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新钢生产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孔洞缺陷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并对典型的孔洞缺陷进行了金相与扫描电镜分析。根据孔洞缺陷分析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控制措施,明显降低了孔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冷轧板孔洞是薄规格冷轧产品中常见的一种缺陷。孔洞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正常拉裂类孔洞主要与基体的夹杂有关;疤块孔洞与坑状孔洞主要为钢基掉块或异物压入基体形成,其它类孔洞与轧制工艺过程控制有关;冷轧因素引起的孔洞与轧制力及张力分配不合理、冷轧异物压入及板型不良等因素有关、本文重点对热轧工序原因造成的冷轧孔洞缺陷进行了分析,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热轧在线表面检测仪等设备对比分析了冷轧板出现的孔洞缺陷出现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夏九丽 《包钢科技》2000,26(3):15-17
针对高速线材沸腾钢盘条产生中心孔洞缺陷的情况,对40炉有中国中心孔洞缺陷的工艺控制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产生中心孔洞缺陷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红  陈伟  吴光耀  曹重 《四川冶金》2013,35(1):46-51
国内某钢厂Q235热轧板带生产过程中出现少量孔洞缺陷,利用水模试验研究了Q235钢坯浇注过程拉速、水口插入深度及吹气量对结晶器内气泡分布的影响,采用金相检验、能谱分析方法对热轧板带孔洞缺陷显微组织及夹杂物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热轧板带孔洞缺陷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连铸工艺参数控制不合理、熔炼样S含量偏高导致铸坯边部产生表层气孔、中部产生较严重的硫偏析,进而使钢板中部形成大量的条带状硫化物特别是低熔点FeS的大量生成导致了Q235热轧板带孔洞缺陷的产生。针对缺陷成因对炼钢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热轧板带孔洞缺陷基本得到了消除。  相似文献   

5.
针对冷轧板生产过程中出现孔洞,边裂等缺陷,利用表面质量检测仪检测检查热轧基板与实物情况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孔洞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有效控制了孔洞缺陷的产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Q235B中厚板的表面孔洞缺陷,认为该缺陷是皮下气泡,孔洞周围有较大的夹杂物。Q235B中厚板表面产生皮下气泡的原因是氩气流量不合理,通过调整结晶器流场、降低氩气流量,Q235B中厚板的孔洞缺陷大幅降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冷轧钢带孔洞缺陷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冷轧钢带轧制孔洞缺陷宏观及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孔洞是由于基板中存在着聚集状夹杂缺陷导致基板不能连续变形所致,要杜绝冷轧板中夹杂物孔洞缺陷必须从控制连铸浇注环节着手.  相似文献   

8.
对河北敬业集团1250车间冷轧基料的孔洞缺陷试样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缺陷位置处的宏观及微观特征。对冷轧基料和后续冷硬板缺陷进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后,确定了孔洞、重皮的原因,主要发生在炼钢的冶炼和连铸工序。通过提高钢水的纯净度、减少卷渣的产生、连铸坯的质量明显好转,冷轧基料的孔洞缺陷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SEM及EDS能谱仪等试验手段,对冷轧生产中出现的孔洞缺陷及其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孔洞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产生孔洞缺陷的原因主要有夹杂类、异物压入、轧辊异常等类型,其中,以夹杂类为主,其特征为撕裂状韧窝状断口,或呈月牙形,在钢板的正反面尺寸差异不大,主要与炼钢工艺有关;异物压入类缺陷特征有明显的机械划痕或压痕,断口较光滑,正反面尺寸不等,主要与热轧工艺和冷连轧工艺有关;轧辊异常类缺陷特征为等距离周期性的孔洞,主要与轧辊磨损和老化有关。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孔洞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手段对铝合金冷轧板带的孔洞缺陷进行分析,指出扁锭夹杂、异物压入和轧辊异常是冷轧板带孔洞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孔洞缺陷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雷诺平均(RANS)数学模拟方法,研究波浪形和山形水口底部结构对结晶器内钢水湍流现象及表面流速的影响。通过1∶1结晶器模型水模拟进行了验证,表明采用OA光纤测速仪对结晶器表面流速测量的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波浪形水口可以抑制水口流出钢水的射流,改善结晶器内钢水流场,降低表面流速稳定液面,进而改善铸坯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2.
庄万锦 《四川冶金》2004,26(2):14-16,24
对攀钢Q235G钢连铸坯出现的角横裂缺陷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连铸保护渣是引起角横裂的主要原因。并对保护渣的配方进行了改进,通过试验,研制出了适合攀钢普碳包晶钢用的连铸保护渣,有效地控制了Q235G钢连铸坯角的横裂缺陷。  相似文献   

