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Kik公园位于近年来专为附近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学生建造的创智坊八口处,作为一块位置显赫的城市空地,居然在快速的城市营造中成了漏网之鱼,这令Francesco Gatti大为惊讶。自从这位意大利建筑师将他的部分业务活动转移到中国以来,他一直对此类罅隙空间的设计可能性饶有兴趣。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30年里,我曾多次访问中国,中国发生的变化令我感到非常惊讶。1981年当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那是一个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地方。当时中国的建筑师很少.由于时代的原因,一些教授被下放田间。“文革”之后又再回到建筑领域,这是很独特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3.
忆杨总     
王莉慧 《建筑师》2012,(5):108-109
最初走近杨总缘于一个选题策划。时间还在十年前,我刚刚进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做编辑,琢磨着出版一本介绍中国建筑史学人的书,知道杨总主编过建筑百家系列等有影响的图书,故约他做主编。令我兴奋的是,杨总很认可这个想法,欣然接受,并邀我与他一同主编。  相似文献   

4.
《华中建筑》1988年第4期,刊载了《渭桥——秦建筑文化中的水上明珠》一文,并由此而开辟了《中国建筑文化拓荒》专栏.这是很令我这个一直有志于建筑史、园林史及与之有关的文化艺术史研究的。门外人’兴奋的.从《华中建筑》创刊以来,曾不错用大量篇幅,多次刊载诸如楚文化与建筑、中国文化与建筑、秦建筑研讨等等有关的专题文章,对推动学术研究、指导设计实践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我的研究感兴趣,这令我倍感荣幸。在这个简短的前言中,我将概述自己在规划领域中学术兴趣变化的轨迹,以及是什么样的动力一直以来激励我去探索不同背景下“规划事业“的本质和潜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我的研究感兴趣,这令我倍感荣幸.在这个简短的前言中,我将概述自己在规划领域中学术兴趣变化的轨迹,以及是什么样的动力一直以来激励我去探索不同背景下"规划事业"的本质和潜力.  相似文献   

7.
张锦秋 《建筑创作》2006,(12):132-133
上个世纪60年代,我有幸师从莫宗江先生学习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国有句俗话:“师父领导进门,修行在个人”。莫先生就是把我领进中国古典园林大门的恩师。我在此后数十年的建筑创作中无不受到深刻的影响。他那敏锐的艺术鉴赏力、生动的传授感染力、不断探索的治学精神,感人至深,令我终生不忘。  相似文献   

8.
UED:您为什么决定在中国开展工作? Jan Felix Clostermann(以下简称杨克):我在中国开展工作实际上是源于2004年协助建立奥斯普上海办公室。那时,我正住在鹿特丹,并且在过去的两年里一直在做我们位于新加坡的第一个项目。所以很自然地我就来到了亚洲。这里有非常多的机会可以令年轻的建筑师去见证项目的建成。当然,它是机会的同时也是一次冒险。  相似文献   

9.
王军 《建筑史学刊》2021,2(3):127-134
1955 年针对梁思成的建筑思想批判,剑指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复古主义与建筑中的“浪费现象”,却未对关涉建筑设计规律的“型范”“法式”“做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终不能令梁思成心悦诚服。梁思成主张传承并发展以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模数化设计方法,藉以创造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主义建筑。他的这一探索在 1955 年遭遇了重创,他的学术思想却未因此改弦易张。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协会成立30周年。这30年是行业辉煌发展的30年。30年来,我亲身见证了防水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国建筑防水》杂志举办“我与防水30年”征文,建议我撰文畅谈一下30年来对行业发展的感受。我1982年7月从武汉建材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科技处工作。不但迄今一直从事防水事业,而且没有变换过工作单位,以至于去美国大使馆面签时,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设计》2013,(11):51-53
UED:是基于何种契机,您会想到在2012年正值您60周岁之时,在中国举办您的首场个人建筑展? 承孝相:2012年是我在中国做设计的第十二个年头,这12年对我来说尤其重要。其实我一直想在中国做一次展览,借此机会正好通过展览和出书好好梳理一下我自己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设计》2012,(6):96-98
从我第一次介绍安托内·普雷多克在新墨西哥州的LaLuz项目至今已有40年了,从那时开始,我一直追寻着他的足迹。当我思考关于场地的问题时总是不可避免地想到他的作品。这些问题诸如:我们如何限定场地、它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关于场地的概念在这40年里如何变化。之所以会想到他.是因为他的作品通过富有情感和概念化的方式与场地的天然特性结合而产生。作为这种结合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13.
样板的个性     
大连锦联地产公司邀请我为他们的世纪经典楼盘做几套样板房,我欣然接受。我于1993年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毕业,八、九年了,一直没有回过大连。这次能回到大连做点事情,实在是一件令我开心的事。  相似文献   

