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线网络的带宽相对较窄,为了解决移动IPv6分组头标开销过大问题,本文提出了移动IPv6头标压缩算法。在无线链路上仅在数据流开始的时候发送完整的分组和选项头标,后续的IPv6分组只传送头标域中的变化部分和相对同一个流的关键标识符,在无线链路的两端压缩/解压缩分组头标。该算法有较好的容错功能,有效利用了无线带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从IPv6协议测试范围和测试方法两个方面对IPv6协议测试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从设备、网络和网站系统等3个方面探讨论了IPv6测试的规范和体系.基于近年IPv6测试领域相关成果,介绍了IPv6论坛的测试体系IPv6 Ready和IPv6 Enabled,以及全球在IPv6测试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李新建 《通信技术》2023,(12):1376-1382
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型移动IPv6移动管理(HMIPv6)的改进方法,以及一种新的网络模型,推导出MIPv6、FMIPv6、[F+H]MIPv6、HMIPv6和NPMAP-HMIPv6等不同策略各自的注册代价、数据包隧道代价、数据包发送代价、总代价和切换延时,并对各个策略进行了分析。试验和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发送代价方面和HMIPv6相近,但比其他的方法性能更好;在切换延迟方面和[F+H]MIPv6相近,但比其他的方法性能更占优。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扫描技术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整个IPv4空间完成扫描,但是这些方法都不适合庞大的IPv6网络空间。因此近年来,许多研究学者提出了各种启发式的 IPv6 地址探测算法。这些算法使用收集的 IPv6种子地址作为输入,输出最可能活跃的IPv6地址列表作为扫描目标,大大缩小了活跃地址区域的扫描范围。对这些基于种子地址的技术进行了分类、梳理和总结,然后详细分析了各个算法的优缺点,并且讨论了这些技术面临的多种挑战。从参考文献公开的IPv6数据集和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的北京节点两个来源收集了总共7 300万种子地址。通过实验,比较了4种基于种子地址的地址探测算法的命中率和时间性能。最后给出了对本领域的思考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宇  刘军  温占考  王兴伟 《通信学报》2006,27(Z1):173-176
介绍了Web托管系统、系统安全和IPv4/IPv6过渡策略等相关内容,提出了一个支持IPv4/IPv6协议的安全Web托管服务机制,并对该服务机制的实际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6.
IPv6快速路由查找算法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IPv6路由结构的特点,介绍了IPv6中的各种路由查找技术,提出了基于聚集位向量的快速路由查找算法,并对该算法和常用二分查找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地提高了查找速度,减少了对内存的消耗.  相似文献   

7.
IPv4网络到IPv6网络的过渡过程中将出现两种网络协议将共同存在。研究了一种具有分层扫描策略的蠕虫——双栈蠕虫,该蠕虫利用多播扫描策略实现本地IPv6子网内主机的检测,利用IPv4随机地址扫描发现子网外的目标主机。通过在真实网络中进行传播测试和利用仿真程序模拟双栈蠕虫在大规模网络中的传播行为,发现双栈蠕虫可以在IPv4-IPv6双栈网络中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8.
无线网络的传输速率较低、误码率较高.为了减少IPv6头标的额外开销.有必要在移动IPv6中实现头标压缩协议,描述了鲁棒性头标压缩(ROHC)协议的原理和可行性,提出了改进的分组流区分方法,并在Compaq iPAQ平台的Linux系统中实现了该协议。实验表明.新的分组流区分方法大大提高了ROHC协议在移动IPv6中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分析了研究IPv6组播技术的重要意义.然后详细分析了组播路由协议PIM-SM,并且在实验室生成IPv6环境下,对PIM-SM协议中的BSR选举、RP竞争、HelIo消息发布和数据流树切换等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协议工作正常,以其为基础实现的组播系统是正确的,符合RFC相关文档说明.  相似文献   

10.
《电信网技术》2008,(4):64-66
目前,大多数IPv6测试是在纯净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并且将重点放在IPv6的基本一致性、性能、可伸缩性和功能方面。IPv6测试的下个阶段I必须面对使用真实场景的混合IPv4/IPv6环境,以确保下一代融合网络的成功部署。思博伦通信的((IPv6测试解决方案》一文展示了思博伦通过全套IPv6一致性、性能与功能测试解决方案和专业化技术服务,帮助客户设计、部署和维护IPv6网络、服务和产品,即思博伦IPv6测试解决方案。此解决方案提供全面的IPv6一致性测试套件组合,用户可顺利执行最新的协议和标准;提供验证IPv6和TPv4运行和互动的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大规模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测试,全面考验IPv6网络和设备的容量和性能;采用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通过API或脚本工具完全自动化地执行测试。值得相关技术人员一读。  相似文献   

