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边缘计算旨在共享利用边缘设备的计算、通信资源,满足人们对服务的实时响应、隐私与安全、计算自主性等需求,随物联网的发展将有广阔应用前景.调研了边缘计算的特征、基本概念和定义、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边缘计算研究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基于边缘计算的核心挑战之一——隐私信任与安全保障问题,针对用户应用需求特征,充分考虑用户体验质量(QoE)来优化边缘计算系统.通过集成用户和资源的身份信任、行为信任、能力信任3个方面为综合信任度,利用信任评估保障对边缘计算资源管理与协同优化.针对终端的动态性、边缘设施能力受限、边缘与终端的邻近性、云中心功能强和距离远的特征,融合云计算、P2P计算、CS与网格计算模式,构建多层自适应的统一计算模型,实现对应用场景动态匹配;研究以用户体验质量为目标的综合资源用户信任评估体系与模型,实现资源QoS向QoE的指标映射,构建资源和用户的身份信任、行为信任评价机制,形成综合信任评估体系与模型;根据应用需求,研究面向计算能力、移动性与可用服务时间、剩余能量、带宽等多重约束的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资源调度算法和优化方案,实现资源在终端、边缘、云中心3层级可信共享和优化利用,更好满足用户QoE需求.最后通过流计算任务分配的边缘计算场景验证了模型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蜂窝工业物联网数据流量卸载因移动终端设备资源受限,需要的能耗较大。为此,设计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蜂窝工业物联网数据流量卸载方法。按照拓扑结构,划分应用程序,确定计算顺序,将计算卸载任务分配至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计算卸载,输出最优卸载策略和最低能耗值。经实验分析,通过与利用分层卸载方法和基于光纤-无线网络的协同计算卸载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出卸载方法对节省能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中感知设备持续产生大量的敏感数据。实时且安全的数据流处理是面向物联网关键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挑战。在近年兴起的边缘计算模式下,借助靠近终端的设备执行计算密集型任务与存储大量的终端设备数据,物联网中数据流处理的安全性和实时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在基于边缘的物联网流处理架构下,数据被暴露在边缘设备易受攻击的软件堆栈中,从而给边缘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为此,文章对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物联网边缘流处理安全技术进行研究。从边缘出发,介绍边缘安全流处理相关背景并探讨边缘安全流处理的具体解决方案,接着分析主流方案的实验结果,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边缘计算概念的提出引入了一个新兴的计算模型,它不仅可以缓解传统云计算模型中由于数据传输造成的高延迟问题,同时也有益于保持隐私数据及安全敏感数据的机密性.然而,边缘计算节点本身执行环境的安全性依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它时刻威胁着整个边缘计算模型的安全.得益于硬件厂商在各平台上推出可信执行环境,通过将这些可信执行环境集成至边缘计算节点中可以有效地保障这些节点上运算的安全性.此研究首先分析了一系列传统计算模型中的可信执行环境,并讨论了这些可信执行环境各自的优缺点.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Intel软件防护扩展和ARM TrustZone这2个流行的可信执行环境,并分别在Intel雾计算节点参考设计样机和ARM Juno开发板上对这2个可信执行环境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硬件辅助的可信执行环境的引入能够在基本不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同时,增强边缘计算平台的安全性.为了帮助提高可信执行环境在边缘计算模型下的可靠性,最后总结了将可信执行环境使用在边缘计算模型中将要面对的安全挑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可信接入的系统架构出发,分析了边缘设备层的安全接入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从而提出了针对工业可信接入的边缘侧可信网关的研究和开发,从可信网关的硬件、软件和上位机等方面进行设计,并针对可信系统中的安全识别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以实现对待保护网络的安全防护,达到工厂内网的信息安全隔离,实现可信的工业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6.
