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通过测定鳀鱼蒸煮液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分子量及风味物质组成,评价鳀鱼蒸煮液的营养价值,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鳀鱼蒸煮液资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鳀鱼蒸煮液中,蛋白质含量为0.385g/100mL,非蛋白氮含量为0.275g/100mL,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110g/100mL,蛋白质分子量主要分布在35ku以上;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70.64mg/100mL,呈味氨基酸含量高,呈现鲜甜滋味;经GC/MS风味物质分析,对其风味起主要贡献的化合物为醛类。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125-130
电渗析技术应用于鳀鱼蒸煮液脱盐效果显著,氨基酸态氮损失率小。文中探讨了恒定电压、恒定电流2种不同方式及流速、温度、p H对脱盐率、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电压24 V,流量40 L/h,24 min脱盐率达90%,氨基酸态氮损失率为29%;恒定电流3.0 A,流量40 L/h,28 min脱盐率达90%,氨基酸态氮损失率为26%,考虑到电渗析设备的安全及营养物质的损失,选择恒定电流进行脱盐;升高温度对脱盐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氨基酸态氮损失率下降,考虑微生物繁殖及耐受温度,选择40℃进行脱盐;p H值为7时,蒸煮液体积损失率、氨基氮损失最小;电渗析过程中苦味氨基酸苯丙氨酸、精氨酸损失率分别为70%和57%。  相似文献   

3.
徐静  张井  李燕  李来好  薛长湖 《食品科学》2009,30(22):221-225
以α- 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在鳀鱼蒸煮液单因素酶解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建立酶解液中α- 氨基酸态氮含量与蛋白酶用量、酶解温度及酶解初始pH 值3 个试验因素的正交回归模型方程,根据回归模型进行主效应分析,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酶解最佳工艺条件:蛋白酶用量0.56%(m/m),酶解温度50℃,酶解初始pH7.12,最佳条件下酶解液中α- 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0.49g/100ml。  相似文献   

4.
《食品工业科技》2020,(9):131-136+143
目的:研究鳀鱼蒸煮液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并分析所制备水解肽的分子量分布和抗氧化特性。方法:以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Trichloroacetic acid-nitrogen soluble index,TCA-NSI)为酶解效率的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水解肽的制备工艺,并对酶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鳀鱼蒸煮液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45 min、酶解温度54.5℃、酶解pH8.2、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比例1∶1,在此条件下TCA-NSI可达76.51%。所制备的水解肽中分子量低于1500 Da的多肽含量可达81.941%。水解肽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2.45、1.37和3.45 mg/mL,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采用复合酶法可高效酶解鳀鱼蒸煮液,并获得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水解肽,可为鳀鱼蒸煮液高值化利用及活性肽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鳀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利用不同的酶可以将鳀鱼自身的蛋白质水解成肽和氨基酸等成分。通过对比选择菠萝蛋白酶酶解鳀鱼,采用正交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系统研究并优化了利用菠萝蛋白酶酶解鳀鱼的工艺条件。得到数学模型回归方程和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50.00℃,初始pH为7.3135,加酶量为0.4555%。最佳工艺条件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水解液中氨基氮含量(0.6025g/100mL)和回归方程的预测值(0.6131g/100mL)具有较好的拟合性,水解液中氨基氮含量比优化前的最大值(0.5428g/100mL)提高11%。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蒸煮液中蛋白质的洁净回收,同时达到净化蒸煮液以提高后续膜浓缩效率的目的,利用壳聚糖絮凝剂分离沉淀蒸煮液中的水溶性蛋白。在不同pH条件下壳聚糖与蒸煮液水溶性蛋白的絮凝过程中,通过对溶解曲线、红外光谱、分子质量分布、重金属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究了适宜的絮凝pH值和絮凝机理。实验发现,壳聚糖絮凝pH=3时絮凝效果最好,水溶性蛋白絮凝去除率达到36.23%;但选择絮凝pH=5.5时,蒸煮液的水溶性蛋白含量降低30%左右,絮凝过程简单经济,便于工业化应用。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絮凝机理表现为不同:在酸性环境中,壳聚糖絮凝主要通过电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作用,形成类似蛋白-壳聚糖-蛋白的结构;在碱性环境中,壳聚糖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形成沉淀物。絮凝pH变化,影响了大分子质量水溶性蛋白与壳聚糖的絮凝作用,而蒸煮液中分子质量小于19 kDa的水溶性蛋白基本不受影响;另外,壳聚糖絮凝还具有降低蒸煮液重金属含量的作用,但不影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复合酶进行鳀鱼蒸煮液制备,分析其水解肽分子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三氯乙酸氨溶液指数(TCA-NSI)对复合酶制备鳀鱼蒸煮液效率进行评价,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进一步优化鳀鱼蒸煮液中水解肽制备工艺,分析酶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结果:鳀鱼蒸煮液制备时的酶解时间最佳为45分钟、酶解温度为55℃水解肽中的分子量在1500Da内的多肽含量为81.941%。同时,结果显示水解肽对自由基清除率IC50为2.45mg/mL,对羟自由基为1.37mg/mL,对超氧阴离子为3.45mg/mL,意味着水解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在鳀鱼蒸煮液制备时,应用复合酶能够获取抗氧化活性极高的水解肽,为开发源于海洋生物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蓝蛤蒸煮液和酶解液为研究对象,对两种调味基料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呈味特性分析,并评价了其对花蛤酱的风味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蓝蛤酶解液中的总游离氨基酸(11685 mg/100 mL)明显高于蓝蛤蒸煮液(2498 mg/100 mL),且蓝蛤酶解液和蓝蛤蒸煮液中呈鲜味特性的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650 mg/100 mL和697 mg/100 mL,由此可知酶解液中呈味氨基酸的滋味贡献度要大于蒸煮液。电子鼻传感器对各组样品的响应值存在差异,其中传感器W5S(对氮氧化合物灵敏)的响应值最大,利用线性判别法可完全将各组样品区分开。气相色谱-质谱结果表明3组花蛤酱样品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47种,其中主要的风味物质是醛类和醇类物质,添加蒸煮液组(CG)、添加酶解液组(HG)和空白组(BG)的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31.73%、32.39%和18.48%,而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2.90%、15.43%和11.16%。综上分析可知,蓝蛤酶解液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并可丰富和提升食品的风味品质,具有作为新型天然调味料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鳀鱼蒸煮液膜浓缩工艺研究及风味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滤(MF)、超滤(UF)、纳滤(NF)组合膜浓缩技术进行鳀鱼蒸煮液营养风味物质的高效冷浓缩。结果表明:无机陶瓷微滤膜通量较高、浓缩时间较短,MF-NF工艺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回收率分别为70.74%和39.83%~46.64%。MF截留液的蛋白质浓度提高3.30倍,腥味增强。NF截留液的氨基酸浓度提高2.71倍,其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3.36倍和6.72倍,鱼腥味基本消失,蒸煮液的风味有效改善。MF-NF工艺比MF-UF-NF工艺经济简便可行,适合于鳀鱼蒸煮液船上浓缩。  相似文献   

