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文简述了世界遗产保护从欧美启蒙,到遗产保护国际化,最后到世界遗产保护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对世界遗产保护在保护组织与登录流程、保护理念与保护方法、保护内容与遗产类型、文化旅游与展示利用等方面的发展和成果做了全面的梳理总结,并对世界遗产保护组织体系、世界遗产登录流程和现行世界遗产保护类型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2.
杨晨  陈徵羽 《风景园林》2023,30(10):96-102
【目的】在《世界遗产公约》颁布51周年之际,识别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点议题,梳理自然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践脉络,分析数字化保护的国际动向,解读数字化转型为世界遗产体系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方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图书馆和世界遗产咨询机构数字档案等资源进行系统解析和知识图谱构建。【结果】识别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发展阶段和重点议题,归纳总结了以世界遗产记录与档案、监测与管理、阐释与展示、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等四大技术主题、12类技术方法和62个技术工具为核心的数字化保护技术体系。【结论】提出景观遗产数字技术集成与创新、遗产保护数据标准、数字行动规范、数字化可持续能力建设等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为中国深入开展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文化景观的学术观点引入世界遗产以来,人们对世界遗产中的人地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由于世界遗产原有的分类体系中自然与人文要素间相互割裂的缺陷,导致文化景观与世界遗产其他类别间的关系以及文化景观各亚类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厘清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相互关系,反而使自身又陷入自然与人文的分野之中,使得世界遗产的分类体系显得更加混沌,进而将人们对文化景观的认识引向误区。从文化景观的学术视角出发,阐明了其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过程,论述了世界遗产现行分类体系的不合理性,指出只有更好地吸收文化景观的学术内涵,才能加强对遗产资源的有效识别、准确认知、科学保护和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2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的第40周年,也是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走过的第27年。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也面临艰巨的挑战。回顾了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历程,将其初步划分为起步、演进和深化3个阶段进行分析;其后从法律法规、管理体系、管理规划、科学研究和地方发展等几个方面对自然与混合遗产保护管理的经验与挑战进行了论述;最后,结合国际趋势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事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张敏  韩锋 《城市建筑》2014,(24):184-184
都江堰世界遗产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作为方法论,以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为视角,将涵盖整个都江堰城乡完整的农田系统和水利系统纳入研究范畴,重新识别都江堰世界遗产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世界遗产价值认知,以探索城乡历史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世界遗产事业和中国保护地体系的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分析了世界遗产保护制度与中国本土化保护体系的关系,基于对中国风景名胜区制度的探讨,从价值认知、威胁因素、体制构建3个方面分析了世界遗产保护制度本土化的问题与挑战。秉承了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平台这一宗旨的世界遗产事业是一项政府主导的公益事业,中国的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工作需要结合中国特有的国情与中国保护地体系的自身状况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世界遗产分类体系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名胜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峰  邓浩 《中国园林》2009,25(12):1-6
以中国风景名胜事业发展历程的典型事件和理论为例,简述中国当代学者对中国风景名胜区这类遗产的价值特征认知与把握,指出中国风景名胜区体系在保护和管理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同时,也阐明了世界遗产分类标准取决于对世界遗产本底价值的认知,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世界遗产的申报不是机械地套用既有遗产的分类标准,该工作的核心在于对遗产地本底价值的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文章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对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的挑战,阐述了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对农场型现代化企业低碳化发展的意义,总结低碳经济观下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内容,分析低碳经济观下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模式,并点明其选择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1987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中国申报的明清皇家宫殿(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等6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在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后第一次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且取得成功。30年后的2017年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和可可西里双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们成为拥有了52个项目(居世界总量第二)的遗产大国。最为可贵的是,中国从一个不熟悉世界遗产保护规则,需要其他国家在遗产保护方面给予援助的国家,发展成为熟练运用世界遗产相关规则并将其方法与经验应用于国内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之  相似文献   

10.
