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进 《陕西水利》2004,(5):23-24
淤地坝是治理水土流失、再建秀美山川的重要工程措施。多年来,延安市宝塔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针对全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坚持把淤地坝建设作为治理沟道、减少入黄泥沙的重点,加大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共建成各类淤地坝3934座,其中治沟骨干工程30座,大型坝39座,中型坝344座,小型坝3521座,总库容21200万立方米,已淤库容17000万立方米,可淤坝地4200公顷,已淤坝地3176公顷。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产粮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被农民誉为“粮袋子”。  相似文献   

2.
我省地处黄土高原腹部,是全国淤地坝发展时间最早、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地区之.目前全省共建成淤地坝37278座,占到整个黄土高原淤地坝总数的40%.其中治沟骨干工程373座,大型坝793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公里,蓄水总库容48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3.
近年无定河流域淤地坝拦沙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无定河流域近年淤地坝的拦沙作用,运用最新的统计资料和实测数据,分析了无定河流域截至2017年淤地坝的数量、时空分布及2011—2017年发挥拦沙作用的淤地坝数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011—2017年无定河流域淤地坝的拦沙量。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无定河流域淤地坝共11 602座,其中骨干坝1 155座、中型坝3 747座、小型坝6 700座,主要分布在中下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截至2011年,无定河约72%的淤地坝已失去拦沙功能,发挥拦沙作用的骨干坝、中型坝、小型坝分别为658座、1 756座、810座; 2011—2017年,无定河流域淤地坝年均拦沙4 134.23万t,其中骨干坝拦沙量占51.32%。  相似文献   

4.
浅谈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沟道工程主要包括淤地坝、治沟骨干坝、小水库、谷坊、漫地和造田工程等。这些工程中水土保持作用最大的是淤地坝和治沟骨干坝。本文通过总结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的发展历史与建设现状 ,论述了其在防洪中的作用 ,并指出淤地坝不存在“泥沙零存整取”现象  相似文献   

5.
近10 a来十大孔兑现状淤地坝拦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大孔兑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但2000年以来该区入黄沙量锐减。利用2017年初的淤地坝详查数据,分析了十大孔兑现状淤地坝数量与时空分布,并计算了近10 a淤地坝拦沙量,估算了未来拦沙潜力和剩余拦沙寿命。结果表明:截至2016年年底,十大孔兑共有淤地坝359座,其中骨干坝149座、中型坝117座、小型坝93座,建成时间集中于1995—2000年、2005—2010年两个时期,73.5%的淤地坝分布在毛不拉、西柳沟和罕台川;2007—2016年,十大孔兑淤地坝的实际拦沙量为2 627.56万t。现有骨干坝拦沙潜力为11 444.81万t,平均剩余拦沙寿命为68 a;中型坝拦沙潜力为1 782.61万t,平均剩余拦沙寿命为23 a;小型坝拦沙潜力为482.94万t,平均剩余拦沙寿命为46 a。  相似文献   

6.
淤地坝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敏 《人民黄河》2003,25(12):25-26
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历史悠久。目前黄河中游地区建成淤地坝11.35万座(其中骨干坝1356座,中小型坝11.2万座),已拦泥沙210多亿t,淤地32.0万hm^2,保护川台地1.33万hm^2。淤地坝拦泥保土,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淤地造田,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水资源利用,解决了农民生活生产用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促进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利于区域防洪减灾,保护沟道下游生产安全;以坝代桥,改善了交通条件。近期实施的重点应是产沙量较大的多沙区,重中之重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多沙粗沙区。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仍有拦沙能力的淤地坝数量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淤地坝一直是减少入黄泥沙的重要水保工程,在近年黄河来沙锐减的背景下,现状淤地坝的实际拦沙作用尤其引人瞩目。以潼关以上黄土高原地区为重点区域,基于不同时期的淤地坝调查数据,分析了现状淤地坝的数量及其时空分布、设计淤积库容及截至2008年的淤积量等,结果表明:在目前5 658座骨干坝和1 1248座中型坝中,极可能已失去拦沙能力者分别为1 428座和5 003座,另有1979年以前建成的561座大型坝和2 734座中型坝仍难以判别其剩余拦沙能力;2009—2015年,潼关以上仍具有拦沙能力的骨干坝有3 582~4 143座,仍具有拦沙能力的中型坝有2 933~5 667座,主要分布在河龙区间;现有小型淤地坝39 516座,约95%分布在晋陕两省、90%建成于1989年以前,目前仍能发挥拦沙作用者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成的小型淤地坝。  相似文献   

