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中通过对阿拉斯加普惠德霍湾油藏的一组注水方案的油藏模拟完成了正演和反演重力模拟。新的监测技术可用地面重力观测监测油藏水驱过程。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反映了油藏流体密度的变化。正演重力模拟可预测出注水5年后大小为100μGal的地面重力测量值和注水15年大小为180 ̄250℃Gal的地面重力测量值。反演法能解释出注水总量几个百分点大小。模拟结果显示,时间推移重力数据的反演是监测油藏气顶水驱的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2.
Hare.  JL  刘芳 《国外油气勘探》1999,11(6):767-779
在阿拉斯加PrudhoeBay油藏的一组建议在水的模拟中进行了重力正演,反演模拟。一种通过地面重力观测来监测8200ft(2500m)深处储层中气顶注水进程的新监测技术已开发出来。这种经济有效的方法要求在数年内重复进行高精度的重力勘探,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反映储层内流体密度的变化,在PrudhoeBay油田进行的初次现场试验表明,把改进的Lacoste&Romberg“G”型重力仪或Scintrex  相似文献   

3.
齐2-8-10块杜家台油层已处于开发后期,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对平面剩余油分布的认识十分重要.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结合生产动态及其他监测资料,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为油藏分析中的方案优化、开发效果分析、提高采收率等提供依据.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动态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注水后期油藏转注蒸汽开采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油藏埋藏浅,油层厚度大,连通性好。该油藏原油粘度大且非均质性严重,注水驱油效率低,注水开发二十多年,采出程度仅为16.5%,综合含水超过76%。利用新技术改善这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存在巨大潜力。利用一维模型研究了水驱后油藏转热采的可行性,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转注热水驱效果较差,残余油饱和度达28%左右;而转蒸汽驱效果较好,残余油饱和度为10%左右,且水驱后含油饱和度和热采时的残余油饱和度无关。数值模拟是在物理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表明:水驱后油藏转注蒸汽开采有利的油藏条件是水驱后油藏转注蒸汽开采的油层净总厚度比大于0.5,油层厚度大于10m,含油饱和度大于50%,油层孔隙度大于0.2,渗透率变异系数小于0.75且油层呈正韵律。图1表4参5(沈德煌摘  相似文献   

5.
6.
为深入探究强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借鉴,通过精细数值模拟,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套井组转注及全区转注方案,优化注水参数,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参数转注,可以提高油藏采收率,但效果并不明显。从受效井水侵量来看,采出水主要为地层水,注入水波及范围小,且油井转注后损失原油产量,同时转注需要相应配套设施工艺,经济上存在很大风险。基于此,建议此类油藏勿转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7.
8.
9.
利用压力分布图可以校验试井解释结果.将解释结果得到的地层参数及相关数据代入压力分布公式,绘制井间压力分布图,如果两图能平缓相交,则可确定试井解释的结果是较准确的;如果不能相交,则解释结果可能与真实数据相差较大,需要重新调整解释结果,直到其解释结果能够使两口井的压力分布图平缓相交为止.交点的地层压力为注采平衡地层压力,并可以计算出注水前缘的位置.通过做压力分布图可以修正解释结果,使其更准确;通过压力分布图可以判断注水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10.
曙68井区杜家台油藏为岩性-构造油藏,目前为天然能量开发.从油藏地质特点、储层微观特征和渗流特征入手,通过多方面综合研究,评价了油藏注水开发的可行性,确定了适合油藏特征的水质标准和相应的油藏工程方案,对同类油藏注水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冷家油田重力流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冷家油田冷43块油气勘探中,已发现大量的重力流沉积储层。该类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复杂,常规测井解释结果不能反映储层的真实情况。应用数理统计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系统分析,则可以建立多元非线性测井解释模型,从而准确解释油层参数,指导油气开发。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揭示了油层I2小层的油水分布规律,对改善冷家油田的开发效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迅速发展的油田强化开采时移地震监测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稠油热采监测中,但油田注水时移地震监测,特别是陆相薄互层油藏注水监测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时移地震能否用于监测注水动态,可行性分析是关键,利用Lumley等人(1997)给出的时移地震监测技术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对大庆T30井区葡一组油层注水时移地震监测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在大庆油田开展注水时移地震监测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至少对T30井区葡一组油层而言,这一结论基本上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3.
马岭油田南一区直3~2、直5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已发生动态变化,反映和记录地下储层真实性变化特征的测井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已经失真的测井曲线来进行精细油藏模拟中是不准确的。因此,要得到反应油藏原始地质状况的地质模型,必须把不同时序的测井曲线校正到油藏最原始状态,由此建立的地质模型才更加符合地质规律。本文主要利用新老井测井曲线叠合对比法对测井曲线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4.
RFT测井是钻井过程中对裸眼井实施的一种压力监测技术,它能够直接提供真实可靠的泥浆和地层压力。利用高5断块二次开发过程中录取的12口井RFT测试成果结合开发动态、静态资料可以分析:油气层动用情况,发现未被动用的高产储层;对油藏整体与各个小层压力状况、水淹状况进行研究,找出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合理压力驱替系统,提出下步挖潜的工作方向;评价钻井过程中泥浆密度选择的合理性,分析判断储层钻井污染情况,制定下步合理改善措施;从而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实现断块持续高产与稳产。  相似文献   

