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铈离子(Ce3+)改性钒锆黄(V-ZrO2)色料,并研究了Ce3+对V-ZrO2色()的呈色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Ce3+的掺杂量为0.3 mol%时V-ZrO2色料具有最佳的色度参数,其色度值为L*=61.74,a*=9.24,b*=43.87.此外,发现了Ce3+的引入对V4+掺杂到ZrO...  相似文献   

2.
研究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未包裹BiVO4黄色色料,再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水解法制备了SiO2包裹BiVO4包裹色料。系统研究了Si/Bi摩尔比和水浴温度对包裹色料耐温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对色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5℃、nSi/Bi=4时,可得到耐温性最佳的BiVO4@SiO2色料,其色度参数L*、a*和b*值分别为75.41、0.06和72.08,包裹色料在700℃煅烧后其呈色基本不变,并在800℃煅烧后仍呈现红相黄色调且未烧结成块,仍可作为黄色颜料使用,而未包裹色料在600℃煅烧后已变色且烧结成块无法使用。总之,BiVO4@SiO2包裹色料的耐温性有了显著提升,且可开发为多种色度的高温无机黄色颜料。  相似文献   

3.
应用TG、DTA、XRD和F1-1R和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凝胶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以及非水解溶胶-凝胶的反应过程和生成粉末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无水乙醇作氧供体制备的凝胶可在750℃直接合成钛酸铝,比固相法合成大大降低了温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钛酸铝粒子的尺寸逐渐变大,形貌也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4.
利用硝酸铜、硝酸铁、硝酸铬和蔗糖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Cu-Fe-Cr系超细无钴黑色陶瓷色料。采用XRD、SEM和色度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Fe~(3+)/Cr~(3+)比值(摩尔比)和后续热处理温度对合成色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呈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色料由CuCr_2O_4和Cu Fe_2O_4尖晶石组成,且Fe~(3+)/Cr~(3+)比值对色料中晶体的相对含量和呈色性能有重要影响。当Fe~(~(3+))/Cr~(3+)比值为1/2,热处理温度为1200℃、保温30 min条件下,合成色料的平均粒径为150 nm,色度值L*=20.5,a*=-1.9,b*=0.1。  相似文献   

5.
溶胶凝胶法制备铬锡红色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铬锡红色料,对不同矿化剂,不同温度下合成的色料进行了XRD、IR、可见分光光度和颗粒度的测试。结果表明:在采用适当的矿化剂所合成的色料中,锡榍石含量在1200℃已达到最大值;铬己固溶入锡榍石晶格中取代了部分锡,从而使色料呈现玛瑙红色,在1200℃合成出高品位、高温稳定的铬锡红色料,这个温度比固相法合成的温度降低了100℃。与固相合成法相比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试样其呈色更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先均质分散以机械激活经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硅酸锆(ZrSiO_4)包覆层前驱体和以共沉淀法合成的ZnS_xSe_(1–x)隔热色料前驱体,低温煅烧后,原位制备了ZnS_xSe_(1–x)@ZrSiO_4包覆色料。分析了包覆色料的化学结构、颗粒形貌、热稳定性、呈色及耐酸/耐碱性,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评估了涂覆包覆色料的近红外反射瓷砖的隔热效果。结果表明:对合成的ZrSiO_4前驱体进行机械激活,提高了其反应活性和均匀性,并降低了其析晶活化能,从而有利于降低ZrSiO_4的后续结晶温度。在原位包覆过程中,ZrSiO_4包覆层晶体的形成与ZnS_xSe_(1–x)色料的合成可同时发生,再经低温(700℃)煅烧的ZrSiO_4晶粒逐渐长大并致密化,实现了对ZnS_xSe_(1–x)色料颗粒的原位致密包覆。制备的ZnS_xSe_(1–x)@ZrSiO_4包覆色料具有优异的颜色、高温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与白色底釉陶瓷砖相比,涂覆了包覆色料的NIR反射瓷砖釉面可吸收较少的能量和NIR辐射,使得瓷砖表面温度降低,具有优良的隔热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先均质分散以机械激活经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硅酸锆(ZrSiO4)包覆层前驱体和以共沉淀法合成的ZnSxSe1–x隔热色料前驱体,低温煅烧后,原位制备了ZnSxSe1–x@ZrSiO4包覆色料。分析了包覆色料的化学结构、颗粒形貌、热稳定性、呈色及耐酸/耐碱性,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评估了涂覆包覆色料的近红外反射瓷砖的隔热效果。结果表明:对合成的ZrSiO4前驱体进行机械激活,提高了其反应活性和均匀性,并降低了其析晶活化能,从而有利于降低ZrSiO4的后续结晶温度。在原位包覆过程中,ZrSiO4包覆层晶体的形成与ZnSxSe1–x色料的合成可同时发生,再经低温(700℃)煅烧的ZrSiO4晶粒逐渐长大并致密化,实现了对ZnSxSe1–x色料颗粒的原位致密包覆。制备的ZnSxSe1–x@ZrSiO4包覆色料具有优异的颜色、高温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与白色底釉陶瓷砖相比,涂覆了包覆色料的NIR反射瓷砖釉面可吸收较少的能量和NIR辐射,使得瓷砖表面温度降低,具有优良的隔热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甘氨酸燃烧法合成了新型红色YAl1-xCrxO3色料。研究了Cr掺杂量,煅烧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矿化剂对YAl1-xCrxO3色料的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YAl1-xCrxO3色料的色度中的a*值随着Cr掺杂量的增加,煅烧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色料的红色增加明显。b*值具有与a*值相同的变化规律,其变化的原因是部分Cr3+向Cr4+转变。矿化剂Ca F2具有较好的矿化效果。在1300℃煅烧3 h,能够获得大红色高温YAl0.97Cr0.03O3色料(L*=55.26,a*=26.74,b*=17.44)。  相似文献   

