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宏武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66-68
结合汽车非独立悬架机构的特点,探讨如何用导数法分析非独立悬架机构的运动特性.汽车行驶于三种不同运动状态(平路、不平路面、转弯)时,利用导数法解析车辆非独立悬架机构的运动情形,并用自由度分析确认结果的正确性.分析轮胎弹跳及车身翻滚时轮胎和车身的运动关联. 相似文献
2.
3.
4.
5.
用多体动力学的有关理论对轿车上常用的麦克弗森式独立悬架进行了空间运动学分析,提出了一种较为简便的分析方法以减少广义坐标数和约束方程数,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可以获得整个悬架系统及车轮上的任一点在空间的运动轨迹,其中包括对汽车性能影响最大的定位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独立悬架中的橡胶减振元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汽车上所用橡胶件的基本性能,着重分析了独立悬架中橡胶减振元件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和顺从性的影响,探讨了橡胶减振元件参数对轴转向的影响规律。在顺从性的分析中从整车动力学的角度提出了较为实用的顺从性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汽车顺从性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改善汽车动力学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使用I-deas对双横臂悬架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使用I-deas机构分析功能获取了该悬架的前轮定位参数及轮距随车轮跳动的变化曲线,分析了车轮跳动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运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中R-W方法进行机构运动计算,编制了汽车麦弗逊悬架转向机构转向误差计算机辅助分析通用程序,程序中把麦弗逊悬架和轴向机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运动分析,考虑了汽车非平衡状态下的转向时,车轮跳动对转向误差的影响,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为麦弗逊悬转向机构设计提供了精确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后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下控制臂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后悬架硬点坐标,建立双横臂独立悬架仿真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在加速和车轮上跳工况下,对下控制臂进行载荷分析;在相应工况下,运用有限元理论,对下控制臂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下控制臂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现有《机械原理》教材中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存在的一些值得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对各种机构自由度计算问题都适用的公式,从而基本解决了各种机构自由度计算问题和用不同方法计算同一种机构的自由度其结果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在建立二自由度1/4整车悬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最优控制极小值原理.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状态控制器.最后利用MATLAB对主动悬架系统和被动悬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傅志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1997,(4)
通过对齿轮副的约束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齿轮副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分别看作高副或低副,从而可以应用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直接计算含有齿轮副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4.
相空间导数重构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导数重构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构相空间的坐标间尺度差异太大及由时间序列求导时产生的计算误差太强。这两个问题重构相空间受到强烈的噪声干扰,而无法用来表征系统的混沌特征。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一是采取坐标归一化措施,二是采用曲线拟合对时间序列求导。实际的重构证明,改进导数重构法有效地克服了导数重构法的实际应用困难,能有效地用来揭示系统的混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根据独立组元法的计算原理,提出了用独立组元法计算多元多相复杂化学平衡,给出计算方法,并用一个实例进行了简单计算。 相似文献
16.
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动力应当包括内驱力和外驱力两个方面,分别对两种驱动力进行了解析,并从构筑联盟合作的共生愿景、构建联盟合作的规范机制、建立市场导向的合作创新模式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内驱力的构建,从培育联盟合作的区域创新文化、推动区域企业战略层面的创新合作、形成鼓励创新合作的区域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积极推动区域创新合作服务平台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外驱力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针对3-RRR型并联机构的输入及输出构件间的位置关系展开研究.基于运动螺旋理论,分析了该机构的自由度性质,并确定了主动副的位置;建立了机构的逆运动学方程及正运动学方程,并对给定运动平台的位姿进行了数值计算,以验证所建立方程的正确性;研究了机构的运动解耦性以及运动平台的工作空间大小与连杆长度变化的关系;最后,对给定运动平台的运动方程下主动副的输出转角进行了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