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详  李哲 《新建筑》2024,(1):148-154
在风景园林由一级学科变更为专业学位的背景下,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社会学理论需求,以及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体系的现实任务。借鉴景观人类学方法,综合“空间生产论”的外部景观视角与“场所建构论”的内部景观视角,对风景园林专业社会实践的理论方法与实施途径展开研究。通过设置4个实践模块,即景观社会观察、社区场所营造、城市治理转型、乡村振兴研究,探寻一种能够在实践环节有效联结宏观与微观两种视角的专业实践方式。提出:打破“空间生产”与“场所建构”之间的内外壁垒与上下隔阂,创造一种“多相律”景观平衡、共融发展的模式,不仅是风景园林专业社会实践方法探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拓展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园林》2023,(5):78-78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社区公共空间健康、游憩与生态服务功能共轭、乡村振兴的农文旅协同途径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面向情绪调节的老龄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建设路径”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城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技术”等9项。入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明星人才计划、上海市科技专家库。在Urban Climate、Land、《中国园林》《风景园林》《现代教育技术》等国内外专业学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教学研究论文《面向初、中、高阶学习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获得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的游戏化建构与评价途径》与《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群建构与混合式教学真实性评价方法》分别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目的】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研究的内容及发展脉络,综合评析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建设的发展水平,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建设提供思路,从而促进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方法】从理论体系建构的不同视角或维度出发,归纳、比较和反思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建设的途径、思路和方法,发掘看待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相关现象的不同方式。【结果】辨别和剖析了传统体系、设计体系、空间体系、知识体系、学科体系5种理论体系的异同与关联,以及对学科理论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并剖析了学科理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论】理论体系的建构能够促进对学科内在和外在关系的思考,可视为中国风景园林学科与专业理论发展的结晶,借此把握学科理论的发展动向,并以开放式的答案与认知面对当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章明  汪洁琼 《园林》2022,(9):9-17
简述了《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史》一书的总体构架、主要内容,回顾了本学科自1952年始建以来,在学科发展、教育思想、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以学科发展和教育思想为出发点,厘清其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三位一体”为基本框架,以理想人居环境的保护创造、国际景观学科发展助力为目标,以“现代性转变与创新”为核心思想的学科发展脉络。重点围绕厘清学科发展方向与重要研究成果,从风景园林史学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体系研究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等14个方面介绍了同济风景园林教师们多年来的研究积累,涵盖诸多内容。最后,分两个阶段简要介绍了本学科教师重要工程实践与社会服务,充分体现了同济风景园林在国内本学科思想、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领域皆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玎  王越 《园林》2020,(4):52-56
在风景园林教育研究领域,从研究"怎么教"到研究"怎么学"是一次研究视角的转换。本文倡导在风景园林教育中引入质性研究的方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风景园林大学生应努力做到三点:一是优化自身学习环境,促进其建构知识和能力;二是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社会协商;三是参与实践,进行意义的建构。风景园林专业大学新生的"形象思维、艺术审美"有较大差别,部分新生出现专业学习不适应的情况,有"挫败感"和"迷茫"等本土概念。其原因在于"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好坏没有标准"和"形象思维的欠缺"等。  相似文献   

6.
慕晓东 《风景园林》2023,30(3):33-41
【目的】风景园林批评学因自身复杂的历史缘由和现实境况,在当前尚未得到系统的理论建构,亟须建立一套可供参阅和讨论的研究框架。【方法】研究拟从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主体论5个方面展开论述。【结果】1)本体论主要界定风景园林批评的定义、内容、思维、类型、步骤和功能;2)价值论主要从学科、社会、生态和文化4个维度讨论风景园林批评的价值;3)认识论在四位一体(批评、历史、理论与设计)的认知基础上,深入理解风景园林批评的理论范畴;4)方法论依托于人文主义、实证主义和设计科学3种研究和批评范式,进而尝试重构风景园林批评核心方法论(即山水之境);5)主体论介绍了批评家的职责和呈现风景园林批评的多重媒介。【结论】这份研究框架旨在推动风景园林批评学的建立和发展,以期在学科层面、教育层面、行业层面、社会层面和时代层面均发挥相应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承照 《中国园林》2006,22(5):12-15
与发达国家相比,同LA对应的中国风景园林学在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和实践论4个方面分析了风景园林学科基础理论特点,对风景园林学科体系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风景园林国际研究热点与未来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文平  陈倩  黄子秋 《风景园林》2020,27(11):75-81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人口增长与文化多元化等挑战日益严峻。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风景园林学科在应对和缓解这些挑战方面,不仅已被证明可为人类提供多种福祉服务,也积极促进了多专业合作,拓展了学科内涵。为了全面确定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主题拓展的国际现状及未来挑战,对2000—2020年间已发表的英文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未来挑战与风景园林学研究启示。研究结果揭示近20年来以英文为发表语言的风景园林研究在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绿色基础设施与建成环境、风景园林文化与社会福祉、景观绩效评估与规划管理、大数据与工具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解决食物与生态危机、塑造更加包容的人居环境、促进跨学科合作、增强务实教育等方面仍面临着较大挑战。未来风景园林学应在多尺度关联与系统性研究、多学科交叉合作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新形势,新工科的提出成为高等工程教育为应对全球形势、国内工程教育发展形势和服务国家战略而做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案.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必然要求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以培养将创新创造的设计水平与人文艺术精神并蓄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农林院校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该文针对农林院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的主要问题,从学生自主调查与研究视角分别提出了基于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引导下风景园林建筑课程的自主式学习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以感性与理性设计思维融贯为训练目标的渐进式教学范式.最后,以茶室设计教学为实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证明可推广应用到风景园林学科的其他实践课程中.  相似文献   

10.
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春兰  郑曦 《中国园林》2021,37(1):26-32
自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培养规模、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内涵清晰化、培养层次化、交叉深度化和合作协同化的学科教育发展特点。在对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概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风景园林教育面临的变化与挑战,整体水平尚存提升空间,学科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并从营造学科环境、服务社会需求、提升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风景园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