9.
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相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合成了 ZrSiO4/Cd(S1–xSex)包裹色料。通过 X 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色度测试对色料的物相、微观结构以及色度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烧成温度为 1 150 ℃,焙烧时间为 30 min,ZrSiO4与 Cd(S1–xSex)的摩尔比为 2.0,Si 与 Zr 的摩尔比为 1.5 时,合成的样品结晶性能好,ZrO2与 SiO2反应较完全且对 Cd(S1–xSex)包裹较好,色料具有较高的色度值。  相似文献   

10.
王艳香  黄丽群  孙健  彭文 《陶瓷学报》2010,31(3):395-399
采用溶胶-凝胶共沉淀法制备了硅铁红陶瓷色料,并且用色度测量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RD仪等分析手段对色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i/Fe摩尔比、合成溶液pH值、煅烧温度和矿化剂对色料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铁比和煅烧温度的增加,色料的红度减小;随着pH值的增加,色料的红度值增加,当pH为10时,色料的红度值达到28.93;矿化剂的加入有利于色料的呈色,其效果与加入量有关,加入量低于3wt%时以LiF效果最好,加入量高于3wt%时以NaF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陶瓷喷墨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钴蓝系陶瓷色料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种陶瓷色料。采用燃烧法合成Cu_(0.2)Co_(0.8)Al_2O_4蓝色色料,与传统的钴蓝色料(CoAl_2O_4)的合成温度需要超过1000℃不同,该色料的合成温度仅为700℃。通过研究煅烧温度对晶相组成,微观结构及色度值的影响,揭示了Cu_(0.2)Co_(0.8)Al_2O_4色料实现低温合成的根本原因是Cu~(2+)活化晶格的作用。为制备蓝色陶瓷色料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低能耗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粉末Bi4Ti3O12光催化剂,研究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其活性的影响,确定了Bi4Ti3O12的制备条件。将HZSM-5作为载体,采用机械混合和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χBi4Ti3O12/HZSM-5催化剂。结果表明,700℃下煅烧5 h的Bi4Ti3O12活性最高;与HZSM-5机械混合使Bi4Ti3O12活性略有降低;HZSM-5抑制溶胶-凝胶法合成Bi4Ti3O12,导致其活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乳液-沉淀法(M-P)制备超细球形CoAl_2O_4蓝色色料,该方法利用微乳液来控制沉淀反应的体积,以防止沉淀颗粒的团聚。微乳液-沉淀法得到的色料采用TEM,XRD和色度测试表征。结果显示,M-P法所得到钴蓝色料呈近球形,色料的平均粒径为0.3μm,这一粒径远小于商业钴蓝色料的粒径。该色料由初始晶粒仅为10 nm的颗粒构成。将该超细钴蓝色料在透明釉中使用(6 wt%含量),可得到深蓝色颜色釉面,其色度值为L*=14.02,a*=12.73,b*=-37.60。微乳液-沉淀法制备的超细球形钴蓝色料的着色性能远优于商业钴蓝颜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ZrSiO4/Cd(S1–xSex)包裹色料,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及色度测试研究了合成条件对色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热反应温度为180℃,保温时间为10h,ZrSiO4/Cd(S1–xSex)=2时,色料具有较好的结晶度和色度,粒子细小且均匀,其尺寸分布为20~30nm。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Cr~(3+)对环境的危害,研究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铬绿色料粉体。对前驱体氢氧化铬的合成及其热处理过程进行了探讨。