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地震波的频率成分与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密切相差。本文介绍的频率时间谱扫描技术,可对地震波的频率时间域的连续分析和频率域的离散分析,能准确地提供地震资料的频率信息,用于地震资料处理可明显改善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3.
频域奇异值分解(SVD)地震波场去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规则干扰噪声的频谱分带较宽,不存在相干性;但在同一地区地震信号的主频带区间大致相同,尤其是叠后数据,也就是说各地震道有效频带的频谱存在较好的相干性。本文基于这个特点,通过傅里叶变换,在频率域进行SVD变换,并设计滤波因子,提取目标信号的奇异值进行重构频域信号,然后再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实现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与传统的带通滤波相比,该方法能彻底压制主频带干扰噪声,保护高、低频有效信号。实际地震数据处理表明,在不破坏原始地质信息的前提下,能较好地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在二维频率空间F-XY域预测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三维频率空间F-XYZ域预测去噪方法。其基本假设仍然是F-XYZ域的地震数据中有较信号具有可预测性,而随机噪声无此特性,该方法首先把地震数据变换到F-XYZ域,利用最小平方原理求取预测算子;然后将此预测算子应用到地震数据中,实现压制随机噪声的目的,最后把地震数据变换于时空域得到最终结果。理论模型试算与实际资料处理均表面,三维频率空间F-XYZ域预测去 相似文献
7.
K-L变换是一种有效的地震去噪方法,但对于信号弱、信噪比较低的微地震资料,传统K-L变换方法去噪效果较差。为此,提出基于K-L变换的微地震资料去噪方法。首先利用单道微地震记录求取协方差矩阵,然后对协方差矩阵进行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通过分析,选取适当的特征值所对应的新分量进行矩阵的重构,最后通过K-L反变换得到去除噪声、有效信号突出的重构信号。该方法应用于四川某地区微地震资料的去噪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一种使用最小熵准则重建反射系数谱的算法。文中,将该算法与传统的最小熵反褶积、线性程序方法和自回归方法作了比较。MED方法是通过使地震道反褶积线性算子系数的熵模是最大来实现的。比较起来,本文描述的方法是使反射系数序列谱的缺失频率的模最大。 相似文献
9.
10.
地震信号去噪的最优小波基选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波技术进行地震信号去噪处理的效果与最优小波基的选取有关。本文在剖析地震信号特点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讨论小波基选取准则,再从实验角度进行对比选择,提出在进行小波分解和重构时应分别选择不同的小波基函数,以保证重构信号的精确度,增强对地震信号的处理能力。此方法改变了以往分解与重构处理时均采用同一小波基函数的做法。文中最终选择适合于地震信号去噪处理的bior2.4小波基。对实际资料处理效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应用bior2.4小波基处理地震数据,不仅去噪效果好,而且在结果数据中能提取地震信号的有效低频和高频成分,拓宽了地震信号有效频带,并同时提高了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
f-x域算子外推去噪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f-x域预测滤波法噪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f-x域算子外推去噪技术。f-x域算子外推去噪技术的假设前提和数学原理与f-x域预测滤波法噪技术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它利用有效反射信号和线性干扰波的道间差及能量的差异,以及有效信号同相轴的所有频率成分具相同时差的假设条件,运用信噪比较高的中频段频率成分外推来求取高,低频带的预测算子。 相似文献
12.
针对 f-x 域预测技术的局限性和实际地下构造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了 f-x 域预测与二维滤波并用的办法,使反射信号畸变尽可能小。考虑到 f-x 域预测技术对随机干扰的压制程度不太理想,本文根据信号的可预测性和随机干扰的不可预测性,应用信噪比的模对预测值作自适应加权处理,提高 f-x 域预测技术压制随机干扰的能力。这两项对 f-x 域预测技术的改进在理论数据和实际地震记录上均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朱生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31(3):423-429
目前叠后随机噪声压制方法众多,但去噪效果往往过于依赖剖面信噪比本身,从而在提高剖面高频段信噪比方面发生困难,难以真正展宽输出剖面高频段有效频带。方向约束叠后噪声压制方法在高频段有效信号的估计中,用易于求取的信噪比相对较高的低频段有效信号方向来约束。这样做的结果,使高频段有效信号的估计更加准确,能更好地改善去噪效果,从而达到拓宽有效频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三维f-x,y域随机噪音衰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三维去噪方法-三维随机噪音衰减(3-D RNA)。该法假设反射波同相轴在局部为平面,因而在f-x,y域空间的所有方向上,同一频率成分的信号均具有可预测的特点,这样使可以采用多道复数最小平方原理,求出一个矩形顶测滤波算子,达到去噪的目的。通过理论试验及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这种三维去噪方法明显好于常规二维f-x域预测去噪(2-D RNA)方法。因为该法能充分利用三维信息、完整地保留构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规F-X域预测方法的效果严重依赖于原始地震数据信噪比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优势频带算子外推噪声衰减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相邻频带预测算子之间的关系,用高信噪比频带的预测算子去预测低信噪比频带的预测算子,使低信噪比频带预测算子具有可靠精度,从而保护了低信噪比频带中的有效高频信号。 相似文献
16.
17.
张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27(5):648-654
在 f-x 域,地震记录可以表示成有限个调频调幅正弦波的叠合,叠合的结果是一个连续且光滑的函数。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 n 次多项式去逼近这个函数。本文提出了一种在 f-x 域用最小平方拟合原理消除随机噪声的新方法,并证明了在噪声为自噪以及空间采样足够密的条件下,拟合结果与噪声无关,即 f-x 域最小平方拟合处理可以有效地消除记录上的随机白噪,而对有效信号的破坏甚微。由于理论上允许振幅值及同相轴形态在空间上发生变化,因而该方法不具有混波作用,是高分辨率处理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8.
提高强噪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梁传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5)
济源凹陷是华北地区最早发现油气显示的老区。由于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震噪声类型多、强度大,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严重阻碍了该区的油气勘探。为此,在该区系统地进行了地震方法研究。首先进行了精细的表层研究工作和系统的野外参数试验,并利用大量的频谱分析资料和野外工作参数设计专家系统,正确地选择地震采集参数。然后由野外试验最后确定了以强化组合法和“两高、两大” (即大井深、大组合基距,高叠加次数、高低截滤波)为特征的野外工作方法,明显提高了地震资料质量。在资料处理中,要认真作好静校正,求准叠加速度,合理利用叠前二维滤波,才能有效地消除地震噪声。通过上述措施,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获得了能用于构造解释和地震地层学解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高空间密度采样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务祥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29(3):178-182
高空间密度采样通过小道距、不组合、高覆盖的采集方式,比较精细地记录了地震波场,避免了空间假频的产生尤其是低频线性干扰,也避免了组合检波带来的高频弱小信号能量降低,为勘探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在处理方法上可以根据低频线性干扰的分布特征,合理地进行接收道组合,以减少高密度采样带来的大数据量,同时又能收到比野外组合检波更好的效果。高密度数据的无假频特征更加适合于常规二维信噪分离方法。高密度采样的高覆盖次数更有利于叠加去噪,比组合压噪更有效。通过实际资料的组合与不组合、叠前与叠后资料的对比分析,展现了高密度资料的去噪优势和高频信号的保护能力,并提出弱小高频信号的提取是高密度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讨论了VISION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用于均衡补偿高频分量的预增强滤波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研究其传输特性,并对其电路的设计特点进行了相应的描述,有关内容对量化前频谱整形均衡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