运行初期外水压力观测,证明外水压力的研究是可行的,采取排水及防渗措施是得当的,从而保证了地下洞室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外水压力是深埋隧洞村砌设计中的重要荷载,且往往难以确定,本文结合引红济石调水工程隧洞排水系统的设计对常用外水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采用渗流理论简化计算外水压力的有效方法,得出合理的设置排水系统及进行围岩灌浆是减少衬砌外水压力和维持地下水系平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隧道设计中常用的外水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算例。文章认为,设置排水设施和地层防渗加固是减小衬砌外水压力及维持地下水系平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承担木桶全部内水压力的是桶箍。虽然,埋藏式加劲压力钢管(以下简称为地下埋管)受力情况与木桶不尽相同,但在运行中,加劲环与“桶箍”的作用相似,同样可以分担部分内、外水压力。但是,目前在地下埋管设计中,或在《压力钢管设计规范》中,都没有考虑利用加劲环分担内、外水压力,加劲环的唯一功能只是防止地下埋管出现外压失稳。  相似文献   

6.
华光潭一级水电站压力钢管最大水头290 m,管径2.3 m,壁厚18~20mm.设计中就地下埋管起衬点位置,抗内外水压力设计,排减外水压力措施、灌浆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设计成果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满足了施工进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布置在岩溶地下暗河十分发育的可溶岩体之中 ,隧洞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不仅存在岩溶稳定及岩溶涌水地质问题 ,而且高外水压力荷载对引水隧洞的设计及运行安全影响极大。因此 ,对深埋隧洞的外水压力值的正确和评价 ,是关系到隧洞工程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较详细地分析了地下水的形成及运动特征 ,对Ⅰ号隧洞的外水压力值进行了确定和评价。经近 6年运行检验 ,证实对该隧洞外水压力值的确定和评价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8.
赵力  苏岩  王博  魏军政  陶磊 《人民长江》2022,53(7):148-153
为研究隧洞外水压力对衬砌结构的影响,针对引汉济渭秦岭隧洞的高地下水头特点,采用数值计算分别对无灌浆层和有灌浆层两类情况下衬砌完全不透水、渗透性较低、设置排水孔3种工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衬砌外水压力的变化,并以典型洞段的堵排水方案为例,验证了排水孔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随着衬砌结构透水性的增强,作用于二次衬砌的外水压力逐渐降低;当衬砌具有一定渗透性而未设置排水孔时,灌浆层渗透系数越小,作用于衬砌上的外水压力越小,且随着灌浆层厚度增加,衬砌外水压力不断减小,渗流量不断降低,当灌浆层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衬砌外水压力值虽继续减小但降幅明显趋缓;采用围岩灌浆并设置排水孔,可使作用于二次衬砌上的外水压力大幅度减小,且有效降低渗流量。综上,采用围岩灌浆的同时设置排水孔可取得良好效果,使作用在二衬结构外表面的地下水压力水头基本接近于零,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给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埋钢管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在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浅埋地下埋管外水压力的选择标准,指出米塞思公式进行压力钢管抗外压计算的合理性,从而明确设计依据,节省了地下埋管的投资,确保其抗外压稳定。  相似文献   

