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目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稠油蒸汽吞吐高轮递减的主要因素。针对热采稠油蒸汽吞吐开发井距小,汽窜严重,油层平面和纵向动用不均衡,储量动用差等诸多问题,研究分析了多井整体吞吐技术、间歇吞吐技术、蒸汽+N2吞吐技术、技术、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等机理及现场试验。多井整体蒸汽吞吐适合处于蒸汽吞吐中后期、油藏压力较低、相邻井汽窜较严重的油藏;间歇蒸汽吞吐是改善超稠油高轮吞吐效果,降低操作成本行之有效的开采方式;随着氮气成本的降低,蒸汽+N2吞吐将成为蒸汽吞吐开采后期的重要调整措施之一;蒸汽+ CO2吞吐技术适合于外围、边远复杂区块探井试油及储量评价,或者作为不具备井网控制储量动用条件时的增产手段。  相似文献   

2.
超稠油主要采取蒸汽吞吐的开采方式,随着油田开发的推进,直井逐渐进入高轮,生产效果不断变差;采出程度高,地下亏空大的因素也导致了井间干扰日趋严重,汽窜频繁;加密水平井的生产效果不理想。通过实践得出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汽技术能够解决超稠油开发中存在的这些矛盾,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汽应用主要原理是多井整体吞吐和三元复合吞吐,应用措施后井间干扰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直井和水平井的生产效果都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改善加密区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油藏条件及直井蒸汽吞吐开采方式的制约,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开发已进入高轮递减阶段,为缓解此矛盾,开始了水平井加密井网试验,利用水平井加密原直井井网挖掘井间剩余油,以提高采收率。目前加密水平井开发规模逐渐扩大,如何改善加密水平井的蒸汽吞吐效果成为突出问题。本文以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水平井为例,研究认为井间剩余油的分布、水平段流体的流动状态、油层非均质性与汽窜和水平井段长度等因素影响了加密水平井的开采效果,利用合理优化水平井注采参数、调整注汽管柱在水平段下深、高温调剖、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直井与水平井间的多井整体蒸汽吞吐等方法改善加密水平井的蒸汽吞吐效果,进而提高超稠油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超稠油主要采取蒸汽吞吐的开采方式,随着油田开发的推进,直井逐渐进入高轮,生产效果不断变差;采出程度高,地下亏空大的因素也导致了井间干扰日趋严重,汽窜频繁;加密水平井的生产效果不理想。通过实践得出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汽技术能够解决超稠油开发中存在的这些矛盾,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汽应用主要原理是多井整体吞吐和三元复合吞吐,应用措施后井间干扰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直井和水平井的生产效果都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作为一项非常有潜力、有优势的技术,相对于直井开发,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开发效果,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通过以社84块超稠油水平井为依据,对影响水平井吞吐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水平井实施提高效果提供依据,也对同类油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超稠油油藏锦25-32-26断块于楼油层由于原油粘度高、油层薄而导致直井蒸汽吞吐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部署分支水平井并结合二氧化碳吞吐、高温降粘等配套工艺增产措施有效提高了热采周期产量,与直井相比平均周期产量由228t提高到625t,取得较好的吞吐效果.锦25-32-26块分支水平井成功经验对其它薄层稠油、超稠油油藏进一步提高吞吐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研究区块浅层常温常压薄互层油藏特点,建立研究区块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借助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模拟蒸汽吞吐井组开发过程,分析不同注采周期内油藏温度、压力波动情况,同时结合超稠油油藏产能计算公式说明加热半径对超稠油油藏产能的影响,指导内蒙地区X区块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  相似文献   

