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移动机器人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室外场景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飞  庄严  王伟 《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28(8):1093-1098
本文研究了移动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提出一种融合激光测距与视觉信息的实时室外场景理解方法.基于三维激光测距数据构建了高程图描述场景地形特征,同时利用条件随机场模型从视觉信息中获取地貌特征,并以高程图中的栅格作为载体,应用投影变换和信息统计方法将激光信息与视觉信息进行有效融合.在此基础上,对融合后的环境模型分别在地形和地貌两个层面进行可通过性评估,从而实现自主移动机器人实时室外场景理解.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解决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自主避障问题,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通过多个超声传感器对障碍物信息进行采集。合理确立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通过模糊推理将障碍物距离信息模糊化,建立模糊规则并解模糊,以达到对移动机器人的安全避障的控制。通过建立移动机器人运动模型,设计了仿真平台,得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移动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目前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详细阐述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移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尤其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现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明了移动机器人领域中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科研领域已迅速发展起来 ,它包含了控制理论、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和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 ,使得机器人更加智能化。文中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进行了概括 ,并列举了近年来其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结构。建立了移动机器人数学模型,运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信息融合方法实现了移动机器人导航算法。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和导航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移动机器人在不确定环境中的目标识别技术是自主导航及复杂任务分解的一瞎丶际?本文利用自行铑设计的多超声波传感器探测系统感知外界环境,提出了基于目标原型的目标识别和对感兴趣目标的主动探测方法.根据多超声波传感器的TOF(Time-of-Flight)信息,利用Dempster-Shfer证据理论,实现了移动机器人对室内特征环境的准确识别.测试结果及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识别准确性.并且该方法适用于室内机器人运动中的实时探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移动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对多超声波传感器数据与红外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8.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在移动机器人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机器人自定位是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满足机器人在导航时精确定位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自定位算法。根据对机器人运动机构的分析和运动机构间的刚体约束,建立起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由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里程计和超声波传感器的观测模型;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将里程计和超声波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最后,由匹配的环境特征对机器人的位置进行修正,得到精确的位置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明显地消除了里程计的累计误差,有效地提高了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多组传感器信息移动机器人的避障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组传感器信息的移动机器人避障的新方法.该方法把多组传感器信息作为ART-2神经网络的输入,实现移动机器人对当前感知环境的快速识别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用于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避障的模糊控制器.试验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移动机器人的避障问题,以AS-R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平台,提出了一种将神经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两级融合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对多超声波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以减少传感器信息的不确定,提高对障碍物识别的准确率;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实现移动机器人的避障决策控制,使之更适合系统的避障要求。该方法使移动机器人在避障中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鲁棒性。机器人避障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Information in a Spiking Neural Network (SNN) is encoded as the relative timing between spikes. Distortion in spike timings can impact the accuracy of SNN operation by modifying the precise firing time of neurons within the SNN.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spike timings is crucial for reliable operation of SNN applications.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on Chip (NoC) infrastructure offers scalable connectivity for spike communication in hardware SNN architectures. However, shared resources in NoC architectures can result in unwanted variation in spike packet transfer latency. This packet latency jitter distorts the timing information conveyed on the synaptic connections in the SNN, resulting in unreliable application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大规模脉冲神经网络(SNN)的计算需求,类脑计算系统通常需要采用大规模并行计算平台。然而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多,通信在仿真中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导致计算效率下降。类脑模拟器开源软件NEST采用缓冲区大小相等的策略,有效缩短了通信时间,但是由于缓冲区互相无交流,使得通信数据量持续增加,因此其在能耗方面表现较差。分析NEST集群的负载特性,针对其中的通信问题进行稀疏性优化,提出基于SNN子图跨节点优化的神经元重分布算法ReLOC。通过优化SNN子图的跨节点分布减少每一轮神经元到进程的数量,从而减少跨节点脉冲,使进程间通信更加稀疏,达到缩减每一轮通信进程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以稀疏交换的思想对NEST本身的通信机制进行改进,使有脉冲交换的进程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在连接稀疏的情况下提升通信效率。以包含28个Xilinx PYNQ节点的计算集群作为实验平台,运行皮质微电路SNN模型和平衡随机网络模型,验证ReLOC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循环分布算法,重分布算法能够使通信的平均稀疏性提高20%,同时配合稀疏交换最多可使通信能耗减少98.63%。  相似文献   