11.
We determine the call blocking performance of channel-allocation algorithms where every channel is available for use in every cell and where decisions are made by mobiles/portables based only on local observations. Using a novel Erlang-B approximation method, together with simula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even the simplest algorithm, the timid, compares favorably with impractical, centrally administered fixed channel alloc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n aggressive algorithm, that is, one requiring call reconfigurations, could provide a substantially reduced blocking probability. We also present some algorithms which take major steps toward achieving the excellent blocking performance of the hypothetical aggressive algorithm but ha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timid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2.
张超  刘峥  赵伟 《电子科技》2011,24(1):102-105,108
针对重构文件的大小、动态容错时隙的长短、实现的复杂性、模块间通信方式、冗余资源的比例与布局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基于算法和资源多级分块的解决方法,阐述了新方法的性能,及其具有的高灵活性高、粒度等参数可选择、重构布线可靠性高、系统工作频率有保障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Network‐on‐chip (NoC) is an emerging design paradigm intended to cope with future systems‐on‐chips (SoCs) containing numerous built‐in cores. Since NoCs have some outstanding features regarding design complexity, timing, scalability, power dissipation and so on, widespread interest in this novel paradigm is likely to grow. The test strategy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practic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NoC‐based SoCs. Among the existing test issues for NoC‐based SoCs, test access mechanism architecture and test scheduling particularly dominate the overall test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efficient NoC‐based SoC test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a rectangle packing approach used for current SoC tests. In order to adopt the rectangle packing solution, we designed specific methods and configurations for testing NoC‐based SoCs, such as test packet routing, test pattern generation, and absorption. Furthermore, we extended and improve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using multiple test clocks. Experimental results using some ITC’02 benchmark circui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reduce the overall test time by up to 55%, and 20% on averag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works. In addition, the computation time of the algorithm is less than one second in most cases. Consequently, we expect the proposed scheduling algorithm to be a promising and competitive method for testing NoC‐based SoCs.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基于 ARG( Attributed Relation Graph)模型匹配算法的人脸图象的特征定位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地完成眼、口、眉的自动定位。基于人脸生理特征我们建立人脸图象的ARG模型对人脸图象进行了精确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本义采用了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并行处理进行ARG模型匹配,通过能量函数极小化得到全局最优的特征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有效、稳定、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letter, a new method for decoding turbo-like codes is proposed to simplify the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Log-MAP algorithm. In our method, the multivariable Jacobian logarithm in Log-MAP algorithm is actually concatenated by recursive 1D Jacobian logarithm units. Two new approximations of Log-MAP algorithm based on these 1D units are then presented, which have good approximated accuracy and is simple for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We further suggest a novel decoding scheme that its complexity is near the Max-Log-MAP while the performance is close to the Log-MAP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6.
TD-SCDMA系统中基于上行参数的下行波束赋形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TD-SCDMA系统中,我们在基站发送端进行波束赋形来提高下行链路的性能。以最优准则-最大信干噪比特征分解算法为例,我们分析基于上行参数进行下行赋形的基本原理,模拟了不同环境下赋形算法的性能,并与全向情况进行比较,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吴晓军  李功清 《电子学报》2012,40(8):1509-1514
基于纹理的图像修复算法对于修复破损区域比较大的图像效果较好,但该算法对于含有结构信息的图像修复效果很差.通过新的优先项的计算、平均值补偿及增加惩罚项提高传统的基于样本的图像修复算法的修复效果,结合图像中常出现的直线和曲线结构特征,提出了基于样本和结构信息的大范围图像修复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易于实现,修复结果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访问控制是信息安全的一种重要技术,目前的主要方法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但在管理和安全性方面存在不足。在ABE算法发展史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ABE算法的访问控制模型,模型将RBAC中的角色用一组可描述的属性标识。然后具体实现了基于CP-ABE算法的访问控制方法,从算法复杂度、安全性、函数实现等方面分析其性能,给出了相关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这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能有效抵抗联合攻击,体现了良好的安全性。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几种算法优化方案,旨在设计出更高效安全的访问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川  苏健  刘克雄  韩雨  赵红军 《电子学报》2018,46(11):2671-2678
多标签碰撞问题严重影响射频识别系统的性能.基于查询树的防碰撞算法作为一种确定性算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射频识别场景中.本文分析了主流查询树防碰撞算法的性能与不足,并基于查询树方法提出了一种时间有效的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基于传统查询树识别模型,实施了一种双查询前缀匹配方法,可以消除传统查询树方法中的空闲时隙.此外,提出的算法可以充分利用碰撞时隙来提高识别效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现有的查询树防碰撞算法.  相似文献   

20.
韩东升  杨维  谢映海 《电子学报》2015,43(4):730-73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排列法和旋转法联合生成的酉空时星座图设计新方法,该方法可为酉空时信号提供性能较好的星座图.同时,针对这种联合星座图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分类解调算法,该算法可以以很低的错误概率识别出发射信号的类型,从而通过分类来缩小最大似然原则下的星座点搜索范围,在提高误码率性能的同时也降低了复杂度.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表明,与一些单一方法生成的星座图相比,本文所提出新型联合星座图在误比特率性能和解调算法复杂度上都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