8.
工程建设     
国家将投资830亿元打造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沟壑纵横、梁峁起伏的地表特征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为根治这一难题,国家决定从今年起,启动830.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在黄土高原的千万条沟道中修筑淤地坝,减少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提高黄河沿岸土地的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根据规划,从2003年到2010年期间,建设淤地坝6万座,建设完整的小流域坝系1000条;2015年建设淤地坝10.7万座;2020年建设淤地坝16.3万座。总投资830.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81.2亿元,地方投资349.4亿元。据与会有关专家预测,工程建成后,可以在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方面产…  相似文献   

9.
浅谈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沟道工程主要包括淤 地坝,治沟骨干坝,小水库,谷坊,漫地和造田工程等,这些工程中水土保持作用最大的是淤地坝和治沟骨干坝,本文通过总结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的发展与建设现状,论述了其在防烘中的作用,并指出淤地坝不存在“泥沙零存整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定西县淤地坝建设在减少入黄泥沙、发展水地、补充水源和促进退耕还林 (草 )进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 ,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 ,明晰产权 ,完善管护机制 ,促进了工程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目前 ,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具有较大的潜力 ,已规划小流域坝系 30条 ,新建骨干坝 335座 ,拦泥於地坝 14 2 0座  相似文献   

11.
宋志超  张传友 《吉林水利》2010,(11):64-65,70
对高等级公路急流槽入水簸箕口与路面连接处的裂缝的防治,是对急流槽病害防治的关键,其原因是随着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营时间的推移,该处基本上都出现开裂的现象,开裂的裂缝导致急流槽出现病害,是急流槽病害的主要成因之一;而且在处治的过程中可采取新材料和新施工工艺,并且实施治理之后经济和质量的优良效果较传统维修方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微弯河段存在着螺旋流及横比降,水力特性相对复杂,在微弯河段修建码头对航道的影响势必与顺直河段不同。以微弯河段处的左岭卸煤码头为例,通过对数模结果及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工程的兴建对附近水位、流速影响较小,工程前后流速变化等值线横纵向延展长度相当;工程的建设对附近水域河床演变与船舶航线影响较小,但对附近航标的功能发挥有一定影响并需对航标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黄卫东  徐侠 《治淮》2004,(6):47-48
一、工程概况 怀洪新河工程是一项以分泄淮河洪水、扩大漴潼河水系排水出路为主,兼有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河道全长125km,其中安徽省境内约95km.怀洪新河大部分河道是利用原有河槽和湖泊洼地开挖、疏浚并在两岸筑堤而成.因此,两岸地形较为复杂,堤身线路长,交通不便.为方便日常堤防管理和汛期人员及防汛器材迅速及时地调运,怀洪新河防汛道路按设计要求尽量布置在堤顶或尽可能靠近堤防,并根据堤身高度、堤防防汛难度和保护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布置在堤防一侧,全长约96km.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自鲜  尚宇鸣 《人民黄河》2001,23(10):17-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后,引水坝址下游局部河段水量明显减少,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随着两岸环保力度的加大,排污量的减少,径流量减少对局部江段水质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预估调水后下游水质不会发生类别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改性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田内外某些改性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强度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中,同时存在增强和损强因素。当增强因素大于损强因素时,混凝土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