10.
张建友  林龙  王斌  丁玉庭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2):2958-2963
本文研究了压力、温度、陶瓷膜孔径、蒸煮液浓度和投料方式对微滤浓缩鳀鱼蒸煮液膜通量的影响。微滤浓缩时,0.45 μm和0.14 μm陶瓷膜对蛋白质的浓缩效率相同,但选用0.14 μm陶瓷膜使整体膜浓缩效率提高;升高温度、压力等均能提高陶瓷膜通量;降低蒸煮液的浓度虽能增大陶瓷膜通量,但降低了蛋白质的浓缩效率。45 ℃浓缩时陶瓷膜通量较高,并且浓缩液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相对于浓缩因子的增长率最小,丙二醛(TBARS)的增长率与35 ℃、25 ℃相近。因此在温度45 ℃、压力0.3 MPa和选用0.14 μm陶瓷膜的条件下,采用间歇的投料方式作为陶瓷膜浓缩鳀鱼蒸煮液较优的操作条件。陶瓷膜清洗方面,复合清洗剂(1% NaOH+0.05% SDS)在45 ℃的清洗条件下,清洗40 min可使膜通量回复率达到98.99%,比单一清洗剂(1% NaOH)提高22.85%。  相似文献   

11.
康乐  宋焕禄 《食品科学》2017,38(11):25-32
本研究旨在探讨pH值(5.0~6.5)对牛肉酶解物美拉德反应产物(enzymic beef hydrolysate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EBH-MRP)风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加,EBH-MRP的感官特性主要从肉香、咸鲜味向烤香、苦味发展,对空白鸡汤的鲜味提升作用由强至弱,醇厚感提升作用稳步增强。苦味与烤香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的烤香不仅掩盖肉香,还意味着苦味物质的生成,抑制味蕾对鲜味、鲜味提升作用及醇厚感的感知强度。结合风味物质含量的测定发现,肉香既不与重要前驱物半胱氨酸(Cys)的参与量具有相关性,也不与关键肉香味物质的含量具有相关性。说明肉香的感知是多类气味物质共同调控的结果,且生成机制极为复杂。此外,含氮杂环气味物质的总含量与烤香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于3 000 D的糖肽交联产物对苦味具有一定贡献;适当的肽降解作用有利于醇厚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为得到风味良好的蓝蛤酶解液,选用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单酶酶解,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电子鼻、电子舌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对不同酶解液的风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滋味活性值评价滋味物质的呈味作用和强度.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酶解液的水解度较高,达到28.02%;不同酶解...  相似文献   

