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反映。英、汉语中存在大量饮食隐喻,英汉饮食隐喻虽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存在差异。探讨英汉饮食隐喻存在的差异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文化原因,对加深认识隐喻、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西文化在饮食方面的差异。从饮食习惯、饮食观念、菜肴加工、座位的安排、洋快餐等方面进行了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并指出了中西餐饮文化在交流中共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姜涵 《中国食品》2023,(24):105-107
<正>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社会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但由于中西方社会背景、宗教文化、经济条件等不同,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这给译者翻译造成一定难度。本文立足中西文化差异,重点分析文化差异对食品英语翻译的影响,提出了在这种中西文化差异下食品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丁熊  张福昌 《家具》2002,(3):20-25
中西美学、中西文化、是两个很大的概念与范畴。从中西文化基本精神和审美灵魂的差异入手,分析了中西建筑中门窗在造物理念,材料选择和装饰手法及基本形式等方面的不同,并以此更深一层次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代表中国文化的人文文化与代表西方文化的科学文化存在着多方面差异,尤其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对两种文化之下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就了不同的饮食观念,饮食对象的差异,饮食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饮食中包含的思想与哲理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华。先贤的饮食思想与哲学主要集中反映在五个方面:饮食与自然、饮食与社会、饮食与健康、饮食与烹饪以及饮食与艺术。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与道家分庭抗礼,是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支柱。道家对饮食的研究非常全面,其饮食之道侧重于人与自然的调和。《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哲学思想是对先秦道家尊道饮食、饮食自然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其饮食思想的系统化。诸多古代饮食著作中,各家观点角度不一,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现从饮食思想卷中选取二个具有代表性的论点,先行试阅。  相似文献   

7.
因中西方在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民族宗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有所不同。本文就是针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广告语中的食品为翻译案例,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把异国文化有效引入到目的语文化中去,以消除食品文化之间的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扩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饮酒是世界人民所共有的文化现象,世界上不论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由于地理位置和民族习俗的不同,中西酒文化又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或群体由于各自有较稳定的生存地域和生计方式,因而具有相对独立的饮食文化,这是其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事实上。每个民族或群体的饮食生活是动态的,反映在文化上是相互交流的。在不同民族、地域、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渗透、吸收、整合、流变中,饮食文化不断发展变化,这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中显得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与中原地区、周边民族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交流状况。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有一部名为《刮痧》的影片,是讲由于中国两千年中医传统经络疗法"刮痧"不被美国认可,造成"虐待儿童"疑案,使得影片中许大同一家被迫服从法律,父子分离、夫妻分居。在中国人看来,明明是对爷爷对孙子的爱而用刮痧的手法为其治病,而美国人却认为是虐待儿童。可见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是比较大的。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观念,往往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本文将以商务英语为背景,论述中西文化的交流差异。  相似文献   

11.
饮食是人类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两国在各自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和影响,对此提出了中国饮食文化在日本的发展情况的研究。主要通过中国茶文化、拉面、饮食器皿等饮食文化在日本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饮食文化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今,性感、快感等成了大众审美中的重要与热门的话题。 从文化传统来看,由于中西文化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不同,对于美感的一些因素的认识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大众审美的角度来讲,关于美感和性感的问题,东西方文化所持的观点是迥异的。单就两个词语本身而言,在传统意义上,中国人大多采用以下的观点:美感是一种较为高雅  相似文献   

13.
数字本来是一种计算符号。由于受历史背景、审美观念等文化差异的影响,各民族形成独特的数字文化。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数字间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以期对英汉数字的翻译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关剑平 《东方美食》2003,(2):97-107
石毛直道博士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特色是以饮食为中心,综合研究从狩猎采集民文化到发达国家复杂的文化。从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把握饮食生活,以实地调查为基础进行比较研究则是石毛博士的饮食文化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菜是源自于中国地理、环境风俗和中国人一切错综复杂的交际网络,自然形成的一种饮食风格,其风味体系是完全不同于西方菜的。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源于中国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文化沉淀而成的文明饮食史。其形成是中国发展史的见证,也是铭刻在中国人心中的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菜是源自于中国地理、环境风俗和中国人一切错综复杂的交际网络,自然形成的一种饮食风格,其风味体系是完全不同于西方菜的。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源于中国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文化沉淀而成的文明饮食史。其形成是中国发展史的见证,也是铭刻在中国人心中的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7.
五味     
在我国悠久的饮食历史文化中,食之“五味”一说其实由来已久。夏商时的自然食物尚不能说是“五味俱全”,但在西周以后的文献中,“五味”一词已经较为常见。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日常烹调食物菜肴时,对食之“五味”的正确理解与恰好运用是提高生活饮食质量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在历史进程中发展出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文化对于本国人来讲是文化自强、文化自信的来源,对于国际来讲是理解中国发展脉络、了解中国发展历史的重要观照。由余文章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从中国文学作品入手,通过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饮食书写进行分析,探究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和社会文化发展格局。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农业文化、消费文化等各维文化一同构成了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9.
林桦 《中国食品》2012,(3):47-47
滇菜是指具有云南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菜系,滇菜生态、绿色、健康的特点,符合21世纪人类对健康的追求。滇菜餐饮美食具有浓郁的绿色餐饮色彩,非常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是中华美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无论中式家具还是西式家具,其包含着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工艺。在大众的日常生活家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它也是文化艺术和精神的重要象征。对于地区间的跨境,民族性格,艺术文化以及宗教背景有较大差异,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同特点的家具文化,体现了中西民族在地区差异,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本文章联系中西文化及其背景寓意,分析各个时代中不同家具的美学设计相异点,结合中西家具的工艺造型、装饰图案及其色彩运用的差异,对现当代家具设计的艺术美学及审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