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现象学的视角对其进行认知和解读。在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的设计中,通过建筑形体的布局,场地的编织来适应和控制这片新的场地;以简明清晰的几何逻辑定位建筑在场地中的角色关系,并成就建筑的个性化呈现;利用自然光影强化建筑的空间秩序,实现使用者对建筑本身的诗意空间体验。探讨在当下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筑师如何坚守自己的建筑创作理念,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作品中保持一贯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2.
张兴国  袁晓菊 《新建筑》2023,(4):107-112
地理环境与移民环境的相互交融,构筑起巴蜀地域多元融合、包容开放的文化地理环境,促成传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交流融会。首先,针对复杂山地条件,总结巴蜀山地传统建筑营建中以经济实用的技术策略向自然争取空间,打破常规以营造富有创新变化空间的营造手段;其次,归纳巧妙利用山地地形,将场地改造融入建筑空间艺术,为建筑和环境增添气势的巴蜀山地传统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最后,在分析巴蜀山地传统建筑与环境相适应的营建理念和方法基础上,通过实践项目探索该环境观影响下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山地建筑设计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荷兰建筑师维尔·阿雷兹设计的乌德勒支大学图书馆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建筑场地环境、内部空间和表皮、材质等方面的图解分析,力图展示建筑师独特的场地嵌入和建筑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任彦洁  倪琪 《华中建筑》2007,25(11):48-50
LOFT49作为杭派创意产业园的代表,在杭州家喻户晓.LOFT49创意产业园中运用了传承场地文脉、艺术及生态的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对旧工业场地进行了保护与再利用.LOFT49的景观具有特殊性,自发性的景观设计、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结合、不可缺少的工业元素以及独特的标示小品为其增色不少.LOFT49将为杭州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项工程位于长春市繁华路段,总面积1150m^2,其经营方向为化妆品展示、休闲交谈和瑜珈美体。在设计理念上试图用最简洁的姿态回到起点,以获得建筑本体,使室内空间与建筑紧密相联。并通过光产生空间秩序。围绕这一理念,并结合行业特点进行空间分析,空间的高低错落形成不同功能划分,光通过不同的材质产生不同特性及表情,为空间提供一种秩序。引用园林方盒走廊的透窗,  相似文献   

6.
《百年建筑》2007,(7):94-95
礼拜堂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一个具有强烈城市文脉的地方。礼拜堂通过其独特个性和对周围环境的整合展示其功能内涵。长方形的建筑布局也使整个场地在空间上显得非常统一。横跨斜坡车道上方的桥梁被设计成一个小小的城市广场,礼拜堂的入口正对着广场,这样的安排把斜坡车道对场地的干扰减到了最小。  相似文献   

7.
品鉴·手记     
<正>在对场地环境、使用功能及业主诉求进行充分分析、理性思索的基础上,将场地深层结构、表层环境与建筑通过折起的地面连接为一个整体。建筑立面使用黑色石材与金属百叶,通过景观与建筑的分层叠合,清晰地表达了"地上的石油"的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办公楼竖向分层的局限,通过绿草坡地将场地环境有机地引入到二层办公空间,并在建筑内部创造出了一个拥有共享内院、虚实结合的空间;建筑从内到外,摒弃多余的装饰,建筑立面与材料是使用功能与场地环境共同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昌某住宅项目的场地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设计进行实例展示,对场地雨水实施径流总量控制,场地设计连同景观设计,结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实现住宅项目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的目标,满足绿色建筑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9.
刘旺  付予  李晨曦 《居业》2023,(4):91-93
保护红色文化建筑遗存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建筑空间,解决室内空间装饰陈旧化、交通空间空洞化、展示空间传统化问题为目的。着重探讨了“红色”建筑空间利用中如何融合科技、艺术与文化的多元化,并总结其在建筑空间利用中的新模式。将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提高空间的体验性,通过现代审美观念提升空间的艺术性,通过红色文化元素增加空间的装饰性。运用科技-艺术-文化的多元化对“红色”建筑空间的利用模式与利用最大化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并提高了文化传承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万寿岩三钢石灰石破碎厂区改造设计的研究,探索有机共生理念在工业遗址改造中的运用。通过分析自然环境、景观营造与建筑的有机共生,既有厂房与新建建筑的有机共生,新旧建筑内外空间的有机共生,从而在满足新的功能基础上建立与场地融合、改造后工业厂区与周边场地形成整体环境且能留住历史记忆感的有机共生体。  相似文献   