陈瑞 《信息与电脑》2022,(18):219-222
传统资产管理数据加密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提出了结合边缘计算的资产管理数据加密方法。边缘计算模型通过边缘节点和密钥转换将资产管理服务商复杂的数据外包给边缘节点,既提高了数据计算的效率又避免了数据上传云端泄露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文章设置了资产管理数据匿名化保护操作,阻止攻击者进行攻击,进一步提高了资产管理数据加密的安全性。通过对比实验可知,相比较于传统的资产管理数据加密方法,基于边缘计算的资产管理数据加密方法在相同的攻击程序下传输的资产管理数据更接近原始资产管理数据包的数据,因此基于边缘计算的资产管理数据加密方法更有效果,可以应用在实际数据保护和信息加密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电网电力物联网的逐步推进,作为其核心支撑技术的边缘计算框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首先,总结了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框架方面的已有研究工作;其次,通过分析电力物联网在业务场景、边缘计算、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适应于电力物联网的可信边缘计算框架SG-Edge;随后,结合边缘框架的可信防护关键难题,给出了硬件可信引导、软件行为动态度量等关键技术方法;最后,从业务适应性、安全性以及性能等方面对SG-Edge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对未来研究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联网、4G/5G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万物互联已成为现实.移动计算、智能手机、Pad和可穿戴等智能终端设备大量接入使网络边缘设备数量迅速增加,边缘设备所产生的数据呈指数增长.边缘计算面临大吞吐量、频繁交互、位置和延迟敏感等特征的实时业务服务需求挑战.充分发挥边缘计算节点智能、多样和灵活等特点,通过局部汇聚计算、存储、网络服务等共享方式实现边缘计算资源快速融合,构建可信协同服务系统是保障边缘计算QoS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快速发现、动态组织、自主融合边缘节点进行协同服务,提出一种基于盟主的边缘计算协同服务(trust cooperative services for edge computing, TCSEC)模型.该模型基于信任度、影响力、容量、带宽、链路质量等表征节点特征属性,以任务驱动方式,由盟主节点根据策略和边缘节点的特征属性选择协同服务节点集,实现资源快速融合与计算迁移,为计算请求节点提供及时响应和可靠服务.仿真实验表明:TCSEC能有效提高边缘计算协同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分流方法存在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边缘计算的低压电力通信数据分流方法,并用来分析本地业务、公网业务和终端/网络,为缓解网络时延问题提供支持.将低压电力通信数据分流机制建立在基于边缘计算的分流平台上,由此构建数据分流单元;详细研究本地分流、控制面数据分流、上行用户面数据处理和下行用户面数据处理内容.引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万物联网的趋势不断加深,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等端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使数据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网络带宽的增速;同时,增强现实、无人驾驶等众多新应用的出现对延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边缘计算将网络边缘上的计算、网络与存储资源组成统一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使数据在源头附近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这种模式不同于云计算要将所有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绕过了网络带宽与延迟的瓶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首先介绍边缘计算的概念,并给出边缘计算的定义;随后,比较了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3个边缘计算平台,并通过一些应用实例来分析边缘计算在移动应用和物联网应用上的优势;最后阐述了当前边缘计算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衍生了一种新的网络结构——传感云.传感云是物联网和云计算结合的产物.物联网中的物理节点可以通过传感云平台虚拟成多个节点,为用户提供服务.然而,当底层物理传感器节点同时接收多个服务命令时,会出现一些服务冲突,即耦合问题.这种耦合问题可能导致服务的失败,并危及系统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思想的扩展KM(Kuhn-Munkres)算法.边缘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在物联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那些由于延迟等限制而无法有效利用云计算的应用.边缘计算作为云和物联网层的中间平台,可以提供调度方法.首先,边缘层对重复请求命令进行合并,减少向下传输的命令数量;其次,优先调用边缘层数据缓存队列里的数据;最后利用改进KM算法实现每一轮的最大匹配.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小计算成本,接近最短的时间解决耦合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依靠传统云计算的智慧交通系统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但已无法满足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新型车载应用对传输带宽与时延的需求。为了实现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保障公众信息及交通安全,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将边缘计算应用于智慧交通。首先对智慧交通的发展概况进行整体描述,提出基于边缘计算的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充分利用边缘计算物理邻近、高带宽、低时延、位置认知的特点解决目前交通系统信息传递延迟、数据处理不及时、传输负载大等问题。然后,基于无线传输、信息感知、计算卸载及协同处理等方面阐述边缘计算应用于智慧交通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最后,指出边缘计算应用于智慧交通面临的未来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集中器在智能抄表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中继作用,为实现电能计量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如何结合新的通信技术和智能计算技术,开发新一代智能集中器迫在眉睫.主要讨论如何实现基于数据边缘计算的智能集中器设计与应用.首先分析了具有边缘计算功能的智能集中器设计可行性方案,然后重点讨论了基于边缘计算的数据采集算法,包括数据库构建、数据筛选...  相似文献   