13.
脉冲神经网络(SNN)正日益成为研究和模拟大脑各区功能及其相互关联性的重要方法。为了模拟更大规模的脑区域, 并行分布式计算已成为模拟SNN的必然选择。然而, 随着计算规模的增长, 计算节点间的负载不均衡及通信问题成为影响SNN模拟性能的主要因素。针对分布式计算平台, 现有分区算法还无法找到全局最佳分区并有效地将工作负载映射到计算核心上。因此, 提出一种基于通信和拓扑感知的分区与映射算法, 该算法包括分区和拓扑感知映射2个核心步骤。通过引入能够感知SNN连接的分区方法, 提高计算效率并降低通信延迟; 在拓扑感知映射方法中, 利用通信拓扑图和底层网络信息将工作负载高效地分配到各计算节点上, 最小化跨不同计算核心的通信成本。实验结果表明, 在国家超算济南计算中心的并行计算平台上, 采用96进程规模并行模拟SNN基准测试集时, 相比现有先进的分区框架, 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负载均衡和通信性能, 同步时间和通信时间分别减少了40%和7.1%, 最终的模拟总时间缩短了30%。  相似文献   

14.
脉冲神经网络(SNN)正日益成为研究和模拟大脑各区功能及其相互关联性的重要方法。为了模拟更大规模的脑区域, 并行分布式计算已成为模拟SNN的必然选择。然而, 随着计算规模的增长, 计算节点间的负载不均衡及通信问题成为影响SNN模拟性能的主要因素。针对分布式计算平台, 现有分区算法还无法找到全局最佳分区并有效地将工作负载映射到计算核心上。因此, 提出一种基于通信和拓扑感知的分区与映射算法, 该算法包括分区和拓扑感知映射2个核心步骤。通过引入能够感知SNN连接的分区方法, 提高计算效率并降低通信延迟; 在拓扑感知映射方法中, 利用通信拓扑图和底层网络信息将工作负载高效地分配到各计算节点上, 最小化跨不同计算核心的通信成本。实验结果表明, 在国家超算济南计算中心的并行计算平台上, 采用96进程规模并行模拟SNN基准测试集时, 相比现有先进的分区框架, 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负载均衡和通信性能, 同步时间和通信时间分别减少了40%和7.1%, 最终的模拟总时间缩短了30%。  相似文献   

15.
针对脉冲神经网络图像分割中的脉冲编码问题,基于Time-to-First-Spike编码策略提出2种编码方式:线性编码和非线性编码。线性编码方法采用从图像像素值到神经元脉冲发放时间的线性函数对应关系,而非线性编码方法采用Sigmoid函数的对应关系。应用2种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表明,非线性编码方法的分割结果优于线性编码方法,分割图像具有更大的香农熵值,并且非线性编码方法在图像分割时具有更大的取值区间,更容易对参数进行选择,取得最佳的图像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脑运动皮层群体神经元信号与运动行为关系的分析,提出一种Spiking神经网络(SNN)的分类算法。SNN的网络连接权值与突触连接的延时参数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方法(PSO)进行训练。仿真结果表明SNN分类效果优于群体向量法(PV)分类效果,有利于实现性能更高的用于神经康复的脑机接口系统。  相似文献   

17.
[1]Wang Hai Long,Qi Feihu. The Learning Algorithm Based on Superposition of Information. Journal of Infrared Millim. Waves,2000,19(6)[2]H. Haken. Synergetic Computers and Cognition, Vol. 50 of Springer Series Synergetics. Springer,Berlin, 1991[3]Wagne  相似文献   

18.
蔡荣太  吴庆祥 《计算机应用》2010,30(12):3327-3330
模拟生物信息处理机制,设计了一种用于红外目标提取的脉冲神经网络(SNN)。首先,利用输入层脉冲神经元将激励图像转化为脉冲序列;其次,采用中间层脉冲神经元输出脉冲的密度编码红外图像目标的轮廓像素和非目标轮廓像素;最后,根据输出层神经元输出脉冲的密度是否超过阈值提取红外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脉冲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红外目标提取性能,并且符合生物视觉信息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The setting of attention parameters plays a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synergetic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PFAP model.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attention parameter setting algorithm based on award-penalty learning mechanism. Then, it presents an impro  相似文献   

20.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研究者尝试利用深度学习来解决文本分类问题,特别是在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颖且有效的分类方法。对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文本分类问题进行分析,介绍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等方法在文本分类中的应用和发展,分析多种典型分类方法的特点和性能,从准确率和运行时间方面对基础网络结构进行比较,表明深度神经网络较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用于文本分类时更具优势,其中卷积神经网络具有优秀的分类性能和泛化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深度文本分类模型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