14.
创智公园(Kic Park)位于近年来专为附近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学生建造的创智坊入口处,作为一块位置重要的城市空地,居然在快速的城市建设中成了漏网之鱼,这令建筑师盖天柯(Francesco Gatti)大为惊讶。从2005年开始,自这位意大利建筑师将其部分业务活动转移到中国以来,他一直对此类罅隙空间的设计存在的可能性饶有兴趣。  相似文献   

15.
初识林选泉缘自他的一次突然来访。印像中,略觉厚重的镜片下一双激情四溢的眼睛,似乎不停地有某种当时我无法参透的东西在闪烁。浓浓书卷味的谈吐不单重重留下了曾作为大学教师的痕迹,也透视着别于一般青年设计师特有的智慧。清瘦身躯负荷的“无为景观”理念更是令我耳目一新。感觉中,他是一个不肯让梦想沉睡在摇篮里的人,一本不读就无法释怀的“书”。在大雪久已远去的春节过后,一直羁绊的心绪牵扯着我,使我不得不对他进行了一次认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6.
新年快到了,我想起了一位几年没有见过面的老专家——核工业部第二设计院原成品室主任工程师周迪。我与周迪相识已有很多年了,他七十年代就曾主持研制过中国第一代工程复印机。当我与他们单位打通了电话,意外地得知周迪已退休两年了,我想询问他的去向,接电话的同志讲:“周工这几天要来院里,他退休后研制生产的高速自动晒图机已被院里购买,这几天就要安装了。”听了这话,我起先是吃了一惊,再一想,心里不禁有点激动。周迪搞大型高速晒图机!凭对此人的了解,我知道这是完全可能的。我原在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设计局主管设计单位装备工…  相似文献   

17.
大雁掠过树梢,他内心深处的温情开始缓缓绽放;风轻轻拂过枝头,他澎湃激昂的情感开始渐渐流动。那捧在手心流动的空间,令我小心翼翼且紧张兮兮,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眼前这位年轻而又帅气的首席执行总裁,但我却可以清晰、明朗地感受他的柔性与他的敏锐。  相似文献   

18.
张德沛 《建筑创作》2006,88(10):160-162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从军队退伍后考入了西南联大先修班.1946年随学校返回北京。我选择清华大学建筑系有两个原因其一,我喜欢建筑专业,其二.我是梁启超的崇拜者。他不屈不挠.反对帝制的革新精神令我敬仰。得知清华大学新建建筑系的系主任梁思成先生是梁任公的长子.而且当时被誉为“国宝”。他热爱祖国建筑.留学美国回国后拖着半残之躯.与他身患重病的夫人、一代才女林徽因先生,一同风尘仆仆地奔走于祖国大地南北,跋涉山川.对祖国城乡传统建筑进行艰苦的测绘和研究。他们热爱祖国.寻密探奥.坚持不懈地研究祖国建筑文化的精神令我敬佩万分.使我在昆明就意无反顾地选择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编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里所编辑的学生名录里得知.西南联大分到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有888人,  相似文献   

19.
大雁掠过树梢,他内心深处的温情开始缓缓绽放;风轻轻拂过枝头,他澎湃激昂的情感开始渐渐流动。那捧在手心流动的空间,令我小心翼翼且紧张兮兮,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眼前这位年轻而又帅气的首席执行总裁,但我却可以清晰、明朗地感受他的柔性与他的敏锐。  相似文献   

20.
说起朱剑,我还真的不算熟悉。尽管他在东大已经做过两年多的博士后研究,但直到他临出站之际,我才结识了他。记得当时朱剑来梅庵找我签字,说是要出站。签完字后,朱剑送给我两部著作,一部是《中国动画艺术研究》,一部是《澄怀观道--中国山水画精神》。我心头一亮,首先是因为这两部书的内容我都很感兴趣,其次对这位年轻人油然生出可畏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