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包装对物资保障影响性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欣宝  王波  李天鹏 《包装工程》2006,27(2):148-150
评价包装对物资保障影响性时,应将包装融入到整个保障系统中,不能脱离其他分系统孤立的进行.针对我军物资包装和物资保障的实际,提出了建立包装对物资保障的影响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军品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军品包装标准化工作对我军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标准制定、标准贯彻实施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加强军品包装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引导和促进食品智能包装机械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分析对比了国内外食品智能包装机械标准化现状和趋势,结合相关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经验,基于工业4.0对包装机械的智能化要求和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从智能和安全两个内涵出发,提出我国食品智能包装机械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框架,为我国食品智能包装机械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引言美军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认识到军用包装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发展军用包装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到目前在管理体制、标准化、人才培养、包装科研、质量保证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包装体系。这套体系对于保证美军后勤供应系统的完整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美军认为包装的作用不容小觑,它是后勤系统进行物资保障的基石。一旦  相似文献   

5.
王艳芳  王建民  杨旭东 《包装工程》2021,42(11):261-267
目的 分析美国海军物资集装化包装的经验做法,提出我国海军物资集装包装的方法措施,加速推进海军物资集装包装建设.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总结、系统分析等方法总结美国海军物资集装包装的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运用对比分析、借鉴等方法,结合我军物资包装建设实际,提出推进海军物资集装化包装建设的方法举措.结果 美国海军集装化包装建设经过近60年发展,形成了丰富的集装化物资保障理论,顺畅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的集装器材体系,充足配套保障装备,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并在历次战争中得到了验证和检验.其经验做法为我国海军发展物资集装化物资包装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结论 在海军物资集装化包装建设中,必须加强物资保障理论研究、深化物资包装需求、科学统筹集装化装备器材体系建设,完善物资保障设施与配套装备建设,加大集装化包装技术应用,推进物资集装化包装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实现快速响应、可靠高效的装备(器材)和物资保障,提高军事物流整体质量,对军品包装供应商进行科学管理。方法 构建军品包装供应商的筛选模型,确立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集历史、现状和未来为一体的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并进行算例验证。结果 通过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军品包装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和遴选,解决了军品包装产品筹措和采购环节由于供应商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使军品包装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结论 建立军品包装供应商选择和评价体系,是加强供应商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军事物流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军品包装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军弹药包装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杨健  陆军  宋广涛  蒋黎 《包装工程》2006,27(5):265-267
弹药包装对弹药的保存以及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军弹药包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军弹药包装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军弹药包装的发展趋势,对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弹药包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改变我军弹药包装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筱  李玉琴 《包装学报》2016,8(4):60-66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和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快递包装垃圾与日俱增,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为了减少快递包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快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我国快递包装回收利用现状以及问题的前提下,尝试性地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理论3R原则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并指出该包装回收体系需要满足的一些基本条件及保障措施,以期实现快递包装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正>智能包装与活性包装是包装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是全球包装行业研发和应用的重点。智能包装新技术与活性包装新材料的应用,能改善包装物条件的体系(通过释放物质、排除或抑SU),延长包装物使用寿命;提高卫生安全性;改善气味和口感特性的同时保证其品质不变。利用新型的包装材料、结构与形式对商品的质量和流通安全性进行积极干预与保障,通过信息收集、管理、控制与处理技术完成对运输包装系统的  相似文献   

10.
<正>智能包装与活性包装是包装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是全球包装行业研发和应用的重点。智能包装新技术与活性包装新材料的应用,能改善包装物条件的体系(通过释放物质、排除或抑SU),延长包装物使用寿命;提高卫生安全性;改善气味和口感特性的同时保证其品质不变。利用新型的包装材料、结构与形式对商品的质量和流通安全性进行积极干预与保障,通过信息收集、管理、控制与处理技术完成对运输包装系统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军民融合式航材包装机制体制问题。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建立军民融合式航材包装机制的必要性、关注的问题,提出军民融合式航材包装机制体制建设的构想。结果建立军民融合包装机制可以充分利用军民包装资源,改进包装技术和方法,提高包装质量。结论军民融合式保障是我军的发展趋势,,也是适应未来战争的必然选择,,认真研究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建设的规律,,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军民融合式航材包装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包装材料的环境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黄晓英  张剑芳 《包装工程》2005,26(1):158-159
从包装材料实际应用,分析了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包装材料的环境负荷计算方法,通过包装材料的环境负荷的计算,得出了不同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罗少锋  陈文阁  李娅菲 《包装工程》2021,42(11):256-260
目的 验证气柱式便携封套在军事装备野外封存中的防护效果和勤务适应性,为军事装备野外封存防护探索解决方案.方法 基于高阻隔共挤复合膜材料和充气骨架自支撑结构,依据军事装备野外封存的防护需求和勤务要求,设计气柱式便携封套,并选择6个典型气候环境区的部队,进行为期1年的野外实装封存应用试验.结果 参与试验的6套气柱式便携封套中,有3套出现轻微破损,其余3套完好.设置在封套内的6套腐蚀挂片中,1套锈蚀严重,4套轻微锈蚀,1套无锈蚀.结论 气柱式便携封套防护性能较好,适合军事装备野外封存使用.建议进一步增强封套材料的耐磨性能,并解决野外用电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军军用物资包装及包装标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阐述了包装在军用物资保障中的重要作用,而后分析了目前军用物资包装及包装标准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我军军用物资包装和包装标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低物料残留软塑包装管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振  邓可仪  王赞  王军 《包装工程》2013,34(19):66-69
采用基于ANSYS 的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黏度的物料在变截面管中的流动速度分布,不同变截面数的软塑管对出口段物料流速的影响,以及不同管径比和不同管长比的变截面管中的物料流动速度分布。找出了控制残留量的主要因素和技术参数,以此对现存的软塑包装管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为设计新的低物料残留的软塑包装管提供分析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溶胶-凝胶技术更好地应用在抗菌包装领域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综述溶胶-凝胶技术及其改性方法制备抗菌包装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对共混和涂覆/吸附法制备抗菌包装材料进行总结。结果溶胶-凝胶技术应用于抗菌包装材料还需进一步研究,其制备材料的兼容性,涂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安全性问题仍需解决。结论溶胶-凝胶技术作为一种制备活性包装的新方法,不仅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抗菌材料,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7.
鲁棒控制在松散物料包装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桂英  陈贤  谢晓文 《包装工程》2006,27(3):105-107
松散物料包装系统存在配料速度慢、稳定性差和计量精度低的问题,结合连续称量的系统结构,采用鲁棒控制方法,提高系统控制器鲁棒性来消除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实现系统运行时的稳定性并保证计量精度.  相似文献   

18.
王丰  罗少锋  蒋宁  黄炳豪 《包装工程》2017,38(3):197-200
目的推进军用物资组套集装化,提升军用物资的应急快速发付能力,缩短任务部队的物资需求响应时间。方法着眼现代战争中的物资保障需求,分析军用物资组套集装的意义,结合实际,按照内部、中部、外部包装3个层次开展组套集装工作,从物资组套集装方案、器具和包装基础标准3个方面避免组套集装的随意性。结果提出了"内部包装多样化、中间包装组合化、外部包装集装化"的军用物资组套集装基本模式构想,明确了做好军用物资组套集装工作的关键环节。结论军用物资组套集装对增强我军储备物资防护能力、提升战时应急保障能力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