15.
求井、测井不同角度发现与评价储集层都有各自的优势,从井场信息集成的角度,将录井、测井信息结合,发挥各自优势,进行综合评价,应是井场信息集成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分析不同储集层录片、测井参数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吐哈盆地录井、测井结合评价储集层的方法,即相当油含量与孔隙度结合评价法和相当油分量、孔隙度和渗透率结合综合评价法,给出了各自的解释评价方法图版.介绍了解释评价图版的应用效果,经初步应用统计、其解释评价符合率达到80%以上。该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对指导井场信息集成与综合化处理和解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成像测井技术在裂缝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成像测井应用于裂缝储层岩性解释、裂缝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沉积相分析、井旁构造分析、裂缝展布及地应力分布规律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应用结果表明,成像测井能提供详细而丰富的储层及地质信息,可直接用于裂缝的识别及其有效性评价,计算储层裂缝孔隙度、裂缝开度等参数,还可以通过多井评价应用于储层精细结构和沉积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碳酸盐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只依靠常规测井判断碳酸盐岩裂缝、溶孔、溶洞很困难.而结合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就能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解释,并能准确识别出碳酸盐岩裂缝性质、渗透能力、溶蚀孔洞原生孔隙、次生孔隙的发育情况等,同时还能够利用测试结果验证成像测井解释的有效性.论述了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参数的解释方法及其效果.该方法结合了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克服了横向探测深度和非均质性的影响.通过对非均质储层物性、裂缝分布规律的分析,提高碳酸盐岩中的测井解释准确性,最终达到精确评价碳酸盐岩油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渗流阻力原理,采用保角变换和镜面反映方法,得到水驱砂岩油藏中水平井的产能公式,据此公式计算出在水平段长度为50~600m之间时,水平井与直井的产量倍数关系在1.4~9.8之间。对不同断块的两口水平井开发指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相符,可以应用于水平井的动态分析。研究表明在水平段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低渗油藏的增产倍数高于高渗油藏。还讨论了储层物性、注采方式、注采压差对水平井生产效果的影响,指出在优化注采井网条件下,水平井保持能量生产,开发效果较好。水平井的注水方式及注水压力对油藏最终采收率起着决定性影响,注采压力梯度应维持较低水平,一般小于0.09MPa/m为宜。  相似文献   

19.
由于裂缝、孔洞等的存在,复杂储集空间储层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以往的测井解释方法对于复杂信集空间储层已不适用。文章从测并解释物理模型入手,建立了三重孔隙结构解释模型和电阻率解释模型,求取三重孔隙参数,并根据三重孔隙在剖面中的变化值,计算不同储集空间的含水饱和度解释参数,校正由于复杂储集空间引起的含水饱和度的计算误差,从而解决了复杂储集空间流体性质的判识问题。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ive hydrocarbon field development requires a well-developed waterflooding strategy with surveillance plan for continuous efficiency monitoring. The modified capacitance resistance model (CRM) is proposed to monitor the efficiency of oil field waterflood. The model outcomes give and understanding of flooding response. Forties field data was used to test and present the waterflood performance based on proposed modified CRM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