都江堰世界遗产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作为方法论,以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为视角,将涵盖整个都江堰城乡完整的农田系统和水利系统纳入研究范畴,重新识别都江堰世界遗产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世界遗产价值认知,以探索城乡历史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朱蓉  吴尧 《工业建筑》2014,(9):37-39
世界工业遗产地作为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其保护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国际性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通过对英国新拉纳克世界工业遗产地开发的代表性实例分析,从整体性设计理念的角度,分析探讨世界工业遗产地保护与管理的发展方式,以及对于达成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整体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我国世界工业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较为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文化、文化资源定义的基础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做了新的界定。该文认为:文化遗产包括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两个子系统。而文化资源则包括文化基因、文化载体、文化环境、文化市场。本定义的原创点在于突出了文化遗产的信息性和经济性两大本质属性。同时,自觉地运用基因理论来研究文化遗产,兼顾有形文化载体和无形文化载体两个层次也是此定义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旅游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范凌云  郑皓 《规划师》2003,19(6):26-28,55
文化与自然遗产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好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在弘扬世界遗产价值、为遗产地保护筹集资金的同时也给其保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存在遗产地过度人工化、城市化和商业化倾向,以及居民背离原有生活方式的司题。建议减轻世界遗产地旅游压力:加强国家对世界遗产的直接管理;加快有关法律制定进程;做好世界遗产地的规划工作;加强公众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Stockaded villages of the Qiang nationality that are made up of watchtowers and watch-hous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cultural heritage. The earliest documentary records of its blockhouse-styled construction can be found in Biography of the Ethnic Minority Groups in Southwest China of History of Eastern Han. In 2006, watchtowers and stockaded villages of the Qiang nationality was placed in the preparatory declaration list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and became a minorit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that is of potential value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hich happened on May 12th, 2008, caused severe damage to settlements of the Qiang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 River, including the “Tangping Qiang village,” which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Qiang stockaded villages. In conserving this important architectural heritage, we observe the idea “everything for heritage value”. We discuss and draw up a series of salvage conserv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research for antiseimatic key technology during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period of Tibetan and Qiang settlement engineering projects, including six engineering principles on priority of structure rescue, heritage value, former address maintenance, traditional way of use, protection against and mitiga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and spot cleaning and separating. We draw up three rules in engineering strategy, namely: (1) we should follow ultimate orientation of heritage value protection in rescue,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 (2) degrees of priority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disaster and residential situations of stockaded villages and; (3) we should keep local smiths and conventional art as the base, and modern technology as a supplement in rescue,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5.
Taking the case of Qufu(birthplace of Confucius), China,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and a Chinese living historic city,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issues of culture heritage assessment and the planning of urban conservation,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related issues to generate guidance for selecting appropriate methodologies(strategies) and principles(tools/planning/tasks/action) to assess cultural heritage values and cultural signifi cance in the Asian living historic city context as part of an integrated culture-oriented development planning. The author calls for the necessity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realize such development planning,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researchers and specialists from interdisciplinary areas: city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housing, territory studies, tourism,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history, sociology, economy, archaeology, architecture, anthropology, museum studies, art/aesthetic studies, etc., for a new step in a sustainable and balanced urban policy.  相似文献   

16.
赵之枫  闫惠  张健 《华中建筑》2010,28(6):93-95
在世界遗产地旅游热的背景下,世界遗产地内传统村落快速发展,然而,其自身发展与世界遗产地保护日渐矛盾。该文以明十三陵风景名胜区"陵邑"村落为例,分析其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职能转型、空间结构与形态、发展趋势等,探讨"陵邑"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新文  刘克成 《华中建筑》2012,30(6):12-14,11
20世纪60年代通过的《威尼斯宪章》特别强调了保护遗产的历史价值。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当代世界遗产运动则更加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城市作为一种地域性的空间单元,显然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该文分析了城市文化遗产理念的特殊含义,提出城市文化遗产应该是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陈晨  杨帆 《建筑与环境》2012,(2):138-140
天津是中国北方以工业起家的代表城市之一,在今天又走在了经济开发的最前沿.其面对的众多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去留问题.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突出。在一个以创意经济为主要力量带动城市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天津能否探索出一条契合自身发展的改革创新之路,能否在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正确定位工业遗产的价值,能否寻求一条可实施的再利用之路,都是我们面对的紧迫课题。笔者就这一个论题展开探讨.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学者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深化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V)认知,依托申报世界遗产文本的编制实践,结合工业遗产、世界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和文化景观研究方法,从《世界遗产名录》的分析框架、遗产构成和适用标准3个方面重新审视和提炼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内容构架,提出由生产设施类遗迹、社会生活类遗迹、衍生关联类遗迹3类遗迹组成的遗产构成框架及新的遗产申报策略。研究认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工业“景观”,能够补充《世界遗产名录》亚太地区工业遗产的类型,且在宏大时空视野下,技术发展与社会情境相互交织,形成一系列极富特点的遗产的聚合,呈现出人与自然资源、社会治理、国家运作相融合的区域特征,是世界遗产实践领域具有较高申报潜力的新类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