11.
郑灵飞 《规划师》2011,27(4):69-72,89
展览策划是对整个展示活动的总体规划,是对展览构思、设计、布展制作、维护、更新等各个展示环节的总体协调,是规划展览馆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与展馆建设流程相对应,展览策划可分为编制策展大纲、展示空间设计阶段的布展策划和策展内容深化三个阶段.策展大纲构建展馆的基本构架,展示空间设计创造展馆亮点,策展内容深化充实展馆内涵.  相似文献   

12.
运用UWB室内定位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在展厅中的观展者的移动行为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工作,通过三种不同布展模式获取不同空间形制下的观展者的行为偏好,为展览建筑空间中的以行为为标准的精细化、定量化研究与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在小型展览馆内,展台与展板的有效集中布置有利于提升区域内的吸引力,同时在展览空间中营造一定的围合感以及强调中心要素、减少开口规模、变换开口方式等都具有提升展览空间人群滞留度的作用,但是在小尺度的空间中布置过于复杂的展板易形成无效的路径引导,从而造成负面影响。在运用室内行为数据分析展览空间内部参观行为方面有一定意义,是通过行为分析技术应用于室内优化策略的一次系统化尝试。  相似文献   

13.
刘佳凝 《中外建筑》2014,(6):114-115
展览空间是联系参观者与其行为的媒介,它会对参观者体验展品的感官造成直观影响,为展品的展示营造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因其独特的室内空间设计,巧妙的配合了“汽车”这一特殊的展陈主题,吸引了无数慕名前来参观的人们,并深受各方参观者们的喜爱。本文将以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为案例对展览空间的室内设计做详细的分析,探讨以展品为主导的室内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与技术日渐臻熟,多媒体技术与展示新元素和空间的整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日电影《A—VATAR》的热映,更激起了人们对于展示新技术的思考与追捧。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上海若干地标性建筑进行漫游观察与总结,试图探讨在艺术化展览中的展示新元素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配合方法,围绕“展示新元素、创新多媒体、空间互动整合”的概念探索展示设计的新途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娟 《中国建材科技》2014,23(4):104-105
随着我国展示材料的不断变化与升级,展示空间的表达方式和手法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展示空间中所用的传统材料的现状分析,结合国外展示设计中的绿色材料运用,提出材料的合理化运用方法来促进我国展示空间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筹建中国园林博物馆为契机,通过文献检索和博物馆实地调研对博物馆展陈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中国园林博物馆展陈体系和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形成了包括室内展陈、室内展园、室外展区为一体的展陈新模式,并研发了园林体验式4D影院、城市绿地数字沙盘等互动式多媒体展陈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张维 《南方建筑》2017,(5):20-23
文章对会展展厅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继而从提升空间效能、提升经济收益、提升用户体验、降低建筑能耗4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思路,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阐述。文章提出前期策划要与工程使用后评估结合起来,推进会展建筑的综合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8.
观展路径设计是博览建筑设计的核心,本文通过回顾博览建筑、寻路和计算机行为模型三个领域的相关文献,以寻路理论为基础,综述研究了博览建筑观展路径诱导因素。首先,建立了观展路径研究系统;其次,综述了观展路径影响因素诱导性能的相关研究,包括三个部分:(1)观展路径诱导因素(2)观展行为策略(3)观展路径选择计算机模型;最后,讨论空间因素对观展路径选择的影响。认为:在众多观展路径诱导因素中,空间因素应优于其它因素,在设计之初即引起重视。另外,需要进一步研究局部建筑线索计算机模型,用于评估和优化博览建筑观展路径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吴浪 《山西建筑》2014,(6):17-18
从建筑空间动态性的角度,阐述了博览建筑展示空间的特征及发展状况,探讨了动态性博览建筑展示空间的导向性特点,并对其教育及信息传播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以期满足当代博览建筑展示空间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该文探讨了巴黎吉美博物馆以印度、中国佛教造像等展品为主题的空间设计。围绕展品而展开的空间类型、内容编排、陈列设计、组织与评价等,研究佛教艺术展品对博物馆室内的影响,对室内场所精神表达和类型设计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