10.
迪拜某抽水蓄能电站拟采用竖井式地下厂房,厂房竖井设计高度为70.5 m,净直径约为44.0 m.由于厂房距离下水库较近,外水压力须按全水头并考虑1.35倍的荷载分项系数,运行期厂房衬砌将承受巨大的外水压力,对衬砌结构的安全非常不利.文中设计了多种衬砌结构型式,采用ABAQUS软件进行线性及非线性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并优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电站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洪琪 《水力发电》2006,32(2):52-55
总结了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成就,阐述了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大断面长隧洞及长斜井快速施工技术、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和地下工程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等五个方面的技术创新要点,并对今后十个方面的集成创新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塔里干水利枢纽电站属库岸式地下厂房,地下洞室数量较多,结构多样,工程区域地层岩性为砾岩夹砂岩,岩体中构造不发育,总体呈块状较完整。针对库岸式地下厂房蓄水后期地下水较丰富的特点,参照已建类似工程进行了三维渗流计算分析研究,采用在洞室群外围与厂房顶分层设置防渗帷幕、排水洞,并在排水洞内设排水幕等防渗排水系统。电站目前运行实践表明,地下厂房防渗排水系统设计满足渗流控制要求,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小浪底工程左岸单薄分水岭山体的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为砂岩夹有薄层泥岩,主要断层有F28、F461、F236、F238和F240。在左岸山体中布置有3条孔板洞、3条排沙洞、3条明流洞、6条引水洞、3条尾水洞、地下厂房、主变室、尾闸室以及为数众多的灌浆洞、排水洞、施工洞等,形成非常复杂的地下洞室群系统。水库蓄水后左岸山体出现了远大于原先估计的渗流量。本文根据观测资料及相关计算对主要渗水途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谢德瑞  陈敏岩 《水力发电》2006,32(12):64-66
周宁水电站具有长隧洞、高竖井、高水头等工程特点,设计采用了超高压竖井,压力管道取消钢衬,采用钢筋混凝土岔管,透水衬砌设计,高压固结灌浆,直螺纹钢筋连接,地下厂房岩壁梁等技术,实践表明,这些技术措施经济可行,许多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黄河的特大型控制工程,为了满足枢纽总布置的要求,在左岸相对较单薄的山体内布置有:3条孔板泄洪洞(由导流洞改建而成)、3条排沙泄洪洞、3条明流泄洪排漂排污洞、6条发电洞、3条尾水洞、1条龙溉洞和典型的三洞室布置的地下厂房,形成了小浪底枢纽洞室群的独特布置格局。小浪底枢纽地下工程规模浩大,其地下洞室的设计各具特点,孔板洞内采用多级孔板消能,排沙洞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不设刚性支护的大跨度地下厂房,这些新技术的采用,为今后高土石坝导流、泄洪、发电问题的处理开创了新路。  相似文献   

16.
洞室涌水量的准确预测对于确保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施工安全意义重大。综合考虑抽水蓄能电站水文地质条件和洞室施工布置情况,选用水均衡法、狭长水平坑道法和数值法3种方法分别对电站区地下洞室涌水量进行预测,并与洞室实测涌水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均衡法、狭长水平坑道法和数值法预测的洞室正常涌水量分别为4 409.58、4 976.78和4 242.24 m3/d,最大涌水量分别为5 167.56、5 463.31和4 763.43 m3/d。数值法预测的涌水量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下阶段洞室的施工过程中,数值法预测的涌水量可为管理部门在洞室排水设计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水封石油洞库的补水控制,根据垂直水力梯度的判定准则,给出了洞库安全运行时的最小水幕超压。通过监测洞库周围由于施加人工水幕产生的水压,分别计算出不同地下水位和水幕巷道高度洞库周边的垂直水力梯度,找出洞库安全运行时的最小水幕超压,并研究水幕设计参数对最小水幕超压的影响,将其应用于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工程。计算结果表明:当地下水位至洞库顶部的距离小于70 m时,需根据水幕钻孔的高度、间距设不等超压的水幕,该成果可为洞库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溪古水电站左岸三维渗流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溢洪洞和排沙洞是溪古水电站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往往承受较大的外水压力,而排水孔是降低外水压力最好的渗控措施.为详细了解溪谷水电站左岸山体的渗流场分布以及溢洪洞和排水洞密集排水孔的排水效果,采用有自由面渗流求解的改进截止负压法和排水子结构法等渗流场求解技术,对溪谷水电站左岸溢洪洞和排沙洞三维渗流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重点研究了设置排水孔前后左岸岩体渗流场变化和不同排水孔间排距对岩体渗流场影响,给出了左岸溢洪洞和排沙洞优化排水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锦屏一级水电站蓄水过程中库水位变化对边坡地下水渗流特征的影响,将左岸边坡构建精细的地质模型,并以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为基础,应用Geostudio Seep/W分别对5个库水位升降工况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库水位上升时,地下水渗流方向会由指向坡外变为指向坡内,而坡表的孔隙水压力首先增大,浸润线呈现出上凹的特征。当库水位下降时,地下水渗流方向会由指向坡内变为指向坡外,坡表的孔隙水压力快速减小,浸润线呈现出下凹的特征。而无论是库水位下降还是上升,岸坡内的渗流场变化始终会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产生这种滞后现象的原因与库水位升降速率和坡体渗透系数的大小有关。当渗透系数小于升降速率时,渗流场的动态变化就会产生滞后现象,并且库水位升降速率越快这种滞后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三维快速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柏叶口水库泄洪发电隧洞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了开挖后高水压作用下洞室特别是泄洪洞与发电支洞交叉口位置管壁及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加内水压力后,衬砌最大下沉和隆起量均有所减小;在0.78 MPa内水压力下,衬砌管壁局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将导致混凝土出现较大范围的裂缝;在内水压力下,泄洪洞和发电支洞交叉位置产生较大的拉应力集中,以两洞相交位置小角度一侧应力最大,将出现较大范围的拉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