采用XRD、CIE-L*a*b*、FT-IR测试技术对粉体的相组成、色度和物质分子基团等进行了表征。获得了较为完整的制备工艺条件,并且以氨水作为沉淀剂制备的色料前驱体在1100℃高温下煅烧,得到的铬绿色料的色度值(L*=55.62,a*=-11.87,b*=16.19)效果与结晶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无水氯化铝为原料、铁粉为铁源、低碳醇为溶剂兼氧供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NHSG)法制备铁掺杂刚玉型黄色色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CIE色度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铁粉用量与溶剂种类对色料黄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NHSG法制备未掺杂α-Al2O3的晶型转变温度为1050℃;铁掺杂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刚玉型黄色色料的制备;乙醇较异丙醇和正丁醇更适合作为溶剂;当铁与氯化铝摩尔比为0.05,以乙醇为溶剂可获得黄度值b*为26.73的铁掺杂刚玉型黄色色料。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22,(8):1412-141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硝酸铋、偏钒酸氨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VO_4/PMMA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法对BiVO_4/PMMA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对以盐酸四环素作为目标的抗生素废水进行光降解效率研究。结果表明,BiVO_4很好地负载到PMMA的表面,当盐酸四环素的初始浓度为20 mg/L时,去除率达到98.31%。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高近红外(NIR)反射金红石型钛镍黄色料,并以SiO2气凝胶为基体,制备一种网络状NIR反射金红石型钛镍黄/硅气凝胶复合色料,测定了其结构特征和呈色性能,并分析其NIR反射效应和隔热性能。结果表明,添加1%(质量分数)助烧剂NaF所固相合成的金红石型钛镍黄色料呈色性能(b*=54.24)和NIR反射性能优异;所制备的网络状金红石型钛镍黄/硅气凝胶复合色料具有良好呈色性能、低透过率、高NIR反射率(96.60%)和低导热系数[0.068 54 W/(m·K)],表明其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此外,还探讨了该复合色料的制备机制和隔热机理。  相似文献   

19.
以碳酸锆铵((NH4)2ZrO(CO3)2)和硅酸钠(Na2SiO3·9H2O)为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 SO4Na)为分散剂,LiF作矿化剂,采取溶胶-凝胶分步包裹法制备ZrSiO4包裹Ce2S3色料.本文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其合成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综合热分析(DTA-TG)等测试手段对实验样品进行表征及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凝胶分步包裹法能对Ce2 S3色料形成较致密的ZrSiO4包裹层,在750℃的弱还原气氛中煅烧30 min,能合成桃红色的ZrSiO4包裹Ce2S3色料且能使该包裹色料的热稳定性提高到120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16,(8):1412-141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硝酸铋、偏钒酸氨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VO_4/PMMA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法对BiVO_4/PMMA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对以盐酸四环素作为目标的抗生素废水进行光降解效率研究。结果表明,BiVO_4很好地负载到PMMA的表面,当盐酸四环素的初始浓度为20 mg/L时,去除率达到98.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