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培京  尹先清  肖清燕  靖波 《应用化工》2013,(1):128-131,135
原油采出液的脱水处理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采出液特性、含水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工艺技术。国内外原油采出液脱水的方法:沉降分离法、化学破乳法、电脱水法、过滤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生物法等,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油水密度差,使小油滴或水滴快速聚集,形成较大的油水密度差;同时对原油采出液脱水尤其是三次采油的含聚采出液的处理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油田不断的深化开采,我国的大部分油田都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国内各油田为了提高采收率,通常采用注水与三次采油的开发方式。注水使采出液含水率不断上升,而高含水原油对生产及运输均有很大的危害。简要介绍了原油含水对生产的影响及原油中水的存在类型,并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原油脱水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如重力沉降脱水、旋流分离脱水;化学方法,如加入破乳剂;电脱水方式及几种新型脱水方式,如超声波法、微波辐射法、生物法等,提出了国内今后的原油脱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高效开发利用天然气,降低生产成本,有必要研究天然气脱水技术,指导天然气净化工艺方案制定。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油气田普遍应用的5种天然气脱水技术,包括低温分离法、溶剂吸收法、固体吸附法、膜分离法、超音速分离法。总结了各种天然气脱水技术的工艺原理、应用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传统的天然气脱水技术,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膜分离脱水技术和超音速脱水技术。对我国天然气脱水工艺发展的方向、重点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原油脱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华 《化工科技》2009,17(5):57-62
原油脱盐、脱水是石油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受到广泛关注.作者简要介绍了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原油脱盐、脱水的主要方法,包括沉降法、电化学法、过滤法、声化学法、磁处理法、微波辐射法、生物法等,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8):1732-1735
综述了近年来常见的溶剂吸收法、固体吸附法、低温分离法、膜分离法等天然气脱水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场合,从优化设备操作参数、采用高效设备和引进先进工艺等三方面阐述了天然气脱水系统节能优化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当前天然气脱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天然气含水的危害及脱水的必要性,综述了天然气脱水的几种主要技术,探讨了溶剂吸收法、吸附法、低温分离法、膜分离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它们的一些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出超音速脱水技术由于不需要使用任何化学药剂,投资、运行费用低且对环境无污染所以将是天然气脱水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在联合站内极易产生老化原油,老化原油的存在,会使脱水设备的脱水效率严重下降,从而影响原油的处理速度。针对老化原油脱水问题,首先对老化原油的特性展开系统的分析,讨论影响老化原油生产的相关因素,以此找到可用于老化原油脱水的相关方法,为联合站内老化原油脱水工作提供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原油中含有较多的胶质沥青质及Fe S、原油中的SRB与Fe S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是影响老化原油生成的主要原因,在常规脱水法的基础上增加氧化脱水处理,能有效地对老化原油进行脱水处理。  相似文献   

8.
王倩 《上海化工》2015,(4):29-31
天然气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天然气脱水有利于高效地开发利用天然气。介绍了国内目前使用的传统天然气脱水技术(包括溶剂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和低温分离法)的应用情况,并对近年发展起来的超音速脱水法和膜分离法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新型天然气脱水方法将逐步成为天然气脱水领域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原油分析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原油脱水,特别是稠油特稠油其脱水难度更大,我们通过室内的一系列研究,对比蒸馏分离、重力沉降、磁场及重力脱水及综合脱水法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脱水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了室内进行稠油特稠油的快速脱水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常见的溶剂吸收法、固体吸附法、低温分离法、膜分离法等天然气脱水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场合,从优化设备操作参数、采用高效设备和引进先进工艺等三方面阐述了天然气脱水系统节能优化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当前天然气脱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天然气脱水有利于高效的开发利用天然气。