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滇盐是云南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作为商品,它参与了云南商品经济活动,并在一些较为出名的盐产地以商品交换的方式影响了小型工商市镇的发生和发展。而盐道的开通与修复,无疑有利于商品的流通。至于盐币,则是构成云南货币经济的原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井盐生产地,但直至明代云南盐业生产才有较大发展。然而,元代以前滇盐生产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井盐主产区如今安宁、云龙、景谷等地形成较低层次的经济中心,交纳食盐是元代以前统治者对盐产区人民的主要剥削方式。盐利在南诏、唐中央政府与吐蕃三方矛盾斗争中起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代滇粤“铜盐互易”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滇粤“铜盐互易”是一近乎“以货易货”的贸易形式。本文考察了其起讫时间、承运交收方式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形成之基本原因等问题,纠正了前人关于“铜盐互易”的某些错误描述,同时提示了这一现象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经济及其发展道路的可能意蕴。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不产盐,但历史上贵州食盐销售市场的分配却长期是一个争执不休的问题。清代川盐、淮盐、滇盐、粤盐相继进入贵州市场,销售区域此消彼长,构成了清代贵州食盐市场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变。这既受清代盐业政策的影响,也与贵州的地理、交通状况以及盐价有关。探讨清代贵州盐业市场分配格局的演变,有助于深刻理解清代贵州盐政。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广东海盐产地的分布经历了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的沿海地区转移的过程。清代前期,广东东部的惠州府、潮州府和广东西部的高州府等沿海地区形成盐产地的新中心,康熙朝的官帑收盐改革促使这一格局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甭代灶户与场商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于明代后期盐政改革的基础上,清朝政府依然实行盐业的封建主义计划性管理。只是对盐业经济活动的所谓“督饬”,已由过去对产运销之全方位控制转向以地贩运方面的重点控制,正哪时人所讲的,疏于制造而这地运销。后来由于无法解决高度垄断的官商专卖制与市场价值规律之间日积月累的矛盾,清代盐政又最终陷难以自拔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7.
云南以食盐为实物货币的历史自唐代以来一直延续至近代。以盐为币的历史,其下限虽比贝币漫长,但它始终发生于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的局部地区,并非全省性市场上充当商品的媒介。而云南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与食盐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这两点无疑是盐币长期流通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清代滇盐课税基本呈上升趋势。其课率的变动从初期的杂乱无章发展到后来的法规化和划一化。清前中期的课额基本能够较为正确地反映产销一致的关系,但是进入清末以后,课额的增长反映的基本上是销盐量而非产量。重课率和名目繁多的各种杂税致使盐价一直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9.
盐业市场是传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盐区划分、盐的流通和盐业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对清代河南的盐业市场进行考察,并借以与河南传统的粮食市场进行比较。本文认为,从整体上看,由于受到引岸制度的严格控制,河南的食盐运销网络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具体而言,食盐的流通网络受盐业运销制度的影响较大,不同盐区受不同盐业运销制度的制约,其具体的食盐流通网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河东盐运销政策——清代河东盐的贸易问题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政府非常重视盐业政策的落实,强化市场管理,推行官督商销制度,以保证民食,增加国课。为此,清政府严格实行盐引制和引岸制。河东盐运销政策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清代食盐有官督商销、官运商销、官运官销、商运商销、商运民销、民运民销、官督民销等多种方式。清代前期以官督商销为主流,其他为辅助。但即使是官督商销,各盐区也有所不同,前后也多有变化。晚清的运销体制变化更大。在晚清的运销变制中,以四川为代表的官运商销和以东北为代表的官运官销值得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2.
从所见史料看,清代淮盐在江广口岸的价格增长情况,可分三个阶段。其第一阶段在乾隆朝以前,增速比较平缓;从康熙三十至乾隆六年(1691—1741),年均增长指数(以盐斤重量为基础统计,下同),为0.926%。第二阶段在乾隆朝,增速较快,并于乾隆晚期增至最大值;从乾隆六至五十四年(1741—1789),年均增长指数为2.1858%。第三阶段则在乾隆晚期以后,从微观看,价格虽有变动,特殊情况下甚至高于乾隆晚期,但随之又回落,并从宏观看,该阶段盐价已处“饱和状态”,无法再涨,故从乾隆五十四至同治四年(1789—1865),该阶段增长幅度和年均增长指数均可认为0。  相似文献   

13.
私盐的活跃,与官盐分销状况合理与否密切相关。清中叶,江西中、南部地区吉、建、赣、南、宁四府一州主要以行销粤、淮盐为主,但闽私、浙私的侵灌却非常活跃,究其原因,是由于受地理因素及不合理分销状况的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清中叶,两淮盐区流通领域的私盐异常活跃,这些私盐的贩卖主体主要为肩挑背负之民、船户水手和流民等基层民众。本文通过大量的个案,分析了上述基层民众贩卖私盐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影响与危害性等。  相似文献   

15.
不合理的划界行盐制的确立是清代江西官盐运输途径形成的主要原因。运输网络的形成导致了官盐运输途径的僵化和流通方式的不合理性,正是官盐这种僵化的运输途径和不合理的流通方式,促使了清中叶江西地区私盐的盛行。与官盐相比,私盐因其独特的运输途径和流通方式,而对官盐流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冲击。  相似文献   

16.
明代广盐销售区域之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按明代盐法,各产地自有销地,广盐却长期在两淮行盐区销售。嘉靖时期,两淮方面要求改正这一特殊现象,而当地官员则持不可,遂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明代盐制的缺陷,并反映了明代广盐的状况,值得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清代盐法的公法问题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行政法史的角度挖掘清代盐政中的一些公法问题.通过分析"盐引"和"盐票"的法律性质,笔者将其界定为带有行政许可性质的营业权先前完税许可.而清代的盐官管理制度、盐课考成与引票核销制度,对我国当今的盐业专营制度改革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清朝河东盐池的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东盐池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古老的盐湖,湖中所产食盐乃是周围地方历代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历代封建政府重点控制的特殊物品。盐池的经营与管理,至为重要,事关国计民生。为了保证和加强国家财政税收,清朝政府和历代统治者一样,严格控制河东盐,实行专卖制度。同时为了多产食盐、多收盐税,而又相应地调整和改变了以前的生产方式,采用"官督商办"的手段管理盐池,维持食盐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