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分别以尿素、氨水、二乙烯三胺、多乙烯多胺为氮源,绿色廉价的白菜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量子点,结果表明多乙烯多胺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荧光量子产率最高为53.3%。然后将NCDs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荧光微球制备和Fe3+检测方面,以三聚氰胺甲醛(MF)为载体,合成了氨基化MF荧光微球;基于Fe3+对NCDs良好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一种荧光测定Fe3+的方法,并对NCDs和MF荧光微球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CDs的荧光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MF荧光微球单分散性好、荧光性能好且稳定,在生物医学领域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NCDs对Fe3+具有单一选择性,Fe3+浓度在0~2μmol/L内与NC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5),检出限为0.035μmol/L。将该体系应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1.42%~3.02%内,加标回收率在98.7%~104.5%之间。该体系对Fe3+检测灵敏性好、选择性高以及抗干扰性强,在离子分析检测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碳量子点的荧光穿透能力,利用邻苯二胺、尿素作为前体,水热合成法制备黄色荧光碳量子点。考察了温度、时间、氮掺杂量对碳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荧光光谱仪等对所制备荧光碳量子点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温度为160℃、时间为5h、氮掺杂量占60%时,所制备的荧光碳量子点荧光性能最好。其最佳激发波长为373 nm,最佳发射波长为567 nm。  相似文献   

4.
以柠檬酸为碳源,乙二胺为氮源,采用水热法一步成功合成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N-CQDs)探针.系统性的研究掺杂比例、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N-CQDs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等技术对N-CQDs结构进行表征.作为新型荧光探针,发现二价汞离子(Hg2+)对该碳量子点...  相似文献   

5.
以含氮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水溶性良好的氮掺杂碳点(N-CDs)。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场发射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制备的N-CDs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 H和含盐量对N-CDs荧光性能的影响,并以N-CDs为荧光探针,检测水中的Fe3+。结果表明,制备的N-CDs分散性好,水溶性好,尺寸均一,平均粒径为6.1 nm,具有较好的p H稳定性和耐盐性。Fe3+对制备的N-CDs具有荧光猝灭效应,在0.1~80μmol·L-1的Fe3+浓度范围内,N-CDs荧光强度的降低与Fe3+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F=1.0001C+18.9646,相关系数R2为0.9932。制备的N-CDs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水中微量的Fe3+,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以脱脂棉为碳源,采用水热合成法来制备了荧光碳量子点。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漫反射光谱、红外光谱对样品的表面形貌、粒径大小、表面基团情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是规则的球形单晶结构,粒径为2.7 nm。  相似文献   

8.
9.
南果梨属辽宁省南部地区重要种植水果,目前该水果除直接使用外,很少有别的用途.本文以南果梨作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南果梨碳量子点.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南果梨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釜中添加0.4 g南果梨匀浆与10 mL去离子水,于180℃反应120 mi...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荧光碳点,分别以尿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柠檬酸、尿素与柠檬酸混合物为碳源,聚乙二醇(分子量400)作稳定剂,以不同的碳源浓度和微波加热时间,制备了一系列荧光碳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与荧光光谱对制备的碳纳米粒子的形貌、尺寸、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尿素与柠檬酸混合物为碳源制得的碳点单分散性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抗盐能力,其平均粒径在2.2 nm左右,在380 nm激发下获得最大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抗坏血酸为前驱体,一锅煮、绿色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并考察了合成时间、合成温度对碳量子点发光效率的影响以及碳量子点对不同pH缓冲溶液和常见离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90℃时加热5 h时该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最强,不同的pH缓冲溶液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较强,Pb2+、Cr~(3+)、Hg2+、NO2-离子对碳量子点的发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秸秆生物发酵剩余物酶解木质素为碳源,选取水热降解的方法制备发光碳量子点,并通过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多种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且进一步探究了常见金属离子以及溶液环境pH对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其发光碳量子点为分散良好、均一稳定的纳米颗粒,并在紫外灯的激发下发出蓝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13.
碳量子点是纳米材料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荧光纳米材料,仅近几年里,基于碳量子点的研究,在制备和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本文简述了碳量子点的优异特性及其合成方法,重点概述了碳量子点的修饰、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在发光二极管(LED)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碳量子点的发展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乙二胺四乙酸和L-半胱氨酸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中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纳米材料,并使用荧光光谱仪研究了碳量子点溶液的荧光发射性能,同时考察了原料的质量比、水热反应温度以及水热反应时间对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二胺四乙酸与L-半胱氨酸质量比为5:1,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8 h时为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5.
16.
袁磊  郑婕  张太亮  李朝晖  赵寒枫 《生物化工》2021,(1):127-130,133
碳量子点(CQDs)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具有低毒性、独特的荧光性能以及低成本等特点,在环境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介绍了近年来CQDs的不同制备方法,讨论其优缺点,并对于CQDs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为CQDs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废弃的粘胶基碳纤维为碳源,通过化学切割法制备了碳量子点。通过透射电镜、荧光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对碳量子点的微观形貌、光物理性质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发现:通过化学切割粘胶基碳纤维制备的碳量子点分散性能良好,保留了碳纤维原有的晶格结构,并且展现出多色彩的荧光效应。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22,(10):2608-2612
概述了微孔碳材料和杂原子掺杂微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微孔碳材料具有稳定性好、高比表面积、表面容易改性等一系列优点,将杂原子掺杂在微孔碳材料中,可以使其性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扩大应用的范围。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开发杂原子掺杂微孔碳材料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异质元素掺杂可以有效改善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碳量子点的改性。选取昭通褐煤为碳源,氯化钠溶液为电解液,硫脲为助剂,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完成N、S共掺杂碳量子点(N,S-CQD)的制备,荧光量子产率为1.60%。采用多种表征方法研究了N,S-CQD的结构、组成和光学特性。首先在结构组成方面,N,S-CQD是一类球形颗粒,尺寸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66nm,其中主要存在C、O元素,还存在部分N和S元素;其次在光学性质方面,N,S-CQD在紫外光区吸收明显,荧光分析显示其最佳激发波长为280nm,最佳发射波长为313nm。最后基于Fe3+对N,S-CQD的荧光猝灭效应,将N,S-CQD应用于痕量Fe3+的检测,N,S-CQD对15~150μmol/L浓度范围内Fe3+的检测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通过计算得出最低检出限L=1.22μmol/L,表明N,S-CQD可应用于痕量Fe3+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曹瑾  朱玲莉  沈德魁 《化工进展》2023,(11):5852-5860
各类生态友好型生物质都可以作为绿色碳源制备新型零维碳纳米发光材料碳量子点(CQDs)。本文以农林废弃物、园林绿化垃圾、餐厨垃圾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制备生物质基CQDs。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各类CQDs进行表征分析,探究生物质种类对CQDs荧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各类生物质基CQDs在紫外光激发下均发出蓝色荧光,农林废弃物制备的CQDs荧光量子产率(QY)普遍较低,鸡蛋壳、梧桐叶和柠檬皮基CQDs荧光QY分别达到9.29%、9.03%和4.51%,这三种生物质及制备的CQDs中均含有N或S元素,说明含有N或S元素的天然生物质有助于提高CQDs的荧光QY。将生物质基CQDs制作荧光粉,制成的发光二极管(LED)的光学性能指标与CQDs的荧光性能呈现出一定的映射关系,相关结论为生物质基CQDs的绿色合成及LED的绿色制备提供了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