13.
为船上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对丁香鱼薄层干燥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对决定系数(R2),秩检验(χ2),均方根误差(RMSE)及平均相对百分误差(PE%)进行检验,确定了Midilli模型为丁香鱼热风干燥的最适模型。同时本实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以拟合Midilli模型各系数k、a、b、n与温度和风速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丁香鱼热风干燥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进行预测,其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程度高。结果表明:Midilli模型可以对温度40~70℃,风速0.2~1.4m/s范围中丁香鱼水分变化进行较精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电磁加热、电热盘加热和瓦罐烹制模式对鸡肉营养成分、质构和风味特性、蛋白质和脂肪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烹制模式对鸡肉的感官品质和营养特性具有较大影响。电磁加热模式烹制鸡肉的综合感官品质优良,具有质地柔嫩、香气浓郁、滋味鲜美、风味成分较丰富等特点,同时鸡肉的维生素、脂肪、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蛋白质的消化率较好;瓦罐模式烹制鸡肉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较高,脂肪消化率高;电热模式烹制鸡肉的各项指标介于上述2 种烹制模式之间,其中,电磁加热模式烹制鸡肉中的VB3含量达10.34 mg/100 g,粗脂肪含量为5.58%,蛋白质消化率为33.31%;另外,鸡肉中的醛、酮、酯类物质含量亦较高,挥发性物质种类可达37 种。总体来讲,电磁加热是一种较好的鸡肉烹制模式。  相似文献   

16.
根据急性毒性试验,推导了氨基脲在刺参中的半数致死浓度值(LC_(50)),96hLC_(50)为3.72 g/L(以盐酸氨基脲计),95%置信区间为3.43 g/L~4.02 g/L。氨基脲能对刺参呼吸树、肠道和肌肉的组织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在1/5 LC_(50)组,呼吸树病变严重,肠道组织基本解体,平滑肌病变紊乱;在1/25 LC_(50)组和1/50 LC_(50)组,呼吸树、肠道和肌肉组织均呈现病变缓慢且逐步积累的现象。刺参对氨基脲的毒性作用表现为毒物兴奋效应,抗氧化酶和神经传导关键酶活性均显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即先诱导后抑制,1/5 LC_(50)组刺参中毒反应最为明显。1/25 LC_(50)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 E)酶活性最高,其次是1/5 LC_(50)组和1/50 LC_(50)组。中浓度1/25 LC_(50)组呼吸树、肠道和肌肉最大SOD活性值分别是对照组的1.78倍、1.67倍和2.50倍。中浓度1/25LC_(50)组呼吸树、肠道和肌肉最大CAT活性是对照组的1.87倍、1.96倍和2.04倍。中浓度1/25 LC_(50)组呼吸树、肠道和肌肉最大ACh E是对照组的7.86倍、6.24倍和2.86倍。最终均趋于对照组水平,推测可能与刺参免疫疲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美拉德反应改良四角蛤蜊酶解液的风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角蛤蜊酶解液为原料,通过美拉德反应对其进行风味改良。通过研究还原糖的种类、复合比例与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体系初始pH值对感官评分、反应程度及色差的影响,确定酶解液美拉德反应风味改良工艺,并分析反应前后酶解液中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还原糖的种类、复合比例与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体系初始pH值均对四角蛤蜊酶解液风味具有显著影响(P<0.05)。较优的反应条件为:选用木糖与葡萄糖复合添加,质量比1∶2,还原糖添加量(质量分数)4.0%,反应体系初始pH?6.5,100?℃反应90?min。美拉德反应后,酶解液中18?种氨基酸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和谷氨酸的损失率较大,其次是组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说明这些氨基酸可能是参与美拉德反应并对反应产物风味起主要作用的氨基酸。反应前后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有所差异,其中醛类、酮类、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烯烃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太平洋鳕鱼头为原料,通过测定总固形物相对含量、色泽、感官评分、氨基酸态氮质量浓度、蛋白质量浓度、呈味核苷酸质量浓度、有机酸质量浓度、风味特征(电子鼻)、滋味特征(电子舌)和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等指标,研究常压蒸煮(AP)、高压蒸煮(HP)、常压-高压蒸煮(AP-HP)、高压-常压蒸煮(HP-AP)4 种方式对鳕鱼头汤呈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P组鳕鱼头汤中的总固形物相对含量和呈味核苷酸总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 组(P<0.05),白度、氨基酸态氮质量浓度、蛋白质量浓度也高于其他3 组;AP-HP组鳕鱼头汤的感官评分、有机酸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 组(P<0.05)。电子舌测试结果显示,3 组高压蒸煮样品的鲜味值高于AP组,其他滋味无明显差异。电子鼻测试结果显示,HP组和AP-HP组气味特征相接近,但与HP-AP组和AP组有明显差异,HP组与其他3 组芳香族化合物、氮氧化合物、氨类、烷烃类、甲烷、乙醇等气味组分均有明显差异。GC-MS检测到AP、HP、AP-HP、HP-AP组样品中挥发性物质分别为27、25、28、40 种。综上,高压蒸煮可能是更适用于鳕鱼头加工鳕鱼头汤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瑞君 《食品科技》2012,(9):108-110,114
在酶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木瓜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酶解石蛙肉及利用乳酸菌、黄酒酵母对酶解液进行风味改良。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对石蛙的水解效果较好,乳酸菌发酵液中氨态氮含量较高,乳酸菌发酵液风味改良效果优于黄酒酵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