14.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已逐渐成为有效缓解数据过载问题的手段, 而在高人流密集的场景中, 固定在基站上的边缘服务器可能会因网络过载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考虑到时延敏感型的通信需求, 双层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的高机动性和易部署性成为任务计算卸载的理想选择, 其中配备计算资源的顶层无人机(top-UAV, T-UAV)可以为抓拍现场画面的底层UAV (bottom-UAV, B-UAV)提供卸载服务. B-UAV搭载拍摄装置, 可以选择本地计算或将部分任务卸载给T-UAV进行计算. 文中构建了双层UAV辅助的MEC系统模型, 并提出了一种DDPG-CPER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offloading algorithm based on composite 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新型计算卸载算法. 该算法综合考虑了决策变量的连续性以及在T-UAV资源调度和机动性等约束条件下优化了任务执行时延, 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响应速度, 以保证现场观众对比赛的实时观看体验.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算法表现出了比DDPG等基线算法更快的收敛速度, 能够显著降低处理延迟.  相似文献   

15.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部署,其在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服务的同时,引入了网络入侵等安全与隐私问题.传统车载网络的封闭性导致现有的车载网络通信协议,特别是部署最为广泛的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协议,在发布时缺少隐私与安全保护机制.因此,为检...  相似文献   

16.
可信网络中用户行为可信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前网络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国际研究表明网络安全正向着网络可信方向发展,未来网络安全是增加行为可信的可信网络,它主要包括服务提供者的可信、网络信息传输的可信和终端用户的可信.通过研究用户的行为信任,不仅可以减少或避免与恶意用户交往,而且因为服务提供者与用户之间建立了互信,从而提高了它们合作完成任务的可能性,降低了因不信任带来的监控和防范等额外开销,所以对用户行为可信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而且也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以可信网络中用户行为可信研究为核心,提出了面向可信网络的用户行为信任的评估、预测与控制架构,包括行为信任的可靠评估;满足不同安全与性能需求的灵活的信任预测;基于信任与风险、利益得失的系统访问博弈决策;基于信任的动态的资源访问控制和以信任预防为主,实时监控为辅的异常行为的监控与防范等.并把这些用户行为可信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组合,实现了动态控制与静态控制,信任与风险的统一,为可信网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已逐步进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针对物联网中实时采集的传感数据总体质量低下的问题,提出基于边缘计算的传感数据异常实时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相应的传感数据以“时间序列”的形式进行表示,并建立基于边缘计算的分布式传感数据异常检测模型;其次利用单源时间序列自身的连续性以及多源时间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分别对实时传感数据中出现的数据异常进行有效检测,并分别形成相应的异常检测结果集;最后将上述2个异常检测结果集进行有效地融合处理,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异常数据检测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的检测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该算法检测时间短并且异常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8.
网格环境下基于信任模型的动态级调度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网格用户、资源和服务的不确定性潜在地影响网格应用任务的正常执行,这样使得设计既能减小应用任务执行时间又能减小欺骗可能性的调度算法十分困难.参考社会学的人际关系信任模型,建立网格节点信任推荐机制,并利用D-S理论对推荐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定义出基于不确定性推理理论的信任度计算函数.将该函数并入DLS算法得到“可信”动态级调度算法(TDLS),从而在计算调度级别时考虑网格节点的可信程度.仿真结果证实,提出的TDLS算法以小的时间花费为代价,能有效提高任务在信任方面的服务质量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抽水蓄能电站中终端设备密集计算型任务的处理时延,针对抽水蓄能电站的物联网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算法.在该文方案中,首先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计算任务进行优先级划分,并以终端能耗为约束、以终端计算任务处理时延为优化目标建立卸载模型,其次基于Q学习算法(Q-Learning,QL)探索系统的状态转移信息,以获取终端设备与边缘节点间的最佳卸载策略.另外,采用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方法映射状态与动作之间的关系,避免算法迭代求解过程中的维度爆炸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降低了抽水蓄能电站的任务平均执行时延,能够大幅提高抽水蓄能电站的生产作业及安全监测等工作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