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木棉纤维的性能特点,采用常规棉纺生产工艺结合木棉和毛处理工艺,成功纺制出了毛巾用棉/木棉70/30 38.9tex竹节纱;以该纱为毛经纱,C18.2×2tex纱线为地经纱,在比利时毕加诺喷气织机上生产出了素缎刺绣毛巾织物。介绍了纺织染整生产各工序工艺条件和技术措施,测试了纱线和成品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纱线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毛巾质量良好,适合产品品种扩展。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全聚纺与网格圈型紧密纺的装置结构及其成纱机理。采用全聚纺装置、三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装置、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装置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分别纺制精梳纯棉7.4 tex、11.7 tex、19.4 tex纱线和紧密赛络纺18.2 tex、11.7 tex精梳纯棉纱线,并对纱线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聚纺相比三罗拉、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在加工高支纱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紧密纺吸风口倾角对纱线性能的影响.对CJ7.3 tex、CJ9.7 tex、CJ11.7 tex、CJ14.6 tex、CJ18.2 tex、CJ27.8 tex 6个品种进行了吸风口倾角与成纱质量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吸风口倾角为5°时对于纺制线密度较小的纱线有利;吸风口倾角为9°时对于纺制线密度较大的纱线有利;吸风口倾角7°时对各种线密度的纱线都有很强的适应性,尤其有利于中等线密度纱线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纱线的强伸性能与捻系数有着直接关系,了解临界捻系数的分布对合理选用捻系数至关重要。对CJ18.2 tex和CJ14.6 tex两种纱线在不同设计捻系数下的强伸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纺CJ 18.2 tex纱的临界捻系数约为500,CJ14.6 tex纱的临界捻系数约为460,且在各自临界捻系数附近强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探讨云纹花色纱工艺参数的优选。为纺制出高质量C 18.2tex云纹花色纱,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其在DTM129型空心罗拉集聚纺细纱机上纺制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优化分析。通过改变成纱捻系数、饰纱线密度和饰纱捻系数等3个因素,对不同参数下所纺云纹纱的条干、毛羽和断裂强力进行测试分析,结合极差与方差分析法,获得了较优的纺纱工艺方案。结果表明:纺制高质量C 18.2tex的云纹花色纱最优工艺试验方案为成纱捻系数360,饰纱线密度14.6tex,饰纱捻系数260。认为:工艺参数的优化有助于云纹花色纱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探讨莱赛尔LF 9.8 tex×2色纺毛衫用纱线的生产技术要点。阐述了生产过程中的配色和对色流程、纺纱工艺流程,确保色纺纱线的颜色符合要求。在原料准备、预处理、工艺参数配置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经过并纱和倍捻工序设定合理的股线捻度;最终成功生产出了莱赛尔LF 9.8 tex×2色纺纱线,达到了横机织造无斜片的质量要求。认为:生产中严格按照来样配色可保证最终成纱颜色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7.
网格圈目数与纱线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紧密纺网格圈的作用及网格圈目数对纱线性能的影响.对CJ 27.8 tex、CJ 18.2 tex、CJ 14.6tex、CJ 9.7 tex、CJ 7.3 tex 5个品种进行了网格圈目数与成纱质量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目数较大的网格圈对于纺制线密度较小的纱线有利,目数较小的网格圈对于纺制线密度较大的纱线有利.中等线密度的纱线对于目数不同的网格圈有较好的适应性.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所纺纱的线密度及用途灵活掌握,合理选用,以提高质量.节省电耗,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纯彩棉普梳纱线的开发与生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采用普梳工艺路线纺纯彩棉纱线的合理工艺.测试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培育的棕、绿两种颜色的彩色棉纤维性能,介绍了生产18 tex × 2纯彩棉普梳纱线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对纱线的质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棕色彩棉和绿色彩棉生产的18 tex×2纱线,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本色棉优等股线指标.  相似文献   

