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实验室合成的保护剂(WQ)应用于脱色羊绒的活性染料染色试验中,以商用保护剂(WH)作为对照,对染色后羊绒上染百分率、固色率、K/S值及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加入保护剂后,羊绒纤维上染百分率、固色率、K/S值有所下降,且随着保护剂用量的增加逐渐下降,但影响不是很大;加入保护剂后,羊绒纤维断裂强力明显提高,减轻了羊绒在染色过程中的损伤,改善了羊绒纱的可纺性和纺纱制成率。综合染色性能及强伸性能指标,自制保护剂WQ对脱色羊绒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优于商用保护剂WH。 相似文献
2.
以紫羊绒为原料,利用无磷双氧水稳定剂作为含磷稳定剂的替代物,对紫羊绒进行脱色。通过探讨稳定剂种类、稳定剂用量等单因素的影响,并选出4个主要因素硫酸亚铁用量、双氧水用量、氧化漂白pH值和柠檬酸钠用量进行正交试验,以脱色紫羊绒白度提高量和单纤维强力下降率为主要测试指标,优化紫羊绒无磷脱色工艺。结果表明,紫羊绒无磷脱色工艺:硫酸亚铁用量4.5 g/L,双氧水用量70.4 mL/L,氧化脱色pH值为9.5,柠檬酸钠用量16.9 g/L,预处理时间2.0 h,浴比1∶13;采用该工艺处理紫羊绒纤维的白度可提高33.26%,纤维强力下降率0.35%,且可生化降解性好,BOD5/COD(铬法)=2.74。 相似文献
3.
4.
从纤维、纱线、织物、染色、整理和穿着条件六个方面概述了羊毛针织物对起毛起球的影响。然后,以白色羊绒纤维为原料、制备四组粗纺纬平针羊绒针织物样品,在3种染色工艺条件下进行起球性能测试,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由单因子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与未染色、兰纳洒脱染色样品相比,采用兰纳素低温染色工艺的样品抗起球性能存在显著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稀土GdCl3用量、加入时间、染色温度、染色时间、pH值、匀染剂、盐用量、浴比等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正交试验,得到了提高羊绒深红色相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优化工艺:稀土GdCl3用量0.1%(owf)),同染料一并加入,染色温度85℃,染色时间90 min,pH值4,浴比1:30,Albegal B用量2% (owf),固色剂为氨水,固色温度为80℃,固色时间3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染色后,进行各指标测试,结果显示,各项色牢度均提高了0.5-1.0级,上染百分率提高了10%左右,断裂强力、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等有所增加,色差、pH值、甲醛含量均在合格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8.
有色羊绒在脱色处理过程中,受到酸、碱、还原剂、氧化剂等侵蚀,纤维的结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将有所改变,为此研究了脱色绒的理化性能。结果表明:经脱色处理,纤维的白度明显提高;纤维鳞片层轻微受损,但清晰可见;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平均细度、平均长度、短绒率等物理机械性能变化较小;碱溶度增大,表明纤维内部结构受到损伤;脱色绒在活性染料染色时的初始上染速率略增大,平衡上染百分率下降。研究表明,采用加大染色用酸量,加强染后洗涤,施加湿摩擦牢度提升剂和调整脱色工艺等方法可有效改善脱色绒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在确定紫羊绒的脱色工艺,探究紫羊绒脱色前后的结构变化及纤维上基团变化的基础上,测定了脱色前后羊绒的SEM、红外性能,以及脱色后羊绒白度以表征脱色效果;测定脱色前后羊绒的克重损失,并对羊绒脱色前后使用活性染料XBR和活性染料K-NG进行染色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羊绒脱色后具有较好的白度,白度值达到70.01%,脱色后羊绒本身基团没有改变,对于纤维中的肽键破坏较小,羊绒纤维纵向和横向均无较大变化,对纤维损伤较小,克重损失为4%左右。脱色后羊绒的染色性能优异,对于活性染料XBR和活性染料K-NG上染百分率分别达到95.05%和75.14%,表观染色深度分别为1.24和4.05。 相似文献
11.
漂白和染色加工对羊绒纤维的损伤及对后道工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绒与羊毛相比,细、短、鳞片层薄,加工过程中,很容易被损伤而失去天然、独特的柔软、光滑特性.羊绒纤维在漂白和染色过程中,化学助剂及工艺本身对其都会造成损伤,使其长度变短,细度变粗,手感变涩,从而影响羊绒纱的可纺性、织造性能及成品手感.文章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保护和减少加工过程对羊绒纤维损伤的观点,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碱性条件下,用双氧水对白绒进行漂白,并在漂白过程中加入羊绒保护剂,以改善漂白后羊绒纤维的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分析了白绒漂白过程中各助剂用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以漂白后纤维的白度、碱溶解度等指标来评价各因素对漂白效果的影响,得出白绒漂白的最优工艺为:双氧水70%(omf),氧化稳定剂25%(omf),羊绒保护剂4%(omf),氨水1%(omf),浴比1︰20,55℃,85 min。普通白绒的白度为48.73%,碱溶解度为12.35%,单纤维强力为4.96 c N,经上述工艺漂白后的白度为66.52%,碱溶解度为13.83%。 相似文献
13.
14.
15.
羊绒还原漂白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还原粉浓度、漂白时间、漂白温度以及日晒对漂白后羊绒的白度、强力、白度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改变浓度、时间、温度等工艺参数,找出了对漂白效果有影响的关键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还原粉浓度的增加,漂白时间的延长,漂白温度的上升,漂白后羊绒的白度增加,但强力下降,日晒稳定性减小.实验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还原粉浓度20%(owf),漂白温度55℃,漂白时间40 min,浴比1:40.经过最佳工艺处理后的羊绒,白度达到61.60,强力5.650 cN,日晒稳定级别6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染色前后羊绒纤维的长度、直径、断裂伸长和断裂强力等性能测定,考察了在不同染色条件下2种抗定形保护剂对染色过程中羊绒纤维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染色过程中2种抗定形保护剂对羊绒纤维的性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加2种抗定形保护剂染色后纤维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不加保护剂染色的纤维样品;疏水性较强、官能团反应活性较高的保护剂保护效果优于亲水性较强、官能团活性较低的保护剂;染色时间越长,纤维的平均长度越短,直径越粗,拉伸性能越差;在保护剂用量为3%~8%(o.w.f)的范围内,增加保护剂用量有利于纤维损伤的减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筒子纱染色原理,分析了影响其染色的因素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筒子纱染色的前处理、染色和后整理流程,并对羊绒针织筒子纱染色工艺要点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对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羊绒低温染色工艺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羊绒散纤维染色中,对酸性媒介染料、弱酸性染料、毛用活性染料等应用低温染色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和生产实践的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染料进行低温染色后羊绒的染色牢度基本不变,纤维损伤降低,手感和纺纱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在山羊绒纤维的染色过程中,温度与时间是两项重要的工艺参数,探讨不同染色温度、保温时间对染色后色绒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卷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随染色温度上升或染色时间延长,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卷曲率都呈下降趋势.其中,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受染色时间影响小,但随温度升高均明显降低,85℃以上时,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在染色时间为15 min和30 min时,卷曲率随温度上升至70℃以上受温度影响较小并逐步趋于平衡,但染色时间为45 min和60 min时,卷曲率曲线在65℃和90℃处出现明显下降的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