本文介绍了国内目前使用的传统的天然气脱水技术,包括溶剂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和低温分离法,介绍了它们的应用情况,并对近年发展起来的超音速脱水法和膜分离法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新型天然气脱水方法将逐步成为天然气脱水领域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压力与温度下,天然气中的饱和水汽一般无法通过分离器脱除。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脱水工艺,液化天然气的常用脱水方法主要包括冷却分离法、溶剂吸收脱水法、固体吸附脱水法与膜法脱水法。其中固体吸附脱水法是较常用的方法,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4A和5A分子筛。分析几种固体吸附剂的性能,建议采用分子筛进行脱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石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原油开采力度的加大,国内外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趋势日益加剧,原油加工难度增大。尤其是随着所开采原油含盐含水量的增加,给原油的加工和利用带来一定的危害,炼油业迫切需要提高原油的脱盐脱水效率,提高原油的预处理效果。本文在介绍原油含盐含水危害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的原油脱盐脱水方法,如电化学法、沉降法、过滤法、微波辐射法、声化学法等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高频脉冲脱水法对海上原油的适应性以及脱水电参数的选取方法,本文通过实验开展了高压脉冲电场下原油乳化液电脱水特性的研究,分析了高频电场的频率、电场强度、含水率、破乳剂浓度对原油乳化液电脱水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了高频脉冲电场对海上原油脱水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原油在电脱水过程中最优电参数的选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频脉冲电场下,脱水前期在较低电场频率下,脉冲电场强度和频率对脱水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在较高电场频率下,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原油乳化液在脱水初期的脱水效果越好。当脱水进入中后期,原油脱水效果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频率的增大而降低;该回归分析方法可根据原油的物性参数确定电脱水过程中电场强度、频率的选取范围,实现对电脱水效果的预估计,保证脱水电场的稳定性,提高电脱水效率与脱水质量。  相似文献   

15.
石油中含有盐和水,不仅会给石油的运输造成困难,而且还会腐蚀石油的存储和运输设备、增加能耗等。因此,石油工业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原油的脱水环节。在本文中,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在原油中的存在形式和乳状液破乳脱水机理,然后综和概述了国内外原油脱盐、脱水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有超声波法、微波辐射法、磁处理法和生物法等,并对原油脱水技术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吸附分离法测定了老化油和原油样品的w(沥青质)和w(胶质),对二者进行全烃气相色谱对比分析,同时测定了油样的w(水)和黏度,探讨了老化油样品和原油样品性质的差异,并通过实验提出了老化油蒸发脱水的最佳处理温度,论证了老化油蒸发脱水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原油相比,老化油中w(沥青质)、w(胶质)、黏度值、w(水)均较高,进而使老化油的稳定性增强,给脱水技术带来困难;w(水)=60.3%的老化油热沉降之后w(水)=27.5%,初馏点为102~103℃,最佳脱水温度为155℃,当400g和13.6kg含水老化油运用蒸馏方法分别处理61、91min后,可使其w(水)0.3%。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三次采油与稠油开采的进行,原油所形成的乳化液越来越稳定。原油质量不断下降,破乳脱水工作越来越困难,迫切需要高效的脱水方法。文章阐述总结了物理破乳、化学破乳和生物破乳技术各自的破乳机理、技术特点及应用进展,同时介绍了一些新型破乳技术,如高频辐射破乳技术、水击谐波破乳法、CO_2破乳法等破乳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比较了多家炼油企业常减压装置原油脱盐脱水的实际效果,从原油中盐、水的存在形式及原油电脱盐脱水的原理着手,分析了原油脱盐脱水实际效果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赵志明  赵宁 《当代化工》2021,50(3):703-706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生产,油田采出液含水率越来越高,特别是经过注水开发和三次开发的油田,采出水越来越难被脱除.该文归纳了沉降脱水、化学脱水、电场力脱水等常见脱水方法的特点,介绍了超声波脱水、微波脱水、纤维膜脱水以及微生物脱水等方法以及进展情况,分析了常见原油脱水工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了目前原油脱水工艺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原油脱水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原油呈现劣质化、重质化趋势,原油中含水率不断增长,为达到运输与加工和符合商品质量原油标准的要求,必须除去原油中含有的部分水分。目前,单一种类的破乳剂破乳脱水率很难有较好效果,将破乳剂之间进行复配是开发具有高效脱水率破乳剂的方法之一。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化学破乳法中原油破乳剂的发展过程、复合型原油破乳剂,并对克拉玛依某采油区稠油破乳脱水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