8.
针对稠油油藏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加热半径小、汽窜、底水锥进等特点,造成开采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为了加大开发效果,将N2辅助蒸汽吞吐、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等开发方式运用到稠油油藏。并取得非常明显的开发效果,同时,为超稠油提高蒸汽吞吐阶段采收率扩展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缘春风油田靠近边水的高含水超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差的情况,开展了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技术研究。微生物与油水相互作用,对于原油降黏效果明显。排6-平48和排6-平49井微生物单井吞吐矿场试验,日增油25吨,阶段增油2 727吨,开辟了高含水超稠油井冷采的新途径,已在另外两口井推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杜84兴隆台区块新井中存在的开发矛盾,开发适合的高效配套油层的蒸汽吞吐添加剂,通过注入蒸汽吞吐添加剂体系辅助蒸汽吞吐降低地层流体的渗流阻力,进一步改善新井吞吐效果,提高渗流条件下流体流动性能从而达到改善新井开发效果。改善油藏整体开发效果,为超稠油油藏的经济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油藏地质条件和水平井设计参数是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水平井的设计及应用还受到经济条件(油价)的制约。本文以D84块层状超稠油油藏为例,通过实际资料统计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及经济评价研究,确定了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此类型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的技术经济界限,并在相应区块得到成功应用,经济有效地提高了层状超稠油油藏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2.
蒸汽吞吐技术由于其适用条件广,经济效益高是目前开发稠油热采技术中应用最广泛技术。影响稠油热采开发效果因素众多,本文主要从油藏地质条件,注汽工艺参数,射孔条件三个主要面分别阐述其对超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S油藏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方法对厚层块状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转换开发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适合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发,先导试验井组已取得预期效果,预计最终采收率达到58.0%,较吞吐开发提高采收率33.2%。该项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吞吐后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春风油田薄浅层超稠油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技术利用水平井增大泄油面积,蒸汽在水平井段上部形成蒸汽腔室,实现隔热保温驱油。矿场实践证实水平井蒸汽吞吐辅助氮气、降粘剂开发薄浅层超稠油是可行的。稠油产量周期内、周期间快速递减的规律不可改变,但可以通过技术配套和加强管理减缓递减。通过开发规律研究,为指标预测、开发决策提供了依据。对于较厚油层,可以采用蒸汽吞吐辅助氮气、降粘剂开发。春风油田已建成产能65万吨/年,累产油115万吨。  相似文献   

15.
曙一区杜229块超稠油油藏1999年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1,2],其中矛盾突出典型区域是该块南部,已动用层位兴Ⅳ、Ⅴ组采出程度高,吞吐效果变差,进入蒸汽吞吐末期,接近经济极限。本课题通过对该区域开展油藏重新评价及潜力分析,坚持老油田二次开发技术路线,重选开发方式,重组井网结构,研究制定了蒸汽驱和吞吐挖潜组合的开发技术对策,充分挖掘油藏潜力[3,4]。  相似文献   

16.
多数稠油热采方案都会考虑蒸汽驱作为蒸汽吞吐后的接替技术,然而按照开发方案如期转驱的区块不多,究其原因在于已实施区块效果不理想。以C油田排601北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试验研究为例,深入分析发现,许多实施蒸汽吞吐的区块产量中也蕴含着蒸汽驱的贡献。对于浅层、高孔高渗、剩余油较为富集的多轮次蒸汽吞吐油田,蒸汽吞吐辅助蒸汽驱是较好的开发方式。相比单个试验井组,蒸汽驱规模化应用有助于摊薄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益。还要及早开展水热裂解降黏、微生物采油研究,做好蒸汽驱之后的接替。研究成果对于该油田今后应采取什么开发方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出现的吞吐轮次高、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研制了“CO2+蒸汽复合吞吐”工艺技术,在曙一区超稠油区块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措施效果显著。但在理论研究方面还较为欠缺,急需对其增产机理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用理论指导现场实施,以进一步提高措施效果。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开展CO2复合吞吐工艺技术增油机理研究,找出影响措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吞吐机理主要有三种:提高动用程度、降低原油粘度、溶解驱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单家寺单56块超稠油油藏在2001年投入开发,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逐步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最高吞吐周期达到12个,暴露出油井含水升高、井距偏大、停产井增多、井网不完善等问题,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为进一步提高蒸汽吞吐采收率,探索今后的工作方向,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超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井网加密调整优化研究,得出了井网加密的技术政策界限,使该块井网由141米×200米加密为100米×141米,经过实施,改善了开发效果,提高了超稠油油藏采收率,为同类型稠油油藏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特油公司所辖的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经多年开发,产量递减严重,近年来水平井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产量规模已达到超稠油产量的30%以上。随着水平井生产轮次的增加,水平井陆续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逐渐暴露出油井吞吐效果变差、产量递减幅度大等问题。分析认为,这一现象是由多种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解决这些交叉矛盾,研发了高轮水平井多效增产技术,该技术发挥多种药剂的协同作用,达到改善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提高周期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稠油热采注蒸汽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汽吞吐是稠油开发的有效方法,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蒸汽注入量、注汽速度、蒸汽干度、焖井时间和蒸汽吞吐周期次数等,对稠油开发以及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