9.
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以5种不同后区牵伸倍数纺制了C18.2 tex和C14.6 tex纱,进行了纱线性能测试,分析了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结论是,后区牵伸倍数为1.38时,C18.2 tex和C14.6 tex纱质量最好,表明后区牵伸倍数趋近临界牵伸倍数时,成纱长毛羽少,条干CV值低,且粗细节、棉结少。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钢丝圈的号数(质量),分别采用不同质量的钢丝圈,纺制3种不同线密度(21.6、11.4和9.6 tex)纱线。其中,纺21.6 tex纱线采用2、3、4号钢丝圈;纺11.4 tex纱线采用3/0、4/0、5/0号钢丝圈;纺9.6 tex纱线采用5/0、6/0、7/0号钢丝圈,并对3种纱线的不匀率、条干CV值、毛羽指数、疵点数、断裂长度、断裂伸长及断头率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纺21.6 tex的纱线时,选用3号钢丝圈可取得最优结果;纺11.4 tex的纱线时,采用5/0号钢丝圈的效果最好;纺9.6 tex的纱线时,6/0号钢丝圈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还表明:钢丝圈太重或者太轻都会影响纱线的断头率,且较高的纱线断头率将会降低纱线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解决LW-561SA型倍捻机弱捻及捻不匀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LW-561SA型倍捻机上生产紧密纺CJ 14.6 tex×2股线及27.8 tex×2股线时出现弱捻、捻不匀较大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纱线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Jc5.3tex×2 80×76 52″巴厘纱中Je5.3tex×2同向强捻股线开发与生产技术,通过原料的选配、设备、工艺选择和技术调整等,解决了并线过程易出现跑单纱现象、同向加捻股线捻度不稳定、纱线强力低及强力不匀、重量偏差难于控制等技术难题。成功纺制出Je5.3tex×2 ZZ同向强捻股线,各项技术指标达到相应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3.
近期,我们发现喷气织机织造的涂料印花浴巾品种存在着C 29.2 tex地经纱和C 18.2 tex毛经纱易断经、毛经起圈不齐和边疵多等质量问题。C 29.2 tex地经纱5 400根(轴宽215 cm),经密较高。如果上浆偏大、被覆过量易磨断纬纱,并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纱线品质、改善布面质量,介绍加长上销的特点,及其纺半精C 18.2 tex纱、纺弹力36.4 tex+70 D纱、集聚纺CJ 14.5 tex纱与其他上销的成纱质量指标对比情况;阐述使用加长上销的注意事项和技术管理措施。指出:加长上销耐磨性、刚性、抗静电性能优良,使用寿命较长,不易变形和吸附飞花,适合纺普梳纱、普梳特种纱和细号纱等,可改善成纱质量;使用时,还应根据纺纱品种优化工艺参数,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动态检修和牵伸浮游区的清洁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使用不同细纱器材专件对集聚纺精梳纯棉成纱质量的改善作用,对比分析上销、下销、摇架刻度不同配置下集聚纺CJ 18.22tex成纱质量,及下销、钳口隔距块不同配置下集聚纺CJ 22.43tex K纱成纱质量和络筒络纱切疵。表明:集聚纺精梳18.22tex纱线使用新型上销、新型下销、3.0mm平面钳口、有后区压力棒、罗拉隔距为17.7mm×27.3mm、摇架刻度(前×中)为-2×46、后区牵伸倍数为1.29时,成纱质量得到较好改善;集聚纺CJ 22.43tex K纱使用阶梯下销和3.0mm平面钳口配置,成纱质量指标改善,络筒切疵减少,但错号切疵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织造过程顺利进行和良好的布面质量,介绍普通粘胶、莱赛尔、莫代尔和竹浆纤维4种常见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结构特征、物理性能指标及其集聚纺纱线性能;分析其纱线对淀粉、PVA及其他浆料的选择、浆纱主要工艺参数设置以及浆纱生产操作要点;对比分析了集聚纺14.8 tex,9.8 tex,7.4 tex经纱浆纱质量指标。指出: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能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其纱线浆料应选择低粘度变性淀粉,配以适量部分醇解PVA、聚丙烯酸酯等;稳定浆纱质量,确保织造顺利的关键是保证浆液在纱线中的强渗透并严格控制回潮率、烘干温度和各区域伸长率,以减少纱线因过度伸长和烘干而导致的脆断,同时做到起机操作快,穿绞纱稳、准。  相似文献   

17.
经有机酸-碱氧脱胶的棕榈纤维与棉纤维按照20/80、35/65和50/50混纺且采用环锭纺方法纺制41.7 tex纱线,对其线密度、条干、毛羽和强伸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棕榈纤维含量为35%的混纺纱线综合品质最佳,其线密度为41.2 tex,条干变异系数21.1%,毛羽值7.91,断裂强度10.95 cN/tex,伸长率8.73%,说明棕榈纤维的可纺性良好且混纺纱线品质较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平行纱的成纱性能,分别使用花式捻线系统与环锭纺纱系统纺制2种精纺羊毛/涤纶平行纱,并对比分析这2种成纱系统所纺制纱线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其中使用花式捻线系统纺制平行纱的方法是先在环锭纺纱上分别纺制线密度为15.625 tex的深蓝、浅蓝2种颜色的细纱,再在花式捻线机上将2种细纱平行喂入,外包1根线密度为2.22 tex的涤纶长丝;使用环锭纺纱系统纺制平行纱的方法是先在环锭纺纱上间隔喂入深蓝、浅蓝2种颜色的粗纱,纺制线密度为31.25tex的细纱,再将其与线密度为2.22tex涤纶长丝在并线工序并合。对比这2种成纱系统,结果表明:使用花式捻线系统纺制的平行纱的纱线强力较使用环锭纺纱系统纺制的平行纱高出48.7%、断裂强力高出44.4%。对比2种平行纱的纱线风格,使用花式捻线系统纺制的平行纱颜色均匀,使用环锭纺纱系统纺制的平行纱呈现深蓝、浅蓝2种颜色交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探讨在BD480型转杯纺纱机上纺制C 18.2 tex的最佳工艺。在做好原料选配和工艺路线选择的基础上,对熟条定量、转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工艺负压、排杂负压等工艺参数进行优选,采用Burmaster MB2+电子接头技术,利用BD480型转杯纺纱机的一系列优势,成功纺制出满足用户要求的C 18.2 tex转杯纱。认为:纺制的C 18.2 tex转杯纱最优工艺为熟条定量24 g/5 m,转杯速度90 000 r/min,分梳辊速度8 000 r/min,工艺负压5 000 Pa,排杂负压1 100 Pa。  相似文献   

20.
根据需要,我们公司将两台正在纺Z捻CJ18.2 tex纱的机台直接翻改为纺S捻纱。由于原在机钢丝圈使用时间仅一天(我公司规定CJ18.2 tex纱的钢丝圈使用周期为一周),于是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