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象新区,作为南宁市重点开发建设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其建设情况一直受到关注。3月9日,从南宁市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获悉,今年,新区将重点建设“九路五区二馆二中心”,路网建设全面铺开,南宁艺术博物馆等一批新标志性建筑也将开工,而广西体育中心将在11月30日前完成主体育场建设。  相似文献   

2.
五象新区,作为南宁市重点开发建设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其建设情况一直受到关注。3月9日,从南宁市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获悉,今年,新区将重点建设“九路五区二馆二中心”,路网建设全面铺开,南宁艺术博物馆等一批新标志性建筑也将开工,而广西体育中心将在11月30日前完成主体育场建设。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现城镇旧区与新区在功能上的承接与过渡?面对“千城一面”的窘境,如何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新区空间环境?本文结合规划实例,从分析城镇空间形象角度出发,提出延续历史文脉,创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以此来解决目前新区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当前广场建设存在问题作初浅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总体布局、功能多样化、场所感以及多景观、多层次的环境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江阴市市政广场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设历来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远早于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并影响城市的发展。而在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在对于科学性、技术性、政策性、法规性等方方面面的关注以外,艺术性也一直是渗透在城市规划理念及建设实践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快速城市化的展开,通过具有公共性的艺术手段、艺术作品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密切结合,也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钱才云  周扬 《规划师》2006,22(5):53-55
合肥汽车综合服务中心规划运用系统论,从城市层面和区段层面考虑,构建人车共存与人车分流相结合的交通系统,设置贯穿南北的生态水系和南北中心广场,加强整体的联系;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复合式廊道概念,强调"细胞生长"概念,力图营造"生态化、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7.
“数字与城市空间”课程作为一年级专业技能基础与二年级规划思维训练两大教学阶段衔接的环节,起到引导学生由基本的技能基础训练开始进入对于“城市”、“城市规划”认知思维训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引言INTRODUCTION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始,很多亚洲城市就争相打造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城市形象。许多亚洲城市的市中心根据占据主流位置的由勒·柯布西耶提出的"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模型进行了快速发展。这个理念包含一系列超级街区,有坐落于绿色空间中的摩天大厦,  相似文献   

9.
胡玎  王越 《园林》2020,(1):39-44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可以提升市民和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品质。本文在城乡特色文化空间理论框架下,将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总结为三个层次:展示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建设引导性体验线路、提供专线体验的交通设施和导览服务。同时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本文提议以杨浦图书馆新馆和江湾体育场为源空间,绿瓦大楼等为拓展空间,形成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并由道路和滨水带组成环形体验线路,旨在为上海杨浦区连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记忆作为一种无形载体,具有积淀、传播、发展的作用。城市作为集体记忆的载体不仅储存着居民的共同记忆,同时反映着城市变迁、历史风貌、地域文化。近年来,现代化建设浪潮强势,城市记忆断层问题日益严峻,处理好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与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的关系成为每个建设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河北省邢台市是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近年来大兴古城更新复兴计划规划,重塑历史名片,提升城市品质。本文以邢台顺德路公共立体停车场为例,依据"城市记忆"理论,集合数字媒体,初步探讨其与城市老城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建筑城市文化"建筑城市文化"涵盖了多重意义。"建筑"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动词,建筑城市文化是一个直接的创造行为,这一过程会令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如果把"建筑城市文化"理解为三个单词的组合,那么"建筑"、"城市"和"文化"都是建筑规划的最基本要素,引起不断的调查和解读。OMA亚洲是个设计平台,旨在把"建筑城市文化"解读成一系列设计策略和知识,应用于亚洲及亚洲以外地区的城市建筑与规划。  相似文献   

12.
汪芳  严琳  朱震峻 《华中建筑》2009,27(6):133-138
空间形态与功能更新均是城市历史地段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该文旨在探讨空间形态与功能更新间的对应关系,并对基于功能更新的整体空间形态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根据案例地无锡惠山古街的地域环境和特定条件,从功能定位、目标市场以及业态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摸索出贯穿整个规划地段的“苑、院、坊”空间形态模式序列。  相似文献   

13.
顾孟潮 《建筑与环境》2009,3(6):124-125
读了刊于2009年5期《建筑与环境》(180-183页)你们的文章“城市亚文化空间环境营造”学到很多东西,感谢你们对建筑文化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诸如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发生。灾后重建过程既是灾害应对中的必备环节,也是国家层面的政治任务,汶川地震后"三年重建,两年完成"的灾后重建,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城市建设角度都是非常成功的,然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在一定层面上成功的背后突显出"文化堕距"(culture lag)现象。本文针对灾后重建中灾民心理空间重构过程以及生活惯性重构过程进行研究,两个重构过程即为所存在"文化堕距"现象的弥合过程,以笔者在汶川地震灾区,包括新北川县城、都江堰市等地进行的实地调研所获取的一手信息为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