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直线电动机高速进给单元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满足超高速加工的要求,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直线电动机伺服驱动进给方式。文章结合我校自行研制的GD-3型高速直线电动机进给单元,介绍了在设计直线电动机高速进给单元时直线电动机参数的计算和进给单元结构布局的选择,并确定了直线电动机的防磁和散热问题、工作台和导轨等部件的设计以及直线电动机控制系统等有关问题。研究表明,直线电动机在高速数控机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5.
6.
曹玉华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4,33(6):109-111,116
分析了直线电动机用于机床进给系统的结构特点,针对非圆截面加工的特殊要求,设计了用于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直线电动机驱动部件。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直线电机进给伺服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线电机是20世纪末期出现的新型驱动元件,被称为“直接传动” 或“无间隙传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编者特约清华大学王先逵教授为广大读者介绍这方面的情况。王教授和陈定积先生在本文中详细阐述了直线电机的原理、构造、直线电机的特点以及直线电机进给伺服系统的结构,以飨读者。在此向王先逵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手动泵密封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获得直线往复运动过程中的密封性能。基于ANSYS Workbench仿真平台,以接触压力和剪应力为密封失效判定依据,研究预密封过程中剪应力分布规律,分析工作过程中压缩率、流体压力、配合间隙、摩擦系数、材料硬度对密封性能影响,讨论磨损和热变形对失效形式的激励作用。结果表明:预密封过程中,密封圈在高压缩率时从内部出现断裂失效的概率较大;工作状态下,密封圈接触压力呈非对称分布,在高流体压力、大配合间隙、高摩擦系数及低材料硬度时导致间隙挤出,密封圈从挤出部分表面断裂失效;磨损增大泄漏失效风险,热变形增大剪切失效风险,高温增大油膜泄漏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数控机床旋转电机+滚珠丝杆进给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精度低、效率低等缺点,设计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直线电机伺服进给控制系统,重点分析了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及其控制策略,完成了控制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和软件程序流程的设计。采用电流前馈控制算法,实现对直线电机电流的精确解耦,在传统PID算法中加入模糊控制,实现对电机速度和位置的准确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并进行现场调试和功能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有效提高数控机床进给速度及定位精度,并且结构简单以及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气动控制多缸往复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的电气一气动控制多缸往复系统的设计过程,其过程包括程序分析,以X-D图法设计动作程序,利用X-D图求出各个动作的执行信号,绘制各种原理图等。实践证明,该装置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直线电机微进给机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进给机构的频响和行程量对矛盾,介绍了一种高频响大行程的微进给机构,其关键部件为自行研制的直流直线电机,介绍直线电机的结构,给出了它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简化,在此基础上,进行 微查给机构闭环特生分析及控制器综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微进给机构同时具有频响高、行程大和精度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直线驱动磁悬浮进给机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了传统机械进给机构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集磁悬浮和线性驱动技术为一体的精密进给平台机构,此机构采用直线同步电机对悬浮的平台机构提供驱动力。这种驱动方式避免了传统驱动方式造成的摩擦、弹性变形、滞后和非线性误差,实现了平台进给机构在水平和垂直两方向的无接触支撑和导向。针对磁悬浮平台进给机构设计了直线同步电机的结构,并对直线电机产生的磁力进行分析计算。直线驱动技术在磁悬浮平台进给机构中的应用使进给系统具有响应快速、刚度高以及定位精确的特点,能够满足微电子设备高精度、高效率和超洁净加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新型气液缸和用廉价开关阀实现PCM控制的气液伺服系统。采用气液连动控制,充分发挥液压与气动各自的优点,大大提高了位置控制精度,改进了气动伺服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