13.
苏鹤洲 《钢铁钒钛》2007,28(4):67-70
对热轧板孔洞缺陷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连铸过程操作参数控制不合理是产生该种缺陷的主要因素;利用水模试验研究了水口插入深度、拉速、吹氩量等因素对结晶器内气泡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热轧板孔洞缺陷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DQ1J钢冷轧薄钢板表面“翘皮”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认为该缺陷与钢中存在气泡密切相关。生产中发现钢包顶渣中FeO含量较高,炼钢工序连铸防堵吹氩量过大,浇铸时结晶器中钢水透过保护渣层有较多气泡冒出。经采取在RH精炼前对钢包顶渣进行改质处理和调整、适当控制连铸中间包塞棒和透气水口氩气流量等措施,该缺陷得到了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
陈良勇  张海宁 《河北冶金》2011,(5):42-43,64
分析了300mm×360mm GCr15轴承钢铸坯表面渣沟缺陷的原因,对连铸工艺和结晶器保护渣的理化指标进行调整后,彻底解决了铸坯表面的渣沟缺陷。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比压和延长保压时间可显著降低成分(%)为4.5-8.5w,5.0-8.0Mo,3.5-5.5Cr,1.5-2.5V高速钢的缩孔。用挤压铸造技术制造的高速钢辊环,其各项性能指标明显优于重力铸造和离心铸造高速钢辊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塑料模具钢SM50钢板表面裂纹缺陷,采用生产工艺情况调查、能谱分析和金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SM50钢板表面裂纹缺陷并非铸坯原生裂纹导致,而是由于连铸坯在处于两相区时热装,铸坯晶粒度极不均匀导致的热装裂纹。通过改进现有工艺,提出了对铸坯进行下线缓冷、温装入炉的改进措施。新工艺实施后,SM50钢热装裂纹缺陷比例由原来的4.24%下降到0.30%以下,钢板表面裂纹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8.
张霞 《中国冶金》2009,19(8):30-30
通过对连铸过程生产实践的总结以及现场数据分析,研究了太钢在生产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时连铸过程中间包钢水增碳、二次氧化、钢水吸氮以及在冷轧过程中钢板表面重皮、夹杂缺陷等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专用冷轧无取向电工钢中间包覆盖剂和结晶器保护渣、加强钢水从大包至中间包保护浇注、稳定连铸过程拉速和液面自动检测控制等措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碳Q195窄带钢在冷轧中出现起皮、麻点等质量问题,基于生产实践设计了专门的铸坯表面、低倍及带钢表面酸洗跟踪试验,通过成分、金相、裂纹、夹杂以及扫描电镜分析,认为造成带钢表面质量缺陷的因素一是铸坯内部的裂纹、夹渣、皮下气泡、结疤等缺陷,二是铸坯加热和除鳞效果不力,造成表面氧化铁皮的压入。此外,S含量高也是造成铸坯缺陷进而影响带钢质量的因素之一。为此,结合生产实际,从冶炼和轧制两个工序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改进后带钢表面缺陷率由15.75%降到了2.22%。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在吊运过程部分25SiMn2钢重22 t170 mm×1 650 mm×10 000 mm连铸板坯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浇铸时中间包钢水过热度高(30~36℃),引起铸坯厚度1/4位置柱状晶发达,钢液凝固时流动性不好,补缩不足,出现大量显微缩孔,并在反复吊运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显微缩孔处应力集中开裂而造成铸坯断裂。通过降低中间包钢水过热度(10~30℃) 、减少吊运次数可有效避免铸坯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